氢氟酸
氢酸(英文名称:Hydrofluoric Acid)是氟化氢的水溶液,为弱酸,是一种混合物。氢氟酸为无色发烟的液体,有刺鼻气味,极易挥发,可以与水混溶。氢氟酸毒性和腐蚀性极强,会腐蚀大多数常见金属,生成易燃易爆气体。与许多化合物会发生剧烈反应,具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与碱激烈反应。工业上制备氢氟酸的方法有硫酸法、氟硅酸法、石灰法、布什法和火焰水解法。
氢氟酸可以用于提纯石墨矿精矿;作为试剂分解地质试样测定硅;用作清洗剂,可以用来清洗不锈钢和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等;在化工领域可以用于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氟化物的制造;可以浸蚀玻璃,用于玻璃仪表刻度、玻璃器皿和镜子刻花刻字,以及玻璃器皿的抛光,磨砂和一般灯泡的处理;在炼油基化工艺中作催化剂。氢氟酸还可以用于半导体(锗、硅)的制造。
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穿透皮肤向深层渗透,形成坏死和溃疡,且不易治愈。眼接触高浓度氢氟酸可引起角膜穿孔。长期接触可发生呼吸道慢性炎症,引起牙周炎、氟骨病。
相关历史
1768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Marggraf)在研究萤石的时候发现了氢氟酸。直到1819年仍然无法分离出无水氢氟酸,只是阐明了氢氟酸与玻璃的反应原理。1810年,法国物理学化学家安德烈·安培,根据对氢氟酸性质的研究指出,其中可能含有一种与氯元素相似的元素,并建议把它命名为“Fluor”。词源来自于拉丁文、法文,原意为“流动”,最后,因为氟元素来自于萤石,于是将其命名为“Fluorine”。1886年6月,法国化学家亨利·莫瓦桑(Moissan)蒸馏氟氢酸钾以制取无水氟化氢,在铂金制的U形管中用铂合金做电极,用氟化钙制的螺旋冒盖紧管口,整个容器浸在-23°C的冷冻液中进行电解,制取到单质氟。美国在1931年开始生产无水氟化氢,中国于1959年开始工业化生产。
氢氟酸最初只用于玻璃蚀刻和抛光。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炼铝工业的发展,对氟化铝、冰晶石的用量增加而促进了氢氟酸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无水氟化氢在氟利昂以及烷基化催化剂、加工中应用以后,需要量才大大增加,生产发展很快;到70年代中期,世界氢氟酸总生产能力已达1Mt。70年代后期由于环境保护限制和化学工程的发展,降低了氟化物的消耗,使无水氟化氢和氢氟酸发展缓慢,至今生产能力仍维持在70年代中期水平。
应用领域
化工领域
氢氟酸可以用于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氟化物的制造。
无机氟化物
在化工领域中,氢氟酸的主要用途是制造无机氟化合物,其中氟化铝和冰晶石用量最大。氢氟酸还可用于制造氟化钠、氟化氢钠、三氟化硼、氟化亚锡、六氟化轴等。在铀加工中,每吨U2O8约需0.43t氢氟酸。
有机氟化物
无水氟化氢的还可以用来生产有机氯氟碳化合物,工业上广泛应用氟置换卤代烃中的氯制取氯氟烃,其中最重要的是甲烷和乙烷的卤代物。如一氟三氯甲烷、二氟二氯甲烷、二氟一氯甲烷、三氟三氯乙烷、四氟二氯乙烷、五氟一氯乙烷。这些产品均可用于致冷剂,气雾剂,工业上还用作金属机件清洗剂和聚氨、聚苯乙烯、聚乙烯等泡沫塑料的发泡剂以及有机氟聚合物F4等的原料。长链的碳氟化物还可生产表面活性剂,用于制造纺织品和皮革的防污剂。
蚀刻剂
氢氟酸可以浸蚀玻璃,用于玻璃仪表刻度、玻璃器皿和镜子刻花刻字,以及玻璃器皿的抛光,磨砂和一般灯泡的处理。以磨砂玻璃为例:磨砂玻璃又称为毛玻璃,是将平板玻璃的表面经机械喷砂、手工研磨或氢氟酸溶蚀等方法处理成均匀的毛面,具有透光而不透明的特点。由于光线通过磨砂玻璃后形成漫反射,光线不刺眼,具有避免炫目的优点。
清洗剂
氢氟酸可用做不锈钢的清洗剂,用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增加不锈钢的耐腐蚀能力。氢氟酸是一种弱的无机酸,对金属腐蚀性低于硫酸、盐酸。氢氟酸常温除硅垢、铁垢的能力强。可清洗奥氏体不锈钢,不会产生应力腐蚀,清洗时间短,清洗效率高,表面状态好。但氢氟酸对铸铁、钛等金属腐蚀严重,对铝等钝态金属易引起点蚀。用氢氟酸清洗污染较严重,可与盐酸、硝酸混合使用,
半导体
氢氟酸可以用于半导体(锗、硅)的制造。例如用来制备多孔硅:将硅片浸入氢氟酸和氧化剂(如硝酸、NaNO2或CrO3)的混合溶液中,室温下对硅片进行腐蚀,可以在c-Si(crystal-Si)表面形成薄膜。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与阳极腐蚀法同样发光的样品。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可加以适当的光照。
制冷剂
氢氟酸可以用于制作氟利昂致冷剂。氟利昂冷气机内盛放氟利昂F12致冷剂,这种致冷剂是由四氯化碳与无水氟化氢组成的,并生成二氯二氟甲烷。
炼油
在炼油生产中采用催化剂,可以提高成品油收率和改善产品质量,如催化裂化、铂重整、烷基化等工艺都属于催化加工。催化剂绝大多数是一些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如铂、、硅酸铝等。每一种催化工艺都有各自的催化剂,如催化裂化使用硅酸铝,催化重整使用铂,烷基化则以硫酸或氢氟酸作催化剂。
提纯石墨精矿
氢氟酸可浸出与石墨鳞片连生的微小硅酸盐矿物,而石墨留在浸出渣中。操作时,将石墨精矿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浆,然后根据石墨精矿的灰分含量加入氢氟酸,通蒸汽加热,在特制的反应罐中浸出24h,浸出矿浆用氢氧化钠中和,经过滤、洗涤、脱水、烘干,产出固定碳含量大于99%的超纯或高纯石墨精矿。
地质试样分解
在一定的体积内,氢氟酸-氟硅酸水形成沸点为116℃的恒沸三元体系,此时硅定量保留在溶液里,从而建立了用氢氟酸溶样滴定法测定硅的分析方法。在地质试样分解中,氢氟酸一般是与高沸点酸联用。如氢氟酸可以与硝酸、高氯酸、硫酸或磷酸混合使用,用于分解硅酸盐、磷矿石、银矿石、石英、泥矿石、富铝矿石等试样。氢氟酸与高氯酸共同使用还可分解长石、云母、石英、磁铁矿、绿柱石和黄铁矿等矿物。
毒性
毒理学资料
鼠致死剂量LD50=80mg/kg,半数致死浓度LC50=1276ppm。
急性毒性
豚鼠类在40mg/m3浓度下2小时死亡,25mg/m3作用6小时也死亡。兔的耐受性较豚鼠为高在1500mg/m3高浓度下作用5分钟,部分兔死亡。1000mg/m3及较低浓度作用30分钟,浓度低于100mg/m3作用5小时,24.5mg/m3浓度下作用41小时兔均未死亡。
慢性毒性
豚鼠、兔每日吸入8mg/m336小时,历时30天,均出现明显慢性中毒;而2.5mg/m3受试动物未见病变。在3.3~42mg/m3的浓度下(平均20mg/m3)1~5.5个月,见粘膜刺激、体重迅减、食欲丧失、呼吸困难、部分动物死亡。豚鼠类、兔、猴吸入15mg/m3,每天6~7个小时,染毒50次,除不同中毒征象外,豚鼠生长稍迟缓,兔及猴红细胞有极微改变。
中毒机理
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渗透作用强。氢氟酸中的氢离子对人体组织有脱水和腐蚀作用,而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一。皮肤与氢氟酸接触后,离子不断解离而渗透到深层组织,溶解细胞膜,造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乃至肌层液化坏死。氟离子还可干扰烯醇化酶的活性,使皮肤细胞摄氧能力受到抑制。
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程度与氢氟酸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部位及处理方法有关。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受害组织越柔软或致密,作用就越迅速而强烈。接触30%以上浓度的氢氟酸,疼痛和皮肤损伤会立即发生。接触低浓度的氢氟酸时,数小时后开始出现疼痛及皮肤灼伤。局部皮肤损伤初期呈红斑,随即转变为有红晕的白色水肿,继而变为淡青灰色坏死,而后又呈棕褐色或黑色厚痴,脱痂后形成溃疡。手指部位的损害常转为大疤,甲板也常同时受累,甲床与甲周红肿。严重时甲下水疤形成,甲床与甲板分离。高浓度灼伤常呈进行性坏死,溃疡愈合缓慢。严重者累及局部骨骼,尤以指骨为多见。表现为指间关节狭窄,关节面粗糙。氢氟酸雾化可引起皮肤瘙痒及皮炎。剂量大时也可造成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黏膜的灼伤。眼接触高浓度氢氟酸后,会出现局部剧痛,并迅速形成白色假膜样混浊,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角膜穿孔。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氢氟酸是氟化氢的水溶液,为无色澄清的液体,有刺鼻气味。极易挥发,露置空气中即冒白烟。
例如含量为70%的氟化氢水溶液,其密度为1.23g/cm3,熔点为-69℃,沸点为66.4℃。
从HF-H2O系统的熔化图可以看出氢氟酸有三种水合晶体,分别为HF-H2O、2HF-H2O和4HF-H2O。
化学性质
氢氟酸为弱酸,但毒性和腐蚀性极强。与许多化合物发生剧烈反应,具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与碱激烈反应,腐蚀大多数常见金属,生成易燃易爆气体。浸蚀玻璃、某些形式的塑料、橡胶和涂层。
解离
氢氟酸为弱酸,但随着浓度的增加酸性逐渐增强,pKa=3.19。在稀溶液中氢氟酸微离解成离子,在较浓的溶液中,氢氟酸发生聚合作用而生成HF2分子,它离解为:
与金属反应
与碱反应
氢氟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相应的氟化物或氟的配合酸盐。
与氧化物反应
氢氟酸易于腐蚀含二氧化硅的玻璃。生成的四氟化硅易挥发,且四氟化硅也会与氢氟酸反应。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氢氟酸与硅单质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氟化硅。
制备方法
硫酸法
用硫酸分解氟化钙(主要成分为CaF2)得氟化氢气体,然后用水吸收制得氢氟酸。其反应式如下:
将萤石粉碎,在铁制转窑中加入硫酸,进行加热反应,生成氟化氢。冷却后使混入的硫酸冷凝除去。在吸收塔内用水洗收得到氢氟酸。转窑虽是铁制的,但因生成的石膏复盖了内面,减少了氢氟酸的腐蚀。
氟硅酸法
先将四氟化硅气体与循环的氟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氟硅酸铵:
再次用氨中和,生成二氧化硅沉淀和氟化:
过滤除去沉淀的二氧化硅,得到氟化铵溶液。除留足循环用量外,多余部分在140℃~150℃浓缩,然后在170℃~180℃用硫酸分解得无水氟化氢和硫酸氢铵。无水氟化氢经水吸收后得到氢氟酸。
石灰法
将磷酸副产的20%氟硅酸溶液夜与氢氧化钙于70℃~75℃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氟化钙:
产物经过滤、造粒后送入转窑,通入蒸汽加热至1050℃,发生下述反应生成氟化氢:
氟化氢经水吸收后得到氢氟酸。
布什法
将磷肥厂洗涤废气得到的氟硅酸浓缩并气化为HF-SiF4-H2O混合物,然后用多元醇有机溶剂选择吸收氟化氢,经真空蒸发从溶剂中解吸氟化氢后,液化、再经两级精馏提纯得无水氟化氢。无水氟化氢经水吸收后得到氢氟酸。
火焰水解法
四氟化硅用氢或泾火焰在1100℃以上水解可得二氧化硅和氟化氢。气体中约有70%~85%(以元素氟计)转化为氟化氢,用稀的氢氟酸吸收,经浓硫酸脱水可得无水氟化氢。无水氟化氢经水吸收后得到氢氟酸。
其他
工业上也可以用磷石灰和氟磷石灰来制备氢氟酸。在其湿法分解过程中的副产物中存在氟化氢,氟化氢经水吸收后得到氢氟酸。
安全事宜
安全标志
健康危害
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穿透皮肤向深层渗透,形成坏死和溃疡,且不易治愈。眼接触高浓度氢氟酸可引起角膜穿孔。接触其蒸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长期接触可发生呼吸道慢性炎症,引起牙周炎、氟骨病。
防护措施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戴橡皮手套。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物,洗后再用。
急救处理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冲洗10min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泄露处理
氢氟酸发生泄漏时,操作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护目镜与手套,用碳酸氢钠或苏打灰与氢氧化钙混合物(1:1)覆盖溢漏物,必要时可加水搅成浆状再收集起来,并用苏打溶液冲洗污染区域;亦可将地面洒上苏打、石灰,再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排入废水系统。
贮存运输
贮运氢氟酸时,要用铜、铁,混凝土或木制的槽罐内衬橡胶、铅、聚氟乙烯、聚乙烯等。贮放在阴凉地方,严禁烟火。因氟化氢反应性强,运输时要注意检查,小心移动,避免日光照射。
参考资料
Hydrofluoric Acid | HF | CID 14917 - PubChem. PubChem.2023-08-05
氢氟酸(70%水溶液).国际化学品安全卡.2023-08-05
HYDROFLUORIC ACID, SOLUTION.CAMEO Chemicals.2023-08-09
氟——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科技日报.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