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
晋侯鸟尊于2013年入选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录,是中国青铜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文物历史
鸟尊所在的晋侯墓地是一处西周大型的组墓,共有九代诸侯及10位夫人的墓葬。三晋孕育出古老的晋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分支。而凤鸟——这种被视为祥瑞的动物在晋文化中曾经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与古老的晋国结下不解的情缘。
西周建立之初,政治斗争形势严峻,周边民族关系复杂,于是,周代统治者便采取了一种名为“分封”的战略举措,把自己的血缘亲族分封到各地,以便拱卫西周王室、巩固新生政权。将唐地分封给唐叔虞,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目的是把唐国建成屏潘周室的军国重镇。叔虞受封后不辱使命,在唐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谷物丰登,长得肥硕饱满,甚至出现“异亩同穗”的祥瑞之兆。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为了喜庆丰收,便将国号“唐”改成了“晋”。晋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600多年,春秋时期曾一度称霸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个诸侯国。
晋侯鸟尊出土于晋侯墓地燮父墓中,鸟尊高冠直立,回首凝望,造型奇巧,是變父为了纪念父亲唐叔虞而铸。如今,这只“神鸟”已经作为山西省古代历史文化的标志,成为山西博物院院徽图案。这件青铜重器也作为镇院之宝陈列于“晋国霸业”展厅最醒目的位置。
20世纪90年代以后,考古工作者经过6次考古发掘工作,在山西省曲沃县天马曲村遗址发现了9组19座晋侯夫妇墓以及大批陪葬墓、车马坑和祭祀坑,并出土了近百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曲村-天马遗址各组墓葬之间未发现打破现象,专家依靠类型学进行排比认为最后发掘的114号墓组的年代最为久远。自1992年春,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连续抢救性发掘,到2000年底,19座墓全部清理完毕。
晋侯鸟尊于2013年入选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录,同时还有商子龙鼎、商四羊方鼎等文物入选该名录。
文物特征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
它还装饰有非常精美的纹饰。可以看到在它的颈部、背部、还有腹部,装饰有非常漂亮的羽片纹,在双翅上地方,可以看到打底的是雷纹,非常精美,充满了庄重、华丽、典雅的感觉。
在周朝时,人们认为凤鸟有吉祥寓意。从外形来看,晋侯鸟尊如同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全身布满精致美丽的花纹。在凤鸟背上,还有一只小鸟静静相依,这是鸟尊器盖上的捉手,鸟尊在凤尾位置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凤鸟的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身上的九字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象征着鸟尊的非凡身份。
文物功用
猛禽体现晋国的图腾崇拜,象头则是王权的象征。虽然尊是盛酒器的统称但晋侯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是宗庙礼器。经研究,这座墓葬为第一代晋侯燮父之墓,铭文表明它是晋侯父的祭祀用器。燮父去世后,将这件宗庙重器随葬。
尊在先秦时期是酒器的共名。后来,宋人把尊定为某类器物名称。几经变迁,现在通常将“侈口,腹部粗,高圈足,形体较宽”的青铜器命名为尊。命名为尊的器物,还有一种是肖形尊,多为设计成鸟兽形的盛酒器。晋侯鸟尊便是这种器型。
文物价值
文化价值
周人相信他们始祖的诞生与鸟有关,姜嫄踩巨人足迹而怀孕生稷,认为不祥而弃于冰上,有鸟用羽翼前来遮盖,给予他温暖和庇护。武王伐纣时,天火流下化为赤鸟,视为天命的征象。《国语·周语上》说,“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
考古价值
鸟尊是尊中比较特殊的造型。《周礼·春官·司尊彝》中记载着祭礼所用的礼器有六尊六彝,即献(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鸡彝、鸟彝、斝彝、黄彝、虎彝、彝。礼用六彝,朝践更献六尊。商周时代的鸟兽形盛酒礼器铭文共名“尊彝”,因此鸟尊又可被称为鸟彝。大多数鸟尊出土于商周文化覆盖区域,即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等地。西周时期的鸟形礼器出土数量不多,以鸟尊、鸟卣等为主。
大部分青铜器的器型源于陶器。就鸟尊来看,有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墓葬出土的陶鹰尊,内蒙古赤峰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小河沿文化鸟形彩绘陶尊,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鸟形陶尊等等。现在所发现最早的青铜鸟尊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因为有足够长的陶器工艺演变历史,用青铜器铸造的鸟尊,其技法已相当纯熟。
在此器中,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历史价值
晋侯鸟尊不仅是西周青铜艺术的杰作,更是见证大国沧桑的国之瑰宝。它曾陪着第一代晋侯燮父长眠地下3000年,目睹了一场又一场盛大的王室祭祀,也见证了一个个新生国家欣欣向荣的气象。
相关事件
复原经历
晋侯鸟尊所在的114号墓,因盗墓者曾使用炸药对其进行盗掘,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鸟尊出土时已经残破,经北京大学专家拼合、除锈、复原,重新呈现于世人面前。在当时的清理过程中,未发现鸟尊尾部象鼻其中的一段。
曲村-天马遗址发掘工作结束后,北京大学考古系师生持续投入对出土文物的整理和修复工作,在此过程中,发现了疑似鸟尊尾部的残片。以此次鸟尊赴北大展览为契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山西博物院基本确认了残片为鸟尊象鼻的缺失部分。
为了庆祝北大建校120周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国内多家考古所、博物馆推出了“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多件禁止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齐聚北大,其中包括仅短暂亮相的国宝级文物“晋侯鸟尊”。据曾参与晋侯鸟尊发掘工作的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庆伟回忆,出土时,这件鸟尊已经支离破碎成100多片残片。经过修复,才把它变成如今的形态。
山西青铜博物馆主题展
11月18日,山西青铜博物馆“且听凤鸣——鸟尊的前世今生”专题展,将关于鸟尊的谜底揭晓。这是山西博物院首次尝试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观众推出科普性展览,也是多家单位所藏第一代晋侯燮父夫妇墓相关文物及资料首次集中展出。这次展览以晋侯鸟尊为中心,在深入开展文物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将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晋国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所藏第一代晋侯燮父夫妇墓相关文物及资料首次集中展出,深入探讨晋侯鸟尊在历史、艺术、科技保护、传播利用等方面的价值。
参考资料
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将再修复.人民网.2023-08-07
晋侯鸟尊的“身世之谜”.新华网.2023-08-07
山西博物院晋侯鸟尊:精美绝伦的国之瑰宝.今日头条.2023-08-07
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北京市文物局.2023-08-15
山西博物院:晋侯鸟尊诠释“晋”从何来.今日头条.2023-08-10
青铜酒器 酒以成礼.国家文物局.2023-08-07
西周晋侯鸟尊:时时殷勤为探看.山西晚报.2023-08-07
晋侯鸟尊有望恢复“完整之身”.今日头条.2023-08-07
去山西青铜博物馆“破案”!晋侯鸟尊的秘密全揭晓.澎湃新闻.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