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
前列腺(prostate)是由腺组织和平滑肌组织构成的实质性器官,表面包有筋膜鞘,称前列腺囊;囊与前列腺之间有前列腺静脉丛。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前列腺上端与膀胱颈、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相邻;前列腺的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为直肠壶腹。前列腺具有多项生理功能,最主要的有分泌前列腺液,富含5α-还原酶,排尿、控尿,男性尿道在前列腺底近前缘处进入,由前列腺尖穿出。射精管在近前列腺底的后缘处穿入前列腺。射精时,前列腺及精囊腺的平滑肌收缩,挤压、协助精液排出。前列腺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膀胱下动脉、输精管动脉、直肠下动脉、髂内动脉的前干以及脐动脉等。前列腺淋巴管起自前列腺实质和囊内的毛细淋巴管网,相互吻合成淋巴管丛,主要注入髂内淋巴结,有时也汇入髂外淋巴结、淋巴结或骶淋巴结。支配前列腺的神经主要来自经前列腺神经丛的自主神经即副交感神经(胆碱能)和交感神经(去甲盐酸肾上腺素能),及盆腔神经丛。前列腺常见疾病有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
形态结构
形态特征
前列腺形似栗子,重8~20g,质韧,色淡红,是男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前列腺上部为前列腺底,与膀胱颈邻接,前部有尿道穿入,后部有双侧射精管向前下穿入,下端尖细,为前列腺尖,与尿道生殖膈上面接触,两侧有前列腺提肌绕过,尿道从尖穿出。前列腺尖与前列腺底之间为前列腺体。前列腺有前面、后面和两外侧面。前面有耻骨前列腺韧带使前列腺筋膜(鞘)与耻骨后面相连。后面平坦,正中有一纵行的前列腺沟,借直肠膀胱与直肠壶腹相隔。
小儿前列腺较小,腺部不甚明显;青春期前列腺迅速生长发育成熟。中年以后腺部逐渐退化,结缔组织增生,常形成老年性前列腺肥大。
结构与组成
组织学分区:根据前列腺切片染色结果,McNeal(1968年)提出可将前列腺腺体部分分为3个区,即移行区、中央区和外周区,各占腺体实质的5%、25%和70%;还有一非腺性组织的纤维肌性基质。
位置与毗邻
前列腺位于耻骨后、小骨盆内,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上端(前列腺底)与膀胱颈、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相邻。下端(前列腺尖)与尿生殖膈上面接触,两侧有前列腺提肌绕过,尿道从尖穿出。前列腺前面有耻骨前列腺韧带使前列腺筋膜(鞘)与耻骨后面相连。后面平坦,正中有一纵行的前列腺沟,借直肠膀胱隔与直肠壶腹相隔。
血管、淋巴与神经
生理功能
分泌前列腺液
前列腺每天分泌约2ml的前列腺液呈乳白色,弱碱性,含有纤溶酶、酸性磷酸酶、透明质酸酶等多种酶,是精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精子的生存、活动和受孕等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前列腺液内含有强力抗细菌因子(PAF),成分主要是自由锌,对大多数致病菌有杀菌作用。
富含5α-还原酶
在前列腺的发育成熟、前列腺增生的发病过程中5α-还原酶能将睾转化为作用更强的5α-二氢睾酮。
排尿、控尿
前列腺包绕在尿道外部,后方与膀胱颈部相连,并且可能凸向膀胱内。其环状平滑肌纤维参与尿道内括约肌的组成,具有控制、协调排尿功能。
男性尿道在前列腺底近前缘处进入,由前列腺尖穿出。射精管在近前列腺底的后缘处穿入前列腺。射精时,前列腺及精囊腺的平滑肌收缩,挤压、协助精液排出。
常见疾病
1.前列腺炎(prostatitis)是指前列腺受到到致病菌感染和(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出现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
2.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也称前列腺增生症,是引起男性老年人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合并感染或结石时,可出现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无痛性血尿。
3.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可能与种族、遗传、环境、食物、肥胖和性激素等有关。早期前列腺癌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前列腺癌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费力、甚至尿潴留或尿失禁等下梗阻性肾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