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

张明山”,又名“泥人张彩塑艺术”,是天津市的一种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雕塑的重要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人张“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成立了“塑古斋”,并带领家族进行彩塑艺术创作与制作,经过上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有张玉亭张景祜张乃英张宇等六代传承人,“泥人张”开办有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泥人张世家绘塑老作坊、泥人张美术馆等,作品以人物肖像、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戏曲、民间故事、民生民俗等为主要题材,具有写实性风格、人物形神兼备等艺术特征,作品有《殡仪式》《福寿三星》《卖糖堆儿》等,具备历史、艺术、社会等价值意义,如作品《余三胜像》被京剧界认为是京剧史上第一件记录了京剧形象的作品,作品《梦娃》是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的代言人,“泥人张”彩塑艺术被公认为天津的一绝。

2006年,“泥人张”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由来

"泥人张"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创始人是张明山,出生在天津市,他从小跟随父亲制作泥塑来兜售,13岁时开始从事彩塑制作,从传统绘画、戏剧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进行研究学习,其泥塑艺术作品写实、形象逼真,他所创作的泥塑艺术被称为“泥人张彩塑艺术”,老百姓简称为“泥人张”。

历史沿革

初创期

“泥人张”的历史要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自幼受家庭熏陶,随父亲制作泥玩具,因不满足于鸡鸭羊牛固定作品和颜色的搭配,开始观察并记入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物象、色彩,将传统艺术题材融入民间泥塑中,他的作品同时注重色彩的运用和雕塑,作品五官严谨求准,肌肉起伏逼真,人物衣纹、皱褶、棱角等处刻画得细致入微,极富写实性,在真实的基础上蕴含着中国传统绘画的清朴,增添了“古典美”,其声望在清代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就已远播,张明山在津西韦驮庙东街3号时创建了彩塑作坊“塑古斋”,并带领家族进行彩塑艺术创作与制作,此地段与天津西站的大丰路邻近,当时是天津交通的枢纽,“泥人张”家族利用水路进行商贸往来,也让家族泥塑事业开始在天津市生根发芽。

发展期

张明山去世后,由第二代传承人张玉亭管理“塑古斋”,当时洋务运动兴起,沿海城市的商业贸易陡增,张玉亭和张华堂带领子孙共同创作了2万多件作品,这个阶段由张玉亭主持作坊,此时的作品在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扩展了取材范围,有表现市井人物的作品《吹塘人》、表现神话故事的《钟馗嫁妹图》等,其泥塑手法更为豪放自然,同时,增加了作品功能元素,如作品《事事如意》寓意着吉祥,让作品更接近下层受众,使泥人张的艺术风格趋于成熟,在经销方面由张华堂和张玉亭好友赵月廷负责,张家和赵家共同在天津估衣街开设了“同号”,专营销售“泥人张”的彩塑作品供中外人士购买,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才停止经营。

普及期

20世纪40年代,社会动荡,“泥人张”的事业低迷,只有第三代传承人张景祜在维持着“泥人张”事业,1949年政府对“泥人张”开始采取保护、扶持和发展,1950年将张景调入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设立的“泥人张艺术工作室”从事泥人张教学、研究、创作工作,此时作品在题材上比前两代更宽泛,有历史故事《将相和》、古典名著《惜春作画》、少数民族生活《藏族妇女》等;表现手法上注重用人物细节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注重彩绘效果和装饰美,如在服饰上增加花纹和图案;在艺术材料上也产生变化,利用泥人张技法和陶瓷工艺结合做出了釉上彩陶瓷作品,如反映《红楼梦》《水浒》故事的作品,其风格新颖有时代感,使“泥人张”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后续与第四代传承人张錩张宏岳组成了“北京泥人张艺术工作室”。

1958年,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陈列部的彩塑专业人员和天津市工艺美术厂泥塑部在天后宫附近共同创建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曾改用名“天津彩塑工作室”,后更名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工作室的主要成员是第三代传承人张景禧和第四代传承人张铭,1959年开始招收学员进行“泥人张”彩塑技艺的学习 ,以挽救泥人张的濒危之势。第四代传承人张铭在刻画造型的同时更加注重泥塑的色彩表达,擅长侍女彩绘,作品以造型生动、色彩明快为主,而在北京的第四代传承人张錩在题材、色彩、材料等做了新的尝试,题材上选择反映新人、新事、新风貌的现实题材,材料上选用陶瓷、玻璃钢、不锈钢、铸铜以及各种石材,将色彩构成嫁接到传统彩塑作中使其有更多图案化色彩,把夸张、组合、适形等现代装饰艺术手段入传统技艺的雕塑创作中,逐渐形成造型夸张简洁、形色统一的“泥人张”现代装饰风格,如《丝绸之路》《孟姜女》等作品。1962年,“泥人张”在北京举办首届展览会。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恢复“泥人张”事业,张铭父子开始收集整理了历代“泥人张”作品,1995年,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第五代传承人张乃英在古文化街11号开办了“泥人张世家”绘塑老作坊,以高档泥塑制作、经营、展览为主,张乃英的创作更加自由,题材增多,形象更丰富,如作品《白求恩》所描绘的白求恩身着与古典艺术不同的医生服饰,面容和蔼可亲,孩童神情活泼、动作张扬,让“泥人张”在新题材上做出了尝试,也感受到了艺人的创造精神。1989年,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注册登记了“泥人张”牌商标,后续在古文化街、鼓楼街等多处开办了“泥人张塑古斋”。

2003年,张乃亮父子成立了“张明山美术馆”,该馆展示了多年收集的泥人张资料和上千件历代“泥人张”彩塑作品。2004年,“泥人张”美术馆搬迁天津市古文化街通庆里四号院,馆内展示了《蒋门神》《卖糖堆儿》等“泥人张”五代十国的精华作品。2015年,“泥人张”在北京798艺术区设立了“张宇雕塑馆”,日常展出第六代传承人常张宇的雕塑作品,“泥人张”的第六代传承人张宇将当代商业模式与泥塑艺术相结合,其泥塑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创作而非艺术风格的僵硬继承,比如题材的选择、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色彩材料的使用、高度尺度等,审美特征已与百年前有了明显的不同。

代表人物

创始人

张明山(1826-1906)名长林,字明山,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韦陀庙街,被老百姓称为“泥人张”,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8岁时随父亲张万全学艺,9岁开始半工半读,当时捏制的彩塑《白猿托桃》受到顾客喜爱,10多岁起就能捏塑高约40厘米着色丰富的时代人物和戏曲人物,18岁时经常在看戏中进行实地写生捏塑,30岁以后对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的绘画水平有较深造诣,其彩塑技艺也更加纯熟,50岁左右离开天津市到北京制作彩塑,因此被召入王府、清宫进行创作,数年后返回天津。张明山创作的彩塑作品有一万件以上,主要分为戏曲人物、人物肖像、民间神话及民间风俗故事三大类,作品有《殡仪式》《福䘵寿三星》《白蛇传》等,其中,1915年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博览会一等奖,《木兰从军》《春秋配》《读西厢》《张敞画眉》等“八匣”彩塑为国家一级文物。

传承人

“泥人张”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发展已有六代传人,第二代传人张玉亭、张华堂,其中张玉亭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长;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张景福、张景禧,其中张景祜先后受聘于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院,张景禧被原天津市文化局任命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第一任副主任;第四代传人张铭、张、张錩、张铜,其中张铭主持工作室工作,并亲自教学二十余年;第五代传人张乃英、张宏英、张宏岳、张宏艺、张泽南、张泽珣;第六代张宇、张凡云、张昊。“泥人张”经过传承和实践,成为了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他们的彩塑艺术精品藏在故宫雕塑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展馆收藏。

工艺制作

“泥人张”的制作工艺分为准备泥料、塑造泥坯、阴干泥塑、入窑烘烧、实施彩绘和景具制作六个部分。首先是制泥,选用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制作好的泥料可用油布包好放入地窑中保存,一般在地窖里三年左右才能拿出来使用,这就是“熟泥”,熟好的泥可塑性和手感更好,再根据草稿、创作构思按一头、二身、三手的顺序进行泥人捏制,捏制好的泥塑坯需放在阴凉处自然风干30天左右,待泥塑胎八成干后进行日晒或烘烤。

“泥人”完全干燥后放入温度为700℃-1000℃的窑里烘烧,出窑后用砂纸打磨光滑,将裂纹修复后,依据所捏物体的特征,运用勾描、渲染、烘托等绘画技巧,使用水粉丙烯进行绘色,一般按先头后身、先上后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的顺序进行描绘,描绘完成待颜料干也可涂上一层清漆起到保护作品的作用,使作品光新亮丽,最后使用特种纸张、竹藤编、铅丝等材料捏塑与人物造型融合的器物、景物等场景道具,通过色相、造型、神态等综合的塑造,作品成为体质、神态、光色相结合的形神并有的塑像

艺术特征 

张明山”历经六代人的传承,制作了不同的艺术作品,每一代的泥人张艺术家们的制作各有特点,但其整体艺术风格都体现着一些共通的审美观念和造型因素。

内在特点

创作题材

“泥人张”的作品主题以爱情、友谊、自由、幸福等方面为主,作品题材广泛,不仅涉及到神话、小说,民俗题材也是泥人张的重要创作素材,典型的造型取材概括起来可分为人物肖像、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戏曲、民间故事、民生民俗题材,很多作品取材于生活中的真人,如彭掌柜、白求恩、谭鑫培等。其中,女性题材占比较大,比如《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天女散花》等,这类题材与中国画之仕女题材的意义相近,除了对美丽形象的体现外,还表达了“优美”和“含蓄美”。

写实性风格

“泥人张”的泥塑作品以写实风格见长,生动、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如张明山制作的余三胜,从余三胜本人的神情、姿态等方面去刻画,作品看起来栩栩如生。在泥塑的塑造过程中,对人体的站、坐、蹲或行动都有准确比例,按照“行七、坐五、盘三半、三停五步不能乱”的标准进行塑形,特别注重头部结构的精确性,如面部肌肉、眼角变化等,对这些人体在不同姿态时衣物质感、衣纹层次的变化都加以细致刻画,最后依据人物的特征按比例对配件进行精细制作,以增加真实感,通过这些人体骨骼结构、配件等方面的塑造,突出了作品的写实性。同时,“泥人张”作品平均高度在35厘米左右,这个小尺度非常适合写实性的作品风格,也适宜室内陈设,有利于它的观赏。

外在特点

塑与绘的结合

张明山”的作品是塑与绘的两大结合,先塑造后绘色,讲究“五分塑、五分绘”,更注重“塑”的主导地位,在塑造上按照严格比例进行制作,其中塑大体为关键,要先将人物大的形体动态塑出,再使用“压子纹”等技法刻画衣纹表现质感,而“彩绘”是为塑造好的“形”来服务,“泥人张”的彩绘是画在泥塑作品上的立体绘画,部分艺术效果也是靠“彩绘”来实现的,但个别作品也会完全不用彩绘,以“形”来取胜,如张玉亭的代表作《哈欠僧》。

人物形神兼备

张明山”的作品注重形与神的统一,“形”是外在的比例结构,如人物的外部造型、动作姿态、脸部表情等,“神”是指内在本质的气韵,在人物动态设计时结合一定的情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塑造,将人物的身份、心情、故事情节融入到的故事中,通过喜、笑、哀、乐、怒、愁的神态使作品的忠、勇、智、仁、礼等得到直白的表达,使作品有了不同的“神态”描绘,如花木兰英姿飒爽、精忠报国之“神”,蒋忠邪恶蛮横的恶霸之“神”等。在组塑的作品中,会进行典型化的处理,将人物按故事情节性将他们组合起来,使观赏者产生作品之外的联想,比如作品《断桥》,观赏者看到的是一个片段情节和形象,但可以联想到文学作品《白蛇传》,还会联想到小青、法海、水漫山金等形象和情节,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流畅连贯、形神兼备,可以说形似是艺术的基础,神似是彩塑作品的灵魂。

用色讲究

张明山”的泥塑体现了浓厚的民族色彩,整体使用雅致的彩绘色彩,红色作为主色调,体现人们对于传统色彩的喜爱,寓意着吉祥喜庆,喜爱使用桃红、翠绿、普蓝、橘黄等柔和色彩,还会使用有北方特色着色风格的色彩,如灰蓝、白、黑等较厚重、朴素的色彩。同时,泥人张作品会根据人物身份、性格等特征的不同,运用对比色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在绘色上多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书法,使作品增添了光感和色感。

价值意义

历史价值

张明山”是清代产生于天津市的城市民间艺术,泥人张初期的作品大部分表现了下层人物的市井生活,它是市民文化的重要呈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阶段性的出现了农业和工业题材的作品,泥人张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其中不乏具有历史价值的艺术精品,如张明山先生作品中的《余三胜像》,被京剧界认为是京剧史上第一件记录了京剧形象的作品。

艺术价值

“泥人张”发展已有上百的历史,它是由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而来的民族雕塑艺术,在传承发展中,与其他的姊妹艺术产生了交融,包括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等艺术品类,既具有传统美学原理和传统彩塑艺术的精髓,同时又汲取了民间艺术养分及绘画、雕塑、戏曲、装饰等多种类型艺术元素,在造型与手法上使用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境、将国画的平面手法立体化,在题材上打破了传统彩塑多取材于宗教寺庙、神鬼内容的范围,更多取材于民间习俗、历史故事、舞台戏剧等,使“张明山”将传统的捏制泥巴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形成了独具地域风格的圆雕艺术品,同时,把民间的捏泥技艺逐渐提升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推动了当代彩塑艺术的发展,“泥人张”是具有国际艺术视野和民族文化责任的创造者。

社会价值

“泥人张”的作品是艺术理想与生活体验、情感积累与形象塑造的相结合,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各地采风写生等来收集素材,再进行艺术创作,有近170件作品出现在各类公益广告中,如作品《梦娃》是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的“代言人”,作品以质朴的人物形象、艳丽喜庆的色彩、浓郁的中国味道,使中国梦的主题融入到了情感之中,“张明山”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完成了作品从创作到产生社会影响的过程。“泥人张”还具有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比如入选小学教科书的作品《颗粒归公》,通过作品教育人们爱惜粮食。同时,为了发展社会化的公益事业,“泥人张”进入居民社区举办彩塑展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泥人张”走进校园,由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学习泥塑的制作,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入了解,发挥了传统文化协同育人的作用。

传承保护

传承现状

“泥人张”从张明山开山到代代相传的过程主要分为泥人张世家和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两部分,它们都是泥人张重要的分支,但又属于不同的经营者,泥人张世家的第六代传人张宇先生和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大师们都具备法律意义上传承人的基本条件,目前“泥人张”的品牌形象由两家共同经营,用不同的方式为泥人张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如“泥人张世家”2016年在天津市滨海文化中心新建“泥人张世家”滨海展馆,该馆以“泥人张”世家古典现实主义风格的肖像作品为主,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开展美育实践课堂等活动。

张明山”在传承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泥人张是农业时代的产物,随着现代社会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年轻人追求新鲜的西方文化,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逐渐淡化,“泥人张”同其他民间、民族艺术一样面临着会被淘汰、缺少优秀继续者的问题。同时,市场上一部分泥娃、泥制脸谱、泥塑工艺品等机械化生产的伪劣产品也都自称是“泥人张”,这些伪劣之作对“泥人张”的品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传统手工艺品原有的文化价值逐渐丧失,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很大挑战。

保护措施

在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下,2006年“泥人张”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泥人张世家“进行了挂牌。2019年1月1日天津市出版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明确提出在充分保护、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2022年“泥人张”成为首批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企业。

“泥人张”自身也在通过展览、培育等方式使泥人张的技艺、文化等得到传承和保护,“泥人张”举办或参与各类展览,如2019年泥人张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百年世家 —— 泥人张作品展》;2023年“泥人张“参加了夏季达沃斯论坛,向参会者展示了雕刻的艺术气息。在教育上,“泥人张”走进天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等学校开展主题讲座、泥塑制作,第六代传承人张宇在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海河中学等学校合作开办传习室。同时,泥人张美术馆馆内陈列有百余件张氏家族历代名家作品,这些展示也起到了“泥人张”百年文化的传承作用。

相关文化

文学作品

“泥人张”是中国民族雕塑的重要代表,围绕“泥人张”多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中国彩塑泥人》中描述了“中国彩塑泥人的历史沿革、艺求风貌、制作工艺,其中对“张明山”的特色作了重点介绍,在《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 泥人张卷》中介绍了“泥人张”的代表作、制作的习俗与工艺、材料与工具等内容,同时还出版有《泥人张的生平及其艺术》《中国泥人张彩塑艺术》等作品。

影视作品

1957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泥人张”彩塑艺术专题影片。

2015年,央视纪录片频道《国粹》栏目组拍摄了泥人张世家系列纪录片。

2017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寻宝》节目拍摄“泥人张”。

争议

“泥人张”在发展的历程中,围绕“泥人张”三个字出现了官司之争,如1994年的“泥人张”公私之争,2012年的“泥人张”六代传人真伪之争等官司,其中,2005年的京津“泥人张”真伪之争案被列为2012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之一,本案起因是京津双方均称自己是正宗“泥人张”,原告“天津泥人张”的后代传人张起诉被告“北京张明山张铁成”及其北京泥人张博古陶艺厂、北京泥人张艺术品有限公司,起诉称,“北京泥人张”自称是“泥人张”后代,没有事实依据,构成了侵权,要求被告禁用“泥人张”名称。此官司经历法院一审和二审不同的判决后,“天津市泥人张”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最后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维持一审判决,判决“北京泥人张张铁成”及其公司侵权成立,需停止侵权、赔偿合理费用1万元。

参考资料

泥塑(天津泥人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3

泥人张彩塑.天津市人民政府.2023-08-20

天津大运河沿线非遗调研实录:运河边上的手艺人——“泥人张”.文化随行.2023-08-19

匠心天津丨泥人张,两百年,六代人,一件事.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8-25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8-21

张锠:“泥人张”的活态传承与创新.人民政协网.2023-08-27

“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錩逝世,曾为冬奥创作作品.津云.2023-08-26

天津泥人张美术馆.泥人张世家.2023-08-24

798的张宇雕塑馆.泥人张世家.2023-08-21

“泥人张”第六代传人来啦~~.文化随行.2023-08-19

“泥人张”:形神兼备的彩塑艺术品.中国网.2023-08-25

滨海文化中心展馆.泥人张世家.2023-08-21

“泥人张世家”滨海展馆签约.泥人张世家.2023-08-21

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攒泥敷彩”美育实践课堂.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2023-08-2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8-25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发布第一批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通知.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广播电视局 天津市文物局.2023-08-25

《百年世家-泥人张作品展》.泥人张世家.2023-08-21

中华文化元素闪亮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8-25

张宇先生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讲座.泥人张世家.2023-08-25

泥人张世家走进红桥区实验小学.泥人张世家.2023-08-25

张宇于天津大学举办主题讲座.泥人张世家.2023-08-25

张宇传习室在天津师范大学揭牌.泥人张世家.2023-08-25

海河中学张宇传习室授牌暨小传人颁证仪式.泥人张世家.2023-08-25

昌黎县书画艺术培训交流会.网易.2023-08-20

央视《国粹》栏目组在泥人张世家拍摄记录片.泥人张世家.2023-08-21

[我有传家宝]泥人张.央视网.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