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公元1533年-公元1603年),本名伊丽莎白·都铎(Elizabeth Tudor),是英格兰与爱尔兰女王,1558年到1603年在位,都铎王朝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终生未婚,有“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之称。

伊丽莎白·都铎是亨利八世和他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在她两岁八个月时,生母被父亲处死,自己也被剥夺王位继承权。后在1543年亨利八世通过《王位继承法》重新赋予了伊丽莎白王位继承的权利。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德华六世和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先后即位。1558年,玛丽逝世,伊丽莎白继位女王,并于次年在伦敦加冕,时年25岁。在位期间,伊丽莎白一世在政治上笼络资产阶级,精简枢密院顾问大臣人数,选贤任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奉行民族自立方针,大力发展工商业。同时支持文化发展,莎士比亚、斯宾塞等众多文豪诗人都活跃在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期,斯宾塞在《仙女王》颂扬其为“光荣女王”。宗教上,伊丽莎白一世施行宗教宽容政策,推行新教,使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军事上,解除玛丽女王在位时与西班牙的同盟关系,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保住了英格兰的统一。另一方面,伊丽莎白一世广泛实施专卖权,晚年引发资产阶级的不满。1597年,伊丽莎白一世拒绝议会废除专卖权的请求,遭到抨击。同年11月30日,伊丽莎白一世发表了著名的“黄金演说”,宣布自己不再签署王朝的任何“专利书”,强调身为女王的光荣和对国民与国家的热爱。这是女王的最后一次演说。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在萨里郡的列治文宫逝世,终年69岁,终身未婚无子。

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高度评价她的智慧、才华与功绩“她已考虑到宗教建立之真理,是经常的和平与安全。良好的司法行政,适当地使用王权,学术研究之光辉灿烂。”2002年,在由英国广播公司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超过了英国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

人物生平

幼年经历

伊丽莎白一世诞生于伦敦的格林尼治普雷森希宫,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Anne Boleyn)唯一幸存的孩子。享利八世第一个妻子是西班牙的公主凯瑟琳·霍华德(CatherineHoward)。1527年,享利八世以没有男嗣为由将凯瑟琳王后抛弃。并变革宗教信仰,迎娶了宫女安娜·博林。亨利迎娶安妮的目的是希望她为自己诞下一个男性继承人,确保都铎王朝的延续。伊丽莎白一世出生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她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即凯瑟琳之女)成为她的服侍者。伊丽莎白两岁时,享利八世以通奸罪为由,于1536年5月将安妮处死。由于父母是按新教教规结婚的,天主教宣布她是一个私生女,她被从王位继承序列中排除。在之后的八年里,伊丽莎白一世经历了相继而来的多位继母。

1537年,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王后珍·西摩生了一个男孩:爱德华六世(后来的爱德华六世)。伊丽莎白和玛丽都成了爱德华的佣人,当爱德华接受洗礼时,伊丽莎白为爱德华献上白色洗礼服,将圣油涂抹在爱德华的身上。1543年,亨利八世最终娶了在宫廷任职的凯瑟琳·帕尔为他的第六任妻子。在此期间,伊丽莎白一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接受了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能够说和写六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伊丽莎白一世也在王后凯瑟琳·帕尔和其他教师的影响下成为了一个新教徒。在凯瑟琳·帕尔王后的劝说下,1544年,亨利通过第三部《王位继承法》,重新赋予玛丽和伊丽莎白王位继承权,位置在爱德华王子之后。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年仅9岁的爱德华六世继位。其亲舅舅第一代萨默塞特公爵爱德华·西摩成为护国主。亨利的遗孀凯瑟琳·帕尔旋即嫁给爱德华·西摩的弟弟托马斯·西摩。伊丽莎白一世被带到这对夫妇位于切尔西的家中生活。期间托马斯·西摩向年幼的伊丽莎白一世屡献殷勤,在帕尔死后,企图秘密迎娶她,以此控制王室成员。1549年,西摩因密谋迎娶伊丽莎白和推翻摄政王被捕,于1549年3月20日被处决。1553年,爱德华六世临终前,没有遵循第三部《王位继承法》将王位依次传给玛丽或伊丽莎白一世,却宣布亨利八世的妹妹诺福克公爵夫人玛丽的外孙女女勋爵简·格雷为王位继承人。

玛丽治下

1553年9月,伊丽莎白一世的姐姐玛丽在爱德华六世死后,废黜了继任的简·格雷,成为英格兰的女王,是为玛丽一世。玛丽一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致力于在国内恢复天主教,但英国的宗教改革已进行二十多年,国内天主教与新教的分歧严重。她用残酷的手段迫害新教徒,被后世称为“血腥玛丽”,加上与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之子腓力亲王订婚,引发了国内民众极大的不满情绪。一些贵族乡绅秘密转而支持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一世,其中肯特郡的托马斯·怀亚特于1554年1月,以拥立伊丽莎白一世之名,率4000士兵发动叛变。军队从肯特郡一直到伦敦才被打败。伊丽莎白一世坚持自己没有参与起义,由于没有充足的证据,她被关进伦敦塔。两个月被释放,随后被软禁在伍德斯托克庄园。

1554年7月,玛丽一世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成婚。1555年4月,伊丽莎白一世被解除监禁,秘密召回皇宫,陪伴自称怀孕的玛丽一世。而玛丽的妊娠反应一直到1555年7月,被证实并没有怀孕。1558年11月,由于玛丽一世婚后长期无子,玛丽不得不接受伊丽莎白为自己的合法继承人,英国议会重申了亨利八世国王规定伊丽莎白作为继承人的安排。1558年11月17日,玛丽一世逝世。1558年11月20 日,伊丽莎白向前来哈特菲尔德的一群玛丽时代的咨议大臣发表讲话,这实际上是她第一次公开演说。她说,“自然规律轮到我为姐姐致哀,落在我肩上的重担使我震惊。然而,想到自己是雅威的臣民,我注定要遵从上帝的使命。因此,我愿意接受,并从内心深处希望在承担的职责上当好行使上帝意旨的助手。”1558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任命威廉·塞西尔为枢密大臣,并于当天公布第一批政务会成员名单。11月23日,伊丽莎白一世从哈特菲尔德出发前往伦敦,一路上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加冕女王

1559年1月15日,举行了女王加冕前的游行仪式,游行从法国教堂街到威斯敏斯特市,仪式盛大而热烈,伦敦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巨贾、国教徒和民众都沉浸在狂欢中。第二天,伊丽莎白·都铎在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女王,欧文·奥格尔索普主教将王冕戴在伊丽莎白的头上,是为伊丽莎白一世。在加冕仪式中,伊丽莎白一世將一枚结婚戒指戴到自己的手上,这枚她自己戴上的惟一的戒指一直保存着,一直保留了40多年。

在不多的几周里,伊丽莎白成功地赢得了伦敦市民对她的忠诚。有一位编年史家写道:“如果说有过谁以其天才或者风格赢得民心的话,那就是这位伊丽莎白,如果说她讲过赢得民心归附的话,也正是在这个时刻,正如她表现出来的风格那样,她态度温和而又威严,对那些极端卑鄙的人她表现出屈尊待人,却不失堂正。她才华横溢,挥酒自如,而每走的一步看来都是在完美指导下的一次行动:她注视者一件事,聆听者另一件事,判断着第三件事,讲着第四件事。她也不忽略任何官员,她向他们投以微笑,和颜悦色,光彩照人。她是这样敬意做作地品示皇恩洁荡,人们就更加兴高采烈,从而做什么事情都斗志高昂。人们听到的是对女王的交口称替。”

稳固统治

1559年1月,伊丽莎白一世正式宣布废除前玛丽女王的反动法案,恢复玛丽所废除的《国王至尊法案》规定和《圣礼统一法案》。实际上,下议院对《圣礼统一法案》有反对声音,而又在《国王至尊法案》中补充了进一步推动宗教改革的内容。于是女王巧妙地促使两个法案都得以通过,进而重申了王权在世俗和宗教事务上的至尊地位,并成立了国教教会。伊丽莎白一世即位时,由于同西班牙的关系,英格兰丢掉了加来,并且遭到法国的仇视。同时对苏格兰的政策宣告失败,中世纪法国和苏格兰军事联盟的威胁再次出现。同年4 月2日,西班牙国王非利二世、法国亨利二世与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三国代表经过长期的酝酿,终于达成一个让伊丽莎白一世可能接受的体面妥协。三方签署了和平协议《卡托·堪布累齐和约》:加来名义上不再归英格兰所有,而暂时交于法国监护,法国向英格兰付补偿费50 万银币。这一条约使英格兰结束了与法国的战争,还获得了50万银币补偿。

1559年5月2日,苏格兰宗教改革派的领军人物约翰·诺克斯回到苏格兰。在约翰·诺克斯的影响下,以约翰·诺克斯为首的教徒们公然与苏格兰女王玛丽为敌,攻占爱丁堡,夺玛丽的摄政头衔。但玛丽麾下的法兰西军队势力雄厚,于是苏格兰国内宗教改革派转向英格兰,寻求伊丽莎白一世的援助。 1560年1月,在贝里克,伊丽莎白一世和沙泰勒罗公爵詹姆斯·汉密尔顿签署和约。当时,詹姆斯·汉密尔顿还在苏格兰王国任职。伊丽莎白一世承诺帮助苏格兰驱逐法兰西王国军队,前提是苏格兰王国必须承认她是英格兰王国女王。同年3月,英格兰军队开进苏格兰。7月,在威廉·塞西尔的斡旋下,英格兰、苏格兰、法国缔结《爱丁堡条约》,法国势力开始逐步退出苏格兰。而英国内部也开始清教运动。这一年,英格兰的温特舰队还封锁了福恩湾并击败法国舰队。1562年7月中旬,英法战火重燃,但3个月后,女王就与法国国王缔结和平条约结束了战争。在这期间,伊丽莎白一世染上了天花病,王位继承问题被提上日程。枢密院为王位继承问题召开紧急会议。据西班牙驻伦敦大使德夸德拉记载,枢密大臣们有人坚持按照亨利八世的遗嘱让伊丽莎白一世的表外甥女凯瑟琳•格雷即位,塞西尔等人则支持谱系上最近的新教男继承人亨廷顿伯爵,以财政大臣温彻斯特为首的一帮人则认为应由一天主教徒即位。但伊丽莎白一世很快恢复了健康,继承人问题也没有落实。

1567年,苏格兰玛丽女王因涉嫌谋杀其前夫罗伯特·达恩利,被监禁于爱丁堡,同年她逃亡英国投奔伊丽莎白一世,英国国内复辟天主教的活动有所抬头。就在两年后,北英格兰爆发了天主教徒反对伊丽莎白一世的北方起义,新教宗庇护五世于1570年宣布开除伊丽莎白一世的教籍。1572年,国会要求处死苏格兰玛丽,但直到1587年,伊丽莎白一世才下令处决玛丽。

黄金时代

早在1562年9月,英格兰与俄罗斯成了莫斯科贸易公司,开始了与俄国和波斯进行贸易的尝试。与1564年,英格兰的商业创业公司从女王那里取得了向欧洲大陆出口呢布的专利权。1572年,英格兰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在女王和英政府的默许下,开始掠夺性航海,洗劫大航海时代其他国家从殖民多获得的香料财宝等。弗朗西斯·德雷克在海上拥有23只战舰,2200人,这是伊丽莎白海上最强的力量。伊面莎白的海军开支在1570年代每年不少于1万英镑,到1586年上升到3.2万英傍,第二年达到4.3万榜,到1588年达到15.3万英镑。

1579年1月,法国的阿朗松公爵开始向伊丽莎白一世求婚,这是伊丽莎白结婚生子的最后一次机会,但她仍然以宗教障碍为由及时退出婚姻谈判。1587年4月,弗朗西斯·德雷克率英格兰舰队主动出击,袭扰西斑牙港口,焚烧西班牙战舰。次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向英格兰进发。伊丽莎白不顾个人安危,在埃塞克斯郡提伯利,不带卫兵不着盔甲地检阅海军,并发表了战前演说。此后借助地利及天气条件等,英格兰海军击溃了来犯的无敌舰队,伊丽莎白闻讯后只带了六个随从就离开要塞到镇上与她的臣民共同庆祝胜利。

到了16世纪90年代,英格兰各类文学创作开始爆发。1592年,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六世》上演,座无虚席。 伊丽莎白一世对当时流行的各种娱乐从不排斥或加以禁止,不过女王对莎剧的态度,历史上没有直接的记载。1596年,诗人爱德蒙·斯宾塞完成长诗《仙后》,他在雷利的劝说下,将这部耗费了他6年心血的作品敬献给伊百莎白,《仙后》是由神话、传奇、民间传说等缀成的长篇骑士故事,诗中处处可见对伊丽莎白的歌颂赞誉之言。

晚年逝世

“腰弯随即心黑的女人”,这是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晚年时,她的一位宠臣厄塞克斯伯爵评价她的话。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发展,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作为维护专制王权工具的国教也不再受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欢迎了。新兴资产阶级认为加尔文教的教义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要求,便主张用加尔文教来对温和而又保守的国教进行改革,使教会摆脱专制王权的控制。最初,他们只是反对国教会的仪礼,到了后来则进一步批评国教会的监督制度,形成了组长政教分离的“长老派”和进一步主张应该跟国教会完全脱离开的“独立派”。长老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独立派则代表小布尔乔亚、小贵族和农民的利益。都遭到了女王极其残酷的迫害。1593年颁布了《女王臣民效忠法》,规定:凡是年逾十六岁而坚决拒绝参加国教忻持或教唆别人反对女王在教会事务中行使权力者,一律予以监禁处治。

1598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反圈地法案受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抵制。与此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对于王室继续不断地将商品买卖的专利权赐给宠臣的做法,提出强烈抗议。1601年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王镇压了厄塞克斯伯爵所策划的叛乱,并将其逮捕后判处死刑。迫于议会的压力,1601年11月30日,伊丽莎白一世在议院向100多位贵族发表”黄金演说”,宣布自己不再签署任何授予王朝垄断权的专利书。在演说中,她告诉出席会议的下议院议员,他们“以后也许还会有更强大的君主,但没有一个君主会比她更关心让他们免受危险、羞辱、暴政和压迫”。这是女王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说。

此后她更加孤僻多疑,终于积郁成疾于1603年3月病倒,并且很快地丧失了说话的能力。3月23日,在伊丽莎白女王临终前夕,才勉强同意由苏格兰的国王詹姆士为她的王位继承人。詹姆士正是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1603年3月24日凌晨一时许,伊丽莎白一世在伦敦的里士满王宫逝世。享年六十九岁,在位四十四年,都铎王朝为斯图亚特王朝取代。威廉·康登在《大英编年史》有如下的诗体,记载当时伊丽莎白的臣民为她送葬时的情景:

女王由水路被运送到了怀特霍尔宫,

船桨的每一次划动都令人眼泪汪汪;

水下的鱼儿也纷纷地贴着船儿转,

哭得眼珠儿掉落,盲目地跟着游动。

施政举措

宗教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形成了新教和罗马天主教两个不同的阵营。新教的阵营包括路德教会、加尔文教会,而由罗马教皇统辖的教会则被统称为天主教,英国原本是一个天主教国家。亨利八世在离婚问题上同罗马教廷发生冲突,于是通过了《至尊法案》,使英国脱离了罗马教廷,成立了独立的英国国教会,即安立甘教会。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亨利八世对于英国宗教事务的最高控制权。后来国会又通过了“反对教皇权力法案”,解除了教皇在英国的各种宗教权力。但在1539 年, 亨利促使国会通过了《六条信仰法案》, 反映了亨利试图与罗马天主教会重修旧好的意愿。爱德华六世执政时期,真正的宗教改革运动兴起,英国出现了要求进一步进行改革的新教徒。议会取消了亨利八世末年批准的《六条信仰法案》,通过了《统一法案》,规定英国教会使用官方颁布的统一的《公祷书》,《公祷书》具有新教色彩。然而,到玛丽一世执政之后, 却开始在其表兄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支持之下,极力重建天主教在英格兰的统治地位,对新教势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她重新恢复了教区中的天主教礼拜仪式,将 300 多名新教徒送上了火刑架。但是,已经从宗教改革中得到好处的英格兰土地贵族和其他阶层形成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者阵营。尽管国会于 1554 年宣布恢复罗马教皇在英格兰教会中的至上权威,教皇和玛丽也不得不承认由现在的土地所有者继续占有修道院田产的现实状况。对于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观,威利斯顿写道: “她没有真正的宗教感情,但她的出生,她母亲的婚姻不被罗马承认使她必然倒向新教。但她把英格兰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无可置疑的。”

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种宗教宽容政策。首先,她为自己塑造了一个既不是新教徒也不是天主教徒的中立形象。停止了玛丽女王对新教徒的迫害政策,同时也不支持新教徒要求在英国进行更为深入的宗教改革的要求。从信仰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中挑选出可以改信新教的人,并挑选新教徒人员来补上空缺的12个主教位置包括坎特伯雷大主教。其次,废除前玛丽女王的反动法案,恢复玛丽所废除的《国王至尊法案》规定和《圣礼统一法案》,重申了王权在世俗和宗教事务上的至尊地位。伊丽莎白成了英国国教的教皇,雅威在人间的代表者。英国国教会变成了独立的教会。在英国九千名神职人员中,只有两百多人在伊丽莎白统治的前六年中拒绝宣誓服从国教。对激进的清教徒,伊丽莎白暂时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因为政策的主流是对付天主教徒,而不是对付清教徒。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天主教势力的没落,英格兰的主要宗教冲突就由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矛盾转变为英国国教派与清教徒之间的矛盾。于是伊丽莎白一世又将爱德华六世年所修订的《祈祷书 》加以修改,后面又删去爱德华六世时期的《 四十二信条》中不符合当时现状的条款,制定了《三十九信条》作为英国国教会的信仰纲要,主要针对当时各教派之间争议的教义问题,规定了英国国教会的观点。但在1569年,英格兰北部爆发了天主教徒反对伊丽莎白一世的北方起义,新教宗庇护五世宣布开除伊丽莎白一世的教籍。安立甘宗成为促使英国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迅猛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政治

伊丽莎白一世的执政离不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她在用人上注意选贤任能,不拘门第出身,形成一个优秀的智囊团。威廉·塞梭一直是她的首要顾问和朋友。威廉·塞梭在萨默塞特和诺森伯兰掌权期间担任过秘书大臣,后成为首相,为女王效忠了整整四十年。丘吉尔称他是:“十六世纪的英国政治家中最杰出的人物。”塞西尔作为枢密院的核心人物,协助女王改组枢密院,建立了一个高效能的新政府。另外还有外交官法兰西斯 ·沃尔辛厄姆,他所建立的秘旁警察和间谍组织,在粉碎西班牙颠覆女王政权的阴谋活动和苏格兰玛丽·斯图亚特女王所策划的叛乱暗杀活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伦敦大富商汤姆斯·格勒善也成为女王的财政顾问。她协助女王进行经济改革,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在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期间,枢密院成为国家行政机构的中枢。枢密院大臣曾经最多达到44位,伊丽莎白统治的44年间,资议大臣人数从未超过20人,统治的最后10年中一直控制在13人左右。她尽可能慎重地任命枢密院成员,最后由18 人组成的枢密院里,只有1名是主教,形成以威廉·塞西尔、弗朗西斯·诺里斯、尼古拉斯 ·培根、爱德华 ·克林顿和威廉·霍华德为核心成员的决策机构。使信奉新教的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代表人物进入了枢密院,凌驾于议会之上。在对地方的控制上,一方面扩大地方城镇、州、郡及农村的自治权,另一方面又加强治安推事的权力,以及确立了副郡尉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紧密联系与严格控制。如威尔特郡内1562年有治安推事30人,1600年增至52人,诺福克郡内1577年是34人,1602年增至61人。慎于荣誉的颁发和显职的授与也是她在位期间的特征。而且伊丽莎白一世对贵族封爵十分谨慎,在位45年间,一共只封授了18个大贵族。伊丽莎白时代,大贵族的数量由1559年的61人,下降为1597年的55人。

同时,伊丽莎白一世加强对议会的控制,进一步推动君主专制制度。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议会中新贵族乡绅人数不断增加,下议院代表人数相应剧增,上议院与下议院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女王、上院、下院的“三位一体”出现裂隙。尤其是在女王婚姻、王位继承和重新恢复国教、对待商品专买权等方面表现突出。鉴于上述原因,女王一方面将各行各业的英才拉拢在议会中,加以利用和控制。另一方面设立协商委员会,缓和或解决两院分岐。在某些问题上,女王作出相应让步, 给议会代表更多的言论自由和人身安全的保护,另外对议会拥有否决权。在女王统治期间,共批准了429个法案,否决了71个法案。但到了女王执政晚期,议会成为批评女王政策的讲坛,特别是关于专卖权。1597年,伊丽莎白一世拒绝议会废除专卖权的请求,遭到抨击。同年11月30日,女王发表了“黄金演说”,成了结束女王与议会关系的尾声。

外交

伊丽莎白1558年继承英国王位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形势。在玛丽一世投靠西班牙进行的对法战争中,英国失掉了在欧洲大防上的最后一个堡垒——加来。同时,法国对苏格兰的控制日益加强,对英国形成包围之势。面对危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伊丽莎白政府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外交政策模式——放弃对大陆领地的野心,实现大不列颠岛的独立与稳定、发展海军在海峡上建立防御屏障、追求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伺机向海外扩张。

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之初就拒绝了腓力二世的求婚,使西班牙不能用联姻方式把英国变成从属国。伊丽莎白一世在外交上的一系列小心斡旋,不但在长时间内避免了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投入,而且实现并维护了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而在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前几个星期,法国、西班牙、萨瓦和英国的代表就加莱问题在靠近法国边境的一个叫佛莱米的村子谈判。伊丽莎白一世巧妙地与各方周旋,使亨利二世怀着联姻的希望,又使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空前地保护她的利益。最后签订了卡托·堪布累齐和约。条约第7、9条款规定,加莱名义上仍是英国领土,但允许法国占领8年,到期归还,或者以50万克朗抵押。在加莱问题上,国务大臣威廉·塞西尔从一开始就主张放弃,反映出塞西尔已经放弃了英国那种传统的谋取欧洲大陆霸权的外交政策。而谈判的结果也显示女王做出了让步。

另一方面,由于苏格兰玛丽女王的丈夫弗朗西斯继承了法国王位,其背后的吉斯家族是法国狂热的天主教势力,出于镇压英国“异端”教徒,和为玛丽女王夺取她在英国“合法”王位两种原因,法国利用苏格兰给英国施加压力。1559年苏格兰改革派领袖约翰·诺克斯回到苏格兰后,欲推翻苏格兰王室,并反抗法国在苏格兰的统治,于是向伊丽莎白一世寻求援助。起初在国务大臣赛西儿的斡旋下,英国方面停留在承诺阶段,并未实际行动。在此期间,伊丽莎白一世先后假装欲与德国查理大公、苏格兰阿伦伯爵联姻,给法国施压的同时,提高苏格兰反叛者的声望。后在塞西尔的劝说下,伊丽莎白一世开始为苏格兰提供金钱和武器援助,通过签订贝里克条约,公开表明干预法国与苏格兰问题。双方交战后,都未占上风,最后通过和平谈判签订爱丁堡条约。条约承认伊丽莎白继承英国王位的权利,并规定弗朗西斯和玛丽不再使用英国女王纹章和称号,除极少量的法军仍留在苏格兰外,其它法国军队全部擞出苏格兰,拆毁里斯要塞,把政府移交给苏格兰贵族组成的枢密院管理。苏格兰问题得以解决。

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前十年,由于法国更具威胁性,英国利用各种手段维持着与西班牙的友好。1567年8月,阿尔发公爵率领西班牙军队前往荷兰镇压叛乱。而尼德兰与英国只有英法海峡相隔,最近的地方离伦敦只有100海里。因此尼德兰问题成为英 国外交的中心环节。在以威廉·塞西尔为首的政治家推动下,英国没收了给阿尔发提供援助的西班牙运金船所运黄金,试图迫使西班牙从尼德兰撤军。不久,英国北方叛乱和里多尔菲阴谋相继发生,伊丽莎白一世政府进一步认识到西班牙威胁的存在,从而走上了与法国友好的道路,最终于1572年4月签订了英法布鲁瓦条约。1572年尼德兰革命高 潮的到来又改变了英国的对西班牙政策。最终形成完整的对荷兰政策:恢复尼德兰在查理五世时期的半独立地位。伊丽莎白一世政府始终推行这一政策直到1585年。

经济

伊丽莎白即位之时继承了玛丽结束时的巨额财政赤字,而且其统治期间收支一直不能平衡。1551年财政盈余115037镑,1600年则变成财政赤字85840镑。同时,16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英国物价飞涨。而伊丽莎白一世执政后期,战争开支数额巨大,总计约350万镑。所以,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王室财政状况不容乐观。经济政策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保罗·L·休斯和詹姆斯·F·拉金所编的《都铎王室文告》有关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经济方面的文告一共 194 条,占总文告条目的49%。伊丽莎白—世时期的财政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尽管她采取了一系列的比较成功的财政政策

伊丽莎白一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对内她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业、采矿冶金业和其他新兴工场手工业,鼓励建立各类贸易公司,颁发了大量的专利特许状,支持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商人创建了一大批新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贸易公司,使英国可以和汉萨同盟、荷兰、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以及葡萄牙在争夺美洲、非洲、欧洲及东方的贸易权益方面分庭抗礼。这期间英国的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就得到扩大。1547—1603年,英国呢绒出口量从年平均八万匹猛增到二十五万匹。 但另一方面,伊丽莎白一世继续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伊丽莎白济贫法等,又通过增大贵金属货币的发行量和改变货币成色,以铸币的方式为王室增加财富,力图用国家政权控制或干预社会经济变革。到女王统治后期,专利特许泛滥,王室、贵族与官员通过颁布特许状获得巨额财富,也引发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对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首先是促进造船业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立法规定许多商品进出口只许英国船只载运,限制外国商船装运英国外贸商品,比如1558年的英国航海法案。1571-1576 年,英国制造了 51 艘适合于远洋的百吨以上的船,到了1582 年,英国拥有177 艘此类舰船。有了船只的物质保障,伊丽莎白一世政府还公然支持“海狗”——当时的海盗以暴力掠夺的方式抢夺西班牙等国从其他殖民地国家获得的金银,以累计本国资本。1571年,西班牙和威尼斯共和国的联合舰队战胜了奥斯曼帝国海军,为英国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商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581 年成立了利凡特公司,允许该公司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期限为7年。1585 年成立摩洛哥公司,1588年建立几内亚公司,1592 年女王又把去塞拉勒嵩内进行贸易的特许权赐予汤顿的商人。英国的商业集团纷纷前往西北非洲、西亚等地进行不平等的贸易掠夺,乃至贩运黑奴。1600 年伦敦商人在伊丽莎白的支持下成立了有名的“东印度公司”,享有对好望角以东的地区特别是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另外,伊丽莎白一世政府利用关税限止国外奢侈品和国内可生产的产品进口,同时限制国内原材料、半成品及农产品出口。又大力鼓励从国外输入本国工业生产所需的木材、糖、硝石等原料。

伊丽莎白一世的议会从一开始就批准她终生享有征收关税的权利。伊丽莎白第一年关税收入就达到8.3万英镑,伊丽莎白一世的枢密院成员把关税扩及所有的酒类,并不断提高关税率,使关税与王领一样成为国王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女王40多年的统治中,每年关税收入都在5万~8万英镑之间。伊丽莎白一世以战争、战争威胁或其他理由说服议会批准她征收传统的十分之一和十五分之一税和俗人补助金,要求教士大会批准教士补助金,而且议会和教士大会往往一次会议就批准她连续几年征收。伊丽莎白还恢复了玛丽一世转给罗马教皇征收的英国教士的首年俸和十分之—税。每年从中能够获得1.5~2万英镑。除此之外,她还采取货币贬值,卖官,出售专卖权聚敛钱财。

军事

英国皇家海军的历史开始于伊丽莎白的父亲亨利八世,他的时代就建立了实力强大的海军。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80年代英国海军力量迅速成长起来。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前期的近半个世纪,一直避免发生战争。从她统治中期开始是国内战争和同法国的宗教战争,然后是和爱尔兰的战争,和西班牙的冲突也终于不可避免。女王则任命了海盗约翰·霍金斯弗朗西斯·德雷克为海军大将和海军副总司令。他们参与了歼灭西班牙“西班牙无敌舰队”。

当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是海上扩张的主要势力,而伊丽莎白一世纵容弗朗西斯·德雷克等英国海盗抢劫西班牙船只和殖民地。1585年,德雷克被命令到纽芬兰岛围捕那里的西班牙舰队。不久,他又被派往西印度,作为女王舰队的副司令去指挥一支小型舰队和军队,开始了对西班牙殖民地中心的直接攻击。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来攻。伊丽莎白一世立即任命海军宿将霍尔华德为统帅、海盗德类克为副统帅,她自己则在埃塞克斯郡提伯利,不带卫兵不着盔甲检阅海军,并发表战前演说。最后两位统帅率领一支拥有一百八十二艘战舰的强大舰队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但西班牙于1589年击败了一个更大的英格兰反击舰队,这场战争一直延续到1604年,双方打了个平手,不论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格兰并未能占上风。

文化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实行开明宽容的政策使文学艺术大力发展,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首先是英格兰人民学习国家历史的热情高涨。在威廉·哈里森等人的协助下,史学家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编纂了《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约翰·斯托为了研究英格兰王国各地的历史书稿,曾徒步穿越英格兰王国国土,编撰了《伦敦调查》。其次,伊丽莎白时代的诗坛色彩纷呈,十四行诗、斯宾塞诗节,无韵诗剧等各类诗作争奇斗艳。另外,戏剧创作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无数流传至今的戏剧佳作都创作于这个时代。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克里斯托弗·马洛埃德蒙·斯宾塞、锡德尼以及阿谢姆等文豪都是在这一时期展露才华,这一时期被称做英格兰文艺复兴。并且伊丽莎白一世和她的父亲亨利八世一样,也自己从事写作和翻译,她亲自翻译了霍勒斯的《诗歌艺术》。伊丽莎白十分喜爱音乐,能够包容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在她统治时期,英国主流音乐的形式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堂音乐方面,诸多新教作曲家和演唱家们来到皇家圣堂。伊丽莎白领导的唱诗班在宫廷里唱着英国式的民族宗教音乐,让这种新形式的教堂音乐很快受到了全国人的喜爱。同一时期,以威廉姆·伯德和他的学生莫利为代表的牧歌作曲家们,开始使用英国原创的诗歌作为配乐,在短时间内使英国式牧歌的创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颇负盛名。以威廉·伯德和托马斯·塔利斯为首的英格兰“维吉那乐派”的出现,“康索特歌曲”和“维吉那音乐”为主的键盘音乐的流行,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世俗音乐的快速发展。

重要争议

关于伊丽莎白一世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她的死因上,史书记载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伊丽莎白是死于她所化的浓妆中的毒素,从而导致血液中毒而死;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埃塞克斯死后,伊丽莎白患上了神经衰弱症,并且还有风湿病及慢性黄疽病。但伊丽莎白一世讨厌看病和服药等行为加重了病情,从而导致她去世。

历史评价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封建社会的一位著名君主。她自1558年继位,至1603年谢世,执掌英国王权前后几乎达半个世纪,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长期以来,不少名流、学者对伊丽莎白一世大加称誉。但也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伊丽莎白一世在成立海上贸易公司,滥用专卖权,推动圈地运动等方面有所争议。

1597年的法国驻英格兰大使评价伊丽莎白一世:“她是一位伟大的女王,对一切事物了若指掌。”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先生评价伊丽莎白一世道:“这位淑女在女性中独赋才学,既使在男性君主中亦很少见。”

英国历史学家罗斯则把她同莎士比亚并列,评价她:“也永远同那个让人民猛醒的时期联系在一起。”

历史学家夏继果认为:“在伊丽莎白看来,政治重于宗教,她的宗教意识比较淡漠”“伊丽莎白的求婚谈判完全是为其外交政策——维持欧洲大陆的法国与西班牙间的势力均衡‚以保证英国的安全——服务的。”

历史学家江晓美认为:“伊丽莎白一世赋予这些外国银行家许多特权,让欧洲大陆的金融资本大量涌入英国。在历史上她的时代被看作是‘上升极端’,实际上恰恰相反,整个英国出现了产业空心化。”

家族成员

轶闻故事

星期五不吃鱼

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语中出现了一个新成语叫“eat no fish”(不吃鱼)。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处理遗留的宗教问题。她大刀阔斧地对宗教问题进行改革:颁布新的《至尊法案》和《三十九信条》,重立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决裂,确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领。其中《三十九信条》中的一项规定,英国国教会摒弃了天主教星期五不准吃肉(在天主教里,星期五不能吃肉,就吃鱼)的斋戒。英国的许多百姓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站在伊丽莎白一世一边,与天主教划清界线,他们的一项标志性的做法和口号是“星期五不吃鱼”。后来, “eat no fish”是“eat no fish on Friday”的缩写;“星期五不吃鱼”缩略成“不吃鱼”。“不吃鱼”就成了表示拥戴政府的行为,“不吃鱼的人”就成了“忠于政府的人”,后引申为“诚实的人”。所以在英国文化中,eat no fish=忠于政府的人或诚实的人。伊丽莎白登基伊始,便找到威廉·塞西尔这个出身剑桥大学的学问家及官吏为她的枢密顾问。塞西尔也是她恩师契克的妹婿。伊丽莎白找塞西尔时明言:“你不可腐化,必须忠诚报国,你不必理会我的个人意志,有任何意见都要告诉我。”后来果然证明她识人用人乃是重要的第一步。伊丽莎白尊称塞西尔为“气魄爵士”(Sir Spirit),由流传下来的《伊丽莎白一世书信集》,可以看到她的知人善任,以及伊丽莎白君臣之间的良好互动。塞西尔辅弼四十年,到老请辞,伊丽莎白一世的亲口回答是:“当你不在身边,这种日子我也不想活得太久。”

婚姻外交

伊丽莎白一世在世时就以“The Virgin Queen”(“童贞女王”)著称,她一生都保持独身没有结婚,但她利用她未婚待嫁的身份,以自己的婚姻为外交筹码,在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这两大强国之间进行权力平衡,为英国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益。伊丽莎白即位之初,西欧各国帝王公候的媒使来往频繁,她均婉言谢绝。继居的姐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也提出娶她,伊丽莎白却以国教不同为由没有同意。伊丽莎白年过30 以后,国内外奥论一致呼吁女王结婚,以解决继位人问题。但女王不为所动,依然放我,甚至宣称:“我无须再择婿,因我在举行加晃大典之日,已与全体臣民结婚。”女王45 岁时曾在国会的强烈要求下与法王享利三世之弟安茹公的弗朗西斯订婚。但就在婚札即将华行之际,伊丽莎白突然变卦,宣布坚持独身;25 岁的安茹公爵气愤地痛骂女王是一个“古怪的老处女”。

写给万历帝的信

1596年,伊丽莎白一世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使者约翰·纽伯莱带给明神宗万历帝,信中表达了英中两国更好开展贸易往来的愿望。可惜的是,约翰·纽伯莱在途中遭遇不幸,虽然信件没有丢失,但却成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终身遗憾。此后,信件被大英博物馆收藏。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邀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伊丽莎白二世决定将那封时隔390年的信作为赠礼送给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表示:“390年前那封信未能到达你们这个伟大而美丽的国度,今天终于由我本人平安地送到了,我为此感到由衷地自豪。”

后世纪念

纪念建筑

英国,有许多以伊丽莎3白一世命名的建筑和地标。例如,伦敦的伊丽莎白塔(Big Ben)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建造的。此外,还有许多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设施。伊丽莎白一世死后葬于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右面。

文学作品

伊利沙白一世时期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莎士比亚等许多著名作家都生活在那个时代。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对伊利沙白一世的描绘和赞美。如美国作家布什政府伊丽莎白一世,曼德尔·克雷顿的《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还有英国里顿·斯特拉奇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传》,菲莉帕·格里夫顿的《萤火虫全球史:伊丽莎白一世》等。

学术研究

历史学家和学者们对伊利沙白一世的统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版了许多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文章。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伊利沙白一世的统治和贡献。如中国学者夏继果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研究》,孙学美的《伊丽莎白一世与英国崛起》,方卉的《从女权主义看伊丽莎白一世》等。

其他

在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广播电台发起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公选活动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超过了英国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2005年,在英国历史频道的纪录片《英国最伟大的君主》中,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们分析了十二位英国君主,并为他们评分(根据六项指数,如军事力量和影响力等,满分为60分),伊丽莎白赢得了最高的48分。在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与伊利沙白一世有关的节日和活动。例如,每年的6月11日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官方生日,英国会举行庆祝活动。此外,英国皇家海军有“伊丽莎白级战列舰,于1915年下水。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牛顿被BBC国际观众评选推崇为“最伟大英国人”.中国新闻网.2023-09-26

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金时代》分集梗概.搜狐视频.2024-03-11

Elizabeth I: Facts & Related Content.britannica.com.2024-07-13

老外对你说" I eat no fish" ,可千万不要理解成“我不吃鱼”!.英语点津.2023-09-30

中国时报:伊丽莎白一世 逆境中领导的典范——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4-15

403 Forbidden.新华网.2023-09-30

【BBC纪录片《盛世女王:伊丽莎白&维多利亚》】.腾讯视频.2024-07-14

斯宾塞诗选.豆瓣读书.2023-09-30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传.豆瓣读书.2023-09-30

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豆瓣读书.2023-09-30

伊丽莎白一世.豆瓣读书.2023-09-30

伊丽莎白女王.猫眼电影.2024-06-21

苏格兰女王玛丽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6-21

苏格兰玛丽女王 (1971).时光网.2024-05-05

伊丽莎白 Elizabeth (1998).豆瓣电影.2023-09-30

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 (1998).豆瓣电影.2023-09-30

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2005).豆瓣电影.2023-09-30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 2005 ).时光网.2024-05-05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2005).时光网.2024-05-05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2007).时光网.2024-05-05

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2017).豆瓣电影.2023-09-30

苏格兰玛丽女王(2018).猫眼电影.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