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洁

张洁

张洁(1937年4月27日-2022年1月21日),女,当代作家,中共党员,出生于北京,祖籍辽宁抚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名誉主席。

张洁幼时父母离异,跟着母亲在陕西省一个小农村长大。196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国家第一机械部工作。1978年,张洁开始文学创作。1986年,张洁与孙友余结婚。1991年,其母逝世,与丈夫孙友余离婚。张洁晚年和女儿常居美国,并开始学习绘画。2014年10月,张洁在北京市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她的个人油画展。2022年1月21日,张洁在美国因病逝世,享年85岁。

张洁从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后,就保持笔耕不辍,直到母亲逝世后,其创作才开始减少。张洁早期创作风格乐观积极,创作了《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有一个青年》《爱,是不能忘记的》等作品。之后,其关注点开始倾向社会现实,创作了《沉重的翅膀》《无字》《方舟》《祖母绿》等多部深刻的小说作品。同时,张洁还创作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的四季》等散文作品。

张洁凭借小说《沉重的翅膀》和《无字》分别获得1985年的第二届、2005年的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首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其中《无字》还获得了第二届老舍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张洁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张洁的部分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德、丹麦等多种文字,并获得多项荣誉。1990年获得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1992年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2004年,获颁意大利“仁惠之星骑士勋章”。2012年,荣获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文化论坛奖。2014年,荣获意大利GIUSEPPE ACERBI国际文学奖终身成就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洁,1937年4月27日生于北京,年幼时随父姓,名为董大雁。其母张珊枝曾带年幼的张洁去香港特别行政区寻找其父董秋水。董秋水当时正在香港办刊物,和骆宾基萧红等在香港的东北地区文学作家相熟,其中,骆宾基后来成为了张洁的文学启蒙老师。但董秋水对他们母女并不好,有时候还会暴力对待张洁。珍珠港事变后,他们一家人回内地避难,其父将他们母子抛弃在了陕西省。这段不美好的经历深刻的影响了张洁的创作,张洁在早期创作的作品中大量描写了慈爱、温和的父亲形象来弥补自己父爱的缺失。不久后张洁父母离婚,张洁从母姓。之后,张洁大半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的一个称为“书房沟”的小村庄度过的。这段时间,她和母亲的生活很拮据。

1950年代初,张洁离开陕西回老家抚顺市读中学,1956年,高中毕业,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6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毕业,被分配到国家第一机械部工作。在机械部工作的这段时间,张洁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并在此期间诞下一女,名为唐棣。1969年张洁被下放到“五七干校”,1972年回城。此期间开始和第二任丈夫孙友余发展恋情。

创作经历

1978年,张洁在其父董秋水之友骆宾基的劝勉下,开始了文学创作。发表的首部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得1979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一年,张洁发表了多篇小说和散文。1979年8月25日,张洁经过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批准,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同年,以北京市代表团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张洁在1979年创作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深入女性内心,在全国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其故事中男主人公原型就是张洁的丈夫孙友余。1980年,张洁被调至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这一年张洁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1981年,张洁调入北京市文联,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引起广泛讨论。1985年,张洁成为花山文艺出版社《中篇小说拔萃》编辑部顾问。同年,其创作的《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际社会也反响巨大。1986年,张洁与孙有余结婚。1988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副主席。1990年8月,她在意大利接受了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1979年到1989年,是张洁的创作高峰期,这段时间她发表了大量了散文和小说。

1991年,张洁与丈夫孙友余离婚,张洁母亲去世。其母去世后张洁的文学创作明显减少了。1992年,张洁回到年少时居住过的小村庄,同年,张洁当选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1993年,张洁写下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部散文后被改编为电影,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优秀华语故事片奖和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1996年,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张洁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7年,参加北京市作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副主席。

1998年,张洁发表作品《无字》,该80万字的作品花了张洁整整12 年时间, 从女性角度来审视历史和现实,解读爱情与婚姻。因为这部作品,张洁获得2005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成为第一个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晚年经历

张洁晚年主要与女儿一起生活在美国。69岁时在一位医生的偶然建议下开始学习绘画。2014年10月,当时77岁的张洁回到北京,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她的个人油画展,并在画展上宣布了自己的遗嘱:死后不发讣告,不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也拜托朋友们不要发表纪念文章。

2022年1月21日,著名作家张洁在美国因病逝世。2月7日,中国作家网发文称,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分别对张洁的逝世表示了沉痛哀悼,并向张洁的亲属表示深切慰问。北京作家协会也发文悼念在美国因病逝世的北京作协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名誉全委、著名作家张洁女士。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个人作品

代表作品梗概

《沉重的翅膀》

小说描写了国务院一个重工业部和所属的曙光汽车制造厂,在1980年围绕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所进行的一场复杂斗争。这部小说是第一部反映改革初期生活的长篇小说,正面描写了工业建设中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热情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

《无字》

小说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描述了她的两次婚姻失败以及祖上四代女性的婚姻际遇。该小说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

《爱,是不能忘记的》

该小说描写了女作家钟雨和有妻子的老干部之间的热烈、持久,但严格自持的感情。张洁借这本小说写的是一切可望不可及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否则,早晚会给双方带来痛苦。

《方舟》

小说描写了柳泉,梁倩,荆华三位刚刚从文革年代走出来的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叙写了她们在职场和婚姻中的不幸遭遇。这个故事承载着与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境况紧密相连的切肤之痛和殷切希望。

《祖母绿》

小说描写了海的女儿、数学才女曾令儿爱上了外表帅气潇洒的左葳,从此开始了她不计回报的爱与奉献的故事。这本小说塑造的曾令儿能独自吞下不少肮脏的东西例如虐待、抛弃、冷眼、侮辱等,但她总能把这些情绪消化,放下沉重的包袱不断地热爱和追求,从“小我”进入“大我”,从而使爱得到了升华,上升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这是张洁唯一的一部长篇散文。在这篇散文中,张洁细致真实细致地抒写了她和母亲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忠实地记录了母亲在住院患病期间的点点滴滴,是张洁对人生至爱的一场告别。

小说

(参考资料:)

散文

(参考资料:)

随笔

(参考资料:)

其他

(参考资料:)

画作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艺术特色

深入的内心意识描写

张洁常用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在一些作品中,用主人公特定的情绪变化作为中心点,来表现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浮沉。在小说《 爱,是不能忘记的》,母女俩的情绪交替出现,这种视线交叉的心理描写手法,能更加立体的反映现实世界,使作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张洁也会通过外在形态例如人物肖像、语言和环境描写来间接或者衬托人物心理,在《忏悔》中,张洁描写儿子的眼睛“转瞬即逝的火花”,反应出一个青年充满理想光芒在极短时间就幻灭。除此外,张洁也会使用意识流的写法。在小说《漫长的路》中,用意识流的写法记录了一个内心孤独的画家在回家路上的心理变化。这种写法将无意识和意识交织在一起,显示出人意识的流动性和层次性。

独特的叙事风格

张洁小说以个人的经历为中心,再通过人物的自我叙述来表达诉求和道德主张。这种叙事风格使作品更加亲近生活,便于读者理解,且张洁的还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己感受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叙事风格。此外,张洁在讲述故事时常用第一人称的视角,第一视角能够更加生动的展示故事的发展,使读者有更加真实的感受。在《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以“我”为第一视角,讲述“我”的感情生活和难题,使读者能切身地感受“我”的纠结和烦恼。

作品主题

作家张洁一生的创作主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

1978-1979 年为第一阶段。张洁发表第一篇文章时已近不惑之年,在其创作的初期,张洁的关注点多在“青年问题”上,这段时期张洁的思想有一种对人性美的追求和一种乐观积极的信念,所创作的作品能带给人“干净”和“纯洁”的感觉,创作风格偏抒情。此外,这段时间里张洁对父亲还有一种“恋父”情节,通过在小说中描绘温柔、慈祥、美好的父亲形象来填补自己的童年缺憾。

第二阶段

1980-1986 年为第二个阶段。这段时期张洁思想更加成熟,少了初期美好憧憬,更加关注女性本身,关切女性命运,同时也关切社会现实。她在多部作品例如《方舟》《祖母绿》中表达女性想要获得解放,还是要靠自己自强不息,要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而不是仅靠政治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同时,其对男女爱情的看法,也从开始的温婉,深挚,憧憬演变为对世俗人生的愤懑和幽怨,开始用严苛又老练的目光看待爱情。

第三阶段

1986-1992 年是第三阶段。在经历离婚和母亲去世后,张洁的心境发生巨大改变,思想更加敏锐,尖刻和冷峻,更加关注人性。发表了《只有一个太阳》和《红蘑菇》这两篇笔锋犀利、尖锐的作品。

第四阶段

1993-2020 年为第四阶段。这个时期是宗教与历史杂的风格,张洁的思想开始变得超然寡淡。《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以及之后一系列的随笔作品都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淡漠。《无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后期的创作中,张洁也一直在追求自在和洒脱。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衍生作品

(参考文献:)

人物评价

文学评价

知名文学评论家戴锦华说:“张洁的作品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句段,一个时代的、被无限“丰富的痛苦”所萦绕的精神之旅的笔记。一份不断地寻找精神庇护,又不断地因神话故事塌而裸露的绝望。”

文学评论家、湖北大学文学院周新民,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说。“张洁是一位老作家,也是一位在创作中很有追求的作家。她的作品很有探索性,她始终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来思考问题,作品思想性强。”

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王安忆:“我不知道她会不会对我的命名反感,但我觉得她真的非常独特。她的《方舟》《七巧板》,包括后来的长篇《无字》,我都看。她不是所谓的‘主义’,我们常常说‘女性主义’,但她不在‘主义’那么一种历史性的命名之下,她还是从个体出发的,所以我觉得她是真正地有一种自觉的女性觉醒意识。如果我们排的话,我觉得最早有这种意识的是丁玲,但新时期文学里,张洁一定是第一人。”

画作评价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张洁老来作画,不作中国画,作油画。当然是这样,很难想象一个提着毛笔画几根竹子涂几笔山水的张洁,画油画的张洁才是张洁,她是不交响的交响乐而绝不是丝竹;而且国画难免要写字,要题跋,张洁垂老,唯求无字,油画至少让她不用跟这个世界再费口舌解释或者争辩。那是我们深爱的、敬畏的张洁,那个对世界高扬着下巴的张洁,那个眼中有玫瑰和枪炮的张洁,那个卑微得如一粒尘土随时准备自我遗忘和被遗忘的张洁,那个被深厚的蓝所沁染的站在地上飘在天上的张洁,那个注定奔跑、注定孤独的孩子……”

参考资料

姜红伟:张洁文学年谱(1978—2020).中国作家网.2023-10-24

“我给张洁做翻译”.北青网.2023-10-28

孤旅者张洁:爱比死更冷.中国新闻周刊.2023-10-28

海南周刊 | 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南海网.2023-10-28

作家张洁就此道别了!她和文字一起为世人记挂.新民晚报.2023-10-28

著名作家张洁逝世,曾两获茅盾文学奖.界面新闻.2023-10-27

编辑忆张洁:她的“洁癖”是心灵的纯洁.今日头条.2023-10-28

《平凡的世界》等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新华网.新华网.2023-12-03

谁是中国第一位获诺奖提名的女作家-文摘报-光明网.光明网.2023-10-28

张洁:虽文字激烈但内心豁达.中国作家网.2023-10-28

“眼中有玫瑰和枪炮”,唯一两获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张洁在美逝世,享年85岁.长江日报.2023-10-28

著名女作家张洁逝世.三秦都市报.2023-12-03

走进“张洁故居”文学采风活动在宝鸡岐山举行.今日头条.2023-10-28

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张洁.人大新闻网.2023-10-28

2022年逝去的世界文学大师.凤凰网.2023-11-08

张洁远去,她走过的文学之路.澎湃新闻.2023-11-08

著名女作家张洁病逝!曾两获茅盾文学奖,多篇散文写于广州.今日头条.2023-10-28

张洁:就此告别.全国妇联女性之声.2023-10-28

《人民文学》2019年第7期|彭程:家住百万庄.中国作家网.2023-11-08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豆瓣电影.2023-10-28

以血为墨——读张洁长篇小说《无字》.中国作家网.2023-10-28

作家张洁去世,曾两度获茅盾文学奖|张洁:就此告别.今日头条.2023-10-28

知名作家病逝,作品曾引争议!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西安日报.2023-10-28

记忆|张洁: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新民晚报.2023-10-28

北京作协悼念张洁:爱 是不能忘记的.今日头条.2023-10-28

..2023-10-28

沉重的翅膀.豆瓣读书.2023-12-07

无字.豆瓣读书.2023-12-07

张洁:爱为何要忘记.中国作家网.2023-12-08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作品人物网.2023-12-08

方舟.豆瓣读书.2023-12-08

祖母绿.豆瓣读书.2023-12-07

张洁《祖母绿》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作品人物网.2023-12-08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豆瓣读书.2023-12-08

流浪的老狗.豆瓣读书.2023-10-28

作家张洁的油画:每一个深刻的灵魂都需要一张面具.中国作家网.2023-12-03

张洁画展小记.中国作家网.2023-12-03

作家张洁借画展说“道别”.中国作家网.2023-12-03

“启蒙者”与“再成长”——张洁创作的“青年时代”(一).中国作家网.2023-11-09

有一个青年.豆瓣电影.2023-10-28

著名作家张洁在美国因病逝世,曾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今日头条.2023-10-28

纪念|王安忆谈张洁:她是赤子.今日头条.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