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羡
李君羡(公元592年—公元648年),字尊礼,州武安(今河北武安县)人,隋末唐初将领。
李君羡出生在官宦家庭,最初是瓦岗寨李密下属,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叛逃唐朝后,李君羡投靠王世充,成为王世充的骠骑将军。李君羡不喜欢王世充的为人,便率领他的部属向唐高祖李渊投降,李渊封他为轻车都尉。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君羡跟随李世民,随他出任藩王。同年年底李君羡跟随李世民在介休市(今山西省介休市)攻破宋金刚部,被升任为骠骑将军,获赐了牛马、奴隶和锦帛等物品。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君羡随李世民讨伐郑国公王世充,封为马军副总管,截击王世充儿子王玄应的部队并获得重。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君羡随军攻破窦建德部,升任秦王府右三统军。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李君羡征讨刘黑闼部,升任右卫府中郎将。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大军进犯,兵至渭桥,李君羡与尉迟敬德共同击破突厥大军,升为左武候中郎将,封武连县公,管理禁军。
贞观初年,李世民因太史武姓女子掌管李姓天下的预言对李君羡心生忌惮。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君羡被贬为华州刺史,御史上奏弹劾李君羡散布妖言,图谋不轨,李世民下诏诛杀。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李君羡家人向武则天陈诉冤情,武则天下诏为李君羡平反并按礼制改葬。
李世民曾夸赞李君羡:“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新唐书》中评价李君羡不仅勇猛过人,而且好学不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君羡出生在官宦家庭,祖父李洪是北周官员,官至虎牙将军;父亲李虔为隋朝官员,官至泗州刺史。李君羡最初是瓦岗寨李密的下属,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命令李密去浚县(今河南浚县)召集旧部,中途李渊又把李密召回,李密很害怕,认为李渊要杀他,便叛逃了。李密叛逃后,李君羡投靠王世充,王世充自立为王,李君羡成为王世充的骠骑将军。王世充称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肆杀戮,李君羡不喜欢王世充的为人,便率领他的部属向唐高祖李渊投降,李渊封他为轻车都尉。
屡立战功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秦王李世民出京镇守长春宫,李君羡跟随秦王李世民左右,四处征战。同年年底,李君羡随李世民在介休市(今山西省介休市)攻破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的军队,因功授予上柱国,骠骑将军,获赐牛马、奴隶和锦帛,升任左卫府中郎将。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君羡追随李世民讨伐郑国公王世充,升任马军副总管。王世充之子王玄应从虎牢关转运粮食进入洛州(今河南洛阳),李君羡截击部队并获得辎重。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君羡在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攻破窦建德部,升任秦王府右三统军。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刘黑闼在洺州(今河北邯郸)反唐,李君羡率军征讨刘黑的叛军,他所到的地方必先一个人冲锋陷阵,升任右卫府中郎将。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大军进犯,兵至渭桥,李君羡与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共同打败突厥大军,升为左武候中郎将,武连县公,管理禁军。
李世民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君羡随同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征讨吐谷浑,他率精骑追击逃跑的敌人,在青海之南击破吐谷浑部众,虏获牛羊二万余头,凯旋而归。
因谶遭忌
贞观初年(公元627年),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太史占卜后表示女王当兴。民间流传《秘记》表示唐朝在三世之后,将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李世民在太极宫玄武门遗址设内宴,以酒令助兴,各报自己小名。李君羡说出自己的小名是五娘子,李世民听到后很惊讶,笑着表示为什么是女子却这么健壮。李世民想到自己赐给李君羡领地的属县就是武,心里产生痛恨之意。
无端冤死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君羡外任华州刺史。华盛顿州当地民风崇尚修炼辟谷术,有个叫员道信的人,说自己可以不用吃东西,通晓佛法。李君羡对他很相信还尊敬他,经常和他在一起,两人私下交流。御史借机弹劾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七月,李君羡被定罪处死,抄没全家。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他的家人向武皇诉冤,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的称帝是天命,下诏平反李君羡恢复官爵,以礼改葬。
相关争议
关于李君羡被唐李世民李世民处死以及得到武则天平反,后世多有争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上都有记载,其罪名有两点:一是和妖人交通,二是谋不轨。《新唐书》的李君羡传说他与员司马道信“为妖言”,而妖言在唐朝是明确无误的罪行。《唐律》规定:“诸造妖书及妖言者,绞。”此外,他被处死还有一个原因,所谓的“女主昌”“女武王者”等言论。后世史家认为李世民厌恶李君羡,然后将其调任刺史,再发生李君羡与员道信图谋不轨事,最后其被诛杀。李君羡被杀后世认为背后还有政治原因,蛤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就指出“李世民末年,谶家明言女主昌,又明言为武氏,又明言其人已在宫中。 乃以疑似杀李君羡,过矣!”,后世的史家与文人也并未怀疑此事,且多批评晚年太宗的猜疑,惋惜李君羡的冤死。
《旧唐书》记载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其家属诣阙称冤,“则天乃追復其官爵,以礼改葬”。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也有同样记载。李君羡案件由家人诉冤并得到平反,说明李君羡被杀是冤案。武则天以周代唐的革命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祥瑞”,表示她革命的合法性。李君羡家属的诉冤,是从一个特殊角度证明武则天天命存在。早在贞观年间,李世民就相信了“女主昌”“女武王者”成谶纬之言,胡戟教授在《武则天本传》中认为“这些情节雕凿的痕迹太明显,像是后人按武则天时的历史编造的”。 只是随后他又承认李君羡以死掩护了武则天。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中则明确指出:这是稍后史家捏造的故事。 李君羡的死因被史家掩盖,而被巧妙地用到了武则天的天命问题上。雷家骥《武则天传》则认为李君羡被杀的理由,是武周时期“故意捏造的政治神话”。
人物评价
李君羡打败突厥时,李世民表示所有的将士都像李君羡,胡虏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新唐书》中评价李君羡不仅勇猛过人,而且好学不倦。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管仲》中评价李君羡被杀事件:唐太宗因为图谶而杀掉李君羡,武则天也因为谣言而杀掉裴炎。世人都认为他们的作法不对。
清朝康熙帝评价李君羡被杀事件:谶纬之说不能作为证据,像唐太宗因为怀疑而诛杀李君羡,丢了执政者的颜面对事情又没有什么好处,信鬼神的人要引以为戒。
人物关系
祖父:李洪,北周官员,官至虎牙将军。
儿子:李义元。
后世纪念
李君羡墓志在洛阳市出土,该墓志是在武周圣历三年(公元700年)李君羡之子李义元将其迁葬洛阳时制作的。 该墓志为正书,有志盖,志石现藏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拓本在新出版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石集粹·墓志篇》中。
影视形象
2002年出品电视剧《大唐情史》中,演员李曙明饰演李君羡。
参考资料
《大唐情史》.豆瓣.2023-10-31
《至尊红颜》.豆瓣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