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信
郑信,男,1944年8月生于浙江镇海。196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1981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自然辩证法硕士学位。他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毓信在学术界担任多个职务,包括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0)程序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评论员,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中方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21世纪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顾问。自1992年起,郑毓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已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IBC)编撰的《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现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0)程序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评论员,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中方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21世纪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顾问。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数学哲学和数学教育。
课题
1987年和1991年分别获英国拉卡托斯研究基金、美国联合基金会研究基金对英国和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自1995年起开展了多项合作研究,包括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梁贯成博士的合作(研究课题:“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1995-98;“中国数学教育的界定”,2000-02,后一项目获香港大学中英信托基金资助),与英国伦敦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吉利斯教授的合作(研究课题:“科学哲学、数学哲学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影响和渗透”,1997-99,该项目获英国学术院资助),与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李国伟教授的合作(研究课题:“数学哲学中的革命”,1997-99,该项目获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资助)。在这一期间中郑毓信曾先后赴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台湾等地作长期访问,并曾应邀赴意大利、荷兰、德国等国著名大学作专题学术讲演。
获得荣誉
1)1983年,论文《数学直觉浅析》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2)1985年,论文《数学直觉浅析》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1986年,获南京大学课程建设一等奖
4)1987年,获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拉卡托斯研究基金
5)1990年,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一等奖
6)1990年,《数学方法论入门》与《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等两部著作被评为全国优秀数学教学类图书评选为推荐书目
7)1990年,《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由中国数学会传播委员会评选为“数学传播优秀图书”
8)1991年,被南京大学评为“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博士、硕士、留学回国人员”
9)1991年,论文“从数学发现的逻辑到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0)1991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质量奖二等奖
11)1991年,《数学哲学新论》“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图书奖三等奖
12)1991年,《现代逻辑的发展》江苏省首届逻辑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一等奖
13)1994年,《数学哲学新论》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4)1994年,获南京大学双元奖教金二等奖
15)1995年,《数学方法论》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16)1997年,《数学教育哲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7)1998年,《数学教育哲学》获全国优秀教育类图书评选(第四届)一等奖
18)1998年,获南京大学“金箔(教学)奖”
19)1998年,获南京大学殷海光逻辑奖教金
20)1999年,《数学方法论》获江苏省第二届逻辑与思维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21)1999年,专著《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2)1999年,专著《数学哲学中的革命》获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奖二等奖
23)2000年,专著《数学哲学中的革命》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参考资料
郑毓信.南京大学哲学系.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