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宠
向宠(?-卒于240年),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人 ,三国时蜀汉将领,蜀汉官员向朗的侄儿,向充和向条的兄弟。
向宠在刘备在世时的官职是蜀汉牙门将,在夷陵之战的夷陵之战中,只有向宠部队在此战役中保存完整,以此获得赏识。诸葛亮在建兴五年(227年)写下的《出师表》中由此推荐向宠担军事大任。向宠自夷陵之战起一路拔,先后在建兴元年被封为张翼(223年)、中部督、中领军职务。最终在延熙三年(240年),向宠在汉嘉镇压蛮夷族时被杀。
人物生平
拔擢经历
向宠在刘备损失惨重的夷陵之战中几乎全身而退,时任门牙将。经此一战,刘备对向宠大加赞赏,对其任用一事,广泛征求群僚意见,获得一致认可,由此,向宠也得到了刘备的充分信任。在诸葛亮北伐之时,授予向宠镇守成都市的兵权。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死,“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同年,于刘禅即位后的向宠被封为张翼,随即不久便被拔擢为中部署一职,统领宿卫兵。最终在诸葛亮决议在建兴五年(227年)北伐上书《出师表》时,推荐向宠为营中主将,向宠因此被封为中领军,掌管京城戍卫,将将军权交到了他向宠的手中,以此保护成都百姓的安全。
夷陵之战
刘备出兵伐吴,蜀汉在该夷陵之战中惨败,几近全军覆没,折损如马良、沙摩柯、程畿、王甫、李朝等多员大将,在该种情况下,“屈原故里之败,宠营特完”,向宠所率的军队成为在此战中唯一全身而退的队伍。刘备由此发现了向宠除了对排兵布阵、军队配合、地形环境等十分熟悉外,还发现了向宠身上深谙维稳、多谋善虑的特质,有着可见一斑的谨慎风格,刘备因此也称号之曰“能”,向宠由此在军队中脱颖而出。在后来蜀汉准备出兵征讨曹魏统一中原之时,诸葛亮也因夷陵之战,将军事后方战略协调运转之事交给了以谨慎出名的向宠。
人物逝世
在延熙三年时(240年),蛮夷地区汉嘉发生叛乱,向宠在率领军队征讨汉嘉的蠻蛮夷部落时遇难身亡。向宠平时为人亲和深得军心,是军事上的表率,深得部下与领导的信任。向宠部下在得知向宠混乱中身亡的信息后,奋力折返队伍将向宠遗体夺回,随后不久送回成都市安葬。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成都
十四尊蜀汉人物塑像的武将廊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中,即四川成都城北公园内部,大约位置在出刘备西偏店的西廊。清代末年时,向宠的墓碑和墓冢尚存,现如今在园内东北角仅见土遗址。武将廊人物塑像的排名顺序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向宠在其中排位第九。
宜昌
《(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五十载中郭佳·穆彰阿记载道:“资求庙,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九十里,祀蜀汉将军向宠。”由此看来,祭祀向宠的庙时至清代还在向宠的故乡湖北宜昌有所保留。向宠品德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谋略,深得民心,为后世所怀念。
人物评价
诸葛亮《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六臣注刘良《文选》:“向宠,蜀将也,淑善均平,晓明畅达。督,率也。言宠性善平,晓达军事,先帝尝经试用,众臣举以为率,与某营中之事,必能使士卒和美,强弱得其所宜也。”
黄履翁:“古之烈士才略,则向宠、柳浑、蔡道贵、鲍照。或晓畅军事,料敌万里;或勇比关张,或治绩显太原市。”
章如愚:“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祎、董允之志虑忠纯,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也。”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向宠在诸葛亮北伐前所上的《前出师表》中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