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兔
中国白兔(Chinese white)为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的变种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的品种之一,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优良家兔品种之一,在中国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而成。中国白兔起源于中国,最早是先秦时代供宫廷观赏之用,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作为经济动物饲养较多,曾与日本兔杂交培育而成日本大耳兔。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引入了青紫蓝兔和日本白兔等良种,中国白兔的数量急剧减少。截止1996年,中国白兔仅在中国极少数边远地区可见。
中国白兔是草食动物。其体型小,成年兔体重2~2.5千克,体长约41厘米,体躯结构紧凑,被毛短而紧密,皮板较厚。毛色以白色者居多。耳小直立,嘴尖颈短,白色兔的眼呈樱桃红色,有色兔的眼与毛色相同。
中国白兔可做经济动物,以肉用为主,兼用其皮。此外,其还可作为实验用动物和制备多种动物模型。中国白兔所属的兔科(俗名兔、兔子)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生育、祥和、阴缺、高速度等。
培育历史
中国白兔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优良家兔品种之一,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培育,在中国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而成。
关于中国白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国白兔可能是先秦时代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另一种是其起源于中国,后经遗传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白兔与哈尔滨本地兔和德国巨型兔亲缘关系较近,与欧洲兔品种间关系较远,说明中国白兔可能是起源于中国而非由外国引入中国。
在中国先秦时代,中国白兔仅供宫廷观赏之用,饲养数量不多,并未普及民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以中国白兔为主的家兔作为经济动物饲养,主作食用,辅以皮用。后来民间有人饲养,但从未当做经济动物看待。20世30年代,广大农村还以饲养中国白兔为主;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引入了青紫蓝兔和日本白兔等良种,中国白兔的数量急剧减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养兔生产迅速发展。截止1996年,中国白兔已被引进的优良家兔品种替代,仅在中国极少数边远地区可见。
中国白兔是优良的育种材料,曾与日本兔杂交培育而成日本大耳兔。为了抢救中国白兔这一宝贵的“基因库”,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唐良美等人,对中国白兔品种选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四川白兔起源于中国白兔,唐良美发表了四川白兔遗传资源保种技术方案。
形态特征
中国白兔体型小,成年兔体重2~5千克,体长约41厘米,胸围约28厘米,体躯结构紧凑,臀部发育好,后肢健壮。被毛短而紧密,皮板较厚。毛色以白色者居多,亦有土黄、麻黑、黑色和灰色等。
中国白兔头型清秀,耳小直立,耳体窄而薄,短小,耳根细;嘴尖颈短,白色兔的眼呈樱桃红色,有色兔的眼与毛色相同。无肉。母兔有乳头5~6对。
分布栖息
中国白兔在中国古代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成都平原最多;后由于被引进的其他优良家兔品种替代,中国白兔数量急剧减少,1996年以后,仅在中国极少数边远地区可见。
习性特点
中国白兔为家兔品种之一,与家兔习性相同,为草食动物,食性杂,以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为食物,喜欢吃多叶性饲料和颗粒料,不喜欢的食物会用前爪扒开,还会经常啃食食盆门框等硬物;家兔的盲肠和结肠非常发达,具有较强的消化粗纤维能力;它们具有吞食自己粪便的习性,在夜间排出软的团状粪便,一经排出就被直接吃掉;嗅觉特别发达,能嗅到饲料是否新鲜,仔兔身上是否有异味;此外,它们缺乏汗腺,全身毛很浓密,主要靠呼吸散热,因此怕湿热。
生长繁殖
发情配种
当体重达到中国白兔标准体重的85%以上时即可配种,一般3.5~4月龄可用于繁殖,繁殖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情,但季节对交配活动有一定影响,尽量避开高温季节配种。
一般情况下公兔的利用年限为2~4年,母兔2~3年。超过繁殖利用年限的公母兔若继续使用,配种受胎降率低,胚胎死亡率高,后代也不健康。
中国白兔繁殖力较强,繁殖无季节性,终年可发情、受孕、产仔。母兔的发情周期短且不明显,一般为8~15天,持续时间3~5天。属于多胎多产动物,母兔是刺激性排卵动物,卵子成熟后需经公兔配种刺激后才能排卵,否则,成熟的卵子被机体吸收。
妊娠产仔
中国白兔妊娠期30~31天,分娩前有筑巢性,会选择干燥安静的地方衔草拉毛做窝。年产4~6胎,平均每胎产仔6~8只,最多达17只以上,成活率高。
幼仔生长
中国白兔为早熟小型品种,仔兔初生重40~50克,10日左右眼睁开;30日龄断奶体重300~450克,幼兔阶段日增重19克左右,65~80日龄生长速度最快,日增重22克左右,3月龄体重1.2~1.3千克;3月龄后生长强度明显下降。成年母兔体重2.2~2.3千克,公兔1.8~2.0千克。
人工养殖
特点
中国白兔具有早熟,繁殖力强,母性良好,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幼兔成活率高达83%以上,耐粗饲,饲料消耗少,中国白兔的饲料利用率比丹麦兔和加利福尼亚兔高。此外,中国白兔还是优良的育种材料。其肉质鲜嫩味美,适宜制作缠丝兔等美味食品。
中国白兔的缺点是体型小,体形大小不一,成年体重从1.5~3.5千克不等,生长慢,产肉力低,全净膛约43%,皮张面积小。
养殖技术
繁殖方面
母中国白兔3月龄发情可配种,种公兔应笼养并与母兔保持一定距离。宜选用3年龄以内成年健壮同毛色的其他品种公兔配种,同时采用重复或双重配种,可提高受胎繁殖率。公母兔比应合适,1:5~1:6较合适。
饲养方面
中国白兔所属的家兔饲喂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饲料要合理搭配。应提供新鲜的饲料。种兔应加强饲料营养。在饲养过程中,如果要变换饲料成分,应分批增减,使兔有一个过渡期,逐渐习惯采食。同时饲喂要定时定量,每天要固定喂食时间,晚上一次给食量要多些。勿饲喂含水太多的饲料并应注意供给充足饮水。
针对中国白兔的饲养有几点应注意:怀孕母中国白兔应增加青饲料,产后增加精料和青饲料。多个母中国白兔先后产仔要分笼,避免被其他母兔咬伤。
疾病预防
腹泻病、球虫病、癣病及母兔的乳房炎病,都是中国白兔的常见病。腹泻病原因比较多,根据病因选择改喂饲料、保暖及选择用药等措施;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在肠和胆管上皮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可根据病情选用杀虫药剂;疥癣病是由疥癣虫寄生引起的皮肤病,表现为吃食减少,产毛量下降,严重的造成死亡,治疗应局部剪毛清洁后涂布适宜药物;同时对笼舍用具进行消毒;母兔乳房炎多发生在分娩后5~20天内,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可通过热敷、患部多点皮下注射药物、肌注抗生素、患处涂布药物等方式治疗。
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应加强饲养管理,注重卫生保健;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检疫;做好免疫接种。
养殖管理
中国白兔所属的家兔在养殖管理方面应注意保持兔舍安静,饲养管理要轻手轻脚,尤其要避免发生异响。,同时要遵循干燥、清洁、凉爽、通风的原则,做好兔场的设计和饲养管理工作。此外饲养时应合理分群,集中管理。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不同季节应对饲料及环境及时作出调整。
主要价值
中国白兔可做经济动物,以肉用为主,兼用其皮,皮张质地优良。中国白兔的毛绒稠密,针毛平顺,毛色纯白,皮板较牢。制后可制毛向朝外的童装、妇女云肩,并可染成各种颜色,制作风景挂毯,或作玩具原料皮等。如2002年,受国际裘皮价格的上扬的影响,中国河北省清凉江沿岸地区皮用兔存栏量上升,到2008年,兔只存栏量达25.5万只,中国白兔占21%。
中国白兔可作为实验用动物,如可制备中国白兔烫伤模型,用于烫伤类药物疗效评价;可制备视神经损伤模型,用于观察视神经保护效应的研究。
中国白兔适宜作杂交母本利用,与新西兰公兔杂交效果很好,适于初学养殖肉兔者饲养,中国白兔杂交后代具有抗病力强等优点。如1926年,中国从法国引进法系安哥拉兔,在江浙一带的农村与当地的中国白兔杂交,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育成了中系安哥拉兔。
相关文化
中国白兔所属的兔科(俗名兔、兔子)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和民俗传说中有较多记载,还具有多种象征意义。
诗词文化
玉兔是皓月的象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多有描述,如唐代诗人李白《把酒问月》有“白兔捣药秋复春,妲娥孤栖与谁邻”之句;李贺有“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和“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之歌,就是对这种美好意向的高度称赞。
民俗传说
在中国古代,百姓把玉兔看作月宫神灵,到了中秋节,烧香祭拜月宫里的“兔儿爷”;中国汉代民间流行种种巫术,兔子有时被当作灵物。
少壮的兔因机敏、警觉而被称为狡兔,在中国、日本的民间故事里,兔子常常是个狡猾的家伙,有欺诈、说假话,说大话的毛病。在中国民间神话里,月中有兔,日中有乌;于是乌和兔又成了时间的化身。
在其他国家,日式民俗中有赠送兔画来祈求育儿。同时兔子是复活节的象征之一。
象征意义
中国白兔所属的兔科(俗名兔、兔子)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中,兔象征生育、祥和、阴缺、高速度,“月中有兔”,兔是月亮的象征,而月光可以由晦转明,如起死回生,有生育和阴缺两层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兔造型民艺如年画中的兔、剪纸兔、兔灯、兔型玩具等,体现着兔象征吉祥的意义。
参考资料
Oryctolagus cuniculus (Linnaeus, 1758).ITIS.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