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出生于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逝世,享年67岁,安葬在

威尔逊出生在州斯汤顿一个血统的家庭中。1873年至1886年,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学习。1890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02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积累了一定的名望。1910年,威尔逊参与州长竞选并胜出。当选后他制定了一系列改良主义议程,被称为改革者和进步运动的领导者。伍罗德在1912年、1916年两次参与总统大选并获得胜利,成为第28任总统。其任期内实施了加强行政部门权威、改革了美国宪制等在政治举措;经济方面签署了《安德伍德—西蒙斯法案》《》等,对美国的银行与货币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十四点纲领”是其外交思想政策的主要体现,改变了美国原来在外交方面的孤立主义政策,逐渐形成了以干预主义为主的外交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上,威尔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并主持起草《国际联盟盟约》被纳入《条约》与其他和平条约中。

威尔逊在其担任总统期间经历了一战,其以“十四点纲领”为主要表现的威尔逊思想对美国参与一战的战争目标和战后世界秩序的规划影响深远。1919年,因其为创建国联推动了后世界范围内的和平,而获得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56年12月28日,威尔逊出生在弗吉尼亚斯汤顿一个苏格兰血统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美国南方长老会的牧师。1870年至1874年间,因其父亲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神学教授,在此期间威尔逊与家人住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哥伦比亚。

1873年,威尔逊加入了长老会。同年威尔逊进入北卡罗来纳州戴维森学院学习;一年后转学至新泽西学院(今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和历史。在大学期间他加入了PhiKappaPsi兄弟会,活跃于辉格党文学和辩论队。1879年自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进入弗尼及亚大学法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参加了弗尼及亚合唱团、杰斐逊文学与辩论社团。而后,威尔逊由于身体健康问题退学,与父母继续在北卡罗莱纳州生活,并继续自学法学,最终在佐治亚州取得律师资格。1883年,威尔逊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历史、政治、德语等科目。在约翰和霍普金斯大学就读期间,威尔逊撰写了《国会政府:美国政治研究》。1886年,威尔逊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教学生涯

1886年,威尔逊在宾夕法尼亚州布林·玛尔女子学院担任历史学政治学副教授。1888年,转至康涅狄格州的维斯莱扬大学担任教授历史学和政治学。直到1890年,威尔逊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法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并在任职期间获得了很高的声望。1902年,普林斯顿大学董事会任命威尔逊为校长。担任校长期间,威尔逊对普林斯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高录取标准,重组课程并建立导师制度,废除了“饮食俱乐部”以降低社会精英对普林斯顿的影响,提出搬迁学生宿舍计划等。任职期间威尔逊就导师制、设立研究院和改组大学生生活与董事会进行了三次斗争。但在董事会拒绝了其关于学生宿舍的提议后,威尔逊对大学校长工作感到失望,开始考虑竞选政治职位。在190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举办之前,威尔逊向党内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士传达了其参与政治竞选的意愿。

新泽西州州长

1910年,威尔逊在民主党保守派中脱颖而出,参与新泽西州州长竞选。在竞选中威尔逊宣称自己独立于保守派和政治机器。最终威尔逊在竞选中以65000票的优势,击败了对手共和党的州长候选人薇薇安·M·刘易斯。

当时的新泽西州因公共腐败问题声名狼藉,威尔逊当选州长后制定了改良主义议程,并无视了其所属政党的要求。威尔逊上任之初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法律及:杰兰法案要求所有民选职位和党内官员必须经过初选,从而削弱了政治投资者的权力;后又出台腐败行为法和工人赔偿法规等法律法规,使威尔逊得到国家和政党的认可,被称为改革者和进步运动的领导者。1912年共和党控制了州议会,但威尔逊否决了大部分其提议的法案。在其州长任期后期,通过了限制妇女儿童劳动的法律,提高了工厂工作条件;成立了州教育委员会;监督成立了免费牙科诊所,并促使护理标准化;出台法律强制要求铁路公司每月支付两次工资;对商业机构雇员的工作时间、健康、安全等进行了规定;签署了一系列反托拉斯法;取消了从地方治安官中选择陪审团的权力。

两任总统

1912年威尔逊获得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其主要竞争对手为前共和党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大量进步人士、普林斯顿大学校友和美国南方人的支持下,威尔逊获得了42%普选票,以435张选举人票的压倒性优势入主白宫。

1913年3月4日,威尔逊正式就职美国总统。威尔逊上任一周后就发表了关于拉丁美洲政策的声明,宣称要以适当且体面的方式提高中南美洲大陆上人民的利益,但实际为建立和巩固美国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巴拿巴运河地区的绝对控制权力。其上台后还发表了对华政策声明,宣布在经济方面拒绝支持美国银行家参与国际银行对中国的贷款,政治方面则以扶植袁世凯为主。

1916年,威尔逊积极进行宣传以求连任,其宣传口号为“繁荣、进步与和平”,呼吁立法规定每周六天和八小时工作制,推进健康安全措施,禁止童工,女工权益保障,为所有工作提供最低工资等。民主党人则为其打出口号“他让我们远离战争”。最终威尔逊获得到了277张选举人票和49.2%的普选票,战胜了共和党提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查尔斯·埃文斯·休斯获得连任资格。

1917年3月5日,威尔逊在其连任就职演说中表达了其对战争的态度和策略,即“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后发展为“威尔逊主义”的基本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参战

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威尔逊的主要外交政策为使美国远离欧洲战争并促成和平协议,对于战争美国保持中立态度。

而1917年1月德国发起了针对不列颠群岛周围海域船只的无限制潜艇站政策;2月美国公众从齐默尔曼电报中获知德国试图税负墨西哥加入对美国的战争;后又发生了一系列对美国船只的袭击事件。1917年4月2日,威尔逊要求国会对德宣战;4月6日国会通过宣战提案。威尔许和美国战争部长牛顿·贝克在美国参战后开始扩张军队,预备建立一支拥有30万名正规军、44万名美国国民警卫队和50万名士兵的征兵部队,称为“国民军”。最终在国会投票后决定根据1917年的《兵役法》进行强制征兵,至战争结束时,近300万人被征召入伍。1917年中,美国远征军在约翰·潘兴将军的指挥下首次抵达法国,但美国军队拒绝了融入现有盟军部队的提议,拥有一定程度的行动自由。美国军队加入战斗后,盟军在贝洛伍德战役和蒂埃里城堡战役中击败了德国;8月盟军展开百日攻势,击退了疲惫不堪的德军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发表了以“十四点”为名的演讲,阐述了政府的战争目标,并呼吁建立国际联盟,以保证所有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至1918年9月,德国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领导的新政府向威尔逊寻求停战,并以十四点作为德国投降的基础。1918年11月11日,德国和协约国正式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结束时,有116,000名美国军人死亡,另有200,000人受伤。

国内政策

1917年4月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尔逊成为战时总统,每周都与“战争内阁”进行会面。战争期间威尔逊更关注外交政策,国内战线的大部分权力下放给其下属。威尔逊政府在战争期间为避免内战大量借贷而带来的高通胀问题,在1917年的《战争税收法》和1918年的《税收法》中将最高税率提高到至77%,美国缴纳所得税者的数量大幅增加,并对企业和个人征收超额利润税。此外,财政部长鲍勃·麦卡杜授权发行了低息战争债券,以资助战争。1917年为塑造公众舆论,威尔逊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宣传办公室,即公共信息委员会(CPI)。

巴黎和会

签署停战协议后,威尔逊及美国代表团前往欧洲参加巴黎和会。威尔逊在欧洲停留的六个月里致力于达成战后和平条约。威尔逊与英国首相大卫·乔治法国总理乔治·克里孟梭、意大利总理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奥兰多是巴黎和会上最具影响力的盟军领导人,被称为“四巨头”。

威尔逊在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为建立国际联盟,并认为这是“整个纲领的基石”,能够巩固世界和平。其主持起草的《国际联盟盟约》,要求成员国尊重宗教自由,公平对待少数族裔,并通过常设国际法院等组织和平解决争端。并要求所有国家都要保卫国际联盟成员免受外来侵略。最终《国际联盟盟约》被纳入《凡尔赛条约》与其他和平条约中。1919年,他为创建国联的努力使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由于未能取得参议院的支持,美国并未加入国联。

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的另一个主要目标为将自决权作为划定新国际边界的主要基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会议最终承认了东欧多个新建立的独立国家。

战后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解散了战时委员会和监管机构,约400万士兵被送回家乡,其得到的经济补贴和福利微乎其微。为了发展经济,威尔逊提出了“消除贸易障碍”的要求,要求世界贸易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另外,威尔逊在欧洲为其建立国联的计划在欧洲游说,直至9月下旬因健康问题返回白宫。10月2日,威尔逊严重中风,这次中风导致其左眼瘫痪,右眼仅有部分视力,他卧床养病数周,在此期间只有他的妻子和医生加里·格雷森与他有所接触。威尔逊向其政府的核心圈子隐瞒了他的健康问题直到1919年末。直到1920年2月,威尔逊的身体状况才向公众公开,引起了人们对其能否担任总统职责的担忧。1920年,威尔逊试图参与竞选第三个任期,但遭到了民主党领导人的拒绝,最终共和党参议院沃伦·哈丁赢得了选举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

卸任后的生活

1921年威尔逊卸任后,与妻子伊迪斯搬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卡洛拉马区的联排别墅居住。他与前国务卿班布里奇·科尔比共同开设了律师事务所,但于1922年底关闭。1923年11月10日,威尔逊发表了最后一次全国演讲,即停战日广播演讲。1924年2月3日,威尔逊于乔治·华盛顿去世,享年67岁。后被安葬于华盛顿国家大教堂。

政治主张

政治方面

威尔逊先后发表过《国会政体》《内阁制政府》与《美国宪制政府》等著作,对美国联邦政府运作时出现的国会独大、立法混乱、领袖缺失等问题进行批判。故其就任总统后,实施了加强行政部门权威、改革了美国宪制等在政治举措,围绕“新自由”改革纲领,充分利用了民主党内外力量,积极推动立法,推进了美国政治体制演变,为美国政治学学科起步奠定了基础。

在威尔逊执政之初提出了一项全面的国内立法计划,宣布在保护自然资源、银行改革、降低关税和为农民提供更好原材料四个方面为国内优先事项。威尔逊还极力寻求反托斯拉立法,他通过支持国会议员小亨利里·克莱顿提出了禁止歧视性定价、抬价销售、独家交易、连锁董事会等反竞争行为。早期威尔逊认同童工法违反宪法的理念,但在1916年的大选中推翻了这以观念,最终在党内压力下批准了《基廷—欧文法案》以满足国内进步运动需求,这部法案是第一部联邦童工法。威尔逊还呼吁劳工部对劳资之间的冲突进行调解,如派遣士兵结束科罗拉多州煤田战争,推动颁布铁路工人八小时工作制以结束大规模罢工等。

经济方面

威尔逊在其就职演说中就指出应当进行关税制度的改革,其就任后的的关税改革计划获得了大量农民、消费者和商人的支持。1913年威尔逊签署的《安德伍德—西蒙斯法案》取消了许多特权,减少了庞大的细目表,虽然没有废除保护贸易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一般阶层的利益,改变了联邦税收结构。威尔逊为了遏制银行的失灵,改变美国西南地区信贷与银行机构短缺的现象,敦促国会对不健全的货币和银行系统进行改造,威尔逊提出的办法为:通货必须以商业票据为基础,且由政府管理新的银行系统。最终在1913年12月通过了《格拉斯法案》,从根本上改造了美国的银行与货币制度,通过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地区储备银行来控制通货和信贷;在加强地方一级的私人控制的同时通过公共监督与国家调节对这种控制进行监管;并创立了联邦储备券这以灵活的货币形式。

外交方面

美国的外交政策从自其建国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偏向孤立主义,直到威尔逊就任总统后,其理想主义的外交理念激发了美国在国际层面的道德热情,从而抛弃了旧有的孤立主义政策,在卷入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了干预主义的外交政策。“十四点纲领”是威尔逊外交思想较为系统的体现,其表达了美国的战争目标和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以公开外交、海洋自由、消除贸易障碍、全面裁军、建立国际组织维护国家平等为原则。其外交领域的政治遗产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美国总统继任者们。

军事方面

1917年4月6日,威尔逊总统正式代表美国向德国宣战,为了树立美国军队的“正义”形象,威尔逊将美军参战理由解释为“以战制战”,即美军参战是为了拯救处于危机中的民主制度,换取新的世界和平。因此,美国之所以不再“中立”,不是“趁火打劫”而是“维护和平”。

但要动员数以百万计的青壮年投入欧洲战场的“绞肉机”中显然不是一句简单口号能解决的。对德宣战仅一周后,威尔逊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公共情报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简写:CPI),由威尔逊竞选团队核心成员、资深记者乔治·克里尔领导,名义上主要工作是“积极改善新闻报道业务”,实则是不遗余力地操控新闻和舆论。

社会方面

联邦政府内种族隔离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在竞选中提出了“新自由”的政治主张,表示民主没有种族和肤色的限制,承诺给黑人公正的对待;但威尔逊上任后未能兑现竞选时的承诺,不仅没有让黑人享受“新自由”,而且还给黑人带来了“新奴役”。威尔逊政府在联邦政府部门大力推行种族隔离,通过实施“三候选人规则”和“粘贴照片”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剥夺了黑人在联邦政府中的传统职务甚至工作机会。这种“新奴役”的黑人政策又被其后的哈丁和柯立芝政府继承,致使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恶化。威尔逊的种族政策,既是其种族观念的部分反映,也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对亚美尼亚人的援助

在威尔逊1913年至1921年的两届总统任期内发生了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1914年到1917年保持中立,这使得美国能够代表亚美尼亚人向奥斯曼帝国求情。例如,美国国务院指示摩根索大使递交5月24日的盟军照会,警告青年土耳其政权,它将对反人类罪负责。美国的中立也使美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馆成为从奥斯曼帝国各省传来的关于对亚美尼亚人犯下暴行的信息的纽带,就像它作为在美国筹集的用于救济难民的资金的分发点一样。威尔逊总统还在道义上支持近东救济组织的努力,他在1916年10月花了两天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筹款活动。

支持犹太复国运动

普林斯顿大学大学因前总统威尔逊的“种族主义思想和政策”而决定将他的名字从公共政策学院除名,这表明了美国黑人与犹太人关系的复杂性,也表明了我们对伟大的定义存在问题。那个被非裔美国人骂为恶棍的人,原来是犹太人的英雄。犹太人一直钦佩威尔逊的智慧和政治自由主义,以及在许多其他美国人公然反犹太的时候,他对犹太人表现出的热情赞赏。1912年,当威尔逊首次竞选总统时,波士顿《犹太倡导者》(Jewish Advocate)刊登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政治广告,呼吁读者与“全国几乎所有伟大的犹太领袖”一起支持他,理由是他在移民问题上的进步观点,以及他愿意废除与俄罗斯的贸易条约,作为对俄罗斯侵犯犹太人人权的惩罚。广告上用黑色大字列出了支持威尔逊的著名犹太人,包括金融家雅各布·希夫、慈善家内森·施特劳斯和大使小亨利·摩根索。它敦促所有“有思想的犹太人”加入他们。作为总统,威尔逊经常与律师路易斯·布兰代斯协商,并于1916年勇敢地提名他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犹太人。面对著名商人和律师的普遍反对,他继续支持他,并成功地推动参议院通过了对他的提名。这一任命标志着美国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美国保卫同盟(The American Protective League)

从1914年8月战争爆发到1917年4月,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一直保持中立。因此,美国继续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同盟国进行互动。然而,在美国参战前夕,白宫、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和他最亲近的人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国会宣战后,许多美国人担心德国间谍会把白宫、政府成员及其家人,甚至平民作为袭击目标。1917年春,甚至在正式宣战之前,反德情绪在美国迅速蔓延,司法部的调查局(后来的联邦调查局)没有足够的人手来监控首都和全国的安全芝加哥商人阿尔伯特.M.布里格斯(Albert M. Briggs)向司法部提出了一个想法,通过设计一支志愿部队来“加强爱国主义,扼杀异见”,协助调查潜在的德国特工。1919年3月30日,威尔逊总统在内阁会议上批准了美国保卫同盟(APL)的成立。由布里格斯和其他芝加哥志愿者赞助,APL是一个私人资助的组织,成立于芝加哥的人民天然气大楼,最终总部设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虽然司法部批准了APL的调查工作,但该部队的成员没有得到联邦政府的授权,可以携带武器或进行逮捕。然而,当地警察部门也缺乏人手,因此默许APL识别甚至逮捕可疑人员。

家庭关系

1885年威尔逊与来自佐治亚州的长老会牧师女儿艾伦·艾克森结婚,并于1886年、1887年和1889年生下了三个孩子:玛格丽特·威尔逊、杰西·伍德罗·威尔逊和埃莉诺·伦道夫·威尔逊。1914年8月艾伦死于胃病

1915年威尔逊与伊迪丝·博林再婚。1919年10月威尔逊站在白宫中再次中风瘫痪后,伊迪斯行使其第一夫人的职权进行管理工作,但被舆论称为“威尔逊夫人摄政”,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第一夫人之一。1920年威尔逊谋求连任失败后,伊迪斯与他一起搬至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特区卡洛拉马区的联排别墅生活,她一直照顾威尔逊直到1924年他去世。伊迪斯去世与1961年。

人物评价

威尔逊在其政论文章中说:“一个总统,只要他的能力允许,想在法律和道德方面成为多么伟大的一个人物,就可以成为那样的一个人物。”在其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他努力践行了这个目标。

富兰克林·罗斯福描述威尔逊:“他有着冷峻的外表,又不失热情,有渊博的学识,又谦虚沉着。他不用情感,用理智就能使人完全折服。”

亨利·基辛格评价威尔逊:“无论如何,威尔逊在思想上的胜利比任何其他的政治成就更根深蒂固,因为每当美国面临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使命之际,它总是殊途同归地回到威尔逊的观念上。”

轶事典故

一战战争讲话

1917年4月2日,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了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参战请求演讲,即战争咨文。

那天的华盛顿天气寒冷且下着雨,但这并没有阻止成千上万的支持者聚集起来支持威尔逊。他们中的许多人挥舞着美国国旗,情绪高涨。在演讲前夜,威尔逊几乎没有休息,而是与他的密友爱德华·豪斯一起反复审阅他的演讲稿。晚上,他先是访问了参议院、战争部和海军部讨论宣战事宜,然后在大约20:30到达国会。他走上演讲台,按照特定的顺序整理好他的讲稿。随后,国会中响起了威尔逊从未经历过的雷鸣般的掌声。议员们的掌声热烈而持久,威尔逊因急于开始演讲而显得有些不耐烦。他的表情严肃而庄重,除了偶尔举起一只手臂外,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几乎没有其他肢体动作。

在这篇咨文中,威尔逊向国会详细阐述了美国为何要参战。他首先指出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经宣布其潜艇将击沉任何接近英国爱尔兰和西欧海岸的船只。他所担忧的不是由此造成的船只或财产损失,而是这些无差别攻击将夺去的无辜生命。威尔逊宣称,尽管他之前的目标是保持武装中立,但这已显然变得不再适宜。他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的行动已经等同于对美国的战争。

威尔逊接着阐述了这场战争的目标是“维护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公正原则,对抗自私和独裁的强权”。他还描述了德国对美国的其他秘密破坏和攻击,称他们已经“在我们的社会甚至政府机关中到处安插间谍,为破坏我们对国策的团结拥护、以及我国工商界的内外平静祥和设置种种阴谋诡计。”此外,由于美国还从一封截获的送往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电报中得知德国意图说服墨西哥攻击美国的证据,威尔逊认为德国政府“打算在我们家门口煽动我们的敌人。”

在演讲的最后,威尔逊宣称世界将再次获得民主所需的安全。演讲结束时,全体听众再次给予威尔逊热烈的掌声。他的演讲不仅针对国会,也面向美国公众。

一战的反对者

根据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罗伯特·M·拉佛莱特的说法,许多人是反对参与战争的。在国会就宣战问题进行讨论的四天中的三天,拉佛莱特收到了大量反对参战的电报和请愿信。他最终成为仅有的六名投票反对参战的议员之一。内布拉斯加州共和党参议员乔治·W·诺里斯也持反对参战的立场。他表示:“我以最强烈和最真诚的态度反对采取任何将我们国家卷入当前在欧洲进行的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的步骤。”他提出了一些合理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美国对德国宣战是不公正的。例如,当1916年11月4日英国宣布了一个战争区域时,美国表示接受;但当德国在1917年2月4日也宣布了一个战争区域时,美国却表示反对。尽管英国和德国都违反了国际法并侵犯了美国的中立权,美国却只对德国采取行动。此外,他还指出双方都有许多残忍和非人道的战争行为。兰多·诺里斯认为政府想要参战只是因为那些富人已经在资助英国作战。他向国会表示,唯一将从战争中受益的人是“军火制造商、股票经纪人和债券贩子”,并向国会提交了一封由纽约证券交易所员工所写的信作为证据。他总结这个证据说:“这里我们有了一个能代表那个阶级的人。他所在的阶级将因我们卷入当前的战争而大发横财。他们已经赚了几百万。如果我们参战,他们还要再赚几亿。”诺里斯认为战争是不值得的,因为它只是使富人受益和向交战国提供军火。他说:“战争不会为大众和爱国市民带来繁荣。它会增加那些辛勤劳作者和那些为生计奔波者的负担,它只会将财富带给那些华尔街的股票赌徒——一群已经拥有无尽财富的人。”

拉佛莱特的观点与诺里斯基本一致。他也认为美国的声誉将因战争而受损,他说:“当我们与那些外国政府合作时,我们认可他们的方法。我们同意大不列颠岛对国际法的违反;我们支持那些我们也曾一再抗议的、可鄙的战争方式。”尽管他承认威尔逊演讲的价值,以及他触动观众情感的能力,但拉佛莱特也批评说:“在演讲的很多地方所表达的是一种故意营造来打动美国人心灵的兴奋之情。而这兴奋之情一旦有与之一致的行为相伴,就必将得到民众的支持。”

尽管有拉佛莱特、诺里斯等人的反对,国会还是在1917年4月4日对三国同盟宣战。

后世纪念

1961年12月28日,坐落于特区附近的伍德罗·威尔逊大桥开通。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图书馆位于弗吉尼亚州斯汤顿。佐治亚州奥古斯塔的威尔逊童年故居,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威尔逊故居是美国国家历史地标,以及威尔逊作为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时居住的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展望之家,都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华盛顿特区的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以威尔逊的名字命名。伍德罗·威尔逊国家奖学金基金会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为教学奖学金提供赠款。普林斯顿大学的六所住宿学院之一最初被命名为威尔逊学院。布拉格至今设置有伍德罗·威尔逊纪念碑。

文艺影视

1999年9月16日,爱德华·米克斯在历史片《我的1919》中饰演威尔逊。

参考资料

Woodrow (Thomas) Wilson.Genealogy@jrac.com..2023-11-23

Woodrow Wilson.WH.GOV.2023-11-24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The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 House.2023-11-24

About Woodrow Wilson.Wilson Center.2023-11-24

那些推动自由贸易的美国总统.人民网.2023-11-24

Woodrow Wilson receives Nobel Peace Price, Dec. 10, 1920.Politico.2023-11-28

Woodrowwilsonhouse.org.Woodrowwilsonhouse.org.2023-11-24

NPS.gov.NPS.gov.2023-11-24

用新闻制造战争:到处打仗的美军,为何总能给自己披上“正义”的新衣?.人民网.2024-09-23

试析威尔逊的种族观及种族政策.中国国际移民研究网/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2024-10-09

Wilson, Woodrow, and the Armenian Genocide.Armenian Genocide.2024-10-08

Woodrow Wilson Was A Hero to Jews.scholarworks.brandeis.edu.2024-10-08

The American Protective League and White House Security During World War One.The White House Historical Association.2024-10-08

Woodrow Wilson Library (Selected Special Collections: Rare Book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Library of Congress).Library of Congress.2023-11-24

Board of Trustees' decision on removing Woodrow Wilson's name from public policy school and residential college.Princeton University.2023-11-24

Prague honors Woodrow Wilson.The Washington Post.2023-11-24

我的1919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