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王五霸

三王五霸

三王五霸是指中国先秦时期出现的八位杰出君主,包括夏启商汤姬发、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

夏启

夏启(生卒年不详),也称为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一任世袭制君王,前1978年至前1963年在位。他的母亲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包括姒太康及中康。夏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他在位期间,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晚年发生武观之乱,导致政局动荡。夏启因四处征战而病死,葬于安邑县附近。传说禹原本打算将王位传给皋陶,但由于皋陶早逝,禹决定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夏启。夏启即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追尊夏启为齐圣皇帝。

商汤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帮助下,先后灭掉了多个邻近国家,成为当时的强国。他与桀大战于鸣条,最终灭夏。商汤在位期间,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颁布《汤诰》,强调“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并对亡国的夏民采取宽容政策。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他百岁时逝世,庙号商汤,葬处有多处说法,其中最常见的是位于今商丘市北面。

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约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发,是西周的创建者。他是周文王太姒的嫡次子,正妻为邑姜。周武王继承父亲遗志,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他在位期间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被誉为一代明君。周武王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他死后葬于陕西咸阳周陵。

昆吾氏

昆吾氏,又称昆吾国,是陆终氏的分支,以“昆”为图腾。昆吾氏在夏中晚期很强盛,是当时诸侯国十霸之一。昆吾人善于制陶、琢玉、冶金和占卜。昆吾国被殷商灭后,氏族成员或四处逃散,或融入殷商之中。至商末周初,昆吾氏与周联合起来灭商,擅长冶金术的昆吾氏在周国中担任冶官。

大彭氏

大彭氏,简称大彭,又称彭国,是帝尧时篯铿建立的大彭氏国。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的影响深远,被孔子推崇,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汉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豕韦氏

豕韦氏,简称豕韦,又称韦国,是商汤所灭的古部落。豕韦国的故地在今滑县。豕韦氏的后代形成了多个姓氏,包括韦姓

齐桓公

齐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姓,名“小白”。齐桓公是姜太公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禄甫的第三个儿子。在齐国内乱后,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王位获胜,即位为国君。他任用管仲为相,实施改革,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会盟诸侯,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晚年因误信小人,导致内乱,最终饿死。

晋文公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文公是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季姬。他在流亡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即位。晋文公任用贤臣,实行一系列政策,使晋国国力大增。他打败湘军,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百年霸业。

历史评价

管子·形势解》认为,三王五霸都是有利于天下的人主,因此自身显赫,子孙也能享受其恩泽。相反,像桀、纣、幽、厉这样的君主则是危害天下之人,不仅自身遭遇不幸,子孙也会承受其灾祸。苏秦指出,从古至今,无论是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周文王姬发,还是齐桓公,他们都通过战争取得了霸业。他认为,没有战争是不可能获得利益的。《桓谭新论》提到,三皇五帝、三王五霸都是天下君主中的佼佼者。它区分了王道和霸道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两者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治理天下。

参考资料

评析典籍之舜.哔哩哔哩.2024-10-26

三王五霸.豆瓣.2024-10-26

嬴政,功盖三皇五帝,故称皇帝;项羽,功盖三王五霸,故称霸王?.百度贴吧.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