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通吕运河

通吕运河

通吕运河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横贯南通全境,西接长江,东入黄海,流经崇川、通州、海门区启东市四个县(市、区),全长78.85公里。

通吕运河上已经横跨30余座桥梁,是江海平原大型桥梁最多的河流。运河两岸聚集着大量的码头、堆场、仓储、工业企业,仅13.5公里的市区段沿岸就密集分布着68家仓储企业和37家工业企业,南通80%以上的水运均通过通吕运河,运河已成为南通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吕运河是江苏著名的通航运河,是南通市第一条文明样板航道,被称为南通“第一运河”。

历史沿革

通吕运河开凿于南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是两淮节制使李庭芝调动民力开凿的一条由金沙、余庆场(今余东镇)至海的大运河,以供王师调行军舟之用,原名“通扬运河”。这便是通吕运河的雏形。

截止民国14年,共疏浚运盐河30处,长3060.4丈。但那时的通吕运河迂回曲折,河线长,河床浅狭,河底高程一般在10米以上,引排不畅,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航运需要。

1958年,通吕运河根据《通吕启地区水利规划》,结合河网具体布局,缩短河道长度,自南通港另辟港口至通扬运河转向东行。除个别小折角外,几乎完全成一条直线,至启东吕四镇,并于大洋港衔接向北出海。因为民力的关系,通吕运河经1959年冬春才全线贯通。1976年2月,通吕运河完成了整治工程。

1958年冬季,在启东市吕四到南通市的二百余里的大地上摆开战场,数万民工脚踩冻土,挥汗如雨,号子震天,铁锹上下挥舞,泥担穿梭来往,艰苦奋战,开挖出了这条横贯南通市东西全境的通吕运河,它贯通了启东、海门、通州、南通市区,是南通市境内的东西水路运输主动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通吕运河上常见的运输工具是几十只拖轮牵连成长达数十米长的拖机子,机头“突突突”地喷吐着烟雾,一长列的轮船驶过河面,装运着木材、煤炭、钢铁、粮食等,通吕运河成了重要的运输大动脉,通吕运河富裕了沿岸的村镇,海门的货隆镇就靠着通吕运河发展成了繁华的木材市场,使该镇附近的许多人家因做木材生意而成了富户。

由于暴雨的冲击,使得通吕河两岸的泥沙流入河中,又加许多不注意保护环境的人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通吕河日益变浅,变脏,变淤塞。1975年的冬季,打响了通吕河的疏浚工程这场硬仗。疏浚工程东线由海门区启东市共同负担,西部南通市市郊由南通县(今通州区)负担。各地分步实施工程:一是各县成立领导班子,建立疏浚指挥部;二是将任务逐层分配到各个单位,水利业务部门负责现场勘察,分别测量土方、定桩,然后按土方面积、劳动力人数计算分配到乡,再依次分配到大队、小队;三是乡镇成立民工团,组织班子,前方成立指挥部和后勤保障部两条线,指挥部下设后勤、政工、技术三条线,指挥部将任务层层落实到乡、大队、小队,各单位发动组织民工,备足粮草,组织好运输车队;四是找好民工宿营地,让民工陆续上堤;五是组织先行部队,于南北港、竖河填土筑坝,各县指挥部统一组织抽水排水,到一定的水位后由各乡自行抽水排水。

通吕河疏浚工程于1975年12月竣工,1976年1月验收结束。

2011年8月16日,江苏南通市编制的《通吕运河市区段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通过江苏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审查。在《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该市同时对通吕运河两岸进行了重点规划,并明确指出通吕运河作为最重要的绿色景观通廊之一,将合理调整通吕运河岸线,近期规划实施滨江环境景观工程。

2013年10月23日下午,南通“江海河联运项目”的先导工程—通州区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通州区召开,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工程通州区段西起南通与通州交界处,东迄海门区与通州交界处,全长约25公里。本次实施的标段自通州新金余大桥东至通州海门界,航线总长9.23公里,新建护岸13.345公里,2014年底竣工。

景观特色

通吕运河全线将由五级航道升级为三级航道,通航能力将大幅提升。这段航线将结合通州区“一河两岸”景观建设,综合考虑航运、生态、景观、文化要求,将护岸建设与城区景观、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融合,全力打造景观护岸、生态护岸、人文护岸,使这段航道成为通州第一条绿色运河生态长廊。

桥梁

通吕运河上桥梁甚众,主要有通宁大桥、崇川大桥、通京大桥、通富大桥、北城大桥、静海大桥、新余大桥、世纪大桥、通州大桥、通灵桥、金余大桥、余北大桥、货隆大桥、包场大桥、包场二号桥、刘浩大桥、正余大桥等。

通宁大桥位于南通市市区濠西路运河段,2001年5月竣工通车。桥长160米,宽30米。该桥是南通市市区跨距最长、交通流量最大的景观型桥梁,北接南通站,是宁通高速出入口;南接西路,直通市中心。桥南北两侧的华东轻纺市场、果品市场、建材市场、家俱市场均为华东地区极具影响的大型市场。桥南为国家4A级濠河风景名胜区西侧的风光景观路,也是最能展示“中国近代第一城”风采、具有现代气息的道路。

参考资料

通吕运河,南通飞速发展的缩影.南通网.2024-01-16

通吕运河将成“第二生态圈”.中国水运网.2024-01-16

钟灵通吕 毓秀华强.新浪网.201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