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辟邪论

辟邪论

《辟邪论》是由杨光先(1597-1669年)撰写的著作,反映了他对西方数学方法应用于历法推算的强烈反对立场。这部手稿共分为三卷,每卷都有相应的副标题。此外,在文末还收录了杨光先在1662年至1678年间发表的其他五部作品,包括《浑天十二宫图说》。

创作背景

杨光先是安徽省歙县人,他是早期坚决反对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重要人物。自1659年起,他就积极参与抵制传教士的运动。1644年,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受清廷委派,采用西式天文方法制定新的历法,并最终成为钦天监监正。然而,杨光先礼部呈报,指责汤若望等人在历法计算中有重大失误,并涉嫌阴谋叛乱及散布异端邪说。这一指控导致汤若望及其多名中国同事被捕并判处死刑,其中还包括三位传教士南怀仁、利类思和安文思,他们遭受了鞭刑和流放。尽管汤若望和其他大多数涉案人员后来获释,但有五名皈依基督教的天文学家被执行死刑。1665年,杨光先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但在1668年被罢免职务,由南怀仁继任。南怀仁成功地驳斥了杨光先对历法的错误观点,并为汤若望平反,而杨光先则遭到流放,后因年老被赦免,最终在返乡途中去世。

创作时间

《辟邪论》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650年至1670年期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