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长沙:中国明清时期对南海诸岛的通称(所在的海称称石塘或南海)。后来把这个长沙划分出四个沙群: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当代的三沙市之名论根源就来自长沙之名。
值得了解:后来京族称呼中国南沙群岛为“长沙群岛”(1982年设长沙县),称呼西沙群岛为黄沙群岛(1982年虚设黄沙县),都是称“沙”,而且发音是“sa”(越南语长沙的整个发音大体就是汉语的长沙),岛的发音是“dao”,都来自汉语,来自中国。中国古代的海事活动比东南亚区域发达得多、利用经营早得多(例如清朝和民国的中国人用南沙和下南洋是风气,而南方周围诸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级别比较落后),这不是地理远近问题,而是历史性权利。
古代称呼
成书于13世纪初的《琼管志》一书首次将南海及其岛礁分别称为“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由此至明清两代,“长沙”作为我国南海诸岛的通用名(所在的海称石塘或南海),而被广泛使用,并见诸各类历史文献和舆图。
此前:
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崎头”即我国古人对南海礁屿和浅滩的称呼;而“涨海”即我国古代对南海最早的称谓。
隋唐时期分别以七洲洋、东沙群岛、焦石山、象石等指称南海海域或岛礁,尽管名称不尽相同,但表明随着我国人民在南海活动的增加,对南海的认知程度逐步加深并趋向了具体化。
至宋代,南海诸岛和南海海域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家园,不仅以“石塘”“长沙”对南海不同岛礁和不同海域清晰地加以区别和命名,而且将南海诸岛纳入了版图。目前所见把南海岛礁命名为“石塘”的最早史籍,是宋代文献《宋会要》。
后来延续
划分四沙
后来把这个长沙划分出四个沙群: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当代的三沙市之名论根源就来自长沙之名。
越南继称
值得了解:后来京族称呼中国南沙群岛为“长沙群岛”(1982年设长沙县),称呼西沙群岛为黄沙群岛(1982年虚设黄沙县),都是称“沙”,而且发音是“sa”(越南语长沙的整个发音大体就是汉语的长沙),岛的发音是“dao”,都来自汉语,来自中国。中国古代的海事活动比东南亚区域发达得多、利用经营早得多(例如清朝和民国的中国人用南沙和下南洋是风气,而南方周围诸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级别比较落后),这不是地理远近问题,而是历史性权利。
参考资料
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事实无可争辩.搜狐.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