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姜成楠

姜成楠

姜成楠,字雪父,1944年生于北京,曾从师吴作人俞致贞高冠华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名师习画,于1967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姜成楠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姜成楠的作品《心中的太阳》获21世纪首届中国书画精品大展“金奖”;《情意永馨》获2001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大奖;《家》获全国八届版画展优秀大奖;《战友》获全国十届美展优秀奖;《欣慰》获全国六届美展优秀奖;《众志成城》获全军97抗洪美展二等奖;早期成名作《夜以继日》入选1974年全国美展及中国现代绘画展,赴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展出。1997年姜成楠获中国文艺网颁发的“中国画坛百杰”荣誉称号及奖章。

姜成楠在1983年调入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任美术创作员,从小喜欢画鹰的姜成楠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情不自禁地画了许多幅鹰画,寄托着自己的振奋之情,并于198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以“中华腾飞”为主题的《姜成楠鹰画展》。

姜成楠不仅在创作方面坚守着追求“真善美”的艺术方向,更重视将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画“具象意象”“抽象意象”“变象意象”方面进行着全面的探讨,使其作品每每都能与众不同,别出新意。本次展览中的作品《退休老矿工》 《北京大栅栏印象》 《点彩裸女》 《纳西族少女》 《絮柳飘风怀归日》 《购物的女孩》等,都体现出画家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艺术理想。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姜成楠1944年7月出生于北京,家境贫困,父母离异。1954年10月,拜著名画家吴作人为师,正式开始学画。高中时,又拜到大写意鹰画大师李苦禅先生门下,奠定了他日后用泼墨大写意画鹰的基础。1962年考入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从师俞致贞高冠华吴静波梁树年。1963年转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在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李斛等老师的指导下,绘画素质迅速提高。

参军入伍

1967年,姜成楠从美院毕业后被下放到宣化区部队“接受再教育”。1973年5月分配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某部任文化干事,分管美术工作。1974年随部队深入边防第一线采访,创作了美院毕业以后的第一幅主题性中国画《夜以继日》。1975年,为全军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绘制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毛泽东主席军装油画像。1978年,创作了《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水粉宣传画。1982年,以自己的家庭生活为素材,创作了版画《家》。1983年,调入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任美术创作员。

举办画展

1985年11月,《姜成楠鹰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同年创作并与龙瑞一起放大完成了长7米、高2米的巨幅国画《浩气永存》。2000年至2004年,先后在唐山市、山西太原、辽宁大连、淄博市成功地举办了《中华腾飞新世纪—姜成楠鹰画展》全国巡展。2011年2月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的《谢举贤姜成楠中国画展》中,展出了60件作品。

成就荣誉

人物成就

姜成楠曾获全国、全军美术大展“金奖”“优秀大奖”“二等奖”“优秀奖”;1997年他被中国文艺网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中国画坛百杰”之一,2010年被中国国学研究会评为“首届国学杯中国文化艺术大奖赛综合成就金奖”,2013年被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评为“全国书画作品最具收藏价值30名艺术家”之一。

作品成就

作品《心中的太阳》获“21世纪首届中国书画精品大展”金奖;《情永馨谊》获“2001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大奖;《家》获“全国八届版画展”优秀大奖;《战友》获“全国十届美展”优秀奖;《众志成城》获“全军98’抗洪美展”二等奖。1974年创作中国画《夜以继日》入选当年全国美展和《现代中国画展》赴国外展出,载入“毛泽东时代美术”典籍;1984年,创作了中国画《欣慰》,该画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获优秀作品奖;1986年为《世界旅游博览会》(法国)中国馆创作巨幅山水画《浩气永存》;1989年中国画《腾飞吧中国》被“人民大会堂”作为建国40周年换代作品收藏陈列。

其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和出访代表团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元首及政要。他亦曾应邀在各国驻京使馆的“北京国际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教育学院、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等举办学术讲座或教学,并多次应邀赴日本、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地区等地举办画展或讲学。

个人作品

代表作品

1974年《夜以继日》、1978年《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1982年《家》、1985年《鹏化》、1997年《众志成城》、1999年《腾飞吧中国》、2002年《骄阳》

鹰画作品

1973年《高原雄鹰

1981年《群英图》

腾飞吧中国1984年《初雪》

1985年《搏击万里风云动》、《雏鹰真可怜》、《斗恶》、《和平富强》、《击水》、《鹏化》、《秋艳》、《三千仞摩天晓月》、《双鹰图》、《松鹰》、《雪霁》、《鹰瞵图》、《龟鹰图》、《金鹰》

1997年《黄云万里》

1999年《气正乾坤》、《三鹰图》、《双鹰栖桂》、《腾飞吧中国》、《听泉》、《英雄图》、《御风》

2000年《苍鹰古松》、《长空万里》、《奋飞》、《腾飞图》、《勇者胜》、《中华腾飞新世纪》

2008年《鹰之恋

学术论著

《用笔八要》《谈墨韵》《书画气功研究》等50余篇部。

作品风格

姜成楠的鹰画有三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时代感强。二是借鹰励志,以鹰抒情。三是会古通今,开拓创新。他的鹰画用笔果敢洒脱,用墨苍厚淋漓,用色典雅和谐,艺术形象生动传神。

作品题材

作品广涉中国书画、油画、水粉画、版画、连环画、陶瓷画、雕塑设计等画种,“人物”“山水”“花鸟”题材广泛,“具象”“变象”“抽象”画法多样,并且他在哲学、美学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堪称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大家。

主要作品

与姜成楠交谈,仿佛是在聆听一部新中国的发展史。比新中国还要年长5岁的姜成楠亲身经历过新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也因此创作了很多具有深刻时代印迹的经典作品。从《夜以继日》到《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从《腾飞吧,中国》到《浩气永存》,以大时代为背景,融情融意于画中,既留下了时代的印迹,也刻入了自己人生的足迹。

1967年,姜成楠随部队深入边防第一线采访,创作了美院毕业以后的第一幅主题性中国画《夜以继日》。该画生活气息浓厚,色调对比强烈,构图严谨,笔墨酣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全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北部边防军民的战备生活。该作入选“1974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当时中国画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画法的成功之作。也是文革时期军事题材中国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画曾人选“现代中国画展出国展出,还入选了“北京建国三十年来优秀中国画作品陈列展”。

评价

作品评价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主编王仲评价姜成楠的鹰画:“他画的鹰是‘人化’的鹰,在雄鹰优美雄强的外在形态美的各种造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思想。”

人物评价

李维世评价姜成楠:“姜成楠虽然表现的是‘外在世界’的雄鹰,但他却能通过雄鹰展示出画家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自强不息的‘内心世界’。”贺茂之评价姜成楠:“姜成楠在艺术追求上有‘拚命三郎’之称,在捕捉题材上有‘神枪手’之誉,在艺术成就上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一只鹰’之说。”

参考资料

姜成楠.张雄艺术网.2024-06-16

姜成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2024-06-16

姜成楠从艺60年美术作品观摩展暨研讨会举办.人民网.2024-06-16

论姜成楠的艺术道路.新浪收藏.2024-06-16

姜成楠:真、善、美始终是我艺术的审美追求.民生网.2024-06-16

姜成楠.大画家网.2024-06-16

著名画家姜成楠官方网站.中国美术协会网.2024-06-16

姜成楠.新浪收藏.2024-06-16

评姜成楠的鹰画艺术:时代精神的艺术象征.新浪收藏.2024-06-16

中年画家姜成楠掠影:领首高飞的鹰.新浪收藏.202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