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卢坤

卢坤

卢坤(1772—1835年),字厚山,顺天府涿州(今涿州市)人。

清嘉庆时期进士。历任陕西巡抚,湖广、两广总督加太子少保。爱新觉罗·旻宁中期,抚治陕西南山地区,广兴水利,大举垦务。回疆叛乱起,驻酒泉市办理平叛军需,多有建树。改革湖广盐务,浚河筑堤。道光十二年(1832)督师用兵湖南省、广东瑶疆,封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后在广州市治海防,办理与英国交涉事宜,驱逐入侵黄埔区之英舰。道光十五年(1835年)卒,谥号“文肃”。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与科举

卢坤自幼爱读书,对科举虽无兴趣,却深厚热爱诗词文言文。21岁时,他的父亲赴山东省游幕,临行时告诫卢坤,除非他科举得中并为官,否则难以回归家庭。卢坤因感受到父亲的期望与家庭责任,泪流满面,发誓专心于科举。清嘉庆四年(1799年),卢坤中举成为进士,之后改庶吉士

官职升迁与军事服务

卢坤在爱新觉罗·颙琰六年(1801年)散馆后,任兵部主事,嘉庆十六年(1811年)随皇帝木兰秋狩,校射布靶,表现优异,获赏戴花翎。随后,他先后任粮储道、广东惠潮嘉道、山东兖沂曹济道、湖北按察使、甘肃省布政使。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卢坤升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巡抚,次年迁陕西巡抚。

平定张格尔之乱

道光年间,新疆回部首领张格尔率兵起义,并于道光六年(1826年)占领新疆喀什噶尔等城。清政府决定进行平叛,卢坤因熟悉陕甘情况,被召回京城并被道光皇帝连召七次,负责为围剿张格尔的军队准备军需、两江总督及运输事宜。卢坤完成使命后,于道光九年(1829年)被授予太子太保衔,并任湖广总督。任内,他多有建树,并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镇压了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广东瑶族的起义,因功被赏戴二眼花翎。同年,卢坤调任两广总督,并兼署广东巡抚。

应对英国入侵与海防建设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英国商人以贸易为名在广东省沿海进行非法活动。道光十三年(1833年)8月,英国领事律劳卑声称进行贸易,并派船进入中国内河。卢坤采取果断行动,派兵建立闸口,封堵了英国军舰的进出路径。英军在卢坤的严防下无奈认罪,被迫离境。同时,他还在广东沿海打击汉奸,抓捕了鸦片烟商李亚祖。道光十五年(1835年),卢坤为防止英国人继续挑衅,在珠江入海口附近修筑炮台,并加紧士兵训练以备不测。

逝世与遗产

道光十五年(1835年)8月,卢坤在任所逝世,享年63岁,谥号“敏肃”。他在清朝政治与军事领域中做出了显著贡献,并为家乡涿州市建设了鸣泽书院,捐资万余两银子,作为书院基金。

佚事辑录

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湖北大水,湖广总督卢坤委托署汉阳府同知周存义办理赈务,其办法是先动碾仓谷,在城内开三厂散米。自九月十日在城内适中宽广之处设粥厂三处,熬粥接济灾民。这三处粥厂自开厂起,至次年三月二十九日止,共煮米22828石,用银71438两,设厂7个月,救活数十万人。

道光十四年(1834)卢坤在任两广总督期间曾用紫、蓝、朱、绿、黄、墨六色套印《杜少陵集》25卷,是历代套印色数最多的一个本子。黄永年《清代版本图录》收录。

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卢坤病逝于广州任所,终年六十四岁。卢坤死后,清廷赠其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谥“文肃”,于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葬于涞水县城北。在涿州东丁市口曾建有敏肃公祠,大学士阮元撰写碑铭并作序。裕鲁山廉访(裕谦)寄联挽之云:“旷典迈千秋,带砺台衡,天锡殊纶荣卫霍;仁恩周十省,韬,人从华屋仰皋。”

参考资料

卢坤_卢坤介绍及评价_卢坤生平事迹_卢坤轶事_清史历史人物.国学大师.2020-11-08

卢坤.ChineseTextProject.2024-09-04

卢坤.博雅人物网.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