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濂
进士及第吴濂连考连中,但也总会遭到一些人的冷嘲热讽,说他的成绩只是偶然的,并无真才实学。
进士及第
吴濂连考连中,但也总会遭到一些人的冷嘲热讽,说他的成绩只是偶然的,并无真才实学。为此,吴濂作了首《偶然诗》:“偶然偶然又偶然,偶然直上九重天。世间多少偶然事,何不诸君学偶然?”诗中流露出吴濂对那些本无学识、又专爱挑剔别人的封建文人墨客的藐视,抒发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志冲凌霄的豪情。清末探花陈伯陶(中堂镇人)对吴濂的为人和才识十分敬仰,给予吴濂“此人学究甚深”的高度评价。
仕途人生
吴濂为人清正勤慎,深谙历史上的典章制度。也许正是吴濂为人的踏实和对学术的细致认真,他浪迹官场一生,所任的官职主要是科举考官或是与文书有关的职务。他先后任职乾隆三十五年、乾隆三十六年科举考试的监射官,监督户部裕丰仓兼理储济仓务,接着调补吏部验封司主事,任吏部、兵部则例修官,考功司员外郎。乾隆五十九年任江南道御史,署户科给事中(谏官)。乾隆六十年任会试(集各省举人在北京考试)磨勘官,顺天(府名,属当时的直隶省)乡试(集秀才于省城考试)内帘(阅卷官)监试官。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任会试、殿试监试官,补吏科掌印给事中。在职期间,政绩斐然,为人称道。
在京做官的吴濂,时常和同僚互相作诗唱和,曾作《喜雨》元韵四诗,深受乾隆喜欢,并为同朝幕僚所称道。后被乾隆托任为太子少傅,也就是嘉庆皇帝的老师。当时的吴濂是爱新觉罗·弘历身边的红人,他的大儿子被当朝皇后认作干儿子,可以说“位极人臣”。吴濂博学多才,经常伴随皇帝到各地游巡。
落叶归根
相传,吴濂一生清正廉明,后独自告老还乡,晚年生活清贫。据载,爱新觉罗·颙琰十一年,吴濂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五岁,由乡族出资相助,将其殓葬。还有一种说法,说吴濂在告老还乡的途中客死他乡,当地的同乡捐资请人将他的遗体运回石涌。人们都认为吴濂最终落叶归根了,但村里却没有人知道吴濂当年安葬在何处,至今也找不到吴濂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