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赵雪冰

赵雪冰

赵雪冰,男,出生于1978年6月,云南省易门县人,毕业于云南大学,云南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

赵雪冰主要研究方向为鸟类迁徙及其保护。1996年9月,赵雪冰进入云南大学学习。1999年,赵雪冰开始研究红嘴鸥。自2004年至2007年间,赵雪冰在云南大学攻读生态学专业。而后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他再次于云南大学深造,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24年3月,赵雪冰在昆明市滇池畔寻找一只特别的红嘴鸥,它身上佩戴的北斗卫星追踪器,是揭秘红嘴鸥迁徙轨迹的关键。

赵雪冰先后承担完成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刊物上发表10余篇;出版专著2部,曾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人物经历

1996年至2000年,赵雪冰在云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学习。1999年开始,赵雪冰做的研究工作包括红嘴鸥的数量动态、迁徙规律,还有一些种群变化以及跟人的行为关系相关的研究。

2004年至2007年, 赵雪冰在云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2015年至2017年,赵雪冰在云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学习并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23年,离开滇池的红嘴鸥外形发生显著变化,针对这一情况,赵雪冰表示,成年的红嘴鸥的头变黑了,所以它的英文名也叫黑头红嘴鸥。它的头变黑,其实也是它开始繁殖的一个前兆。2024年3月,赵雪冰在昆明市滇池畔寻找一只特别的红嘴鸥,它身上佩戴的北斗卫星追踪器,是揭秘红嘴鸥迁徙轨迹的关键。

研究领域

赵雪冰主要研究方向为鸟类迁徙及其保护。研究内容包括:

(1)红嘴鸥迁徙研究: 红嘴鸥繁殖地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冬季大量红嘴鸥到达昆明市越冬,在人鸥和谐共处的背景下也带来了野生动物与人类冲突的问题。我们研究主要关注:一、红嘴鸥迁徙路线及迁徙规律;二、红嘴鸥生境选择;三、人类活动对红嘴鸥的影响。

(2)夜间迁徙鸟类研究:我们在中国南方云南、江西省广东省等省份的候鸟迁徙聚集点开展了20多年野外夜间迁徙鸟类研究,显示中国夜间迁徙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下降。通过鸟类视觉行为实验发现,短波光对夜间迁徙鸟类有强烈吸引作用,日益增加的光污染对鸟类迁徙造成较大干扰。通过对候鸟视觉的基础研究,为缓解日趋严重的光污染造成的鸟类影响,以及为机场等场所防鸟撞及农田、电网鸟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成就

赵雪冰先后承担完成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刊物上发表1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主要作品

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

书籍

参考资料:

论文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4年10月,“哀牢山发现全球仅千只的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这只海南鳽,是哀牢山新平环志站和赵雪冰研究团队在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发现的,这也是他们在哀牢山连续4年发现海南鳽。赵雪冰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哀牢山是候鸟迁徙的一个重要屏障。作为观察研究夜间迁徙鸟类的团队,他们每年在哀牢山上会见证200多种候鸟经此迁徙。

参考资料

云南哀牢山发现“世界最神秘的鸟”,野外仅千只!对话发现者:连续4年在哀牢山发现.百家号.2024-10-17

讲师-助研.云南大学生态于环境学院.2024-10-17

赵雪冰:24年续写人鸥情缘.腾讯网.2024-10-17

红嘴鸥陆续北归 卫星“小背包”揭秘迁徙之路.百家号.2024-10-17

大美中国 候鸟北归丨滇池有了“幼鸥园”.西部网.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