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左焕琮

左焕琮

左焕琮(1945年6月6日—2017年2月15日),男,原籍湖南省湘阴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原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原建设副总指挥。

左焕琮是清末重臣左宗棠五代十国嫡孙,父亲左景鉴是中国最早外科医生之一,他受家庭影响走上医学之路。1968年,左焕琮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今北京大学医学部),1981年获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医学硕士学位,1983年留学日本学习显微神经外科。1996年,左焕琮与清华大学生物系合作成立清华大学中日友好医学研究所,任执行所长。2002年,左焕琮被调入清华大学医学院,并从2003年起担任第二附属医院院长。2012年,左焕琮主导成立了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2017年2月15日,左焕琮因病于北京去世,享年72岁。

左焕琮主要从事显微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在神经外科领域贡献突出,率领团队共完成7700例以上的MVD手术,并在中国首先开展了脑内禁区海绵窦部位的手术。左焕琮曾先后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奖、卫生部突出贡献科学家等荣誉;2016年,左焕琮获得2016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终身荣誉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左焕琮是清末重臣左宗棠的第五代嫡孙,父亲左景鉴是新中国最早的外科医生之一。年幼时,左焕琮的父亲管教严格,强调“读书做人,先要立志”,给左焕琮留下深刻印象。1957年,左焕琮中学毕业后,随家人搬迁到了重庆市。受到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左焕琮从小就选择了从医的道路。

教育经历

1968年,左焕琮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今北京大学医学部),1981年获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医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68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左焕琮工作学习14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能。1982年,左焕琮被调入当时正在筹建的中日友好医院,次年,他作为日本JICA资助的首批访问学者,赴日本东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神经外科研修,师从日本著名神经外科大师高仓公朋,通过观摩手术、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左焕琮基本掌握了MVD技术。

1984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建科,是中日友好医院开院时最早建立的专科之一。左焕琮在中国成功开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之后率领团队完成该类手术逾万例。1985年,左焕琮将初步MVD临床实践整理成文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7年,左焕琮引进中国首部术中DSA(血管造影)。次年,先后开展经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及其它脊柱内固定技术;完成国内首例海绵窦肿瘤直接手术切除;建立了6张床位编制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为中国最早建立NICU的专科之一。

1989年,左焕琮在中国首开先例,在“颅内禁区”海绵窦区直接进行手术,为该手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因在国内率先应用并推广新技术MVD而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等奖。1994年,左焕琮开始担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在其主持下,研制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脑立体定向系统。1996年,左焕琮成立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专业组,可同时开展血管内介入及开颅手术治疗。同年,左焕琮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中国开始研究脑近红外线诊断技术,通过红外扫描仪的测量判断脑部活动,判定包括抑郁症强迫症在内的许多心理疾病。此外左焕琮还在脑胶质瘤综合治疗、帕金森氏病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1997年,左焕琮引入神经内镜并成立神经内镜专业组,1998年开始在中国较早开展直接经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2002年,左焕琮被调入清华大学医学院,并从2003年起担任第二附属医院院长。2012年,左焕琮在王忠诚院士的指导下,成立了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为清华大学与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合作打下基础。

人物逝世

2017年2月15日,左焕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学术成果

左焕琮主要从事显微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是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第一人,在神经外科领域贡献杰出,从事神经外科专业以来,率领团队共完成7700例以上的MVD手术,并在中国首先开展了脑内禁区海绵窦部位的手术。

他先后在中国最早或指导开展以下技术:显微血管减压病术(1983年)、胶囊栓塞海绵窦瘘(1986年)、显微腰椎间盘突出症切除术(1986年)、恶性脑胶质瘤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1987年)、海绵窦内肿瘤切除术及动脉瘤夹闭术(1989年)、近红外线诊断颅内病变(1995年)、心率过缓迷走神经减压术(2007年)、烟雾病微血管搭桥术(2010年)等。

人物成就

从1984年开始,左焕琮创建或参与组建: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神经外科。

从1987年开始,左焕琮先后参与召开十次中日神经外科会议,在中国首次召开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的教育会议,1995年后在中国首次开创聘请外籍专家组建科室实验室,并聘请美籍专家到中国担任神经内科主任。

左焕琮积极推动神经修复学学科建设,作为创始人员之一,参加组建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还推动认知科学建设,参与成立中国认知科学学会。

此外,左焕琮自2002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以来,先后培养了十余名博士及博士后

论文著作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左焕琮教授乐观豁达、为人谦和、高风亮节、医术精湛,是中原地区神经外科界的楷模,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所做出的贡献令人高山仰止,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评)

参考资料

【中国神外百年百科百人巡礼】左焕琮教授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及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清华大学玉泉医院.2024-08-03

沉痛悼念左焕琮教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4-07-22

左焕琮:为梦想的又一段征程披荆斩棘.清华大学.2024-07-22

左焕琮.中国知网.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