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肖健

肖健

肖健(1920年7月19日-1984年2月20日),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1944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科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肖健主要从事基本粒子物理实验方面的研究,早年对中性重介子超子作了许多研究。他负责筹建了北京、云南落雪山的中国早期的宇宙线观测站,并领导开展了宇宙线强度的观测研究。此外,他还承担了磁云室的设计与建造,负责研制了中国科学考察卫星用的第一台宇宙线探测仪器,并提出了相应的观测研究课题。他组织领导了云南高山站大云室系统的设计、建造和调试等工作。肖健是中国宇宙线高能物理研究工作的开创人之一,撰有《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线》《高能带电粒子直接产生电子对》等论文。1984年2月20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基本粒子物理实验方面的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早年对中性重介子超子作了许多研究。

主要贡献

负责筹建了北京、云南落雪山的中国早期的宇宙线观测站并领导开展了宇宙线强度的观测研究。

负责磁云室的设计与建造。负责研制了中国科学考察卫星用第一台宇宙线探测仪器并提出了相应的观测研究课题。组织领导了云南高山站大云室系统的设计、建造和调试等工作。

在宇宙线粒子物理方面获多项成果。

肖健撰有《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线》《高能带电粒子直接产生电子对》等多篇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荣誉奖项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肖健通过实践经验认识到,成为一名实验物理学家需要经历多个阶段。首先,他需要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工人,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随后,他需要转型成为工程师,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除了这些基本技能,丰富的物理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当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他经常向学生们强调,进行实验物理研究,除了需要扎实的物理、数学基础和实验技术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对复杂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

学科引进

肖健在中国高能物理学界引入了现代数理统计学,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分析中。在20世纪60年代,他在深入研究数理统计学的同时,设计了“反常电磁簇射”的实验方案。该实验设计详细阐述了物理背景的分析、实验的具体安排、数据分析的方法,并采用了蒙特卡罗方法生成模拟实验样本。通过对模拟样本的数据处理,他得出了对实验数据量的具体要求。

指导新人

肖健经常慷慨地将自己提出的课题,以及完整的实验研究设计、方案和实验安排分享给初入研究领域的年轻人。他的这一做法旨在让年轻的研究者从较高的起点出发,加速他们在学术领域内的成长和进步。

讲授课程

1964年,肖健主讲《统计与误差处理》课程。

培养成果

肖健为中国实验物理学界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科学研究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霍安祥以及高能天体物理学家、院士李惕碚等人。

人物评价

肖健是一位表现出真诚爱国情怀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肖健学生霍安祥、李惕碚评)

肖健被公认为是中国宇宙线物理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评)

肖健以勤奋治学和诲人不倦的态度著称,他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是一位卓越的实验物理学家。(《现代物理知识》评)

参考资料

萧健.湖南图书馆.2024-05-27

一、中国民主促进会历届理事会、中央理事会、中央委员会名单.mj.org.cn.2024-05-27

真诚的爱国者 优秀的科学家|纪念肖健院士诞辰100周年.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7

真诚的爱国者 优秀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24-05-27

萧健与我国宇宙线物理研究|科学史.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