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德上高速车祸事故
2025年3月29日,3名司乘人员从湖北自驾一辆小米SU7到安徽参加考试,行驶至德兴—上饶高速公路枞阳至祁门县路段时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
2025年3月30日,小米汽车公司成立的专项小组赶赴铜陵市,配合警方调查、取证。3月31日,小米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小米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4月1日,小米集团发言人表示,事故发生前小米SU7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封闭车道改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提醒并减速,之后驾驶员接管进入人驾状态继续减速并转向,最终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碰撞,碰撞前系统确认时速约97km/h。同日,安徽铜陵市已就此事故成立工作组,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同日晚,雷军就此次事故发声,深表哀悼,并承诺小米会持续配合警方调查。4月2日,事故副驾驶位的家属称,已与小米方见面,三家都在一起等结果。4月3日,安徽省公安厅交管总队已指导属地公安机关开展事故调查。
事故背景
小米SU7
2024年3月,小米SU7正式上市,共推出4款车型,分别包括标准版、Max版、Pro版和创始版。小米SU7拥有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L2级智能辅助驾驶),该功能是一种自动驾驶功能,可以识别交通信号灯、自主变道、识别交叉路口等,对车辆和行人的速度检测优化,提高车辆的效率变道积极性。其中小米SU7用户手册明确写明,“智能驾驶功能为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需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系统无法替代人类判断,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小米SU7标准版车型采用双目纯视觉智驾方案,其中业界主流的双目视觉智驾方案最大可探测距离约在200米左右,显著低于三目摄像头视觉方案(约300米-350米)或激光雷达(约250米-500米)的有效探测距离。
司乘人员
驾乘涉事小米SU7标准版的三人为武汉某高校学生罗某、同学李某与另一所学校朋友霍某,三人年龄在21岁至23岁之间,均是大学应届生,车辆由罗某男友购置,于武汉交付。2025年3月29日21时,三人驾乘该车从湖北前往安徽省池州市参加某岗位的事业编制考试,其中主驾驶位罗某、副驾驶位李某、后座霍某。
事故经过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由罗某、李某、霍某驾乘的小米SU7标准版行驶至德上高速公路枞阳县至祁门路段时,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爆炸。
伤亡情况
事发后,罗某、李某当场死亡,霍某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调查处置
事故发生后,当地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2025年3月30日,小米汽车公司成立的专项小组赶赴铜陵市,在警方的指导下,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月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小米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
2025年4月1日午间,小米集团发言人表示,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同日,铜陵市已就此次事故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4月3日,安徽省公安厅交管总队已指导属地公安机关开展事故调查,事故仍在调查处理中。
事故回应
小米方面
小米汽车
2025年4月1日晚间,小米汽车发文回应事故多个疑问。4月2日,小米汽车官网客服人员称,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是比亚迪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刀片电池或宁德时代电池,为随机安装,车主在购车时不能选择。同日,宁德时代回应称,小米SU7事故车辆未使用宁德时代电池。比亚迪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比亚迪只提供小米汽车的电芯,电池包由小米自己组装,具体原因需等待小米的调查结果。
雷军
2025年4月1日晚,雷军就此次事故发声,对死者深表哀悼,向其家属致以慰问。雷军表示,由于事故还在调查,小米方面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还没有办法回答。雷军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会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会用行动回答大家的问题。
司乘人员家属
事故发生后,罗某的母亲张洁(化名)表示,自己与女儿罗某曾驾驶涉事的小米SU7从深圳市去往武汉,期间女儿称“智驾‘方便、安全’”,但自己曾多次劝告女儿,盲目相信智驾很危险。罗某的父亲罗先生表示,“我们来自湖北大冶,事故发生时女儿男友的手机后台预警了。我们赶到枞阳县时现场已被封锁,女儿遗体已碳化。罗先生还称,三位遇难者的家属都在一起,“小米汽车所谓成立的工作小组一直在冷处理”。
2025年4月1日,自称是当事人家属王女士的微博账号“诗雨370491153”发文,详细描述了事故发生后家属的经历和感受。王女士提到,小米集团曾发布通告称会成立调查组,但自事故发生以来,小米方面从未主动联系过家属,也没有打过一个慰问电话。她得知小米仅将车辆拉到北京进行鉴定,但对于家属的疑问却避而不谈。王女士希望小米能够正面回应家属的疑问,而不是回避问题。同日晚,“诗雨370491153”发文回应质疑,称女儿于2022年7月份拿到驾照,并非网传“3个月驾龄”,且女儿曾多次单独驾驶小米SU7。车子则是她女儿男朋友送给女儿的毕业礼物,提车完之后主要是其女儿在开。王女士还称,车辆燃烧后AB柱均未变形,车门是打不开的,曾有过路司机破窗救人,相关情况公安部门有记录。截至4月2日晚,王女士已清空事故相关微博,并关闭了评论功能。
2025年4月2日,其中一位死者的家属称,事发时,他的女朋友坐在车辆副驾驶的位置,“女朋友没满23岁,三家都在一起,已经跟小米的工作人员见过面了,在等待调查的结果。”
车主
2025年4月1日,涉事小米SU7标准版的车主胡先生(化姓)表示,他与女友罗某均是小米的忠实粉丝,他本人长期在深圳,购买车辆的目的是方便女友出行。事发时,车辆已接近目的地高速出口。同日21时许,胡先生称,他们依然没有与小米方的工作小组会面,对于小米公布的提交给警方的信息,他持怀疑态度。此外,他在事故发生后了解到,三名女孩曾两次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休息。胡先生称,他的女友已有三年驾龄,出事前的这台小米SU7已经开了一万多公里。他还表示,车辆开启了辅助驾驶,但出现了系统故障,导致人为介入情况下也无法刹车,“交警的初步判断是车机失控”。但系统是否遇到故障以及刹车是否出现问题,仍然需要等待调查结果,这一调查的核心是EDR数据,该数据共有三个备份,其中有一份应该由设施厂商小米汽车提供。截至4月3日,其账号已清空相关内容。
相关部门
2025年4月1日,铜陵市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起事故属于单方责任事故同时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不属于安全生产事故。
2025年4月2日,据媒体报道,事发高速路段的管辖单位池州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3月29日19时许,事发路段进入施工占道状态,双向车道封闭一侧,车辆需改道至半幅双向通行,即小米通报中“改道至逆向车道”。事故发生后,3月30日早上10时33分,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及交警要求,此前施工路段的半幅通行,改为了占据双向车道的超车道,也就是紧邻中间绿化带的车道进行施工,双向车道的中间行车道和右侧应急车道正常通行。
事故影响
受此次事故影响,小米集团港股午后开盘后大幅走低。截至2025年4月2日收盘,该股报44.55港元/股,较2025年3月19日的历史最高价59.45港元/股已跌去25.06%。按照最新市值计算,事故发生以来,小米集团总市值缩水超1200亿港元。
2025年4月2日,受此次事故影响,A股市场激光雷达概念股集体大涨。截至当日,神通科技一字涨停;美湖股份涨超7%,机科股份涨超6%,万集科技、仕佳光子、永新光学、德迈仕、中贝通信、徕木股份、路畅科技、炬光科技、光迅科技等多股跟涨。另外,激光雷达两家龙头企业,港股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高开7%,美股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隔夜暴涨17%。
相关评论
当车企将过度营销凌驾于技术现实之上,却忽视对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教育时,不仅危及用户安全,也在摧毁整个行业的公信力。高速发展的智能驾驶,需要各方努力,监管机构需要对智能驾驶宣传进行规范,促使车企减少夸大宣传的同时要求车企加强风险教育;车企应加强智驾风险提醒,确保用户理解系统限制;消费者更需时刻保持警惕,将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中。(凤凰网汽车 评)
每一次重大事故不仅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损失,更会严重侵蚀公众对技术进步的信任基础。此次事件不仅是小米SU7单一车型的问题,更是电动车行业高速发展下安全与技术平衡的缩影。技术创新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在追逐续航里程、智能配置和加速性能的同时,更需要保持对安全风险的敬畏之心。科技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类,而非制造新的安全隐患。无论是车企、监管机构还是用户,都需从盲目崇拜技术的狂热中回归理性——再先进的算法,也抵不过一道可靠的物理防护;再炫酷的卖点,也比不上生命至上的底线思维。唯有将安全置于首位,才能真正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新闻网 评)
平心而论,调查需要过程,真相需要时间,一些细节不清楚就不能立场先行。理性来看,一起事故的原因或许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智能驾驶发展阶段的问题、企业宣传的问题、驾驶者和公众对智能驾驶的使用和认知问题,都值得探讨,也应该探讨。但一切的一切,都要遵循事实底线、伦理底线。作为围观者,在家属追问真相时,可以有一些猜测,但不必苛求他们“完美”,对他们意图的揣度,也应该有个限度。(红星新闻 评)
事故解读
事故疑点
各方观点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唐驳虎表示,现在的“智驾”系统都是L2系统,为部分自动驾驶。系统控制转向、加速、制动,驾驶员需全程监控,接管责任在人。典型场景是高速巡航时自动保持车道、自动跟车等。是“智能辅助驾驶”,而不是真正的“智能驾驶”。任何过分拔高智驾的,直接或间接诱导驾驶员完全依赖智驾的宣传,都是不负责任的。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表示,根据小米现有说明来看,自2016年特斯拉推出自动驾驶功能以来,国内外(包括美国)已发生多起高速公路场景下的典型案例,这类事故的责任认定存在复杂性。
一位智能驾驶技术人员指出,小米SU7标准版没有激光雷达,纯视觉模式在夜间识别效果相对欠佳,可能存在障碍物识别不够及时到位问题。另外,在车辆行驶速度超过100km/h之时,由于检测距离相对有限,AEB存在没有触发可能性。
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汽车博主张抗抗表示,“如果正常驾驶状态,(驾驶员)2秒时间可以做出反应。做出正确的动作可以减轻后果,但不一定能避免事故,因为驾驶技术和状态因人而异。”
小米汽车内部人士表示,小米SU7标准版没有配备电芯倒置技术,可能相较其他版本在电池安全方面存在差距。根据小米汽车官方信息,电芯倒置技术在极端情况下,会快速向下释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安全。
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汪英来分析称,事故发生时小米SU7的时速达到97公里,车内乘客大概率失去意识,没能力开门。新能源车或油车的车门由独立小电瓶控制,事故发生时能否开门取决于独立电瓶位置。根据时速为64公里的汽车碰撞试验,超过该时速撞击,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安全,小米撞击时时速达到97公里,超过大多车能承受的撞击力,都可能爆燃。
关联标准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40429-2021)显示,驾驶自动化等级分为1至5级不等。其中,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 ,且具备与所执行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其技术要求为: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具备与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当驾驶员请求驾驶自动化系统退出时,立即解除系统控制权。
根据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的相关规定,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车门应具备自动解锁功能,以便乘员能够快速撤离。此外,GB 20071-2006《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规定,车辆在50km/h的侧面碰撞试验后,车门需解锁且至少有一个车门可开启。
在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中,特别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而工信部在2024年5月发布了GB 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一改上一版国标的留给乘客5分钟逃生时间,将“不起火、不爆炸”升级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2025年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其中附件《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与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了相关要求。根据指南,为确保行车安全,在激活阶段需验证驾驶员状态,执行中持续监测驾驶员注意力,失控时则启动紧急停车程序。若驾驶员连续未响应警告且未接管车辆,系统必须在10秒内启动风险减缓措施。在行车辅助场景中,如果驾驶员的视线离开路面超过5秒或双手离开方向盘,系统将分阶段发出声光警报。如果驾驶员持续未响应,车辆将自动启动双闪,减速并停靠至应急车道。
关联现象
据现有的法规规定,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都属于L2级,和真正意义上自动驾驶的区别,L2驾驶辅助是由驾驶者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说,无论智驾系统是否给出警示、驾驶员都有义务和责任确保车辆行车安全。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推出智能驾驶功能,并加大对相关功能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智能驾驶相关功能。
然而,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法规要求上,智能驾驶都并不是完全的自动驾驶,而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进行宣传时,不少车企经常使用“解放双手”“放心开”“零接管”等词汇来强调其功能的先进,有的车企甚至拍摄了驾驶员可以在车上吃饭、在车上打电话开会等“违反交规”的宣传片,营造出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的假象。与此同时,在新媒体传播的舆论环境下,一些车主在互联网上经常释放在车上睡觉、主驾无人开车等视频。但是,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消费者需要注意的必要风险提示,却常常被车企隐藏在不起眼的角落或冗长的免责条款中。从某种程度上,这会让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形成认知偏差,而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消费者也会对于这一功能产生“过度信任”。
清明节假期高速公路大车流期间,安徽,江苏省、浙江省等多地高速使用“前方占道施工,关闭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非万能,安全驾驶靠自身”等类似的提醒标语。
参考资料
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客服称工作小组已赴现场协助调查.南方都市报-今日头条.2025-04-01
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事件细节.小米公司发言人-新浪微博.2025-04-01
小米SU7被曝高速上碰撞爆燃,车头全毁,已致3人死亡.每经网.2025-04-01
安徽致命智驾3死背后:母亲曾多次劝告女儿,盲目相信智驾很危险.正在新闻-今日头条.2025-04-01
小米公布SU7事故信息摘要: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检测出障碍物后开始减速.澎湃新闻-今日头条.2025-04-01
SU7事故发生后,小米官方为什么不联系家属?小米汽车回应.界面快讯-今日头条.2025-04-01
小米SU7被曝高速上碰撞爆燃,客服回应:公司已成立工作小组,赶赴现场协助调查.小鱼新闻-今日头条.2025-04-01
小米回应SU7高速上碰撞爆燃.界面新闻.2025-04-01
高速交警回应“小米SU7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专案组介入调查.澎湃新闻.2025-04-01
安徽铜陵市已就小米SU7事故成立工作组.界面新闻.2025-04-01
29日晚上的这起事故....雷军-新浪微博.2025-04-01
小米事故副驾家属:已与小米方见面,目前三家都在一起等结果.大河报-百家号.2025-04-03
安徽省公安厅交管总队:指导属地公安对“小米汽车三人死亡事故”开展调查.鲁中晨报.2025-04-03
小米SU7碰撞爆燃3女孩遇难,“智驾”成麻痹司机隐形杀手.大风新闻-百家号.2025-04-01
小米汽车SU7 OTA1.4.0升级:“全国都能开”城市领航辅助全量推送.IT之家-今日头条.2025-04-01
小米集团通报小米SU7高速事故!专家称责任认定存在复杂性:车辆控制系统已非完全人工操控,数据来源于车企,但作为事故调查主要依据.和讯网-今日头条.2025-04-01
小米SU7碰撞事故再敲智驾警钟:车企应加强智驾风险提醒,消费者更需时刻保持警惕.手机凤凰网.2025-04-01
SU7高速事故起火致3人遇难,车主:女友遭遇不幸,目前暂未收到小米回复.澎湃新闻.2025-04-01
冲上热搜!小米SU7被曝高速上碰撞爆燃!小米官方、自称当事人家属都发声了.每经网.2025-04-01
小米客服回应:SU7电池双供应商随机装,事故车电池待查.上观新闻-今日头条.2025-04-02
宁德时代回应小米SU7事故:不是我们的电池.界面新闻.2025-04-02
比亚迪:只提供了小米汽车的电芯,电池包是由他们自己组装的.鲁中晨报.2025-04-03
小米SU7爆燃遇难者父亲:女儿遗体已碳化,车企仍没来联系.南方都市报-今日头条.2025-04-01
SU7高速事故遇难者家属回应质疑:女儿有两年多驾龄,曾有过路司机破窗救人.界面新闻.2025-04-01
小米SU7爆燃遇难者家属删除相关微博,此前曾多次发声.闽南网-今日头条.2025-04-03
小米SU7爆燃事故车主发声:遇难者曾告知两次在途中休息,质疑小米公布信息.新黄河-今日头条.2025-04-02
小米SU7事故后起火燃烧:疑似死者家属网络发言讲述完整过程.新浪财经-百家号.2025-04-01
小米SU7爆燃事故受害者男友清空账号,仅留一句话:我想你了.鲁中晨报.2025-04-03
小米公布SU7碰撞致3死详情:从接管到碰撞仅2秒;雷军今日未发微博.金融界-今日头条.2025-04-26
小米通报“SU7高速碰撞爆燃”细节.上海交通广播-今日头条.2025-04-26
小米SU7高速起火之后有车主称曾在同路段发生事故,当地回应→.新浪网.2025-04-26
最新 | 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回应小米SU7事故路况!.天津广播-今日头条.2025-04-26
小米市值两天缩水超1200亿港元,股价较历史最高点跌超25%.界面新闻-百家号.2025-04-03
小米SU7事故引发智驾安全担忧,激光雷达概念股集体大涨.台海网-今日头条.2025-04-26
五问小米SU7“爆燃事故”.中国新闻网-百家号.2025-04-26
评论丨网暴小米SU7事故遇难者家属,何其残忍.红星新闻-百家号.2025-04-26
小米SU7事故五大疑点待解!多位专家深度解析:物理按键很有必要保留,AEB未触发未必因距离较短.网易新闻.2025-04-26
详细解读小米SU7碰撞起火:女生临夜跨省赶考,盲信智驾.唐驳虎主笔-今日头条.2025-04-01
小米通报SU7高速事故,股价一度跌超5%,专家称责任认定存在复杂性.澎湃新闻-百家号.2025-04-01
小米汽车尚未回应的车门解锁问题,可能是高速事故驾乘者未能及时逃生的关键.界面新闻-网易新闻.2025-04-01
中国蓝新闻独家专访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 分析小米SU7高速爆燃原因.中国蓝新闻-今日头条.2025-04-01
多地高速提醒“慎用辅助驾驶”!.光明网-今日头条.2025-04-26
多地高速出现“慎用智能辅助驾驶”警示牌,包括小米SU7事故路段.海报新闻-今日头条.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