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第四中学
化州市市第四中学是化州市四所直属中学之一,学校位于化州市区中心——风景秀丽的北岸新区,大门对面是充满青春气息的时代广场,东邻市委、市政府,北靠地税大厦、北京大道,校园宽阔,环境幽雅,被誉为“茂名市市级美丽校园”。
办学规模
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是化州市城区四大完全中学之一,现有教学班65个,学生4800多人,教职工312人。学校的教学大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高高耸立,相映生辉,教学区、运动区、宿舍区、膳食区布局合理,浑然一体。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先进的理化生实验仪器和实验室,有阶梯教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阅览室、百兆光纤校园网和较完善的体音美教学设施;学校于2006年被确定为茂名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办学成绩
化州四中秉承“诚实、勤奋、开拓、进取”的校训。近年来,学校实践科学管理,实施素质教育,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育人的核心理念,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迈进了化州市学校先进行列。初中部:因材施教、鼓励拔尖,同学们在各项竞赛、升学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了群众所瞩目的焦点,连续几年中考上茂名市第一中学、化一中分数线人数居化州市前三名,2010年中考,有163人考上茂名一中、化一中,列化州市各中学第二,连续七年居化州市前列。高中部:强化基础科目,发展学生特长;高考质量每年稳步上升,成了化州市高考升学大户。每年参加化州市教育局组织的高中各年级统考,平均分及优秀率多项指标进入化州市前四名,高考后劲足。2010年高考有15人上本科,223人上省专以上线,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高考任务。2011年高考,普通类高考继续保持同类学校的领先地位,上线率达66.7%,是全省平均上线率的一倍多,尤其是尖子生突出,化州市总分前十名该校占了七名,其中王晓浩、张伟分别名列全市第一、二名,语文单科市前十名该校也占了七名。
所获荣誉
近五年,化州市第四中学在创强创现的东风吹拂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稳步发展,该校办学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该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普通高考定点考场、茂名市一级学校、茂名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该校先后多次被评为“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园”、“化州市文明单位”、“化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化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该校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化州市先进党支部”。2017年12月学校被评为“茂名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学校”;2018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近年来,该校各年级学生在各项考试中脱颖而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是化州市唯一所连续12年中考考上重点高中超100人的中学,近几年在市教育局每学期组织的质量监测中,该校各年级均获一等奖。
化州市第四中学之所以取得这样的累累硕果,是因为多任领导班子因势制宜确立了“改革、充实、提高、发展”的指导思想,特别是近五年在学校新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师生众志成城,披荆斩棘,戮力推进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发生了美丽“蝶变”。
学校概况
时光荏苒硕果累累
化州市第四中学随改革东风而建,更因锐意革新而迅速崛起。该校成立于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1987年,原校址在化州市河西街道三里堂,1990年迁至北岸新区与化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原化州市职业中学)一起办学,成为一所综合型完全中学。2012年9月化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从北岸校址搬迁分离,化州市第四中学成为一所完全中学。2015年8月化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市区学校布局的需要,决定从该年9月起暂停化州四中招收高中一年级;2017年6月,化州市第四中学最后一届高中毕业生毕业,该校成为一所纯初中的学校。现在学校有70个教学班,学生3800多人,教职工30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6人,中学一级教师175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260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校园改造
创强换新颜强体健筋骨
乘着教育创强的东风,五年来该校科学规划、严格监督,圆满完成了“创强”一系列工程:一、新建了一幢近3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和一幢6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饭堂综合楼;二、对旧校门、运动场、教室、学生宿舍、校园美化绿化、校园文化等24个项目进行了维修改造。随着这一系列工程的完成,校舍、校园设施得到补充和维护更新,校园布局更加合理,学生宿舍生活设施齐备,住宿、吃饭条件大为改善。该校在专业化的运动场配备了各类运动器材,开展起各种兴趣活动。丰富、有趣的校园生活吸引了同学们,也培育了学生的兴趣。
创现展“三风”提质丰内蕴
为解决学校文化建设等软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升学校的办学内蕴,化州市第四中学领导班子在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后规划并实施了“创现”一系列工作:1、完善了《化州市第四中学学校章程》,对校徽、“一训三风”作了修改完善并上墙,对各栋教学楼重新命名;2、在资金、功课安排等方面大力支持部分教职工提高学历;3、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的“德”字文化;4、以国家级课题“‘两先两后’中小学开放性教学研究”为指导推进该校课改;5、全面检查和维修校园公共设施设备,整治校园卫生死角,进一步美化绿化净化校园;6、完成“创现”新增的场室和配套教学设备建设,如录播室、创客教室、智慧教室等;7、校企合作,建设化州市首个智慧校园,加强家校沟通。现在操场上、校道间、楼梯道、教室里……到处干净整洁;校园到处鸟语花香、书声琅琅,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起同学们的爱美之心。
教育改良
教学新手段课堂现代化
近五年来,化州市第四中学完善了功能室并更新添置了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设备:配备了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阶梯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录播室、创客教室、电子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等40多个功能室,所有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全部教师配有教学用电脑,有百兆光纤校园网、“班班通”和完善的体音美教学设施……现在,英语课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可以视听等方式展现其趣味;物理化学课老师不再用黑板、粉笔向学生讲述“虚拟实验”,而是用仪器向学生展现实验过程;数学课的某些概念因为借助了多媒体演示而不再抽象……通过教学手段的彻底更新,该校逐步实现了现代化、无尘化教学,实实在在地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功能场室的健全,也为同学们带来了才艺发掘与发展的机会,也让青少年的激情在校园里得以释放。
育人新理念课改新征程
在学校班子的推动下,化州市第四中学于2017年秋季开始在化州市中学里率先开展国家级课题——“‘两先两后’中小学开放性教学研究”的研究,进行创新课堂模式改革。课题一反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先学后教,先练后导”,在教学伊始就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阵地,即老师尚未教授新课之前,就让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课前“探索体验题”去自主探索、自学先练,然后进行小组交流、班上反馈。教师则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来有的放矢地指导。这和新《课标》关于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两先两后”不仅仅是教学程序上的变化,也是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
现在走进教室,新的课堂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如沐春风,享受着教与学的乐趣。通过采用“先学后教、先练后导”的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教师,而更多的是面对同伴,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由师生单边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舞蹈室里,一群女生正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舞姿;美术室里,两名美术老师正在专心致志地传授学生技巧;生物园上,两名男生正在进行相声的排练;……这些是学校通过兴趣小组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在以“充分发挥个性”的课改理念指导下,该校根据现有条件和学生的年龄、认知及心理特点,积极设立了合唱、舞蹈、书法、手工剪纸、绘画、中国象棋、围棋等活动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扎实开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性优良,多才多艺的时代新人。
走进校园,随处可见的是该校以“德行天下”为主题的文化标语,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学校各个建筑的醒目激励语,教室和宿舍墙壁上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处处彰显着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学生们上下楼梯有序而礼让,见到老师或陌生人都彬彬有礼地鞠躬问好;在这里,没有随便丢弃的垃圾,没有同学之间追逐打闹……这一切都因为该校转变了的教育思想——养成教育。该校认识到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而是潜移默化的。为此,该校根据课改教育理念和本校的实际编写了《化州市第四中学学生学习习惯》、《化州市第四中学学生安全习惯》、《化州市第四中学学生礼貌习惯》、《化州市第四中学学生卫生习惯》。这四个习惯的教育贯穿在文化课、班会课、集会等,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养成良好习惯的氛围。该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碰撞,使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将成就无数莘莘学子的美好梦想。
步入该校南区的标准塑胶运动场,蓝天白云下学生们在这里快乐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学生们的青春活力在这里尽显:掷实心球、打乒乓球、跑步……。根据新课改理念,该校体育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学到新知识并在运动技术上有所提高。
30轮日月的风雨兼程,1万多朝夕的薪火相传,化州市第四中学的办学历史虽短,但全体教职员工一直秉承“立德、良行、尚学、致远”的校训和“德行天下,品学兼优”的育人理念,敬业奉献,与时俱进,续写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篇章。该校教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文化积淀日益深厚,在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大潮的涌动下,化州第四中学犹如一只雏鹰,正以崭新的姿态傲翔在美丽的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