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缘吊钟花
齿缘铃儿花花(学名:Enkianthus serrulatus),又名毛脉吊钟花、白吊钟,为杜鹃花科吊钟花属下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度一般在2.6-6米之间。叶纸质、长圆形,开白色花、伞形花序。其种加词“Serrulatus”意为“有小锯齿的”。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以及云南省,生长于海拔800-1800米的山坡。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巴东。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6-6米。小枝光滑,无毛;芽鳞12-15}枚,宿存。叶密集枝顶,厚纸质,长圆形或长卵形,长6-8(-11)厘米,宽(2.8-)3.2-3.5(-4)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圆,边缘具细锯齿,不反卷,表面无毛,或中脉有微柔毛,背面中脉下部被白色柔毛,中脉、侧脉及网脉在两面明显,在背面隆起;叶柄较纤细,长6-12(-20)毫米,无毛。
伞形花序顶生,每花序上有花2-6朵,花下垂。花萼绿色,萼片5,三角形;花冠钟形,白绿色,长约1厘米,口部5浅裂,裂片反卷。子房圆柱形,5室,每室有胚珠10-15枚,花柱长约5毫米,无毛。蒴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直径6-8毫米,干后黄褐色,无毛,具棱,顶端有宿存花柱,5裂,每室有种子数粒;种子瘦小,长约2毫米,具2膜质翅。花期4月,果期5-7月。
生长环境
齿缘吊钟花生长于海拔800-1800米的山坡。
分布范围
齿缘吊钟花主要产于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梅沙尖(深圳市考察队27)、盐田(李勇011447)、三洲田(深圳考察队239))、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巴东。
主要价值
根:祛风除湿,活血。
异名
Enkianthus calophyllus T.Z.Hsu
Enkianthus hirtinervus M.Y.Fang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var. serrulatus 厄内斯特·威尔逊
Enkianthus serrulatus var. hirtinervus (M.Y.Fang) T.Z.Hsu
Enkianthus serrulatus var. serrulatus
Enkianthus serrulatus var. sichuanensis (T.Z.Hsu) 香港区域市政局Fang
Enkianthus sichuanensis T.Z.Hsu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齿缘吊钟花 Enkianthus serrulatus|iPlant 植物智.植物智.2024-09-01
齿缘吊钟花的作用.太平洋家居网.2024-09-01
齿缘吊钟花_绿植品种介绍_植物百科- 巴布布.巴布布.2024-09-01
齿缘吊钟花(Enkianthus serrulatus (Wils.) Schneid.)-花卉-花鸟网.花鸟网.202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