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的故事
《新药的故事》是由梁贵柏博士撰写的一本书,于2019年7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本书从一线科学家的视角,讲述了十余种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影响的新药的故事。序言由钟南山和陈凯先撰写。
内容简介
我们一生中总会与药打交道,但真的了解它吗?药从哪里来?安全性如何保障?如何治愈我们?了解新药诞生背后的故事,才能读懂我们身体的健康密码,新药研发一线的科学家,带你重温人类挑战疾病的动人时刻。
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9.89万例,且呈现年龄年轻化趋势。HPV疫苗的主要发明人之一原来是中国人……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医药科普读本,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结合最新的数据,配以生动的故事,让严肃的医药知识不再枯燥,让有趣的人文故事更加真实。
“后抗生素灾难”年代,中国制药人应该有何担当?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之间该如何平衡?本书作者梁贵柏常年坚守研发一线,具备极高的学术素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从业经验,他分别从研发者和患者的角度出发,详细叙述了新药研发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是一本深蕴人文关怀的药...
作者简介
梁贵柏毕业于复旦大学本科有机化学系,20世纪80年代后期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留学,并获博士学位。梁博士在默沙东新药研究院工作多年,对西格列汀的研发做出过重要贡献,长期致力于中美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健康事业的发展。
序言内容
新药的创新,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也落后于印度和古巴等国家。我们可以从这本新药研发历史的科普书中体会到创新的真谛。
首先,药物创新是一个艰苦的历程。什么是创新的动力?我相信每一个原药创新的科学家,在研究开始时绝不是先想到这个药研发出来后会给他带来多少利益,而是出于对“未知的未知”或“已知的未知”的强烈好奇心,以及对广大患者,特别是完全无助、在当时无药可治患者的强烈责任感,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青霉素的产业化,艾滋病、盘尾丝虫病药物的研发一样。科学家对未知的好奇心,永远是他们执着追求的动力。其次,创新总是青睐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偶然发现一只黑天鹅不放过,更深入观察,就得出天鹅不等于大天鹅的结论。科学家常常不轻易放过意想不到的现象与实验结果,再深入探讨,就会有新发现。再次,坚持与执着是创新者最重要的素质。君不见,在本书提到的创新药物中,有哪个不是通过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创制成功的?我和台湾地区的一位学者合作研发一种抗实体瘤新药,在他研究15年的基础上,又进行了25年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及评审否决,我们均已年迈。三年前他因突发性脑卒中偏瘫,曾想打退堂鼓,但看了这本书,我们要向书中的主人公学习,看到曙光,坚持下去就可能胜利!最后,精益求精。20世纪80年代,卡托普利已经是非常好的降血压药物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常有白细胞降低及皮疹的副作用,科学家继续努力,更有效而且副作用小的依那普利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问世了。
对于从事药物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温故知新的书。现代医药研发从磺胺、青霉素到帕博利珠单克隆抗体,经历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分子科学的飞速发展,集中体现了生物工程技术最前沿的突破性成果,以及这些看似理论性和技术性的突破如何被创造性地应用到健康领域,为人类造福。
对于政府官员、单位领导和企业家来说,这是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有大局观念的书。从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开始,一直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只要是老百姓急需的药物,哪怕价格低,甚至没有利润,都要研发!
对于普通的社会公众来说,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作者用非常通顺的语言,清晰地讲述了新药研发的史实和知识,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多年来的体会和思考。作为一名理科出身的资深科学家,作者的文字素养可圈可点,尤其是在解释新药研发的科技背景时,并不令人感到艰深和乏味,而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21世纪的新药研发仍将依赖于生命科学的突破性进展,需要更多的投入,还需要有更多像《新药的故事》这样优秀的科普书籍问世,从而提高公众的医药知识水平,使医药创新得到全社会更广泛的关心和支持。
2018年7月11日
参考资料
新药的故事.book.douban.com.2020-02-11
钟南山为《新药的故事》写序言:药物创新是一个艰苦的历程.www.thepaper.cn.20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