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盖扎·安达

盖扎·安达

盖扎·安达(Géza Anda,1921年11月19日—1976年6月14日),匈牙利出生,瑞士籍钢琴大师。他以演奏贝拉·巴托克沃尔夫冈·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而著名,同时也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罗伯特·舒曼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出色诠释者。安达在匈牙利的李斯特音乐院师从杜南忆(Erno Dohnanyi),19岁即获得李斯特奖,1942年逃亡到瑞士。他在1967年电影《艾尔维拉·玛迪甘》中演奏的莫扎特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的Andante乐章,使得这首协奏曲广为人知。1976年6月14日在瑞士苏黎世因食管癌逝世。

人物经历

安达的职业生涯始于布达佩斯,1939年以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首次登台演出,合作的对象是布达佩斯爱乐与孟根堡(Willem Mengelberg)。完成布达佩斯的学业后,安达到柏林工作并在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的指挥下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塞扎尔·弗兰克《交响变奏曲》这是他第一次在柏林公开演出。1942年逃离德国前往瑞士,1947年展开国际音乐事业(1955年首次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安达不只是一位长于演奏浪漫派曲目的钢琴名家,他也以弹奏沃尔夫冈·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同时担任独奏与指挥)、贝拉·巴托克钢琴作品闻名。除了演奏与录音,安达也致力于教学且有不错的成绩(费雪在瑞士的大师班课程就是由安达接任)。他在1961年至1969年间录制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并在钢琴上指挥乐队,成为第一个录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的钢琴家。他的演奏在1967年电影《艾尔维拉·玛迪甘》的配乐中被广泛传播,特别是莫扎特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的Andante乐章。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与多位著名指挥家合作,包括弗朗茨·弗里克赛、克劳迪奥·阿巴多、欧内斯特·安瑟梅特、约翰·巴比罗利爵士、卡尔·伯姆、欧内斯特·布尔、尤金·约翰、赫伯特·冯·卡拉扬约瑟夫凯尔伯特、伊斯特万·克尔特什、奥托·克莱姆珀勒、库贝利克、费迪南德·莱特纳、埃里希·莱因斯多夫泰勒·弗里茨·赖纳、汉斯·罗斯鲍德、马尔科姆·萨金特爵士、卡尔·舒里希特、乔治·索尔蒂和乔治·塞尔。

盖扎·安达于1976年6月14日在瑞士苏黎世因食管癌去世,享年54岁。他的音乐遗产和对钢琴演奏艺术的贡献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所铭记和赞赏。

风格

安达勇敢地面对当时乐界诠释沃尔夫冈·莫扎特的不正确方法而且得到肯定,他认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是内涵十分丰富的一组作品。而他把莫扎特早期四首钢琴协奏曲(即所谓的一到四号钢琴协奏曲)视为这组作品的句点。就像他的瑞士老师费雪(Edwin Fischer),安达决定以他喜爱的历史手法,即结合指挥与演奏来弹奏莫扎特。最明显的例证当然是与包加特纳(Bernhard Paumgartner)一手创建的萨尔茨堡音乐院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专辑。乐团是由萨尔兹堡沃尔夫冈·莫扎特音乐院的师生及学校中的客席器乐家组成,一般认为这个乐团即使是面对莫扎特较冷门的曲目也颇有经验。这套专辑所收钱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K.453及C大调钢琴协奏曲K.467是全集录音中最早灌录约两首作品,安达对这两首乐曲也做了各种不同方面的新尝试。钢琴家如:海布勒(Ingrid Haebler,飞利浦)、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笛卡)、布兰德尔(Alfred Brendel,飞利浦)、舒密特(Annerose Schmidt,Eterna)、恩格尔(Karl Engel,Telefunken)、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EMI)也都在安达之后录下沃尔夫冈·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近年普莱亚(Murray Perahia,新力)、席夫(András Schiff,笛卡)、布赫宾德(Rudolf Buchbinder,Teldec)等(只列举重要的钢琴家)也陆续加入录制全集的行列。

个人生活

安达市最初与瑞士出生的海伦·温特斯坦-博夏德(1906-?)结婚,后者是他的经纪人。1964年,他与霍滕斯·比尔勒结婚,后者是德国出生的工业家、欧里孔-比尔勒公司的大股东埃米尔·比尔勒的幼女。他们有一个儿子,格拉提安·迪特里希·贝拉·安达,也被称为格拉提安·安达(1969年出生)。

荣誉

安达被认为是他那一代的主要贝拉·巴托克诠释者,他对罗伯特·舒曼约翰内斯·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诠释也颇受赞誉。《新格罗夫音乐词典》引用了他对巴托克和舒曼的“魅力诠释”。1965年,他被授予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并于1970年成为皇家音乐学院的荣誉会员。他的音乐生涯被描述为哲学家-艺术家的追求,他探索了音乐制作的许多方面,追求完美平衡头脑和心灵、理性和直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