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刚镇

金刚镇

金刚镇 ,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地处湘赣两省、浏萍三市(县)交汇处,东邻江西萍乡市,北邻大瑶,南通醴陵李,东接江西萍乡,距浏阳市区35公里,距醴陵市25公里,距萍乡市30公里。截至2023年6月,金刚镇区域总面积79.88平方千米,辖10个村,总人口6.4万人。

金刚镇地处九岭山向西南方向延伸部分的东侧,地形呈两边高,中间低的态势,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形成了以金刚集镇为中心的金刚盆地。境内九岭山脉绵延起伏,山地、丘岗约占65%,是丘陵地形。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充沛,年蓄水量达2071万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水量1568.5毫米。金刚镇在清朝时属于浏阳县第十七都,至民国27年(1938年)称金声镇。1958年8月建金刚公社,1983年4月改为金刚乡,最后于1993年12月撤乡设镇,称金刚镇。

截至2023年6月,金刚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2.47亿元、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15.82亿元、全年完成财税总收入8600万元,同期增长34%,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27亿元。该镇被106国道、黄萍(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萍乡市)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镇拥有乡村公路、机耕路54条,长218千米。

金刚镇因境内有千年古刹—唐·石霜寺,寺内塑金刚神像而得名,素有“红炮之乡,佛门胜地”之美誉,是浏阳市文化名镇工业重镇、交通要镇之一,是红炮重要发源地。该镇拥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桃树湾刘氏大屋)、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六栋堂)、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唐·石霜寺)、浏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李氏家庙、开国少将杨世明故居),中国AAA级景点1处(石霜寺风景区),是浏阳市内文物保护较好,文保单位品类、级别最为齐全的乡镇。

名称由来

金刚镇因境内有千年古刹—唐·石霜寺,寺内塑金刚神像而得名。

历史沿革

金刚镇在清朝时属于浏阳县第十七都。到了民国属浏阳县第九区,至民国27年(1938年)称金声镇。1950年4月,属浏阳第六区。1958年8月建金刚公社。1983年4月改为金刚乡,1993年12月撤乡设镇,称金刚镇。

自然地理

境域信息

金刚镇位于浏阳市南端 (东经113°35′~113°44′, 北纬27°52′~27°57′),地处湘赣两省、浏萍醴三市(县)交汇处,东邻江西萍乡,北邻大瑶,南通醴陵李畋,东接江西萍乡,总面积达79.88平方千米,被106国道、黄萍(黄花机场至萍乡市)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该镇距浏阳市区35公里,距醴陵市25公里,距萍乡市30公里。

气候

金刚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20℃;无霜期年平均28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68.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63.8毫米。

水文

金刚镇辖区内水资源丰富。南川河位于境内东部,自万载金钟湖流入域地。西部有灌江河,自杨花流入,汇入南川河,境内河道长20多千米。有小型都庄水库和山塘677口,年蓄水量 2071万立方米。

地形

金刚镇地处九岭山向西南方向延伸部分的东侧,地形呈两边高,中间低的态势,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形成了以金刚集镇为中心的金刚盆地。境内九岭山脉绵延起伏,山地、丘岗约占65%,属丘陵地形。

自然资源

金刚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金、粉石英、石灰岩等,其中粉石英矿藏丰富,产品质量高,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以上;有森林6.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古树名木拥有量全市排名第一。

自然灾害

金刚镇境内常年性灾害有雷击、寒潮、暴雨、干旱、冰雹、大风、 冰冻等。其中雷击现象屡有发生,以5-8月份为易发期。

政治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6月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6月,金刚镇下辖10个村,分别为沙螺村、金市村、平湾村、星星村、丹桂村、金声村、太子湖村、南岳村、山虎村和石霜村,人民政府位于浏阳市金刚镇庆泰路1号政府办公楼2楼1232室。

人口区划

截至2023年6月,金刚镇下辖10个村,分别为沙螺村、金市村、平湾村、星星村、丹桂村、金声村、太子湖村、南岳村、山虎村、石霜村辖区。境内东西最大距离12.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8千米,总面积79.88平 方千米,其中陆地75.7平方千米( 94.8%),水域4.1平方千米(5.2%),总人口达6.4万人。

经济

截至2023年6月,金刚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2.47亿元、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15.82亿元、全年完成财税总收入8600万元,同期增长34%,创历史新高。

第一产业

2022年,金刚镇实施“六大强农”行动,遏制耕地抛荒304亩,推广种植双季稻6200亩、优质超级稻18944亩、油菜8000亩。建成“一县一特”油茶产业项目,扩大丹桂村、石霜村小水果种植采摘基地规模,金丝皇菊、彩色稻、黑山羊、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成效显现,解决农民就业岗位2000余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年创收342.49万元,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

第二产业

金刚镇作为红炮之乡,其工业发展主要围照红炮生产为主。2022年,金刚镇镇域内的庆泰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花炮生产企业之一,庆泰烟花、中洲烟花、德顺烟花、盛汉烟花、金马硅业已通过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验收。

第三产业

截至2022年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27亿元。至12月,金刚镇完成财税总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超30%,首次跻身浏阳市财税收入“亿元乡镇”。

交通状况

金刚镇被106国道、黄萍(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萍乡市)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其中106国道自北向南穿越境内7.2千米,长沙—浏阳高速公路自西向东穿越境内2.8千米。全镇拥有乡村公路、机耕路54条,长218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金刚镇有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3所,农村小学12所,初级中学1所;农科学教育中心1所。小学和初中入学率、  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100%。

医疗卫生

2007年12月,浏阳市中医院领办金刚卫生院,2011年末拥有医 务人员84人,70张床位,下辖村卫生室10个,村级医疗点25个,平均每千人拥有1.38名医生。各类检测仪器、 碎石机、手术病床、急救车辆等基本医疗器械设备齐全。

体育事业

金刚镇有腰鼓队、军鼓队等群众 性文化组织10个。每年举办龙舟大赛、 拔河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等大型体育活动12次以上。

文化事业

金刚镇至2011年末,有文化站1 个,百姓文化广场3个,在建百姓文化 广场8个,万册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  5个,民间腰鼓队5个。金刚镇依托湘剧文化,在2017年提出打造“湘剧小镇”的思路,成立湘剧传承基地,组织成立金刚完小湘剧传承基地湘剧小戏骨训练班,开设湘剧欣赏、声腔、身段、表演等课程。湖南省湘剧院把金刚完小湘剧传承基地列为重点帮扶单位,全力推进湘剧文化传承工作。

社会保障

2 011年,金刚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企业养老保险参保360人,每年开展教育基金慈善助 学、助残“一日一元捐”和无偿献血活 动。已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2个,镇内大部分企业均落实了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有残疾人福利企业2家,安排残疾人就业在20人以上。

环境保护

金刚镇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实行镇领导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组,群众包房前屋后,村内保洁员负责村内路段、沟塘和垃圾清理工作。建立了各方共谋、共管、共建、共享工作机制,确保村内、路段有专人负责,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整治无盲点。凝聚群众主体力量,在整治行动中,各村干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打扫路面尘土、塑料袋、纸片,并做到自家“门前三包”,并对杂乱堆放的砖块等进行清理。实行周评比、月通报、年考核的督促检查制度,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常态化抓好日常管护保洁,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清运体系。

基础设施

截至2022年,金刚镇打造了南川河沿河两厢风光带、何家大屋和青年屋场,新建、提质改造道路12.1公里,消除道路安全隐患路段17.3公里,安装路灯520余盏,改造危桥1座。建设污水处理管网3公里,全面完成10万千伏农网改造,完成都庄水库副坝涵洞除险加固工程。

人文

红炮之乡

金刚镇是红炮之乡,素有“十庄九炮”之说,是湘赣边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红炮生产基地,目前有红炮生产企业40多家,红炮生产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产值约12亿元,占浏阳市80%,世界红炮产量的近30%,金刚红炮产品远销海内外,“好红炮,金刚造”家喻户晓。

家风文化

金刚镇因其位于两省三市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当地特有的家风文化,全镇共有宗祠家庙 40 余处,是全市宗祠家庙数量最多的乡镇之一。在浓厚的家风文化熏陶下,金刚镇人才辈出,如开国少将杨世明、中科院院士何继善、全国劳动模范李性永等。2018年湖南省第一个乡村文明实践所在金刚成立,其中全省唯一的乡贤馆成为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的重要典范。各家族群落,以宗祠家庙为核心,以家风家训为准则,注重法治文化教育,管理家族事务,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热心公益、品德高尚的乡贤人士,有力地推动了金刚镇乡贤治理模式确立和农村社会管理德治与法治的高度融合,从而形成了金刚镇浓厚的乡贤文化。

建筑风格

金刚镇古建筑遗存众多,保存完备。有青砖白瓦的徽派建筑古建筑20多处,有宗教气息浓郁的各色古庙宇30多处,古迹密度之高,在浏阳市首屈一指,其中尤以桃树湾刘氏大屋、龙门世第六栋堂和何家大屋等最为著名。这些古建筑既为金刚镇增添了历史风韵,也是一座座建筑瑰宝,成为研究砖铺艺术、木雕艺术、堆塑艺术等古建筑技艺的“博物馆”。

湘剧

金刚是湘剧起源和传承重要地区,在湘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走出了徐绍清、欧阳寿廷等湘剧泰斗。2018年湘剧起源研讨会在金刚召开,起源于金刚福主庙会的“老案堂班”被省文联、省剧协认定为湘剧班底的最初雏形。同时湘剧高腔起源于金刚被学术界公认,此外金刚镇被省湘剧院定位湖南省湘剧传承保护基地,金刚完小被定为湘剧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风景名胜

金刚镇镇域内自然景观秀美,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拥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桃树湾刘氏大屋)、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六栋堂)、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唐·石霜寺)、浏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李氏家庙、开国少将杨世明故居),中国AAA级景点1处(石霜寺风景区),是浏阳市内文物保护较好,文保单位品类、级别最为齐全的乡镇。

石霜寺

唐代石霜寺始建于李忱(852年—869年)年间,又名崇胜禅林,与道吾、宝盖、大光四寺并称浏阳四大祖庭,距今已有近1200年的历史,千年古刹石霜寺名僧辈出,宗教脉缘源远流长。在唐朝干符年间,唐傅宗赐石霜寺为“唐代国寺,仰食皇恩”,敕封“崇胜禅林”,因此石霜寺也成了湖湘名寺。目前石霜寺景区已经成功创建中国AAA级景区,“石霜听梵”入选浏阳市“新八景”。石霜寺共有高僧18位,诸如楚圆方会、慧南等名僧,它既是中国佛教“五宗七脉”中临济宗法系“黄龙派”“杨岐派”发源地,又是日本佛教主要派别“中严宗”“临济宗”两派发源的祖庭,被誉为禅学圣地。

桃树湾刘氏大屋

桃树湾刘氏大屋,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是清代时期的建筑遗存。其整体布局严谨,装饰种类及形式丰富,是中国清代典型的庄园式宅院,被誉为湖南湘东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晚清江南名居标本。2019年10月7日,桃树湾刘氏大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获得荣誉

金刚镇先后获评“湖南省最美古村落”“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2021年,金刚镇获评长沙市特色文旅小镇。2022年6月,金刚镇荣获“浏阳市示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乡镇(街道)”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从卫星上看金刚镇!.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4

浏阳市金刚镇生态文明示范镇实施方案公示.浏阳市人民政府.2024-03-14

..2024-06-28

浏阳市金刚镇人民政府.浏阳市人民政府.2024-06-29

浏阳金刚镇:首次跻身浏阳财税收入“亿元乡镇”.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8

金刚镇领导信息.浏阳市人民政府.2024-06-29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6-28

湖湘观察|浏阳桃树湾刘氏大屋之变.百家号.2024-06-28

【乡村振兴看浏阳】金刚镇:推动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浏阳网.2024-03-14

浏阳市金刚镇:湘剧高腔发源地,非遗焕发新活力.浏阳市人民政府.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