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肠胃蝇

肠胃蝇

肠胃蝇是节肢动物门有颚类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双翅目、胃蝇科、胃蝇属、肤蝇的一种。肠胃蝇(G.intestinalis)是一种肤蝇,偶然寄生于人时,在皮下移动,产生匐行疹(幼虫移行症)。

分类地位

肠胃蝇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双翅目、胃蝇科、胃蝇属的一种。生活史:雌蝇产卵于马可以啃到的范围内的被毛上。如前后腿及腹部。卵因任何机械作用均可使卵盖脱落,幼虫爬出卵壳,在马体上移动,引起发痒,马用牙齿搔痒,大量幼虫粘附于马齿、口唇及舌上,然后进入口腔钻入口粘膜,并沿食道进入胃中,用口钩固着在胃粘膜上,翌年春末夏初,幼虫发育至三龄,随粪便排到外界,在马粪或土壤中化蛹,经1~1.5个月,羽化成蝇。

发病原因马属肠胃蝇病是由肠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肠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消瘦和中毒性疾病,严重感染时可造成马属动物衰竭死亡。从本次驴发生肠胃蝇病所在地沁源县来讲,该地马属动物已很少,肠胃蝇寄生虫病少有发生,结合肠胃蝇寄生虫的生长发育(从分卵、幼虫、蛹和成蝇4个阶段的发育期约1年)规律及购进后不久就发病的时间来推测,认为所购进的驴是在出售地已感染肠胃蝇寄生虫,经长途运输后引起很大应激,致使驴抵抗力下降,到饲养地后因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变,而爆发肠胃蝇寄生虫病临床症状。

症状与诊断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有些症状与消化系统的其它疾病相似,不易分辨。因此必须注意了解各方面情况,如本病在当地的流行情况,既往病史,动物引进地区是否为流行病区等。此外,还要检查动物被毛上有无蝇卵、粪便中有无幼虫排出等。在夏秋季节发现驴咀嚼或吞咽困难时,应检查口腔、齿龈和咽喉部粘膜有无幼虫寄生。必要时可用敌百虫伊维菌素(虫克星)等进行诊断性驱虫。此次沁源县引进驴发生严重的肠胃蝇寄生虫病一开始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嘴唇发白,按消化道疾病治疗,未见好转,随后出现部分发病驴排血便,才怀疑为寄生虫疾病,经诊断性驱虫治疗,在发病驴的粪便中发现肠胃蝇寄生虫,确诊为肠胃蝇寄生虫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