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湘西苗歌

湘西苗歌

湘西苗歌是一种集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音乐,包括山歌、傩歌、哭嫁歌等多个种类。其歌词通常为七言一句,两句一组,两组为一首。演唱时,多个声部交错出现,展现出丰富的多声特点。湘西苗歌不仅是湘西苗族人民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

发展历史

湘西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三苗”和“九黎”时代。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苗族被迫迁居深山,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湘西苗歌的多声部特征被认为萌芽于苗族的农耕集体生活中,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现存最早的湘西苗歌记录是一部名为《部族变迁》的二声部古歌,讲述了苗族祖先的迁徙历程。此外,还有《细细摘来细细收》等多声部歌曲,展现了苗族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欢乐场景。

内容与体裁

湘西苗歌的内容涵盖了苗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爱情、祭祀、婚俗、传说故事以及庆祝活动等。其体裁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韶唔”(高腔)和“韶萨”(平腔)两类。这两种体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用途,反映了苗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严谨性。苗歌的歌词不仅承载了歌曲的意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和声的角色,通过衬词和衬腔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

特征

湘西苗歌的特点在于其多声部的结构和演唱形式。无论是“韶唔”还是“韶萨”,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性。苗歌的演唱形式灵活多样,既有男声合唱,也有女声合唱,甚至还有男女混声合唱。在演唱技巧上,苗歌常采用滑音和假声等方法,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有力。此外,苗歌的节拍和节奏虽看似自由,但实际上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体现出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传承与保护

湘西苗歌作为民族音乐艺术的宝贵财富,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高度重视对苗歌的保护和传承,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搜集和整理工作,旨在将这一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1-06

非遗故事 | 湘西苗族民歌:一曲高腔,歌尽风情.搜狐网.2024-11-06

抗击疫情,湘西苗歌手翠翠带你一起了解苗歌,传唱苗歌.搜狐网.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