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鸿
曾纪鸿(1848年-1881年),字栗诚,出生于北京,清湘乡市荷叶塘(今属双峰县)人,曾国藩次子,懂西方语言文字,又通天文、地理之学,尤精于数学。
1854年,曾纪鸿开始启蒙读书。1857年,曾国藩聘请邓寅皆为他授课,一连聘请了5年。1862年2月,曾纪鸿参加湘乡县试,考了第一名。1864年,他回湖南省参加乡试未中。1866年,他被医生诊断为结核病。1867年3月,曾纪鸿因准备乡试“用心过度”生病,确诊天花。同年6月,曾纪鸿赴省城乡试,未中。因曾纪鸿几次乡试不中,曾国藩亲自授课。1869年,曾纪鸿参加乡试被挑取为誊录附贡生且特赏举人。
1872年1月,曾纪鸿每晚听父亲讲解《孟子》,父亲去世后,他与业余算学爱好者形成算学爱好者业余组织,还出版了《白芙堂算学丛书》,其《对数详解》《栗布演草》《圆率考真图解》等著作都刊载于此丛书。1873年,曾纪鸿撰写《对数详解》五卷,内容涵盖代数、对数原理及应用。1874年,曾纪鸿撰写《圆率考真图解》一卷,他构思创造新方法,推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100位。1876年初,曾纪鸿到京城,4月考试未中,9月任兵部武选司郎中。1877年至1881年,曾纪鸿著有《炮攻要术》《电学举隅》。1881年春,曾纪鸿在京城病逝,终年34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48年,曾纪鸿出生于京城南横街路北宅。1853年,曾纪鸿回到荷叶黄金堂。次年,7岁的曾纪鸿开始正式启蒙读书。曾国藩告诉曾纪鸿可以不读八股文,教导儿子要以勤俭为本,对曾纪鸿的一生都产生了影响。1857年,曾国藩专门聘请塾师邓寅皆为曾纪鸿在黄金堂授课,一连聘请了5年。1862年2月,曾纪鸿参加湘乡市试,考了第一名。曾纪鸿进入县学后,他于1863年为湘乡县令张培仁所著《静娱室笔记》写骈文序,获张培仁赏识。1864年6月,曾纪鸿回湖南省参加乡试未中。同年9月,曾纪鸿继续随周缦云学习。
考学生涯
1866年5月,曾纪鸿在巡抚官署读书,同年8月,曾纪鸿患背病且发烧,被医生诊断为痨病。1866年,曾纪鸿随父亲回金陵。1867年3月14日,曾纪鸿因准备乡试“用心过度”生病,17日确诊天花,又因误服补药险丢性命,好在三天内转危为安。同年6月,曾纪鸿康复后回原籍曾国藩故居小住便赴省城乡试,未中又回富厚堂。1968年3月,曾纪鸿携全家从富厚堂赴金陵,在金陵因曾纪鸿几次乡试不中,曾国藩亲自授课,每天酉时初刻考查兄弟俩背书,让曾纪鸿帮忙计算“律吕表”,而曾纪鸿自1958年起钻研算学,此时已能实际运用了。
1869年4月,曾纪鸿随其母及全家从金陵到保定市,期间曾国藩常于夜里考查曾纪鸿背书、练字,使其学业大有进步,这一年曾纪鸿在顺天参加乡试,被挑取为誊录附贡生且特赏举人。1870年6月,曾纪鸿陪父赴天津市,之后其父赴两江总督任,曾纪鸿随往金陵,在官署中跟着马格里学英语。
数学成就
1872年1月,曾纪鸿每晚听父亲讲解《孟子》,父亲去世后,他与哥哥纪泽等全家扶柩回湖南省,办完丧事住到哥哥在长沙市洪家井所购房子里。当时湖南有众多业余算学爱好者汇聚长沙探讨算学,曾纪鸿参与其中,不仅形成算学爱好者业余组织,还出版了《白芙堂算学丛书》,其《对数详解》《栗布演草》《圆率考真图解》等著作都刊载于此丛书。
1873年,丁取忠问曾纪鸿为何不用代数形式详解对数,曾纪鸿称这是自己夙愿,随后花数月撰写《对数详解》五卷,内容涵盖代数、对数原理及应用。1874年,曾纪鸿在洪家井家中一面侍奉母亲,一面撰写《圆率考真图解》一卷。当时国际上以推算圆周率的位数衡量数学研究水平,丁取忠在该书序言提及西方数学家求圆周率之艰难,曾纪鸿用心构思创造新方法,仅用一个多月就推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100位,在当时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与西方人旧方法相比速度优势明显,清人诸可宝撰写的《栗诚公传》对他这方面成就有详细记载。
1874年8月13日,曾纪鸿母亲在长沙市病故,办完丧事,他于当年冬天赴京赶考,先后辗转于金陵、河南汴梁、天津市、保定市,住在李鸿章官署,一边读书备考一边帮做事并领薪水。1876年初到京城,四月考试未中,九月任兵部武选司郎中后妻子带子女来京居住。1877年至1881年,曾纪鸿与家人居京城,他在兵部学习做事之余,在家自学并教导子女,喜爱近代科学技术著作,著有《炮攻要术》6册、《电学举隅》1册,因觉得非自己发明未刊印,《电学举隅》是中国最早电学著作,且曾纪鸿所推算的圆周率数值,经黄宝屏、左壬叟随郭嵩焘出使英国时在伦敦博物馆发现的天文算书中158位圆周率数值与之对比一一吻合,证明其新方法完全正确。
因病逝世
曾纪鸿在京城钻研学问之余,他常带儿子及朋友练习射箭、骑马,还请邵阳市武举人曾某教授,且妙解音律、爱听京剧。曾纪鸿早有咯血旧疾,又因用脑过度、考试屡不中,1881年春病情加重,最终于3月15日在京城病逝,终年34岁。
主要作品
曾纪鸿的主要作品有《白芙堂算学丛书》《对数详解》《栗布演草》《圆率考真图解》《炮攻要术》《电学举隅》等。
个人生活
曾纪鸿从小与郭雨三的二女儿郭筠指腹为婚。1865年,18岁的曾纪鸿在金陵总督官署与郭筠成婚。
人物关系
相关亲属
指腹为婚
1848年2月24日亥时,曾纪鸿生于京城南横街路北宅。二月初,曾国藩在寓所宴客,席间欧阳夫人突然晕厥后惊喜称见到刻有儿子之名的石碑及熊猫,众人皆认为是吉祥预兆,郭雨三夫人深信不疑,当场将不足周岁的女儿许配给欧阳夫人腹中胎儿,面对曾国藩“若又是千金”的玩笑话,郭雨三夫人表示若如此女儿就不嫁了。不久欧阳夫人生下男孩,郭雨三夫人还帮忙接生,并与曾国藩夫妇互称亲家。曾国藩大喜,于同年4月14日写信禀父母告知此事,提及郭雨三及其家人情况,表达愿意结亲的想法,第二年4月16日,曾国藩又在信中说明虽未正式订盟,但双方往来密切,已定好这门指腹为婚的亲事不会更改。
践行家教
1863年,曾纪鸿为湘乡市县令张培仁所著的《静娱室笔记》作了一篇骈文序,深受张培仁赏识。同年八月,曾纪鸿偕同母亲、几位姐妹等从黄金堂出发前往安庆市,张县令还在县署设宴接待他们。九月在长沙市搭船时,曾国藩特意叮嘱他,船上有“大帅”字旗,若自己不在船上,千万不可误挂,沿途也不要惊动各地长官,曾纪鸿谨遵父亲教诲,认真践行着家教要求。
科举守正
1864年6月,曾国藩已是一等侯爵,曾纪鸿回湘参加乡试,曾国藩严教他在外要“以谦为主,场前不要与州县官员来往,不可送条子”,曾纪鸿谨遵父训,考前未去拜客,考后拜过几家便回原籍等榜信,此次未中,曾国藩看过试卷后也认为以其水平确实无中举之理,毕竟当时纪鸿年仅17岁,功夫尚早,若中举恐遭有识之士笑话。这年六月,曾纪鸿回原籍曾国藩故居小住后又赴省乡试,仍未中,再次返乡。曾国藩阅其试卷后还勉励他虽未中但考场之作胜于平日,将来有望取得科名,不必焦急。
参考资料
曾广珊.sinica.2025-02-03
传承家风的曾国藩后人.人民网.2025-02-05
曾国藩后裔 男少为官 女多不嫁.现代快报.2025-02-03
曾广銮.digital.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