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纪念馆
新四军纪念馆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是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四军抗战征程的综合性纪念馆,江苏省五大重点纪念馆之一。
1986年10月,新四军纪念馆对外开放。全馆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重建军部纪念塔位于盐城市建军中路,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又名东岳庙,位于盐城市区建军西路118号。新四军纪念馆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9000多平方米,馆藏新四军抗战文物、史料、藏品、书画作品等10000余件(幅)。至今累计接待国内外宾客2100多万人次。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等8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
新四军纪念馆2014年被列入国务院首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1986年10月,新四军纪念馆建成并开放。
2009年10月,新四军纪念馆主展馆创建了新四军人物纪念馆。
纪念馆简介
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临视察,给盐阜这块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和这座人杰地灵的沿海城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尚有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馆视察的珍贵镜头待我馆征集后再作分期展出,使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厚重关爱得以充分的显现。
馆舍组成
综述
新四军纪念馆是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四军抗战征程的综合性纪念馆,全馆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三个部分组成,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9000多平方米,馆藏新四军抗战文物、史料、藏品、书画作品等10000余件(幅)。
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主体建筑是一座现代化的地标性建筑,外形呈“四”字形设计与新四军的“四”相意会。图案醒目的“N4A”臂章镶嵌在主建筑正门上方,十分鲜明地凸显新四军的文化特征。“N4A”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两面旗形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两军会师”和“重建军部”的历史场景。拾级而上,展厅门楣上悬挂着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金字匾额。在近50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内,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再现了新四军八年抗战、十年征程的烽火岁月。新四军人物馆是主展馆陈展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近3000平方米的展厅中,展示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近900位新四军杰出代表的闪光经历。人物馆开创了新四军英雄群像展览的先河,也成为红二代和广大游客追寻先辈先贤足迹的胜地。该馆分为《治国精英》《将帅风采》《群星璀璨》《英烈千秋》四个陈展部分。
重建军部纪念塔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位于盐城市建军中路,由青铜浇铸的纪念塔,高4米,长3.8米,重3250公斤。远远望去,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盐城,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塔基刻有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的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塔铭为书法家鲍审手书。
重建军部旧址
盐城市泰山庙新四军军部旧址(泰山庙)又名东岳庙,位于盐城市区建军西路118号。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刘少奇、陈毅奉命在盐城市重建新四军军部。泰山庙成为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机关和中共中央华中局驻地,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在这里指挥华中地区的抗日斗争。1986年10月与新四军纪念馆同时对外开放,2006年5月泰山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作为中国人民抗战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见证人,已成为红色文化游览的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景观特色
新四军纪念馆是中国内较全面、系统的反映新四军抗战史的综合性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由主馆区、建军广场、军部旧址三个部分组成。广场正中的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由李先念题写碑名。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位于盐城市建军西路,是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时的军部所在地。
新四军纪念馆东西两侧有着群雕区。两组高5米,长7米的用红色花岗石雕刻而成的题为《战斗》和《支前》半圆雕、高浮的组合群像,再现了当年华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的壮阔场景像。
新四军纪念馆不仅有精妙绝伦的石雕,还有整个大楼都是展厅、序厅、6个展室、将帅馆。
展室里有写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有写“皖南事变”,有写新四军第一师和苏中、第三师和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史实……最值得人欣赏的是那音像馆。那里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五·四”运动,有九一八事变,有西安事变,有南京大屠杀,有重庆谈判,有开国大典……
新四军纪念馆里有一个书画馆,那里有着中国和港澳知名书画家的墨宝,不定期举办其它专题的临时展览。
馆藏文物
展览大厅分为六个展厅,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展厅展出了新四军在华中地区坚持敌后抗战8年的1000多幅照片、大批文物史料及一批发绣、铁画、泥塑、油画等文艺作品。在内容上,形成以时间为序,以新四军全面抗战为经、以新四军各师和各个抗日根据地为纬的4个部分、32个单元,包括“进军华中,开辟敌后抗日战场”、“重建军部,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坚持抗战,纵横驰骋江淮河”、“反攻作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等部分。
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4218件/套、珍贵文物572件/套。
展览与藏品
叶挺
叶挺,生于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逝世,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阳区客家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是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中国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市途中,不幸空难。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刘少奇
刘少奇(1898—1969)曾用名刘卫黄,化名陶尚行、胡服等。湖南宁乡人。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2年任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书记。参加了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团、第5军团中共中央代表和第3军团政治部主任。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1936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地区、发展华中地区的战略方针,领导作出发展中原地区敌后抗战的部署。1939年11月进入华中敌后,到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主持召开了中原局会议,讨论华中的发展方向、根据地建设的方针任务及统一战线中的策略等问题,决定执行向西防御、向东发展、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1940年春,与江北指挥部领导人一起,指挥新四军第4、第5支队主力,在皖东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并取得反对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胜利,开辟和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兼中央军委华中分会书记。同陈毅代军长等重建军部,领导整编部队,恢复和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抗日武装力量,坚持华中敌后抗战,挫败了日伪军对苏中、苏北的“扫荡”。同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发展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回延安。1943年3月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并继续指导华中地区抗日根据地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毛泽东赴重庆市同蒋介石谈判期间,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解放战争期间,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并曾兼任总政治部主任。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省开封市逝世。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专门决议为他恢复名誉。主要著作收入《刘少奇选集》。
袁国平
袁国平(1906年一1941年),湖南宝庆(今邵阳)人。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袁国平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建立了卓著功勋,为我军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有南岳衡山楹联家与之同名。
周子昆
周子昆(1901年-1941年),原名周维宽,字仲和。广西桂林市人。周子昆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参加过五四运动,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屡立战功,升任连长、营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突围后,随项英辗转隐蔽,1941年3月4日在泾县赤坑山蜜蜂洞被叛徒杀害。1955年6月,遗骸移葬于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邓子恢
邓子恢(1896-1972),又名绍箕,福建龙岩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邓子恢同志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党内的农业、农村工作专家。
基本陈列
全面系统反映新四军抗战斗争史,以新四军抗战史为经,以华中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为纬,展示新四军与人民群众共同抗日的历史过程。
珍贵藏品
“满州”自行车 这是一件有传奇色彩的战利品。
新四军将领遗物 刘少奇、陈毅、邓子恢、谭震林、粟裕等新四军高层人物在抗战时期遗存的实物。
新四军简介
信息介绍
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形势下,经中国国民党当局同意,由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湖北、河南省、浙江省、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从1937年10月起陆续改编而成。
建军纪念日
以10月12日为建军纪念日。
军队规模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
发展历程
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市。同年3月和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1、第2、第3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4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地区开进,随后即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第1、第2支队相继进入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将丹阳市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第3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第4支队在皖中、皖东以游击战频繁打击日军。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皖南视察,与新四军领导人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方针,5月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领导第4支队和7月新编的第5支队,江北游击纵队。第4支队开辟了以安徽省定远县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第5支队开辟了以安徽省来安县半塔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在安徽省长江北岸开展游击战争,保持和皖南的联系。第1支队派出第6团向苏南东部发展,与当地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南抗日义勇军),直抵上海郊区。1939年9月,江抗西撤到长江中的扬中县与挺进纵队合编,并向苏北发展。10月,第2支队第4团一部北渡长江,在扬州市以西改编为苏皖支队,打通了与第5支队的联系。11月,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统一领导在苏南和向苏中、苏北发展的部队。这一时期,新四军还增加了两支部队。1938年9月30日,在确山县竹沟镇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正式改称为新四军第6支队,辖3个团和4个总队。1939年1月,在竹沟组成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向武汉市外围挺进,先后与豫南、鄂中、鄂东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开辟了豫鄂边区的抗日根据地,辖5个团队和3个游击总队。
所获荣誉
新四军纪念馆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1990年,新四军纪念馆被盐城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6月,新四军纪念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2014年8月24日,新四军纪念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节假日另行通知)
8:30-17:00
地址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
交通
公交:新四军纪念馆(西)(8环路大庆路方向;8环路青年路方向;11路;13路;35路;65路;b支5路)
地铁:新四军纪念馆(3路;5路;15路;35路;55路;65路;75路内环顺时针;75路外环逆时针;203路;k2线)
参考资料
本馆概况.新四军纪念馆官网.2023-12-26
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