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平鳍裸吻鱼

平鳍裸吻鱼

平鳍裸吻鱼(学名:Psilorhynchus homaloptera),俗名扁吻鱼,属于鲤形目裸吻鱼科裸吻鱼属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雅鲁藏布江水系以及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干支流等地。体长可达9.4厘米,以藻类及无脊椎动物等为食。近年来,由于环境破坏,其种群数量稀少,被列为濒危物种。

外形特征

平鳍裸吻鱼体长粗壮,背鳍弧形,胸腹部平直。体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尾柄细长。头小,稍扁平。吻部宽扁,前端扁薄。口小,下位,横宽。吻皮发达,两侧有深沟斜向口角。吻皮、上唇和上颌各自分离,吻皮向下保盖住上唇,上颌外露,细狭,边缘软而透明。下颌突露于下唇之前,具锐缘。吻皮和下唇边缘的狭区具细小的乳突。无吻须,具口角须1对,极短小,隐埋于吻皮内侧上下唇相连处。眼稍小。侧线鳞43-46个。背鳍刺弱,光滑;偶鳍平展,胸鳍宽大,具8-9根不分枝鳍条;尾鳍叉形。体背褐色,沿侧线具7-10块深色斑,腹部色浅。

生活习性

平鳍裸吻鱼是一种小型鱼类,生活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雅鲁藏布江小支流中,常喜栖息在溪涧湍急或小河砾石间隙活动。为杂食性鱼类,以藻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为主要食物。产卵期约在7-8月,卵较小,乳黄色。

分布地区

平鳍裸吻鱼在国内主要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支流,国外则分布到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河水系。

保护等级

平鳍裸吻鱼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需在山溪或河流小支流清澈的流水水体中生活,不适应含泥沙的混浊水体。近年来,由于产区的树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致使河水泥沙含量增高,水质受污染,影响了平鳍裸吻鱼的正常生活,使原来个体数量稀少的本种更趋于濒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鱼类》中均将平鳍裸吻鱼列为濒危。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