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乌头
保山乌头(拉丁学名:Aconitum nagarum Stapf),别称:草乌、保山附片、小黑牛、水乌头、山乌头(云南省西部)。保山乌头毛科乌头属多年生植物。块根近圆柱形。下部变无毛,叶片纸质或革质,五角状肾形,叶柄长达48厘米,无毛,有短鞘。总状花序,白色短柔毛;萼片蓝紫色,侧萼片圆倒卵形,子房密被白色短柔毛。10月开花。
生于海拔1830~3000米间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块根有剧毒,可药用,祛风湿、镇痛(云南经济植物)。
1979年草乌正名为保山乌头被中国植物志收录。中国药典记载乌头的其侧生块根称附子,为常用中药材。
形态特征
块根近圆柱形。茎高70~100厘米,下部变无毛,上部疏被弯曲并紧贴的短柔毛,不分枝或分枝。
基生叶及生于近茎基部的茎生叶均具长柄;叶片形状似小白撑,纸质或革质,五角状肾形,长5~8.5厘米,宽10~15厘米,三全裂达或近基部,中全裂片菱形或倒卵状菱形,三裂,末回小裂片狭卵形至狭披针形,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表面几无毛,背面疏被紧贴的短柔毛;叶柄长达48厘米,几无毛,有短鞘。其他茎生叶1~3,渐变小。
总状花序狭,长12~30厘米,有6~25花;下部苞片三裂,上部苞片狭卵形;轴和花梗密被弯曲并紧贴的白色短柔毛;花梗长2~4.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的基部或下部,狭卵形,长3~4毫米;萼片蓝紫色,外面有白色短柔毛,上萼片船状盔形,斜上展,有短爪,自基部至喙长约1.8厘米,下缘稍凹,与近垂直的外缘形成短喙,侧萼片圆倒卵形,长约1.2厘米;花瓣无毛,瓣片长约7毫米,唇长约2.5毫米,距长约1.5毫米,向后弯曲;雄蕊无毛,花丝全缘;心皮5,子房密被白色短柔毛。10月开花。
主要变种
无距保山乌头(变型)Aconitum nagarum f. ecalcaratum (Airy-Shaw) W. T. Wang,
与保山乌头的区别:花瓣无距。在中国产云南省西部。生海拔2100~2700米山地林边或草坡上。在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小白撑(云南)(变种)黄蜡一支篙、雪上一支篙(云南)AconitumnagarumStapf var.heterotrichumFletcher et Lauener。
与保山乌头的区别:花序轴和花梗除了弯曲的白色短柔毛外还有开展的黄色腺毛;子房密被黄色短柔毛。叶片草质、纸质,稀革质,长(2.5-)5.5~6.8(-13)厘米,宽(4.5-)8.5~13(-20)厘米。花瓣有向后弯的短距。雄蕊无毛。
产云南邓川、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及巧家县等地。生海拔2550~3800米间山地草坡。块根有剧毒,可药用,治腰肌劳损,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等症(云南中草药)。
无距小白撑(变型)小黑牛(植物名实图考、云南腾冲)Aconitum nagarum Stapf var. heterotrichum Fletcher et Lauener f. dielsianum(Airy-Shaw)W.T.Wang
与小白撑的区别:花瓣无距。叶片草质或纸质。雄蕊无毛。子房密被淡黄色柔毛。
产云南腾冲、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等地。生海拔3500米一带山地草坡或林边。
光果小白撑(变型)小黑牛(云南景东)Aconitum nagarum var. heterotrichum f. leiocarpum(W. T. Wang)W.T.Wang,
与小白撑的区别:心皮无毛。叶片草质或纸质。花瓣有短距。雄蕊无毛。
产云南景东。生海拔2500~3100米间山地草坡。
宣威乌头(变种)雪上一支篙、草乌(宣威)Aconitum nagarum var. lasiandrum W. T. Wang in Addenda.
与保山乌头的区别:花丝上部被黄色短毛;子房密被淡黄色短柔毛。块根胡萝卜形,长约5厘米。茎高约50厘米。叶片革质或纸质,肾形,长达4.2厘米,宽达9厘米。花序轴和花梗只被弯曲并紧贴的白色短柔毛。花瓣有短距。产宣威市一带。生海拔2800米。块根可供药用。
生长环境
生海拔1830~3000米间山地草坡或灌丛中。
乌头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尤喜温和、怕高温、怕涝。
地理分布
中国产云南省(主要在云南西部)。在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种苗移栽
11月至12月底选择向阳、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深耕,每亩撒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作为底肥深埋。然后按1.4米开厢,厢高8厘米,厢面按行距17厘米横向开沟,沟深8厘米。选择芽头饱满、新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须根,重20克倒卵形将芽头朝上、株行距17×17厘米侧放于沟旁,然后每亩用复合肥50公斤、磷肥50公斤拌匀后穴施沟内。
田间管理
1.翌年2月底齐苗后接合中耕除草,每亩最施清粪水1000公斤,以培育壮苗。
2.4月中旬接合第二次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复合肥50公斤,同时用40%速灭杀丁喷雾,以防治红蚜虫。
3.5月下旬进行一次性打顶抹芽,并适时防治红蚜虫,拔除田间禾本科杂草。
4.6月底进行辅助抹芽,抹去新生的侧芽。同时用1:1:100波尔液防治根腐病、叶斑病等,并用40%速灭杀丁防治红蚜虫。
采收加工
第二年7月底待乌头植株1/2的叶片衰老枯死,侧生附子已膨大,饱满成熟,并且草乌母钟保持完好时进行采挖。如采收过晚,附子易腐烂。采时小心将草乌挖出。摘下附子,去掉主根和须根,抖去泥土后晒干即可。草乌商品药的质量标准是:个大、饱满、质硬、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空心腐烂和霉变。
药用价值
药性
味辛、苦、性热。有毒。归肝经。《全国中草药汇编》:有大毒。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
各家论述
1.《药性论》:伏毛北乌头,其气锋锐,通经络,利失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
2.《神农本草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3.《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类风湿性关节炎,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肿脓结。
4.《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XIU痛,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6.《纲目》:治头风病喉痹,痈肿毒。主大风顽痹。
7.《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8.《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9.《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10.杨清叟: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肿毒,并宜乌头草、天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未破者能内消,久溃者能去黑烂。二药性味辛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
药理研究
镇痛
用热板法给小白鼠皮下注射大花蒿甲素100mg/kg能提供痛阈47%,剂量增至140mg/kg时作用明显,是痛阈提供75%,作用持续约2小时。其镇痛指数LD/最小镇痛剂量)为7.5g。
毒性
一枝蒿甲素给小白鼠皮下注射后,可见有活动增多、阵挛性惊厥、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先兴奋后抑制,麻痹引起死亡。小白鼠皮下注射LD为754mg/kg。
参考资料
保山乌头.植物智.2024-07-22
保山乌头.植物智.2024-07-22
保山乌头.植物智.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