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乡回龙村

新乡回龙村

回龙村位于新乡市辉县市上八里镇北部,地处太行山南麓深山区,与陵川县接壤,总面积26平方公里,17个自然村、1125口人,79名共产党员,于2003年成立了回龙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六个党小组。2002年成立了回龙景区,2009年更名为回龙天界山景区,东接万仙山景区;西有八里沟风景名胜区九连山景区;南临关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北接王莽岭景区。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首届“感动中国”十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总支书记张荣锁的带领下,回龙村获得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河南省五好党支部、省级先进基层党校、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南省生态文明村、河南省特色旅游村”和“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新乡市委市政府为谋划南太行旅游资源整合,成立了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推出创5A的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就这样,回龙村和回龙村的天界山风景区成为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以张荣锁为代表的回龙村两委班子顺势而上,转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振兴地方经济的宏伟蓝图。

发展历程

回龙村位于新乡市辉县上八里镇太行深山区,与陵川县接壤,由17个自然村组成,人口1125人,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0亩,山坡面积3万余亩。昔日的回龙村山高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分为崖上和崖下17个自然村,有5个自然村380人居住在深山绝壁之上。由于道路不通,很少能有人下山,村里很穷,“运输靠人背,吃面靠石碾,照明靠棉花灯”,不少人家农闲季节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当时,全村人均收入不足600元,崖上村民人均收入不足300元。

1993年,退伍军人张荣锁同志致富不忘众乡亲,毅然放弃自己红红火火的生意,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1997年带领群众开山修路,凿壁挖洞,在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张荣锁先后献出百万家产,修路架电,历时3年多修成了8公里长的盘山挂壁公路和1000米长的“S”型隧道(挂壁公路)。对一个小山村讲,可是一场浩大工程,新华社记者称为“惊天地,泣鬼神”。张荣锁和回龙村的先进事迹终于引起中央重视,胡锦涛同志批示:“同意宣传张荣锁同志的先进事迹,推动广大基层干部,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2月8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联系会议领导小组作出《关于开展向张荣锁同志学习的决定》,2002年,张荣锁同志被评为首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张荣锁带领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经过10年努力,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回龙村终于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样板,如今的回龙村已是闻名遐迩的中州新村和全国文明村,已然成为太行山区的一颗明珠。

2002年以来,在已张荣锁为代表的回龙村两委积极整合资源、合理开发,发展果林3500余亩,栽种果树30余万棵,成立了以果品加工、矿泉水为主要产品的河南省回龙果品有限公司和以种植香菇、木耳为主导产业的辉县市回龙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成立了河南回龙天界山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并创建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红色旅游景点”、“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回龙村在艰苦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实现新的跨越,高起点、大手笔描绘山村建设蓝图。先后投资1.3亿多元,建社区;建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建标准化卫生室;同时完成了一大批水、电、路、林等社区配套设施。实现了“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目标。2005年4月,张荣锁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2006年6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当选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回龙人没有安于现状,没有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上,回龙村风清气正、崇尚文明、村容整洁,少有所管、壮有所用、老有所养、难有所帮,呈现出一派和谐、繁荣的新景象。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回龙村两委将以全新的理念为动力,与时俱进、带领回龙人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山区经济概况

张荣锁从1993年任村支书后,对回龙村的发展作出了如下规划:第一个十年,即1993--2003年,艰苦奋斗,改变群众生存生活条件,为实现富裕创造条件。第二个十年,即2003--2013年,大力发展经济,让群众过上又富又好的幸福日子。第三个十年,即2013--2023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抓好教育,培养人才,为发展提供后劲。力争每个家庭年收入平均20万元以上。把回龙村建成人口超5000的特色小镇。

从2003年开始,张荣锁带领群众开始了又一场伟大革命:摆脱贫困,让群众富起来。张荣锁还有群众成立三个公司,即旅游公司、林果公司、基建公司。其中旅游开发最成功。如今回龙村最大产业是旅游经济,80%农户从事旅游业,包括家庭宾馆,家庭饭店,旅游客运,商品经营等。其次是发展林果业,开始由集体承包、集体种植、集体经营,后来改变为公司加农户,由农户承包经营。经过探索,形成了山下种桃树,山上种核桃,共计种了35万株。以上两项收入,回龙村富了起来,全村260户,9%户年收入50万元左右,90%户年收入10万元左右,1%户为低收入,回龙村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同时,回龙村采取招商引资形式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资1亿多元,开发出回龙景区六大景观,即盘山挂壁公路、天下第一铁顶、太行红岩大峡谷、云峰画廊、张沟度假村、龙口生态乐园。至此,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巧妙的融为一体,形成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两条精品线路。2014年回龙景区被新乡南太行旅游集团承包,并给予固定的承包费用。在发展旅游业同时,2011年村集体投资500多万元建养猪厂,年出栏3000多头,并创建了”回龙黑山猪”品牌,由于是散养土猪,投入市场以来,不仅价格高于同类型猪肉,而且还供不应求,市场反应良好。回龙村依靠集体经济,增强了党组织执政的物资基础。

党支部建设

张荣锁和村党支部一致认为,回龙村要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张荣锁和村党支部从三方面努力:一是思想建党。每逢重大问题,先由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对于思想不通者,反复进行民主与协商,最终达到绝大多数同意后才进行决策。思想上的一致,带来了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实现了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二是制度建党。张荣锁根据回龙村的情况,制定与健全了一套制度机制,如每月15日为党员学习日、每周末为两委班子例会、每年底对党员干部进行考评,每年不定期地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每个党员都有帮带群众的项目,每年一次进行先进模范评比,每年召开两次党内民主生活会,实行党组织关爱党员等。三是村支书自身建设。以上三项建设,回龙村的党建工作形成了互补互促的强大优势。村两委坚持每月25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重大问题让村民参与协商。坚持“老百姓思想不通宁愿先不做”的理念。村两委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与时俱进地不断地满足群众各种需求。回龙村群众才终于走上幸福生活大道。

风景名胜

回龙天界山景区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200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荣锁光荣事迹的发生地,道教“北有铁顶在太行山,南有天柱峰在武当”中“天下第一铁顶——老爷顶”的所在地。景区地处太行山腹地,距新乡市50公里,省会郑州市120公里,是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太行猕猴保护区、国家级红色旅游景点

景区分为太行亲水新传奇——龙吟峡、360度看太行——云峰画廊、祈福问道天下铁顶——老爷顶、休闲度假胜地——张沟、南行巅峰太行圣境——十字岭五部分,境内百余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各具特色,集聚奇、雄、绝、特、怪于一体,鬼斧神工,震撼人心,是祈福、影视、摄影、写生、观光度假、户外休闲的绝佳之选。

提到回龙天界山,就会使人想起荡气回肠的回龙精神。200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张荣锁被誉为“现代愚公”,和村党支部捐出百万家产,身先士卒,带领党员、地方武装、村民修盘山公路,开挂壁隧道,创造了乡村筑路史上的一项奇迹。在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回龙村从一个曾经极度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老爷顶位于海拔1570米的云际孤峰之上,峰顶“真武大帝”大殿等建筑群全石无梁,八卦窿顶,铁瓦覆顶,铁铸的玄武神像、铁锅、铁鼎、铁钟,一切都以“铁”著称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铁顶”,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终年香火鼎盛。至今,每逢农历的上巳节、九月九等节日,这里仍会有场面宏大的道教法事祈福庙会。

亲水新乐园——龙吟峡,因峡谷内瀑布双叠飞泻,跌落于红岩绝壁之上如龙吟鸣,故而得名。龙吟峡纵深4000多米,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太行山精灵”的猕猴活泼调皮、滑稽可爱,悬索桥喧溪、秋千古木,相映成趣。

云峰画廊位于老爷顶之下的半山腰,6个各具特色的观景台构成其360°欣赏太行风光的独一无二的优势。移步换景,眼前如画卷般次第展现佛卧太行、红岩峡谷、太行山嶂、凤凰展翅、双龙戏壁、龟伏太行、圣象驮祖等景点,气象万千。

南太行最高峰——十字岭,海拔1763米,一个孕育了太行巅峰圣境,却鲜为人知,有待探奇揭秘……

土特产品

回龙村境内有猕猴、山豹、野猪、东方蝙蝠、金丝鸟、百灵鸟等数十种珍稀动物,银杏、青檀等十几种珍贵植物。盛产山楂、核桃、板栗、苹果、柿子、葡萄、桃、梨、杏等果品,其中山楂产量居全市第一,是全国著名的山楂生产地。同时回龙的黑山猪高山野山药野韭菜白蜜土鸡蛋、何首乌、野生灵芝、香芝麻叶等是受游客们喜爱的佳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