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达敏

王达敏

王达敏,本名王大明, 1953年出生,安徽枞阳县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并任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等职。

个人介绍

王达敏,本名王大明,1953年生,安徽枞阳人。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评委、安徽省文学学会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

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所授课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新时期小说研究

新世纪小说研究中国当代小说与文学思潮研究

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

近期完成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形成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演变研究

研究著述

一、论文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以下为部分主要论文

1.《从启蒙人道主义到世俗人道主义——论新时期至新世纪人道主义文学思潮》,《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2.《在边缘域行走——许辉的小说创作》,《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

3.《20世纪科学统一化趋势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推荐的好文章,入选在线《学术文库》第3辑。

4.《两部史著与一个话题——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的跨学科思考》,《文学评论丛刊》第6卷(2003年)第1期;韩国《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3年第4辑选载。

5.《被“平庸的恶”绑定的小说——乔叶长篇小说\u003c认罪书\u003e批评》,《文艺研究》2015年第2 期。

6.《中国现代文学个性解放与反叛传统的形成》,《文艺研究》201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转载。

7.《“精神蜕迹”与“文史通义”——钱书对“六经皆史”的超越》,《文艺研究》2010年第8期。

8.《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又一种理解》,《文艺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6期转载。

9.《〈蛙〉的忏悔意识与伦理悖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4期。

10.《理论与批评一体化——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性质与特点》,《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7期转载。

11.《民间中国的苦难叙事——\u003c许三观卖血记\u003e批评之批评》,《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12.《论当前小说性描写热与性描写艺术原则》,《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转载。

13.《新时期小说的非现实性描写》,《文艺评论》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11期转载。

14.《史学新思潮与文学新形象——论90年代小说中的社会土匪形象》,《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1期转载。

15.《超越原意阐释与意蕴不确定性——\u003c活着\u003e批评之批评》,《人文杂志》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转载。

16.《半部好小说》,《小说评论》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10期转载;选入《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选·2004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一部关于平等的小说——余华长篇小说\u003c第七天\u003e》,《扬子江评论》201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12期。

18.《寓言叙述的两种写法》,《文学评论丛刊》第3卷(2000年)第2期。

19.《青年钱锺书与神秘主义》,《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1卷第1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6月出版。

20.《论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精神资源》,《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4卷(2009年)第2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月出版。

21.《同情人道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6卷(2011年)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22.《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8卷(2013年)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23.《\u003c兄弟\u003e:岂止是遗憾》,《文艺争鸣》2006年第3期。

24.《“忏悔-赎罪”型人道主义的中国化——再论方方长篇小说\u003c水在时间之下\u003e》,《文艺争鸣》2011年第6期。

25.《从“半部好小说”到“一部好小说”》,《读书》2012年第11期。

26.《钱钟书与休谟哲学》,《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7.《“十七年文学”人道主义思潮及其命运》,《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28《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传统的形成》,《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29.《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径与结构》,《理论建设》2015年第5期。

30.《忏悔意识演变与中国当代忏悔文学的兴起》,《扬子江评论》2016年第6期。.

31.《中国新文学第一部“完全忏悔”之作——再论\u003c古船\u003e》,《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二、专著

1.《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形成》,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2.《余华论》第2版(修订版),安徽文艺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3.《批评的窄门》,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4.《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5.《理论与批评一体化》第2版(修订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6.《理论与批评一体化》第1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7.《论文学是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8.《余华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9.《新时期小说论》,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

10.《稳态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11.《第三价值》,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三、编著

主编《新世纪小说概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选》(三卷)、《台港文学精品选》、《许辉研究》、《季宇研究》等。参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简编》(上下册)、《安徽作家报告》(上下卷)等。

获奖

1. 论文《半部好小说》2005年获首届安徽省文联文艺评论奖1等奖。

2. 专著《新时期小说论》2002年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等奖。

3. 专著《余华论》2009年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等奖。

4.论文《从启蒙人道主义到世俗人道主义》2014年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等奖。

参考资料

王达敏.安徽大学文学院.201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