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天台庵正殿

天台庵正殿

天台庵正殿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顺县东寺头乡神龙湾村。这座正殿是1956年山西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的,当时被认为可能是唐代建筑。尽管如此,对于它的具体建造年代仍有争议,一些书籍将其归类为唐末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即唐朝灭亡的那一年。此外,在当地还有传言称,在天台庵中曾经发现了“唐末天佑四年”字样的墨书痕迹,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

历史沿革

天台庵是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天台宗的庵院。据现有资料记载,天台庵原建制已不可考,目前仅存正殿三间和一块唐代石碑。正殿坐落在村中的一座孤山上,周围由青石围成,松柏林环绕,距离地面约8米。坛子东西宽度为15米,南北长度为26米。正殿建在一个1米高的石台上,内部空间约为7.15米乘以7.12米,接近正方形。大殿采用单檐歇山顶设计,屋檐宽阔深远,四个角落下方的粗壮擎檐柱为后代添加。屋顶覆盖着灰色筒瓦和大型琉璃鸱吻,这些琉璃构件应为金朝改造,但仍保持了古代风格。正殿四周设有台明,正面明间的台阶下装有踏步,殿身四周使用圆形木柱,柱间设置阑额,未见普拍枋。柱头卷杀线条柔和,柱上施斗口跳斗拱,全部使用足材拱,跳头上置替木支撑撩檐槫。墙壁内设有两道单材柱头方,方间用小斗承载。柱头方表面上柱头位置雕刻出泥道重拱,各面柱头铺作的慢拱较长,造型朴素。正面明间中央有一朵补间铺作,也是斗口跳,但使用单材。侧面和背面明间没有斗口跳,只在上层柱头方上隐藏刻有一个斗三升斗拱。转角铺作呈45度斜向出跳,使用足材拱,正方向上的出跳则使用单材拱。

结构特点

天台庵正殿的结构特点是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现有的几根直接连接至四椽栿下的柱子都是后期补充的。明间前后檐平槫下设置了襻间。平梁上方放置驼峰并加上蜀柱来支撑横栱,栱上又安置替木来支撑脊槫。山面斗栱柱头铺作转向出一跳华栱来承受箚牵。角部使用45度递角梁。殿内的梁架和斗栱上保留了一些简单的清朝彩绘,山花壁内还能看到部分清朝壁画的残迹。虽然天台庵正殿规模较小,但结构简洁牢固,没有过多的装饰,这种特征反映了唐代建筑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

长治市:走进五代天台庵.百家号.2024-09-02

山西平顺:天台庵.百家号.2024-09-02

山西平顺天台庵.抖音短视频.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