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山城巷

山城巷

山城巷,位于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街区面积为5.2公顷。

山城巷北至重庆干休所,南以南区路为界,东接中兴路,西至石板坡立交。明清时期称为天灯街,开埠时期后更名天灯巷,是重庆外事机构主要办公区域。1972年定名重庆市巷,成为唯一以重庆“山城”命名的街道。2018年起,重庆市渝中区对山城巷进行“微更新”改造。2021年2月,全新升级打造的山城巷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当年春节期间与游客见面。2021年12月,山城巷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2015年,山城巷被确定为重庆市28个传统风貌区之一。2022年,其获得“2021成渝铁路城市更新十大地标”称号。

位置境域

山城巷位于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北至重庆干休所,南以南区路为界,东接中兴路,西至石板坡立交。街区面积为5.2公顷。

山城巷历史街区内部有五条主要的步行道路呈树枝型延展开来,包含马蹄街、体心堂街、雷家坡街、山城巷、第三山城步道,另有多条支巷从主路向居住空间延伸。整个场地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缓,南北陡,最大高差71米,地势险要曲折。

历史沿革

山城巷明清时期称为天灯街,巷道周边为总镇署和有营属,片区多为军事将领和普通兵士的宅院。开埠时期后更名天灯巷,英、法、美国先后在其北部设立了领事馆,是重庆外事机构主要办公区域,天灯巷成为紧邻使馆区的居住区。陪都时期,更名为仁爱堂街,大批政府要员、军阀、买办、地主等群体逐渐在山城巷聚集。新中国成立后,于1972年定名重庆市巷,成为唯一以重庆“山城”命名的街道。

发展规划

山城巷完整保留了自明清以来的南方民居院落、吊脚楼、防空洞,以及具有海派石库门风格的厚庐、明清风格的长乐永康石朝门、欧式风情的法国仁爱堂旧址等,集合成一个丰富且有温度的历史空间场景。2018年起,渝中区对山城巷进行“微更新”改造,通过保留历史建筑肌理和脉络、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适度调整片区功能等举措,打造出一个有文化、有记忆、有新生、有活力的全新山城巷。2021年2月9日,全新升级打造的山城巷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当年春节期间与游客见面。

2021年12月,山城巷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2022年,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对街区改造提出“价值导向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规划:一、建立山城巷历史街区总导览标识、分流导览标识、景点图文展示标识相结合的导引系统,同时配套以LED互动解说、二维码自助语音解说、图板展示解说、模型展示解说四类自助解说为主,人工解说为辅助的解说系统;二、在场地内规划山城步道游线、山地院居游线、文化寻迹游线等i条游览线路,形成覆盖传统风貌区的观游网络,让游客可分别观览自然山水、体验院落生活、寻迹文化遗址;三、建立旅游联动,以展示重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为主题,以重庆古城墙遗址为线索,联动山城巷及金汤门传统风貌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白象街传统风貌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形成覆盖渝中区下半城的文旅观览游线。

旅游资源

街区特色

沿着街区中兴路往下半城方向步行约50米,有一扇写有“山城步道”字样的小门,进门便可看到山城巷的路牌,序幕是一坡长长的石梯坎,两旁的石缝之间长满了青苔,游客可拾级而上。与不远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较场口相比,这里显得安宁寂静。中兴路有典型的吊脚楼、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门以及具有海上画派风格的石库门建筑。

山城巷依山而建,可在此俯瞰长江,著名的观景摄影台“山城第三步道”便在这里。一路向上,有点是门对门的小巷,有点为一面是老城墙的半边街,极具老重庆特色。每穿进一条与主道垂直的狭窄小巷,里面又别有天地。一扇看上去年深日久的石门上,“长乐永康”四个阴刻的大字彰显主人对未来生活的愿景。在这里,游客能在名叫“栈口店”的小卖部中买到儿时的零食,也能在步道中间的小店里吃到最纯正的重庆老火锅。时间仿佛定格在小巷里,让游客得以品尝老重庆的味道。

街区古迹

山城巷现存有法国仁爱堂旧址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厚庐等5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山城巷曾经也是风云际会之地,在靠近栈口附近,便是大名鼎鼎的“厚庐”。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移至重庆市,大批政府要员、军阀、买办、地主等达官贵人也云集战时陪都,他们大肆修建公馆,这些官邸建筑虽然量不大,但做工考究,与当时的普通民宅形成鲜明对比,在建筑风格上有些细节处模仿了国外小住宅形式,有些细节处又具有地方建筑特点。厚庐原为抗战时期四川军阀刘湘下属蓝文斌师长官邸,从正面看,开间不大,但结构复杂,还有一个不小的院落。

顺着居民区往上,能看到一片如城堡式的建筑群,这处为有着百年历史的天主教堂仁爱堂。教堂二楼拱形的窗户里还保留着精致的菱形木格窗花,与弧形窗台上的花瓶式栏杆和窗户之间的罗马柱装饰相映成趣。据史料记载,1900年,法国人在原二仙庵(现山城巷80、82号,原领事巷40-43号),以仁爱堂命名修建教堂、医院、神父住房,教堂右侧房屋供方济各会修女使用,左侧全部房屋办医院,取名仁爱堂医院。“仁爱堂医院”是重庆市的第一所西医院。经过翻修的教堂依然还在,而当年以法式建筑为主的仁爱医院,绝大部分已拆除。

文化特色

重庆近年来越来越注重挖掘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核,打造出颇具地域特征的文化艺术地标。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就是重庆重点打造的文化艺术地标。它坐落在长江之畔,依山而建、沿崖而上,保留了明清以来的院落、吊脚楼、防空洞,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是重庆“母城”的重要记忆。2018年起,渝中区政府在保留历史文化风貌和原生态建筑肌理的基础上对山城巷进行了保护、修缮、改造。让这座有温度的历史空间场景“重见天日”后迅速走红,成为网红重庆市新的热门打卡点。

沿途信息

公共交通

景区打卡路线

保护措施

2021年12月,山城巷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传统风貌区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遗产,人类认识和对待传统风貌区的态度决定着它们的命运。然而,随着快速城市化,大量传统风貌区受到冲击,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发展需求,缺乏管理与利用,逐渐走向衰落,都市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迫在眉睫。山城巷采用以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保护与“社区营造”式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对区内风貌区深入、因地制宜的保护,共同实现风貌区保护更新的永续发展。

荣誉奖项

重要意义

山城巷被称为重庆市的“建筑博物馆”,这里有建于明朝初年的老城墙,有清末重庆开埠时期修建的外国领事馆和教堂,也有抗战时期的吊脚楼、四合院、防空洞以及海派风格的石朝门建筑,还有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间修建的学校、居民住宅,是重庆现存不多的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原生民居建筑聚集地。山城巷历史街区以一系列历史资源为文化载体,承载了各时期的历史印迹,体现了巴渝文化和抗战文化,是山城历史街区的典型代表。保护和改造它就是为了历史文脉的传承及为城市留下记忆和人文。

参考资料

..2023-09-27

晒家乡丨昔日“天上的街市” 今天的“山城市井生活”.上游新闻.2023-09-27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2023-09-27

重庆山城巷受青睐.今日头条.2023-09-27

山城巷全新升级亮相.今日头条.2023-09-27

96条!重庆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公布.澎湃新闻.2023-09-27

源道建筑.百家号.2023-09-27

“2021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六大榜单揭晓.新华网.2023-09-27

网红重庆走出“文艺范儿”.华龙网.2023-09-27

悠享假期丨乘着地铁1号线游重庆.今日头条.2023-09-27

山城巷.马蜂窝.2023-09-27

2022年春重庆山城巷最新攻略:赏天街夜色,走山城步道看长江日落.今日头条.2023-09-27

..2023-09-27

重庆山城巷:烟火气交织着国际范儿.今日头条.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