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江嘎尔藏戏

江嘎尔藏戏

江嘎尔藏戏,又称“班典江嘎尔曲宗”,是日喀则地区三大藏戏流派之一。这一艺术形式源于仁布县仁布乡江嘎尔曲宗,因此得名。江嘎尔藏戏属于蓝面具藏戏类别,拥有完整的开场、正戏和结尾表演模式。2006年,江嘎尔藏戏连同其他五个藏戏一同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起源

江嘎尔藏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帕竹地方政权时期,据说是由汤东杰布创立。剧团则成立于强白嘉措时期。这种藏戏以其独特的色钦喇嘛唱腔闻名,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表演元素。江嘎尔藏戏严格遵循传统剧本,强调文唱,其唱腔保持着古老的淳朴特色,同时也有高亢粗犷的一面。舞蹈表演方面,节奏相对缓慢。

传说

江嘎尔藏戏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南北两国之间的故事。南国嫉妒北国的强大,试图通过魔法控制北国的守护神。然而,在一位勇敢的猎人的帮助下,守护神成功逃脱,并将一件宝物赠予猎人。猎人随后将宝物用于束缚仙女云卓拉姆,并将其献给北国王子洛桑。由于云卓拉姆受到王子的喜爱,引发了其他妃子的嫉妒,她们雇佣了一位邪恶的女巫,导致一系列的阴谋和冲突。最终,王子克服重重困难,找回了云卓拉姆,而那些罪恶的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表演特点

江嘎尔藏戏的表演分为三个部分:开场的“温巴”、正戏“雄”以及结尾的“扎西”。在“温巴”部分,角色包括“甲鲁”、“温巴”和“拉姆”,他们组成了一个歌舞队,通过歌唱和舞蹈来祈福。正戏“雄”则是整个戏剧的核心,通常由全体演员共同登场。无论是历史剧还是神话剧,都会先有一段舞蹈作为过渡,接着由戏师用快板韵白介绍剧情背景,随后各个角色依次上台表演。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歌舞队一直参与其中,他们的演唱和舞蹈不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最后一个部分“扎西”则是一系列带有宗教意味的表演,所有演员都将参与其中。

著名人物

江嘎尔藏戏历史上涌现了一批演员和戏师,其中包括嘎玛曲杰、白玛丹增、波若、朗杰、唐曲和强巴等人。其中,戏师朗杰根据已有的文本资料,编排了《诺桑法王》等经典剧目,这些作品成为了江嘎尔藏戏的重要保留剧目。另一位戏师唐曲也曾带领剧团前往印度蒋锡金地演出。

经典剧目

《诺桑法王》是江嘎尔藏戏的经典剧目之一,该剧目最初来源于藏译经藏《甘珠尔·百世如意藤》,并在18世纪初期由桑珠孜区俗官定钦·次仁旺堆改编而成。此后,由江嘎尔派的著名戏师朗杰对其进行编排,使之成为该流派的代表性剧目。

参考资料

仁布县江嘎尔藏戏:蓝面具藏戏的职业戏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1-24

雪顿节看藏戏——江嘎尔藏戏.雪顿节看藏戏——江嘎尔藏戏.2024-11-24

雪顿节看藏戏——江嘎尔藏戏.搜狐网.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