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鸮尊

鸮尊

商代妇好鸮(xiāo)尊(简称:“妇好”鸮尊),于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共两件,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整体造型近似鸱鸮(鸮形目),通高46.3厘米,口长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4厘米,重16千克;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河南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九大镇院之宝”的必选宝藏。

两件“妇好”鸮尊的体量、形制基本相同,为配套使用的一组青铜礼器,器身中空用以盛酒;鸮足直立,与后部的鸮尾共同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颈、背部有一个半环形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鋬;鸮脑后有盖可以开合;口内有铭文,为“妇好”二字。鸮首装饰有兽面纹,羽冠装饰龙纹,勾喙饰蝉纹,勾喙两侧的颈部有共用一身的凤鸟纹和龙纹,胸前饰兽面纹,翅膀部位装饰有一条蟠蛇纹。此外,盖面之上还有一条龙和一只鸟。“妇好”鸮尊是为缅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军事家妇好而铸造的,“妇好”鸮尊尊体庄重华丽的纹理也在讲述着妇好英勇杀敌,精忠报国的英雄故事。

鸮尊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青铜器及商朝文化的重要对象。其形制和纹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力,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鸮尊不仅是审美艺术品,也是勇于斗争精神的象征,承载着古代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基本情况

两件“妇好”鸮尊的体量、形制基本相同,通高46.3厘米,口长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4厘米,重16千克,为配套使用的一组青铜礼器。此组鸮尊整体造型近似鸱鸮(古时人们称“猫头鹰”为鸱鸮),器身中空用以盛酒;鸮足直立,与后部的鸮尾共同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颈、背部有一个半环形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鋬;鸮脑后有盖可以开合;口内有铭文,为“妇好”二字。鸮尊器身分布有各种构思巧妙的装饰纹样:鸮首装饰有大幅兽面纹,羽冠装饰龙纹,勾喙饰蝉纹,勾喙两侧的颈部有共用一身的凤鸟纹和龙纹,胸前饰兽面纹,翅膀部位装饰有一条蟠蛇纹。此外,盖面之上还有一条圆雕的龙和一只圆雕的鸟,鸟在前,龙在后。

出土发掘

“妇好”鸮尊于水下打捞出土,位置位于妇好墓的深处,距墓口7.5米,深埋于水下1.3米。尽管曾运用水泵进行抽水作业,但意外的情况使得水量反而增加,导致未能有效清除水源。在此背景下,为确保国宝的安全,考古学家最终决定亲自下水进行摸索与打捞。

由于该项发掘在水下进行,器物表面覆盖着泥水。当鸮尊首次被吊出水面时,其外观模糊不清,仅能够辨识出一个大致的轮廓,似乎呈现出一种动物的形态。而其他器物如司母辛鼎,因其年代相对较早,大家对此较为熟悉,因而并未感到陌生。然而,对于这件类似动物形状的器物的具体特征及其所属种类,考古学家们当时却无从下手。出于好奇,在清洗过程中,优先对这两件器物进行了处理。经初步观察,器物的主体部分基本完好,类似的器物曾在相关文献中见过,但年代相对较晚。因此,这两件器物被命名为“鸮尊”。在进一步研究过程中,考古学家在器物内壁发现了‘妇好’的铭文,进而正式将其命名为“妇好”鸮尊。

此时的“妇好”鸮尊,尚缺失一个“头部”。考古学家推测,鸮尊顶部后方应为敞口。在对青铜残件进行拼接时,他们发现了两个近似半圆形的器物,形状和大小相似。多种说法层出不穷,但这一问题长时间缺乏合理的解释。一位住在殷墟附近小屯村的老工人提出,这两个半圆形的器物或许正是鸮尊头部盖子的部分。

考古学家认为该老人的解释颇具说服力,遂从仓库中提取了两件鸮尊进行验证。恰好这两个器物能够分别与两件鸮尊的器口相吻合。顶部加盖后,‘猫头鹰’形象得以完整呈现。这两只‘猫头鹰’的头部呈弧形,并配有盖上的装饰立鸟(藏于大猫头鹰耳后的纵纹腹小鸮)和夔龙(尊盖上的龙形把钮),使鸮尊呈现出完美的形态。此时再观察鸮尊,双眼圆睁,双腿健壮,双耳竖立,喙宽尾敛,昂首挺胸,傲视四方,气宇轩昂,堪称“战神”。

创作背景

鸮尊是礼仪性盛酒器,其器腹较深,小口,无流,挹酒时需要借助带有长柄的斗。鸮尊尊体通常刻有夔龙纹、兽面纹、蟠龙纹、云雷纹等纹路,作为一种艺术品,鸮尊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铸造技术和对自然形态的巧妙运用,以及人们对先贤烈士的崇拜。“妇好”鸮尊就是为缅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军事家妇好而铸造的,“妇好”鸮尊尊体庄重华丽的纹理也在讲述着妇好英勇杀敌,精忠报国的英雄故事。

制作工艺

两件“妇好”鸮尊使用青铜制作而成。

艺术风格

妇好墓出土的鸮尊,翅膀部位装饰有一条盘曲状的蛇。蛇首近桃心形,蛇身装饰有连续的棱形雷纹。蛇的盘曲造型与鸱鸮羽翅形象近同,似乎暗示两者之间的某种幻化与结合。这是蛇类纹饰作为装饰题材出现在商周青铜礼器之上的一种典型代表。

影响价值

“妇好”鸮尊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河南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九大镇院之宝”的必选宝藏。鸮尊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鸮尊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演变和商朝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鸮尊的形制和纹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纹饰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鸮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不仅是价值可观的审美艺术品,更是古代人们的勇于斗争精神象征。它是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古代文化传承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评价

就“妇好”鸮尊的造型与纹饰而言,其实为妇好墓出土的468件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之作。鸮尊的造型独特,各部位的纹饰相辅相成,尤其是头部的羽纹,动感十足,展现出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令人不禁感叹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堪称战神之美的真实体现。单从“妇好”鸮尊来看,它彰显了商代文化在创新与追求完美方面的精神追求。而从妇好墓出土的青铜礼器和武器的整体来看,这些器物不仅是商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更是体现“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理念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显著标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振香

馆藏展览

截至2025年1月,两件“妇好”鸮尊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2015年7月,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闭馆进行功能提升,在西展厅推出“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临时展览中,商妇好青铜鸮尊展出。2019年1月18日至3月3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的“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展览在深圳博物馆第一专题展厅举办,主要展出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148件(组)的青铜器,包括“妇好”鸮尊、子龙鼎等。

相关人物

妇好,是商朝晚期统治者武丁的妻子。武丁凭借显赫的军事才能,成功扭转了商朝曾经的衰落局面,史称“武丁中兴”。根据卜辞的记载,武丁征讨的邦国达81个之多;除主要对抗西北的“鬼方”外,他还向南方的荆楚、巴族以及东方地区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作为武丁的配偶,妇好在当时展现了极为活跃的政治与军事角色,不仅负责主持各种王室典礼,还经常受命统帅军队,出征四方。她在多次战争中屡次获得辉煌胜利,受到武丁的嘉奖。在妇好墓中出土的龙纹和虎纹大钺各一件,重达8至9公斤;钺在当时是军权的象征,类似于后来的尚方宝剑。能够操控如此沉重的兵器征战疆场,妇好的巾帼风采可见一斑,因此当代学者称其为“中华第一女将”。

衍生文创

相关事件

2023年5月9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商代文物青铜鸮尊因被意外撞倒跌落展台,青铜鸮尊是中国流失在海外的著名文物之一。据称,事故原因是一名儿童在展台前被绊倒,撞到了放置青铜鸮的展台,致使这件文物被摔坏。博物馆官网显示,这件展品的介绍中已变成了“未展出”(not on view),博物馆正在评估损失和保护需求。

2025年4月21日,湖北武汉一名女学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视频,展示了她历时两天用翻糖蛋糕复刻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妇好”鸮尊。在制作过程中,作者运用糖霜和果蔬粉精细刻画文物的细节。谈及复刻“妇好”鸮尊的初衷,制作者表示,最初被其所蕴含的矛盾之美所吸引,旨在通过蛋糕的柔软质感解构青铜器的冷峻形态。

参考资料

四海同春|专家解读:翼伴灵蛇的青铜鸮尊.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5-04-28

妇好鸮尊.河南博物院.2025-04-28

回顾 | “国家宝藏”系列美育工作坊02期.南京大学安邦学院.2025-04-28

“妇好”鸮尊.河南博物院.2025-04-28

河南博物院主馆、郑州博物馆“闭关”升级,但这仨博物馆免费开放.河南博物院.2025-04-28

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广东省人民政府.2025-04-28

“裸展”发生意外!中国商代文物在美展出时被游客撞坏了…….腾讯网.2025-04-28

可以吃的“妇好鸮尊”?女生用翻糖蛋糕复刻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大象新闻.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