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试验区十里银滩,是世界首例将古沉船水下考古发掘过程向观众展示的动态专题博物馆。目前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景区。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下简称海丝馆)是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中国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将宋代沉船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向观众开放,高起点打造的动态博物馆,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文化项目之一。
海丝馆于2005年12月28日动工建设,2009年12月24日正式开馆。主馆占地面积12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馆内基本陈列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分为七大主题展区,分别: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基本陈列主要展出“南海一号”数十种珍贵文物,包括黄金饰品、中国陶瓷、宋代漆器等。
2013年至2019年,海丝馆荣获市旅游协会优秀会员奖、2014年度旅游行业贡献奖、2018年度阳江旅游行业杰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救捞总公司积极与国外先进国家相关部门开展技术合作,以期提高海上救捞技术。1987年6月,广州救捞局“穗救201”驶入川山群岛水域开展工作,搜寻荷属东印度公司“RHYNSBURG”号货船。其中一艘沉船高出海床底泥约0.8米,表面渔网密布,贝类丛生,潜水员在水下无法采集标本,选择利用船上抓斗进行试探性采集样本,抓上来的有钱币、锡壶、瓷碗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长约1.72米、重575克的镀金腰带。中方现场负责人尹干洪当即决定停止搜寻和挖掘。返航后,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当时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经初步鉴定,这是一艘宋元时期的古沉船。“南海一号”从此被发现。
2000年上半年,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市召开第一次“南海I号”新闻发布会,宣布沉船打捞提上议事日程,当年8月,阳江市凭借扎实的前期工作和一份有针对性的报告胜出,基地就这样落户阳江。此后的2001年、2002年国家水下考古队接连两次探摸,捞上文物4000多件,并估计船载文物总数在6—8万件。自此,“南海I号”的名声响彻海内外。
2003年,郑尤坚以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向省提交提案:在海陵岛建设安放“南海一号”的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省文化厅、阳江市政府三方签订协议:国家博物馆负责打捞,省文化厅负责陆地上的建筑,阳江市负责后勤与保卫。同年7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到阳江市考察时,亲临海陵岛察看博物馆项目选址,并为之定名“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04年,省政府同意拨款1.6亿元,在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附近建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一全省重点文化工程。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动工。2006年1月,博物馆建设打下首根桩基。2007年12月28日,在拖轮的牵引护航下,装载着沉箱和“南海一号”的全潜驳被缓缓拉向海陵岛的十里银滩。
2009年8月18日至9月26日,考古人员对“南海Ⅰ号”进行第一阶段试掘工作。在“南海Ⅰ号”上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船舱、船舷和上甲板,并出水了200多件来自江西景德镇和福建德化等地民窑的精美瓷器。同年12月24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式开馆。
2016年10月29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发出了闭馆申遗改造预告,预告称:根据国家文物局、广东省文化厅、阳江市政府工作布署,“南海一号”沉船及沉船点正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8月15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改造升级之后正式面向公众试开馆。
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广东阳江举行。
2023年10月12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战略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广东海丝馆举行,并揭牌成立海洋文化遗产考古保护实验室。双方将依托“南海一号”保护项目,围绕海洋文化遗产考古和保护,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同年12月1日,由广东省文物局指导的广东省海洋文化遗产科技联盟正式成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市)、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等八家联盟发起单位共同签署章程。
场馆特色
海丝馆是以“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中国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将宋代沉船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向观众开放,高起点打造的动态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分为七大主题展区,分别: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基本陈列主要展出“南海I号”数十种珍贵文物,包括充满异域风情的黄金饰品,朴素典雅的中国陶瓷,极其罕见的宋代漆器等。展区內的水晶宫向公众开放“南海一号”发掘现场,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学家发掘“南海I号”全过程。通过展厅内声光电多媒体场景,体验“南海I号”出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宏灿烂的历史。
建筑布局
场馆设计
海丝馆坐落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背山面海,建筑特色鲜明,紧扣海洋文化主题,是海陵岛的地标性建筑。主馆占地面积12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普通海鸥;建筑风格上,干栏式结构融入了古代造船的龙骨结构,具有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
馆内布局
馆内基本陈列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分为七大主题展区,分别: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基本陈列主要展出“南海一号”数十种珍贵文物,包括充满异域风情的黄金饰品,朴素典雅的中国陶瓷,极其罕见的宋代漆器等。展区內的水晶宫向公众开放“南海I号”发掘现场,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学家发掘“南海I号”全过程。
展览陈列
扬帆
扬帆”展区是基本陈列的序厅,在展区的东侧竖立大型的风帆阵,代表着扬帆远洋的寓意,也在展览的开始便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展区的西侧,模拟古港口的实景,营造成商贸繁荣、商贾云集码头场景,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两侧船帆与码头的元素,烘托出“丝路船说--‘南海一号’的前世今生”这一基本陈列的主题。
沉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展现在人们脑海中富有诗意的画卷。然而,真正的跨海航行,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货船沉没海底。“沉没”展区位于二号舱与三号舱的连接处,展区内设置操舵航海的多媒体体验装置,游客可亲自驾船航行于大洋之上。体验完航海项目,展览便通过在过道中引进“南海I号”沉没的迷团,让游客在往下的参观中一步步地探寻未解之谜。
探秘
探秘”展区中,展线左侧为考古现场,游客可通过外围玻璃幕墙,观察考古人员的现场发掘研究的工作过程,直接感受“南海一号”考古氛围。展线右侧为密集式船型展示柜,该展柜以船体结构剖面为展示依托,重点展示瓷器,形成气势浩大又不失精巧细致的文物阵,集中体现“南海I号”运载货物多为瓷器的特点,兼具秩序感和美感。围绕船体剖面布置细节,通过多媒体声光模拟沉船环境,栩栩如生,犹如海底重现。
出水
“出水”展区选取“南海I号”沉井为设计要素,将展柜与沉井要素相结合,展柜内部以场景还原的展示方式,加上沉浸式立体演播厅的直观演示,再现“南海I号”的水下探秘的场景,在观感上给游客带来复原场景的体验和享受。
价值
“价值”展区巧妙利用展柜和展区顶部空间,使得空间内部的细节相互呼应,共同表现船只形态,船只模型放置在形态各异的船型展台上,凸显无处不在的船帆主题。展厅内以模型和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船型的结构示意,游客得以清楚直观了解中国古代船只结构以及造船技术。此外,展区内以缆绳进行装饰,起到点缀空间的效果。
遗珍
“遗珍”展区模拟船只整体剖面,还原“南海一号”远航过程中的船员生活,细致展现船舱内部衣食起居、货物放置等细节,将“南海I号”为缩影的中国繁荣对外海洋贸易故事娓娓道来。
成果
成果”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考古发掘平台上营造了航海星空的场景,通过多媒体声光电的效果还原出“南海I号”牵星过洋的历史。另一方面,游客可透过天窗俯看考古学家保护发掘“南海I号”的全过程。
馆藏精选
获得荣誉
2013年1月29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5月27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4年1月,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2013年工作中,积极支持市旅游协会的工作,成绩优秀,荣获市旅游协会颁发的“优秀会员奖”。2014年5月1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荣获广东省博物馆协会颁发的“2013年广东省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中的“最佳展示推广”奖。
2016年1月8日,广东海丝馆在阳江市文化旅游示范点创建活动中,被授予“2016-2017年度阳江市文化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
2017年1月,广东海丝馆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7年3月,广东海丝馆被授予阳江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2019年1月28日,广东海丝馆被评为“2018年度阳江旅游行业杰出贡献奖”。
2020年12月,广东海丝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2022年3月,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昔日的贸易商船 今天的文化方舟”南海一号主题研学旅游项目入选“2021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名单”。
2022年4月,海丝馆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首页.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23-12-26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简介.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6
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12-26
南海I号船体.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23-12-26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全国第一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文史广东.2023-12-26
安置“南海I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馆.中国政府网.2023-12-29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广州市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2023-12-26
馆长致辞.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23-12-26
荣誉奖项.海丝馆.2023-12-26
2015年.海丝馆.2023-12-26
2020年.海丝馆.2023-12-26
“南海Ⅰ号”第一阶段试掘结束 出土200多件瓷器.中国政府网.2024-01-02
“海丝博物馆”将闭馆进行申遗改造.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12-29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今日试开馆 再现“南海I号”船说.央广网.2023-12-29
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在广东阳江揭牌成立.国家文物局.2023-12-29
广东海丝馆与南方海洋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共建协议.百家号.2023-12-29
八家单位联手发起,广东省海洋文化遗产科技联盟成立.百家号.2023-12-29
常设展览.海丝馆.2023-12-26
扬帆详细信息.海丝馆.2023-12-26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院试开馆啦!七大主题展区等你来探秘!.南方+.2023-12-26
沉没详细信息.海丝馆.2023-12-26
探秘详细信息.海丝馆.2023-12-26
出水详细信息.海丝馆.2023-12-26
价值详细信息.海丝馆.2023-12-26
遗珍详细信息.海丝馆.2023-12-26
成果详细信息.海丝馆.2023-12-26
福建· 磁灶窑褐釉扁陶瓶.海丝馆.2023-12-26
福建· 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四系罐.海丝馆.2023-12-26
福建· 德化窑青白釉刻划花带盖碗.海丝馆.2023-12-26
福建· 德化窑青白釉粉盒.海丝馆.2023-12-26
磁灶窑绿釉印花花卉纹碟详细信息.海丝馆.2023-12-26
鎏金虬龙纹环.海丝馆.2023-12-26
兔毫盏.海丝馆.2023-12-26
龙泉窑青釉刻花菊瓣碟详细信息.海丝馆.2023-12-26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葵口碟详细信息.海丝馆.2023-12-26
2013年荣誉.海丝馆.2023-12-26
2016年荣誉.海丝馆.2023-12-29
2017年荣誉.海丝馆.2023-12-26
最新520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公布!.河南省文物局.2023-12-26
跟着榜单去旅行!武侯祠、金沙入选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百家号.2023-12-29
共800个!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来了.澎湃新闻.2023-12-29
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