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丁显

丁显

丁显(1358-1398年,字彦伟,建阳区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丁显资禀聪敏,博通经史,能援笔立就,他的才华和学识得到了当时名流的广泛认可,与许多文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因上疏论事言辞过于 激烈,得罪朱元璋,被戍驯象卫,达十五年之久,后病死任所。

丁显虽然英年早逝,未能在政治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的才华和学识依然被人们所铭记,其著作有《建阳集》。屏山县刘童曾赞颂丁显:“俊伟之资,博通经史,甲子开科,首登龙虎。圣主推才,期于佐辅。天不假年,惜颠云路。”

人物生平

明朝自洪武四年(137

1)开科取士后,太祖曾一度废除科举,改荐举,直至洪武十七年(1384)方恢复科举考试。翌年二月,会试472人,黄子澄第一,为会元,练子宁次之,二人均为国子监生。第三名花纶乃浙江省新解首。三月殿试,太祖亲制策问。读卷官初拟花纶第一,练子宁次之,黄子澄又次之。童谣有:“黄练花,花练黄。”当时人们还不解其意,待会试及读卷所拟名次恰与童谣相同。花纶被选,一时无人不知,因而同榜进士皆呼他为“花状元”。榜眼练子宁还曾作《送花状元诏许归娶》诗以示庆贺。但在唱名的头天晚上,太祖梦见殿前一巨钉,缀白丝数缕,悠扬日下。待拆开首卷见是花纶,太祖便以其年少置之二甲,又从进呈的试卷之中挑选出丁显,因其姓名正与太祖之梦相符,显字正是日下双丝,遂为状元,这一年丁显28岁。

丁显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缘,便 叫入把他抬回寺中,见他脸色苍白,体瘦腹胀,就将九龙窠采制的茶叶用沸水冲泡给秀才喝,连喝几碗,就觉得腹胀减退,如此几天基本康复,秀才便拜别方丈说:“方丈见义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谢恩。”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状元,并蒙皇帝恩准直奔武夷山市天心寺,拜见方丈道:“本官特地来报方丈大恩大德。”方丈说:“这不是什么灵丹仙草,而是九龙的茶叶,状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带些回京进贡皇上,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老方丈帮助状元了却心愿,带领大小和尚采茶制茶,并用锡罐装好茶叶由状元带回京师,此后状元派人把天心寺庙整修一新。谁知状元回到朝中,又遇上皇后得病,百医无效,状元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营,年年采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这三株大红袍就成为贡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红袍的人从未间断过。”

注释:他在进京赶考途中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幸得天心寺老方丈救助,以九龙窠的茶叶助其康复。后来丁显高中状元,特回寺感谢方丈,并带茶叶回京,皇后饮用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这三株茶树所产的茶叶便成为了“大红袍”,年年采制进贡,流传至今。

洪武十六年(1383)以岁贡升太学生。翌年,领应天府乡荐,转而又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因上疏论事言辞过于激烈,得罪朱元璋,被谪戍驯象卫,达十五年之久,一时名流都与他结成莫逆之交,后病死任所。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震怒,说:“丁显年轻气盛,朕本意磨练,武将们为何不加监护,竟让他志而没?”遂将驯象卫的武将全部治罪。

注释:他因上疏论事言辞激烈,得罪了朱元璋,被贬至驯象卫,谪戍十五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与许多名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幸的是,丁显最终在任上病逝。朱元璋得知噩耗后,十分震怒,责怪驯象卫的武将们没有妥善照顾丁显,遂将他们全部治罪。

史籍记载

屏山刘童赞曰:俊伟之资,博通经史,甲子开科,首登龙虎。圣主推才,期于佐辅。天不假年,惜颠云路。丁显少年得志,英年早逝。

个人作品

著有《建阳集》。

参考资料

明代科举研究的基石——《明代登科总录》.光明网.2024-08-19

海南周刊 | 借鉴国内成功案例 唤醒海南古茶树.今日头条.2024-08-19

洪武十 八年,在殿试的前一天晚上,朱元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之后,他就提笔把状元的名字换成了一位100多名的考生,原因是这名考生的名字起得好,这位考生名叫丁显。 丁显的状元之路带着几分运气的色彩,知道过程的人都会说他运气好。原本丁显在这次科考中只占100多名,前三 甲都没进去,按理说,怎么也轮.今日头条.2024-08-19

原创 誉为“茶中之王”、“半壁江山”的大红袍的传奇故事,一文全收藏!.搜狐网.2024-08-19

丁显能成为当朝状元是如何做到的?与朱元璋有何关系?.趣历史网.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