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

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

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Ernst Hanfstaengl)1887年2月2日-1975年11月6日)男,是一名德国商人及政治家,是希特勒在早期政治活动中重要的支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过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顾问。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7年2月2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他的昵称是“普茨”(Putzi)。

早年即移居美国,1909年在哈佛大学完成学业,在校期间结识了美国的著名记者李普曼约翰·里德。毕业后住在纽约,负责他的家族企业在美国的分公司。汉夫施丹格尔是个优秀的钢琴家,而且善于交际,在美国工作期间结识了许多美国的上层人物,包括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报业大王威廉·赫斯特和著名演员卓别林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汉夫施丹格尔希望回国参战,但被美国以中立国身份阻挠。

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以后,在美国的产业被一律没收。

从政经历

阿道夫·希特勒掌权后逐渐失势,1937年后逃往国外。

1922年美国驻德国大使馆武官杜鲁门·史密斯奉命去调查刚刚兴起的希特勒以及纳粹党

1923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政变。

离任生活

1946年被释放,住在家乡慕尼黑。晚年再次参加哈佛大学校友聚会时,他在纳粹党的经历已经不再被人提及。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汉夫施丹格尔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巴伐利亚州著名的出版商,母亲则是美国人,是南北战争联邦军将领赛奇维克的表姐。

情感生活

妻子海伦是德裔美国人,但两人于1936年离婚。他的儿子艾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服役于美国陆军航空队,汉夫施丹格尔另外还有一个女儿,但不幸在5岁时去世。

健康状况

1975年11月6日在慕尼黑去世。

个人作品

自传

影视形象

人物事件

纳粹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汉夫施丹格尔返回家乡巴伐利亚,史密斯在聆听了阿道夫·希特勒的一次演讲后遇到了汉夫施丹格尔,并建议他去见希特勒,协助自己完成报告。汉夫施丹格尔见到希特勒后,立即为希特勒的演讲技巧所折服,成为了希特勒的支持者和挚友,此后数年里他都在为希特勒工作。

啤酒馆政变,但政变被巴伐利亚州政府轻而易举的镇压了。汉夫施丹格尔立即逃往奥地利,而希特勒逃进了汉夫施丹格尔的家,汉夫施丹格尔的妻子海伦为其提供庇护。不久警察前来搜查这里,穷途末路的希特勒一度要开枪自杀,但海伦劝止。阿道夫·希特勒随后被捕,被巴伐利亚法庭判处五年监禁,但服刑不到一年即被释放。

希特勒出狱后,汉夫施丹格尔继续为他工作,他协助出版了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并且也资助纳粹党的党报《人民观察家报》。希特勒特别喜欢听他弹钢琴,当时他们的关系及其亲密,希特勒还是他儿子的教父。汉夫施丹格尔声称纳粹党著名的“Sieg Heil”(胜利皇帝)口号就是出自他的设计。汉夫施丹格尔因为其流利的英语,而且和英美上层人物多有交往,被阿道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党对外宣传事务的负责人。

不过因为他的行为,他在他的母校哈佛大学并不受欢迎,1934年他返回美国参加校友聚会时,有1500多人示威抗议,而哈佛大学方面也拒绝他给母校的1000美金的捐款。

失势

1937年希特勒突然命令汉夫施丹格尔从飞机空降到西班牙共和军的控制地区去和共和军谈判。汉夫施丹格尔在飞机上担心这是个阴谋,而飞行员也对其坦承他的任务就是把汉夫施丹格尔从飞机上扔下去,汉夫施丹格尔称他说服了飞行员让其逃脱。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当做敌国侨民被拘押起来,不久转到了加拿大。在美国参战后他被转移到了美国,表面上仍是被拘押的敌国侨民,实际上他在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高级顾问。他参与了一个专门针对纳粹德国高层领导人的“S计划”,他提供了许多纳粹高层领导人的细节状况,其中包括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生活资料。1944年汉夫施丹格尔被移交到英国,在此地他和著名记者威廉·夏伊勒频繁接触,后者写出了著名的《第三帝国的兴亡》。夏伊勒在书中称汉夫施丹格尔是个“古怪的、瘦的出奇的人,他那刺人的机智多少掩盖了他的肤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