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泊里西施舌

泊里西施舌

泊里西施舌,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蛤蜊是北方海域中个体较大型贝类。斧足肥厚,颜色乳白,上尖下阔,光滑圆润,酷似人舌。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与海参、鲍鱼齐名,被称为海中上八珍之首。西施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对人体健康大有补益。平蛤蜊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具有抗动脉硬化、降低血脂、改善心律失常的作用,有润肺、益精补阴之功效。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泊里西施舌”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

泊里西施舌属瓣鳃纲。贝壳略呈三角形,壳大质薄,壳面呈淡黄色,并被有一层丝绢状黄色壳皮,壳面具有同心状轮脉;壳顶部光滑,呈淡淡的青紫色,壳长约为壳宽的2倍。贝壳韧带外在,位于后方。主齿加上前侧齿有三个。外套膜痕明显,斧足发达呈舌状。壳面颜色随个体大小而异。壳长7厘米以下者,呈紫色或紫褐色;壳长7—9厘米者,壳面大部紫色,腹缘淡黄色;壳长10厘米以上者,壳顶部紫色,其余为白色或淡褐色。壳内面为淡紫色或白色。

内在品质

泊里西施舌肉体丰满,肉质脆嫩,味道清淡别致,极其鲜美。平蛤蜊营养十分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铁、钙、磷、等微量元素,含A、B1、B2、pp等多种维生素,所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2.20%。

药用价值

双线紫蛤入药,散见史料中。如《本草从新》:“益精、润肺腑、止烦渴”。《随息居饮食谱》:“开胃、滋液、养心、清热、息(熄)风,凉肝、明目。”中医素以西施舌性寒、味咸,具有滋阴润燥,利水消肿,化痰软坚的功效。主治阳虚消渴,水肿,崩漏,带下病,失眠,腰酸,尿少,痰饮,痔疮,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等症。因其性寒,故阳虚体弱,脾胃虚寒,腹痛,泄泻者不宜食用,不能多食,多食有破血作用。近代研究发现,西施舌有降低尿糖的功效。据临床报道,糖尿病患者每天早晨空腹食水煮双线紫蛤8个,连汤饮服15天后即有效果。

产地环境

泊里平蛤蜊保护区所属的黄家塘湾灵山湾龙湾区等海域,滩涂辽阔而坡缓,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自然延伸1000米左右,底质为细砂或沙泥,野生贝类主要是西施舌和大竹蛏。离村庄等居民生活区较远,沿岸植被茂密,水质清新无污染,自然环境优良。有较多河流注入海区,水质肥沃,自古以来就是西施舌的自然栖息地

黄岛区沿海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4—9月东南季风,空气湿润,气候温暖,一般无高温酷暑,属海洋性气候;10月—翌年3月受蒙古冷高压南下控制,多西北风,使海洋对本地区的影响减弱,风大寒冷,大陆性气候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2℃左右,最热在8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冷在1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大风(6级以上)次数为28.5次,全年多数风向为南风,其次是西北风和西南风。

沿海岸带有吉利河、白马河、潮河、横河、甜水河、胶莱河巨洋河风河、洋河、错水河等较大河流入海,沿岸浅海、滩涂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有利于鱼虾及滩涂贝类繁殖生长。整个沿海属正规半日潮,潮差一般在2.5米左右,最大波高4.5米,涨潮为西南流,落潮为东北流,流速每小时0.5—1千米,海水透明度春夏季一般在1—2米,秋冬季为3—4米。低潮线离岸最大距离为2000米,最小距离为5米。

保护区沿海主要断面潮间带海水、间隙水、pH值一年四季略有变化。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广阔的浅海、滩涂面积,为泊里西施舌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历史渊源

双线紫蛤的名称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春秋时期。西施越国国相范蠡本来是一对情侣,后来因为越国复国需要,她被勾践当礼物献给了夫差,诱惑夫差沉湎酒色,疏于国政。而勾践却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几年后,越甲吞吴,勾践在范蠡、文种的协助下,一举打败夫差。夫差临死还贪恋酒色,在出逃的船上让西施为他唱歌。西施认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便不留恋于世,咬断舌头,跳江自杀。她的舌头被江中药业的一只神蚌接住。其蚌被西施的情义所感动,就将西施的舌头含在口中,四处寻找范蠡,准备把西施的舌头交给他。神蚌听说越国已经迁都临沂市,便不远万里从江南沿海来到琅,后又得知范蠡在越国灭吴后就不再为勾践谋事,弃武经商,定居在定陶区一带,他也在到处寻找西施。水蚌无法逾越旱路,只好含着西施的舌头在琅琊附近海边等侯范蠡。一代又一代,形成了一种优美的海产珍贝——双线紫蛤

当年李隆基巡游崂山区时,命厨人以当地上好海鲜入馔。于是厨师就用青岛市沿海产的一种海蛤,精心烹制了一道精美绝伦的汤菜,玄宗见碗内美食色白丰润,品尝时脆嫩鲜美,便拍案叫绝。才得知此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施舌”,此后“西施舌”身价倍增,成为历代贡品。

清朝,时任潍县县令的郑板桥盛赞西施舌诗云:“更有诸城市来美味,西施舌进玉盘中”。

民国,梁实秋第一次吃平蛤蜊就是在北京路上的顺兴楼,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顺兴楼贵客盈门,文人墨客遗老遗少频频光顾。顺兴楼属于山东菜系的餐馆,西施舌、海参、红烧加吉鱼海鲜做的最好。当时在青岛大学任教的闻一多杨振声、梁实秋、方令孺(女)等8名文化名人经常在顺兴楼餐馆会餐,“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时称“酒中八仙”。梁实秋晚年在台湾省还时常忆旧顺兴楼,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一生吃的最好的水饺,是在青岛顺兴楼(胶南西施舌配胶州大白菜馅)。”

1956年,毛泽东视察济南市时诙谐地说:“山东省好啊,山东出平蛤蜊,好吃的很吆。”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曾点名要吃泊里西施舌,当地渔民为其连夜下海捕捞。

生产情况

2010年,泊里双线紫蛤地域保护区面积4200公顷,西施舌年产量200吨。

产品荣誉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泊里西施舌”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1年,泊里西施舌入选山东省旅游局组织开展的“到山东不可不品尝的100种美食”名单。

2015年,泊里西施舌入选第二届青岛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泊里西施舌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黄岛区所辖7个镇(区、办事处):泊里镇、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琅琊镇张家楼街道、滨海街道办事处、灵山卫镇街道办事处、胶南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地理坐标分别为:东经119°40′00.43″—120°07′09.90″,北纬35°34′12.00″—35°54′50.68″。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环境:保护区沿海海域物产丰富,素有黄金海岸之称。泊里西施舌栖息海域位于胶南市西南沿海,因潮汐、河流、底质等因素,使得该海域更加肥腴,同时滩涂广阔,且为沙泥底质,营养盐含量丰富,水温、盐度适宜,pH适中(7.8—8.4),溶解氧含量高,海流流速0.4—0.5米/秒,各项水质指标符合NY/T5289的要求。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在0.61—34.5毫克/立方米之间,年均4.08毫克/立方米;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在28—1941毫克碳/立方米。天之间,年均值为433.4毫克碳/立方米。天,均高于其他海域。浮游植物丰富,以贝类的优质饵料硅藻为主,占浮游植物的79.2%,总的浮游生物量居黄岛区沿海之首,自然条件优越。为了保护这一优质品种,采取定期监测、监控水域相关环境指标,坚持健康化生态增养殖模式等措施,有预防水域污染与富营养化,维护泊里平蛤蜊良好生息环境。

(2)苗种:苗种为本保护区自然繁殖的种苗。保护区准备采捕自然海区大规格优质亲本,进行人工育苗,苗种规格整齐,壳长0.5—2厘米,无破损、健壮、活力强。符合DB37/T713—2007。

(3)生产管理:整个海域分片规划,与科研院所合作,以护养为主,实行人工增殖、轮捕轮放,优化双线紫蛤的生活环境,建立生产日志、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生物体抽样检测,监控生产全过程产品质量安全。

(4)收获:按规定采用人工采收,所有用具均是清洁、无毒、无污染,避免对底质环境造成破坏,以维护生态稳定。

(5)生产记录要求:生产记录内容包括苗种来源,放苗时间、密度、规格,各期生长速度;水质监测、贝类质量检测结果,收获日期、规格等。内容记录遵照客观、连续、完整的要求。

参考资料

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告 第1478号 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18-11-18

青岛40个农产品荣登品牌榜 泊里西施舌上榜.齐鲁网.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