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风河

风河

风河,又称“风水河、王戈庄河”。主要发源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南部(原黄岛区市区)的铁山脉的七宝山的张仓东河、铁山西北的张仓西河和陡阳山的溧水河。张仓东、西河至张仓东南合流,至双凤山南与溧水河合流。流经宝山镇、铁山、珠山、隐珠4乡镇街道,在黄岛城区东南大港入黄海灵山湾。全长35公里,汇水面积303平方公里。上游建有铁山水库。 

风河入海口近海滩涂水质肥沃。适于菲律宾蛤、泥蚶文蛤、竹蛏、牡蛎科、光滑河兰蛤等贝类生长繁殖,有海水养殖场分布于此。 

河流概况

发源于黄岛区市区以西铁橛山,穿越南部市区东流入黄海,全长35公里。1999年胶南市政府投资5000万元对入海口以西19公里进行综合治理:石砌复式河床,浆砌河堤,移植草皮护坡,绿化美化两岸,橡胶坝拦河蓄水,堤顶按国家三级公路标准拓宽等。如今风河河底荡漾清波,堤坡绿草茵茵,两岸绿树掩映,成为城区一道美丽风景线、绿色生态线和顺直交通线,是人们抛线垂钓、观赏游览、休闲漫步、划船游泳的好场所,也是城市人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近水楼台”。周围村庄有袁家村、肖家庄、大哨头等。发育有潟湖,沙丘,滩坝。可见明显的风成波痕和大规模的冲洗交错层理。入海口是一典型的浪控三角洲。

名称由来

风河由上游两源合流后经双凤山前,曾称风水河。后因该河流经黄岛区驻地王戈庄南,故又称王戈庄河。1982年,农业水利区划时定名为风河。另有传:风河因流域内风大多害而名,当地群众又称“疯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水灾不断,又称“害河”。 

干流概况

风河,源流有二(《胶南县志》将溧水河也作为一条源流,谓之有三源):其东源发源于七宝山者为尚庄河(即张苍东河),西源发源于铁橛山西北大沟村、劝里村一带(张苍西河),经郑家庙村入铁山水库。出库后在张苍村东西两源汇为一流,至埠头村北有溧水区汇入。又东流经肖家庄、王戈庄南、大哨头、大河东至烟台前村(《胶南县志》记作大港口、《青岛市志·地理志》记作大港)入灵山湾。干流流经宝山镇、铁山、黄岛区、隐珠4乡镇(街道)

风河的长度,《青岛市志·水利志》记作35公里(《胶南县志》载为31.8公里  ),河宽平均60米,流域面积303平方公里。

河道特点一是弯多,干流自上而下有大小弯道19处,平均1.4公里1弯;二是支流较多,共有大小支流24条。这些支流均源短流急,汛期难以安全行洪;遇有潮水顶托,更易出现灾情。

主要支流

风河流域,2.5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1条,总长118公里。

宝山镇有下柴南河、上柴南河、大窝洛子河、胡家小庄河、陡崖河、滕家河;在铁山乡有石沟河、山里河、别家河、丙村河、大沟河;

在胶南街道有袁家村河、家庄河、溧水河、石人泊河、祝家庄河、袁家庄后河、平岭河、石桥西河、辛庄河;

在隐珠街道有豆金河;在大珠山镇有瓦屋河。

水文水质

风河的特点是自成体系,独立入海,源短流急,夏秋水量较丰,冬春基本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但《青岛市志·水利志》认为该河属常流河。   

风河流域内,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于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径流量的年变化不仅悬殊,而且丰枯交替出现往往发生连丰连枯现象。由于降水的季节性很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地表径流有70~80%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径流的70~80%又集中在7~8月份,而7~8月份的地表径流往往又是几场特殊大暴雨造成的。汛期洪水暴涨暴跌,易成水患,枯水期径流甚小,甚至河川干涸断流。 

风河中上游,横河、白马河、吉利河、甜水河。各水库均位于河流的中上游,水质普遍好,多数达到地面水三类标准以上,尤其是为市区供水的崂山区、产芝、尹府、铁山水库等,水质良好且稳定,各项指标达到二类或一类水质标准。 

1985年进行的地面水调查中,风河和铁山水库均有汞和“六氯环己烷”农药(“六六六”不参与评价)检出;风河有检出;风河有六价铬检出。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均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TJ20一76)》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一83)》允许范围内。1987年,例行监测,汞、砷检出物消失,其他指标均符合标准,水质良好。

1987年,始对风河入海口附近海域的海水取样化验,各项指标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一82)》第一类;按《渔业水质标准(TJ35一79)》,硫化物超标0.7倍,其他指标均达标。 

治理开发

治理

风河汇水面积大,支流遍布大珠山、张家楼街道黄岛区铁山区宝山镇5处乡镇。河道弯折19处。汛期,山洪暴发,泥沙俱下,河床淤积,河道不定。历史上曾几经修治,但往往十治九患。下游县城以南河段水患尤甚。1952年上半年,将其支流张仓河下游疏浚2.18公里,加固险工段12.5公里,免除了两岸1500亩农田水灾。同时重修了肖家庄河段。1960年代,河水多次漫堤,淹县城、村庄和农田。1960年代末,实行综合治理,先后在上游支流建铁山、塔山河、陡阳和杨家崮水库,蓄水拦洪,缓解下游压力。1975年5月,全县组织1.5万人投入河道治理,历经年余,投资408万元,完成沙土石方460万方,主河道裁弯10处,使河道缩短2公里,重筑新堤,堤外建25米宽防护林带。1959~1967年,在张仓河村建成铁山中型水库。1976年将下游24.8公里河段砌石护坡。设计洪水频率5%,洪峰流量964立方米/秒。治理后,两岸30多个村庄、10多万亩农田免除水患。 

拦蓄

铁山水库,位于铁山乡前石沟村后,风河北源张仓河上游。流域面积58平方公里。1959年10月开工,次年10月停建。1966年10月恢复建设,1967年5月竣工。总投资254.4万元。大坝为粘土心墙,高28米,长650米,顶宽6米,坝顶高程53.8米。经1985年审定,总库容5183万方,兴利库容2642万方。防洪能力为300年一遇,最高水位51.62米,削减洪峰达78%,最大泄量275立方米/秒。放水洞为隧道式,内径1.4米,最大流量14.4立方米/秒。有养鱼水面2800亩。设水库管理所、发电站各1处。有效灌溉面积3.1万亩。

林子水库,小型水库,位于宝山乡林子村张仓东河上游。1974.年10月兴建,总库容450.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53万立方米 

供水

风河中上游的水质达地面水水质二类标准,是黄岛区县城工业及民用主要水源。  风河水源地,位于王戈庄桥西侧,1975年建成机井11眼,修渗水渠2000多米。1990年代现日出水量1.2万吨,主供海藻工业公司、化肥厂、化工厂等几家工业用水大户。 

由于未能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水源,对地下水源重采不补,导致地下漏斗加大,水质污染。1990年代,一水厂水源地风河地段,由于挖沙、工业废水等原因,产水量由建厂初期的1.2万立方米/日,降到0.3~0.5万立方米/日。 

排水

1979年,由外贸冷藏厂、肉联厂、海洋化工厂、造纸厂、酒厂、纤维板厂等单位集资60万元,黄岛区基本建设局设计,“战山河指挥部”施工,顺铁山路、琅台路于1980年建成长5880米的工业污水管道,上述单位和王戈庄皮毛厂的工业废水经过一级处理,可直接排入风河下游,年排放约110万吨,减轻了小辛河的污染,保护了县城区的饮用水源。 

水产

灵山湾内风河入海口,由于风河注入,形成河口港,近海泥沙底,水深5~12米,沿岸多为平缓沙滩。滩涂水质肥沃,港南盛产阡里虾。适于菲律宾蛤、泥、文蛤、竹蛏、牡蛎科、光滑河兰蛤等贝类生长繁殖,可开发海水养殖生产。   

水上运动

青岛市皮划赛艇训练基地,位于黄岛区风河下游入海口处,规划为24届山东省省运会赛艇比赛场地,赛后确定作为青岛市赛艇、皮划艇训练基地。

桥梁港口

王戈庄桥,座落于县城南端风河上,是黄岛区第一座大桥,也是胶南县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1966年5月由山东省交通厅测设队设计,昌潍地区桥工队施工。同年9月17日竣工,投资19万元。桥面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两侧设有铁栏杆,桥两端铺长210米块石漫水路,属中水位漫水桥。1975年治理河道时两端各埋没4孔。

烟上路白马河桥,位于大场镇郝村东南白马河上,是县内最大的石拱桥。1958年,建石台木面漫水桥于此。因河床淤积,汛期阻车,多次发生伤亡事故,1974年经山东省交通邮政局批准,投资38万元建成现桥。

大哨头桥,位于风河下游大哨头村204线国道上,1977年3月建成。此桥共有8个主孔,每个主孔建有两个小腹孔,桥面两侧各设1.25米宽人行道,并有宽25厘米缘石和高1米的花格栏杆,雄伟壮观,是黄岛区大型石拱桥中式样最新的一座。 

风河入海口曾经有大港口,在原胶南县城东南6.5公里。清乾隆,此港为货运港口。1930年代因河沙淤积而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