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
李冉,男,1977年生,法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2010年8月—2011年8月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访学一年(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资助)。
现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在《求是》《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清华大学学报》《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十余项。
主要作品
1、《论政党文化研究的两个范式》,李冉,《复旦学报》2009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2、《论政党文化的构成》,李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关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个认识误区》,李冉,《探索》2011年第1期。
4、《网络媒介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李冉,《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6期。
5、《毛泽东的大众化思想及其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以毛泽东\u003c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u003e为例》,李冉、邹汉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7期。
6、《从概念到行动逻辑:“党的自我革新能力”的政治学分析》,李冉,《理论学刊》2014年第4期。
7、《邓小平的顶层设计与改革理性》,李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5期。
8、《党性、人民性的话语起源与行动逻辑》,李冉、邹汉阳,《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5期。
9、《谁之主流何以主流: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研判与建设愿景》,李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10、《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能力的一项历史分析——以陕甘宁政权建设为研究个案》,李冉,《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11、《“中国式民主”的形态勘定》,李冉,《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7期。
12、《让政党文化运转起来——试论政党文化的基本功能及其发挥》,李冉,《探索》201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13、《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李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
14、《“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须谨防四个倾向》,李冉,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报2015年第11期(总313期)。
15、《核心价值观,确定我们如何存在》,李冉,《人民日报》(2015年12月7日第5版)。
16、《以人民立场汇聚复兴伟力》,李冉,《求是》2016年第20期。
17、《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历史逻辑》,李冉,《人民日报》(2016年06月19日05版)。
18、《提供“中国方案”何以成为可能》,李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8月3日第1版)。
19、《深改组:“破茧中国”的孵化器》,李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9月15日第07版)。
20、《中共执政史上的里程碑》,李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1月01日第01版)。
21、《治国理政以人民为中心》,李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2月28日第01版)。
22、《媒体姓党的理论依据与历史依据》,李冉,《求是内参》2016年第18期(总第620期),求是杂志社;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报2016年第3期(总322期)。
23、《新华日报坚守党报原则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2016年第27期(总第96期),2016年6月3日,教育部办公厅编。
24、《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李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年第8期。
25、《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26、《启蒙·濡化·创新:中国共产党与文化现代化》(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李冉.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