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咬人狗

咬人狗

咬人狗(学名:Dendrocnide meyeniana),属荨麻科咬人狗属,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也是野生动物的极佳食物。其特点在于叶子背面的毛,触碰会引起刺痛难忍的感觉。此植物在台湾的恒春镇极易发现,也分布于台湾本岛低海拔山区、绿岛菲律宾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树皮粗糙,高可达7m或以上,树干通直,灰白色;树冠截断状;小枝粗壮,红绿色,近似直立或斜上升,幼嫩部分及花序被有白色柔毛。

单叶,互生,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5公分,宽27公分,先端瑞尖、截尖至渐尖,膜质,叶基圆钝或近心形至盾形,叶柄长5-18公分,叶缘全缘或微钝齿蟳波状缘,叶片上表面常散生两种毛,其一为细小的软毛,另一为长而有刺的xìn毛(stinging hairs),密度较下表面高,皮肤碰触到焮毛会感刺痛;叶下表面光滑或被短毛;肋上表面平整,下表面隆起,侧脉7-12对,羽状显著,托叶为阔三角形,长与宽均约1公分,内有草酸钙碳酸钙沉淀。

单性花,雌雄同株,聚伞圆锥花序,花托紫色,有柔毛,腋生。雄花雄蕊4-5枚,花被片4-5枚。雌花花被片4枚,子房绿色,花柱线形,淡紫色,被柔毛。花期为4-7月。

果实成熟时,花托肉质,白色,半透明,先端附有扁球形瘦果3-6颗,径2-3毫米,花柱宿存。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低海拔林中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台湾和菲律宾

主要价值

果托味佳可食,亦可和嫩叶炒食,可是采集要小心,勿碰到叶背及幼嫩部份。

植物毒性

咬人狗的叶表皮细胞突出成焮毛,焮毛贮有类似甲酸有机酸,顶端膨大处细胞壁极薄,稍微碰触,即破裂释出酸液,能皮肤,不小心触到,会令人感觉疼痛烧热。解救方法,可以用尿或细叶姑婆芋外敷。亦可用胶布将刺入皮肤内的焮毛黏出,再擦上止痛软膏,疼痛马上会消除。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咬人狗.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201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