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埠岗镇

大埠岗镇

大埠岗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南平市邵武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邵武市南部,东邻张厝乡、大竹镇,西南与三明市朱口将乐县大源乡交界,西北与和平镇毗邻,北与城郊镇接壤。大埠岗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大埠岗村得名。历史上,该地在宋代属永城乡,中华民国曾称宝埠乡,1958年设大埠岗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

历史沿革

宋代时期,属永城乡。

元代时期,属永城市下乡。

明、清时期,为永城下乡三十二都。

民国时期,属大埠岗区龙埠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称宝埠乡,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四区。

1955年4月,设南陵乡,属之。

1958年9月,成立红岗公社,驻大埠岗村。

1960年8月,改称大埠岗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大埠岗公社,成立大埠岗乡。

1992年8月,撤销大埠岗乡,成立大埠岗镇。

行政区划

大埠岗镇辖11个行政村,分别为芜窟村、宝积村、李源村、河源村、大埠岗村、竹源村、加州村、松树坪村、溪上村、乌石村和铁洋村。镇人民政府驻大埠岗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大埠岗镇地处邵武市南部,东邻张厝乡、大竹镇,西南与三明市朱口将乐县大源乡交界,西北与和平镇毗邻,北与城郊镇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191.8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埠岗镇地处武夷山市脉南麓,地势东高西低,为半山区半平原地域,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主要山峰有撒网山、狮头山、道峰山等,最高峰位于芜窟村与铁洋村交界的撒网山,海拔1523.9米,为全市最高峰;最低点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的大埠岗村,海拔460米。

气候

大埠岗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6.8℃,1月平均气温4.5℃,极端最低气温-5℃(2008年1月25日);7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39℃(2004年6月25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1℃。生长期年平均240天,无霜期年平均220天,最长达280天,最短为22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7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2100毫米(1995年),极端年最小雨量1300毫米(2004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7月,6月最多。

水文

大埠岗镇境内溪流均属闽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同青溪、金溪县,其中同青溪境内长41千米,流域面积81.5平方千米,有芜窟、下炉、铁洋、乌石、培上、溪上、祝岭、宝积8条支流;金溪境内长18千米,流域面积110.5平方千米,有竹源、加洲、松树坪等3条支流。

自然灾害

大埠岗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涝灾、旱灾、冰雹、地质灾害等。涝灾主要发生在每年5—6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6月18日,全镇大部分农作物受灾,倒塌民房4栋23间、附属房102处212间、烤房41座,水、电、道路、通信设施等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地质灾害点有芜窟村下炉组,乌石村乌石坪组、前排组。

自然资源

大埠岗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石灰石、萤石矿、铅锌矿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高岭土、、、钨、石英矿等,其中以花岗石储量最多,约600万立方米。

2011年,大埠岗镇有耕地面积20771亩。

人口

2011年末,大埠岗镇总人口1549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080人,城镇化率47.9%。另有流动人口1397人。总人口中,男性8001人,占51.6%;女性7497人,占48.4%。14岁以下人数2783人,占,18.0%,15—64人数9156人,占59.1%,65岁以上人数3559人,占23.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5487,占99.9%;有、白、苗、瑶、侗5个少数民族,共11人,占0.07%。2011年,人口出生率13.3‰,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7.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1人。

2017年末,大埠岗镇常住人口为13528人。

截至2019年末,大埠岗镇户籍人口为1583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埠岗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316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397万元,比上年增长14.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6万元,增值税79万元,企业所得税4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849.1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00元,比上年增长3%。

2019年,大埠岗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

农业

2011年,大埠岗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3156.7万元,比上年增长5%。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1.3万吨,人均830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蔬菜、茶叶等。2011年,烟叶种植面积218.7公顷,产量525吨,产值90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590.5公顷,产量7118吨,产值2928.6万元,主要有黄瓜、蕹菜小白菜、菠菜等;茶叶种植面积196.6公顷,年产茶叶473吨,产值2076.1万元。

大埠岗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禽为主。2011年末,生猪饲养量6188头,年末存栏3280头;牛饲养量452头,年末存栏406头;羊饲养量211年末存栏量107只。家禽饲养量75290羽,上市家禽44412羽。畜牧业总产值6108.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1%。

截至2011年末,大埠岗镇累计造林1320公顷,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万余株;全镇林地面积1.4万公顷,其中用材林1.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882.4万立方米;孟宗竹林3333余公顷,毛竹蓄积量约为750万根。林木覆盖率84%。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409.7公顷,产量2382吨,总产值2539.2万元,主要品种有桃、奈、柿等。渔业以淡水鱼养殖为主。2011年,利用冬闲田、鱼塘养鱼138.7公顷,产量790多吨,总产值1264.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6%。2011年,农业大型机械15台。

工业

2011年,大埠岗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拥有工业企业19家,职工5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大埠岗镇有商业网点169个,从业人员336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852万元,比上年增长3%;城乡集贸市场1个,成交额562万元,比上年增长4.2%。2011年,大埠岗镇出口1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

金融业

2011年末,大埠岗镇各类存款余额506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742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电信业

2011年,大埠岗镇电信业务收入43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埠岗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2人,专任教师1人;中心小学1所,教学点6个,在校生183人,专任教师7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56人,专任教师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04万元,比上年增长7.4%。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大埠岗镇有高级职称人员5名,中级、初级职称人员80多名,企业技术骨干300多名,农民技术员410多名;科技示范户1200多户。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大埠岗镇有镇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60平方米;镇公共图书室1个,学校和村级图书室13个,藏书16900册;农村俱乐部11个,业余文艺队伍4支、36人。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1064户,入户率59.1%;11个村均开通高频广播,通响率100%。

2011年末,大埠岗镇有体育场9个,其中学校体育场3个,村体育场6个。6个行政村均安装了健身器材,安装率54.5%;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7.4%。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埠岗镇有镇卫生医院1所,村级卫生服务所10所;病床10张,每千人0.6张,固定资产总值176万元。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3人。全年完成诊疗1万余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4.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498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大埠岗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1户,人数24人,支出4.87万元,比上年增长5.6%,月人均169元,比上年增长4.6%;医疗救助7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32人,共支出2.6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5户,人数541人,支出49.2万元,比上年增长6.2%,月人均75.8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对象1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7.0万元,比上年增长5.3%。敬老院1家,床位4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670人,参保率98.3%。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大埠岗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9个,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640件,国内汇票业务160多笔,国内异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8400余件,发行报纸1010份、期刊138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800户,固定电话用户586户,固定电话用户普及率7.51%;移动电话用户421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7.9%;互联网用户402户,比上年增加230户。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大埠岗镇有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1000吨;排污管道1.2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项。

供电

2011年末,大埠岗镇拥有10千伏高压输电线 路3条,用电负荷100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4500万千瓦时。年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9.9%。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大埠岗镇有花坛26个,绿化带6条,绿地5片,绿化面积13.6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62.4亩,人均园林绿地面积1.3平方米。

交通

2011年,大埠岗镇有205省道(邵泰公路)贯穿全境,距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和武邵高速公路出口约3千米。全镇11个村,通村道路100%硬化;112个村民小组,道路硬化48条,硬化率78.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