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平市

南平市

南平市,简称延,俗称“闽北”,别名剑津、剑州、南剑州,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辖地级市,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江源头,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7°00′至119°25′,北纬26°30′至28°20′之间,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南平市境内属亚热带气候。2020年末,南平市代管2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有43个乡、72个镇、24个街道、281个社区、1636个村。南平市人民政府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截至2023年末,南平市常住人口为263.0万人。

南平市有四千多年的历史,10个县(市、区)建县都在千年以上,是福建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1994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平地区设立地级南平市。2019年底,南平市行政中心驻地正式迁至建阳区武夷新区。南平市共有150多个景点,其中5A旅游景区有1个,4A旅游景区有14个,3A旅游景区有36个,2A旅游景区有15个。 南平市主要景点有延平茫荡山风景区、建瓯归宗岩风景名胜区、浦城浮盖山风景名胜区、松溪湛卢山风景名胜区、政和洞宫山风景名胜区、乌君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22年4月,南平市入选首届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2022年7月,南平市获得连续八届蝉联省双拥模范城。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南平市地区生产总值209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3年增长5.3%,较1—9月高0.3个百分点、较上半年高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高1.6个百分点,增速逐季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为18.8:33.0:48.2。

名称由来

源于平定南方之意。又称剑津(源于双剑化龙传说,《晋书·张华传》有载)、剑州、南剑州。因位于福建省北部,通称闽北。

历史

唐代以前

南平是福建省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土著人在此繁衍生息。

夏朝商朝时期,天下分古九州,南平属扬州

周朝时,属七闽地。周显王三十五年(334年),建立闽越国,南平属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221年),南平属闽中郡

西汉高祖本纪五年(202年),南平属闽越国。汉建元六年(135年),馀善封为东越王,在闽北割踞,闽越改称东越。汉元封元年(110年),东越被汉王朝所灭,立冶县,南平属之。东汉建安初年(196年),福建省境内始置5县。建安八年(203年),移南部都尉于建安。建安十年(205年),析建安桐乡及今江西上饶一部分地置建平县(今建阳)。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会稽南部地置建安郡郡治建安,辖10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政区制。晋太康三年(282年),建安郡属扬州。

元康元年(291年),属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

南梁普通六年(525年),属东扬州。陈永定初年(557年),改属闽州(今福州市)。光大二年(568年),属丰州(今江西省抚州市)。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县,将原州、郡、县三级政区制改为州、县二级政区制,废郡后的建安泉州市(今福州市)。大业初(605年),属闽州(治福州)。大业三年(607年),闽州又改名建安郡

唐朝

唐王朝实行道、州、县制度。武德四年(621年),州治从福州移至建安(今建瓯),并改郡为建州,属泉州市都督府。景云二年(711年),属闽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建州为建安郡,属江南东道采访使。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建州,属福州都督府。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属福州节度使。大历六年(771年),属福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五代十国闽龙启二年(934年),王审知福建省建立闽国,建州属之。后晋天福八年(943年),王审知之子王延政在建州建国,国号“殷”。南塘保大四年(946年),殷亡,改建州为永安军,不久又改为忠义军。同年,析建州地置剑州,治剑浦(今延平)。南平境内二州并立。

宋朝

宋代,实行路、府(州、军)、县三级政区制。开宝八年(975年)改忠义军为泽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建州、剑州同属两浙西南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因四川省亦有剑州,改南平剑州为南剑州。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增置邵武军,治邵武,时南平境内2州1军并立。雍熙二年(985年),建州、南剑州、邵武军改属福建路端拱元年(988年),升建州为建宁军节度。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再升为建宁府

元朝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军为邵武路。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建宁府为建宁路,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剑路为延平路,闽北3路同属福建行中书省

明朝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建宁路为建宁府,邵武路为邵武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延平路为延平府。三府同属福建布政使司。

清朝

清朝,建制沿袭明制,境内仍设建宁县延平邵武市3府。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改道,实行省、道、县三级政区制。福建省设东、西、南、北4道,南平为北路道,道所在地南平,辖16县。1914年6月,改为建安道。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政区制,南平各县直属福建省。1933年11月,“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在南平设延建省(闽上省)。1934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同年2月,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同年7月,由于福建省属“剿匪”省份,为便于督察,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闽北境内设第三(驻南平)、第九(驻邵武市)、第十(驻浦城县)3个行政督察区。1935年10月,福建省改划为1市7个行政督察区,闽北境内设第二(驻南平)、第三(驻浦城)2个行政督察区。1938年8月,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由浦城移驻建阳区。1949年5月,闽北大部分县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南平市境内设两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即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建瓯;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南平。

1950年3月,为便于与民国建制的识别,省人民政府通知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冠以驻县名。同年4月1日,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名建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名南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27日,建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迁至建阳区,改称建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1月1日,建阳、南平两公署分别改称福建省建阳区专员公署、福建省南平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又分别改称建阳专员公署、南平专员公署。1956年3月26日,撤销建阳专员公署,所属各县划归南平专员公署。

1967年2月19日,成立南平地区革命造反委员会。同年3月18日,南平地区革命造反委员会改称南平地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5月15日,根据福建省军区的指示,改称为南平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9月,南平专区驻地迁驻建阳区。1971年7月1日,正式挂牌称建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3月,撤销建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福建省建阳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0月,邵武市撤县建市。1988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建阳地区驻地迁回南平。1989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为南平地区行政公署。1989年8月,隆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

1992年12月,建瓯市撤县设市。1994年3月,建阳区撤县设市。1994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平地区设立地级南平市,原县级南平市同时改设为延平区,南平地区建制至次年1月18日终止。1995年1月18日,南平地区正式改称南平市。

201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阳区撤市设区,以原建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建阳区的行政区域;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八一路439号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2019年底,南平市行政中心驻地正式由延平区迁至建阳区。

行政区划

201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阳撤市设区,南平市政府行政中心迁至建阳区南林大街。南平市辖三市五县两区(延平区、建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下设115个乡(镇)、24个街道办事处,1636个村委会、286个社区委员会。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南平市辖2个区:延平区、建阳区,5个县: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3个市: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区县下辖43个乡、72个镇、24个街道、281个社区、1636个村。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八一路439号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行政区划代码参考来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平市,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地处东经117°00′至119°25′,北纬26°30′至28°20′之间,东北与浙江省江山市龙泉市庆元县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资溪县铅山县广丰区等县接壤,东南与宁德市的古田、屏南县交界,西南与三明市的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毗邻。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平市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特征 。以断裂为主的断块山,山峰陡峭,断层崖、断裂谷等断层地貌分布。中山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部,由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4大山脉构成地形走势。武夷山位于西北部,北接仙霞岭,向西南延伸,为闽赣边境。其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福建省最高峰,也是中国大陆东南部的较高峰。杉岭系武夷山脉的支脉,从武夷山北向的桐木关向西南展布,至背岗、诸母岗折向南面延伸至延平区武夷山市和杉岭组成南平市第一大山带。仙霞岭呈南北走向,沿闽、浙边界延伸。峰山处于东南部,山脉呈北东走向,沿政和、建瓯与宁德市交界处展布。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境内千米以上山峰众多,1300米以上山峰有209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占总面积12.09%,海拔500~1000米的占44.03%,海拔300~500米的占21.38%,海拔300米以下的占22.50%。

气候

南平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夏湿润,秋冬干燥;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降水量1780.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656.5小时,7~8月光照最强。无霜期年平均281天,最长319天,最短250天。:1264-1273

水文

南平市境内河道多属闽江流域,为山区性外流河。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河流总长5220.7千米;河网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总量269.9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闺江,起自市区中心延福门,经市区向东南流经延平区夏道、南山、炉下、太平、樟湖镇,至苍峡出境进入宁德市古田县三都口地段,市城长53.6千米,出境口以上流域面积4943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59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建溪、富电溪、金溪、沙溪等。:1264-1273

南平市全年江河来水量偏少,水位总体平稳。全市主要江河来水量257.6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9.7%,比2019年偏少41.1%。其中,富屯溪径流量110.8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5.6%,比2019年偏少41.1%;建溪径流量146.8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4.8%,比2019年偏少39.2%。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2021年,南平市全年完成造林绿化20.3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66.1万亩、封山育林22.56万亩。“森林生态银行”经验做法由1个县3个村拓展至4个县(市、区)的44个村,合作林地由原先的2636亩拓展到3万余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底,南平市境内矿种有76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9种,其中水汽矿产1种,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50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33种。全市矿山共有170个,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饰面石材等59个,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余主要矿种为萤石矿36个、铅锌矿16个、银金矿9个、透辉石矿8个、石英矿6个、铁矿6个、石灰岩4个、铜矿3个、硫铁矿硫3个、钼矿3个、高岭土2个、矿泉水2个。

植物资源

截至2021年底,南平市有植物1790多种,仅种子植物就有110科、1200多种。针叶树、常绿阔叶树和乔灌木等森林植物有400余种。大宗用材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阔叶林三大类。竹亚科有80多种,药用植物有700多种。蕨类植物苔藓地衣真菌等760多种,其中蕨类、苔藓360多种,地衣、真菌400多种。

生物资源

 截至2021年底,南平市有各种高等动物兽类近百种,分属22科46属,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鸟类近400种,占全国三分之一多;两栖类33种;山溪鱼类33种;昆虫31个目,200多科,2000多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蛇的王国”之称,已知蛇类有63种,占全国160种的39%、全省77种的82%,主要蛇类有五步龙(五步蛇)、银环蛇竹叶青属眼镜蛇、腹蛇、蟒蛇、灰鼠蛇等。在数量上,单是中国特产的五步蛇在保护区内约有50万条以上。全市水域鱼类有17科138种。

自然灾害

南平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旱灾、冰雹、大风及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较大的洪水灾害平均5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7月。近年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6月中下旬,受灾人口128.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9万公顷,其中绝收1.6万公顷;冲毁桥梁577座、涵洞6835道,房屋倒塌29874间;死亡失踪106人,死亡牲畜8.6万头、家禽334万只,直接经济损失68.3亿元。:1264-1273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11月1日,南平市户籍人口3168684人,比2019年减少13884人,年增长率-4.38‰;城镇人口150273,乡村人口2018411;男性1635098人,女性1533586人。17岁以下人口635321人,占总人口的20.05%;18~34岁年龄段人口631844人,35~59岁年龄段人口1301255人,60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600264人。

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26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3.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28%,比上年末提高1.4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68‰;死亡人口2.2万人,死亡率为8.33‰;自然增长率为-2.65‰。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12.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95万人,乡村人口195.12万人。

参考资料:

民族构成

南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有畲族苗族、回族、土家族、壮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等43个少数民族。:1264-1273

经济

综述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南平市地区生产总值209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较1—9月高0.3个百分点、较上半年高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高1.6个百分点,增速逐季提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93.4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90.06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06.79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为18.8:33.0:48.2。2024年,南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92元,比2023年增长5.3%。

农业

南平市粮食作物以稻谷甘薯马铃薯、玉米和大豆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瓜果、烟叶、甘蔗、药材等。主要有品种有西瓜甜瓜、草苺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兔为主。渔业养殖以池塘、水库、河沟、网箱等为主。:1264-1273

2024年,南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0.7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分行业看,农业产值增长3.7%,林业产值增长4.3%,牧业产值增长2.4%,渔业产值增长4.5%。全市粮食产量增长0.5%,蔬菜产量增长4.0%,茶叶产量增长5.3%,食用菌产量增长7.8%,园林水果产量增长2.9%,肉类产量增长1.7%,主要禽蛋产量增长6.2%。

工业

南平市的工业行业门类较齐全,初步形成以机械(装备)制造、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伴有生物、旅游(养生)、创意等新兴产业。

2024年,南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2.5%。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8.1%。分产品看,家具产量增长84.3%,钢材产量增长42.1%,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增长21.4%,活性炭产量增长16.1%。

服务业

2024年,南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6%,比1—9月提高0.2个百分点。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4.4%,限额以下商品零售额增长3.5%。限额以上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3.4%,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6%,汽车类下降1.2%,网络零售额增长17.6%。

文化

综述

南平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张三丰太极文化的发源地。

文物古迹

截至2015年9月,南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28处。

遇林亭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案村与武夷街道白岩村交界处。窑址分布在3个小山岗上,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宋代闽北烧割黑釉(兔毫盏)、青釉(珠光)瓷器遗址。瓷器以茶盏为主,尤以“描金、银彩”黑釉瓷碗为主,也有少量的盘、碟、罐、灯盏等生活用品,每窑可装烧瓷器8万件。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列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4-1273

武夷山崖墓群(悬棺一虹桥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70平方千米内。1999年,列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4-1273

武夷山廊桥(余庆桥),位于武夷山市区南门街南端,始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年),展毁屡建,现存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所建。为两台、两墩、三孔伸臂斜撑木石结构廊桥,全长79米,建有桥屋25间桥宽6.7米,四柱九,抬梁式屋架,小青瓦硬山屋面,清水脊。当心间屋面升起作单檐歇山式屋顶。桥面中间为条石铺设走道,两侧铺砌河卵石。桥两侧设有1.3米高的直棱式木栏杆。桥头东侧即左岸有石阶18级,桥头西侧有石阶24级。两端山墙为青砖砌马头墙,中开券顶门洞作桥门。桥西券门额匾阴刻:“余庆桥,光绪十五年仲秋,鹅湖孟国瑞题。”1999年,列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5月28日,毁于大火,存有桥墩。:1264-1273

建窑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阳区水吉镇池中、后井村旁,距建阳市约38千米。窑场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包括庵尾山)、大路后门和营长乾(又名社长硬,包括园头坑)等处,有五代十国到宋末元初龙窑基址8座,总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最长的龙窑长达135.6米(国内之最),出土鸪斑等极名贵瓷品。建窑创烧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初,元代中后期走向衰落,主要以烧制兔毫、油滴、鹤鸪斑、曜变等墨釉瓷碗为主(俗称建盏),不少为御贡品。1985年10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4-1273

朱熹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阳市黄坑镇九峰村后塘自然村大林谷。墓为凤字形,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墓园保护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堆为河卵石砌馒头形封土堆,墓前立石供桌、石香炉、石望柱。坟丘及墓庭均用河卵石垒砌。墓堆后立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碑一方。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1982年,福建省文化厅拨款修缮朱熹墓。1985年,列为有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文物部门建基道碑亭一座,并对墓园进行维修,修筑长570、宽4米的墓园公路。1992年,韩国朱子后裔捐资兴建思源亭一座。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4-1273

北苑御培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瓯市东峰镇大房村境内的风凰山麓,距建瓯市区约15千米。北苑之名始于五代十国,据宋姚宽《西溪丛语》载:“泽州龙焙西北,谓之北苑。”嘉靖《建宁府志》亦载:“龙启中(933~934年)里人张廷晖以所居地宜茶,悉输之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张廷晖把风凰山方圆30里茶园献给王审知,旋即被列为皇家街茶园,故又称北苑御茶园。宋代,是北苑茶的鼎盛时期,朝廷派重臣漕闽监制贡茶茶品不断升级。周蜂《茶苑总录》曾称:“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后因战乱变迁,北苑茶事渐衰废。1983年,文物普查队在北苑普查发现以宋代陶瓷为主的堆积层,并在附近找到一块北苑茶园记事摩崖石刻。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4-1273

建瓯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建瓯市区东郊白鹤山麓,坐北朝南,占地约2000平方米。始建于东晋,历经毁垣重建,建筑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建。山门已毁,前殿有“岱宗隆祀”之匾。顺阶而上为勾栏、主殿,东西两侧为和房。主殿又称圣帝殿,为重檐歌山式屋顶,11檩抬梁式屋架,面阔5间,总宽28.5米,进深6间,总长22.2米;柱头铺作施清式人字斗拱,转角铺作施三抄龙头单下昂,并伴有装饰性(不承重)象鼻三下昂;藻井为明,砌上露明造,四面托以清式如意斗拱;内檐补间铺作(平身科)为3朵,下施雕工精细的驼峰,造型有鹿、羊等。内檐柱础两侧对称,其中金柱、中柱础为覆盆式过渡到鼓镜式造型,为明代早期风格。199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4-1273

宝山寺又称宝灵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顺昌县大干乡宝山峰巅,距顺昌县城40千米。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修,由山门、前殿、天井、厢房、大殿及全石构南天门大圣庙等组成,占地365.2平方米。大殿为元代原构,明万历和清光绪年间进行局部修加固,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台明、梁架、瓦、正脊等全部构件均采用花岗石,经精心细凿构筑而成。殿内中堂两边各有两根大石柱,柱高3.5米,直径约60厘米,椭圆形;石柱中间夹着两根小石柱顶住上梁,地面铺设长条石板。面阔5间(14.5米),进深4间(11.5米),通高5.59米。1996年9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4-1273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土民俗

南平市风土民俗有祖先崇拜、天地崇拜、民间信仰、闽越图腾——闽蛇文化、古调八韵南词、民间绝活建瓯挑幡、戏曲政和四平戏、远古歌舞邵武傩舞等。

闽北人聚族而居习俗保存比较长久,家族祭祖习俗也相对盛行,是闽北地方民间信仰活动中较具特色的一种。

是古闽越人的图腾。千百年来,古镇樟湖仍保留着比较完整、古朴、原始的蛇崇拜民俗,形成崇蛇文化。每逢农历七月七,樟洛杉矶湖人都要聚集在蛇王庙奉蛇王出巡,各家各户门户洞开,以香火鞭炮迎接,顶礼膜拜。

四平腔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除余姚市海盐、弋阳、昆山市四大声腔外,产生的又一戏曲声腔,是明末清初曾经盛极一时的古老声腔,清中叶后渐趋沉寂。政和县杨源乡的四平戏以古朴粗犷的历史面貌保存至今,是四平腔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傩舞,是古人驱疫逐鬼的一种仪式,约形成于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秦汉时已非常盛行。宋代,跳傩活动传入邵武市

市花市树

南平市花是桂花、百合属,百合不仅观赏价值高,还有美好的寓意,象征着百年好合、祝福、伟大。南平的气候环境也利于百合生长,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大街小巷都可看到。南平市树是闽楠、香樟树。

交通

综述

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是福建省北上西进的战略通道,是对接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中西部腹地的前锋平台。境内有1个机场(一类航空口岸)、9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还有2条高速、2条铁路在建,正在规划建设武夷山新国际机场。2015年合福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南平到福州市四十分钟左右,到厦门市约2.5小时,到上海市4个小时以内,到北京7个多小时。

公路

南平市有6条高速公路(G3京台高速、G25长深高速、G70福银高速、G1514宁上高速、S10宁光高速、S31浦武高速)、12条国省道(7条国道、5条省道)。2023年,南平市公路通车里程16231.24公里,比上年增长0.8%。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1042.58公里,增长0.09%。

铁路

南平市有五座高铁站,其中武夷山北站距南平市区3.5千米,距武夷山景区17 千米,是合福高速铁路入闽第一站。

南平市站武夷山市景区26千米、建阳区城区21千米,主要面向武夷山度假区、建阳区、武夷新区等地的居民和旅客。

建瓯东站衢宁铁路,2020年9月通车,建筑面积2000平米,位于建瓯市水源乡,距城区60公里,是闽北地区距宁德港最近的铁路车站

建瓯西站距建瓯市区6千米,主要面向建瓯市的居民和旅客;位于延平区的延平站距南市区16 千米。

延平西站距离市区11.4千米,主要面向延平区的居民和旅客。境内有鹰厦、峰福、外南、合福、南三龙、宁等6条干线铁路贯穿,周边有沪昆、温福、福厦、向莆、赣龙等铁路接驳中转,国内约80% 的大中城市进入南平市七小时内旅游交通圈。

航空

南平市武夷山机场位于武夷山市南郊,从机场到市区7 千米路程。机场可供起降波音737波音757 和MD-82 等中型飞机,具有配套完善的航空运输服务设施设备,具备全天候飞行条件。武夷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市广州市西安市等国内重点城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共十余条航线,布局以大中城市为轴心,辐射周边地带,东南形成网络,西北向纵深发展,并提升服务品质,提供异地租车、机场大巴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南平市5所高等学校(含1所成人高校)招生19316人,在校生57523人,毕业生17654人;15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661人,在校生23588人,毕业生6831人;174所普通中学招生50988人,在校生154966人,毕业生51587人;263所普通小学招生31575人,在校生188828人,毕业生32342人;485所幼儿园在园幼儿68839人;9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942人。

科学技术

2023年,南平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u0026D)经费支出24.64亿元,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11%。全市已布局建设1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拥有省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截至2023年末,共有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中心。建设省级众创空间18家、市级众创空间20家。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其中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在孵企业56家。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全年新增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专利授权295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8件。截至2023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432件,比2022年末增长21.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402件。新增商标注册1.5万件,有效注册商标12.55万件,比2022年增长12.0%。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年末,南平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群众文化馆11个、文化站142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总量237.54万册。广播电台10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75%;电视台10个,电视节目11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75%。

医疗保障

截至2023年末,南平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82个,其中医院50个,卫生院115个。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439人,其中,医生6545人,注册护士8949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6770张,其中医院13004张、卫生院2615张。

南平市重点医院有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人民医院。其中市第一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第二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市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

体育事业

2023年,南平市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35场,成功举办南平市和美乡村篮球赛、第八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城市赛、全国首届健身气功个人公开赛、全省自行车联赛分站赛(松溪站建阳站)等赛事。新建3个智慧体育公园、3个多功能运动场地、4个游泳池,已全部竣工。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年末,南平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09176人,比2022年末增加34432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为189926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31794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0499人,比2022年末增加484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7237人,增加61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58326人,增加9163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19721人。年末全市共有8336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比2022年末增加195人;5567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增加2052人;7455人享受城乡特困。年末全市各类养老床位数2.81万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1.7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3.5张。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323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6.89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15亿元。

友好城市

南平市友好城市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为南平市开展民间对外友好交流搭建桥梁,增进南平市与国外城市的了解,发展友谊、加强合作,扩大南平市与国外城市友好交流的社会基础。

旅游景观

景点概览

南平市共有150多个景点,其中5A旅游景区有1个,4A旅游景区有14个,3A旅游景区有36个,2A旅游景区有15个。

主要风景

延平茫荡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南平市区西北部,距南平市区约15千米,面积117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1363米,1991年2月,被福建省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264-1273

建瓯归宗岩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建瓯市西约7千米的徐墩镇归宗村,面积4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596.5米。1992年10月,被列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1264-1273

浦城浮盖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因盘石累叠,下者如盘,上者如盖,故名,又称盖仙山,位于浦城县北45千米的盘亭乡、官路两乡之间。景区面积12.33平方千米,为花岗岩风蚀地貌,有碧狮峰、棋盘石、犁尖峰诸峰。主峰碧狮峰海拔1146米,1998年7月,被福建省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松溪湛卢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松溪县城南部茶平乡境内,距松溪县城26.4千米。相传春秋时欧冶子湛卢于此,故名。最高峰湛云峰,海拔1230米。1998年7月,被福建省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264-1273

政和洞宫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政和县城西南70千米的杨源乡。因山中有一巨石呈“宫”字状,其山洞有洞中宫殿之称,故名。景区面积约50平方千米,最高峰香炉峰海拔1459米。2002年8月,被福建省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264-1273

乌君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鸾凤乡饶坪村后的光泽、建阳、邵武市三县(市)交界处,距县城20千米,乌君山北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大小峰峦30余座,最高峰海拔1477米,面积约20平方千米。2007年5月,被福建省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264-1273

名村古镇

美食特产

综述

南平市地方产品有峡阳桂花糕、东笋、南茶、西鱼、北米、和平豆腐、武夷山熏鹅、建瓯锥栗。

峡阳桂花糕

峡阳桂花糕制作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是用天然桂花绞汁去渣,窖存3年后,取出,配制健脾化气的肉桂花木香花、麝香、丁香蒲桃沉香香附子佩兰叶等中药香料,精制成“桂花酱”,然后拌入炒爆、 磨细、蒸熟、筛细的糯米粉中,加上白糖五香粉、芝麻、盐水,制成糕,再用蒸汽给以湿润,使其久置不松碎。

东笋

东笋产于武夷山市东路的上梅乡金竹、首阳村一带。该地的竹笋质嫩、色白、清脆、味甜,没有一般竹的特殊"泥味"。

南茶

南茶产于武夷山市南路的武夷镇、星村镇,特指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天心、慧苑、桂林、马头等村落。该地茶叶通称"岩茶",武夷岩茶有"岩骨花香"之称绝。

西鱼

西鱼指武夷山市西路的洋庄乡区域河流,尤其是在西际、坑口支流中的河鱼。烹调鲜鱼时不用加食油或其他佐料,下几粒食盐即可,吃起来肉嫩味甜。

北米

北米产于武夷山市北路的吴屯、岚谷两乡,该地的大米粒大、色好、味香、饭多。北米之好与当地高山地区特殊气候相关。

和平豆腐

豆腐、碎铜茶和摆果台被称为福建 邵武和平的三绝,第一绝就是和平豆腐。和平人为充分利用土地,历来有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惯,产出优质黄豆,因而和平豆腐也有了悠久的制作史。和平豆腐也被称为游浆豆腐,采用酵母凝聚豆腐的制作工艺,世代相传。

建瓯锥栗

锥栗,俗称“榛子”。野生于武夷山脉东南麓的中国锥栗之乡一建瓯市。历史上有名之“贡闽榛”就产于此。

历史人物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建置沿革 - 历史沿革.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1

南平概况 - 区县概况.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1

南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10-02

2023年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平市统计局.2024-04-25

2024年南平市经济运行稳步向好.南平市统计局.2025-02-05

风景名胜.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1-11

南平交通.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3

南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南平市市树市花的决定 - 决定决议.南平市人大常委会.2022-10-03

南平市行政区划.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1

南平市人民政府驻地由延平区八一路439号迁至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10-01

资源物产 - 区位环境.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1

南平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录 - 热门景区.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1-19

“双遗产”名山在中国——武夷山_图片新闻_中国政府网.中国政府网.2022-11-19

《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奖颁发,南平获评“城市典范”.腾讯网.2022-10-05

南平市连续八届蝉联省双拥模范城 - 南平要闻.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14

南平市历史沿革.南平史志网.2023-03-24

南平市区划沿革.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2-10-02

2021南平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1-11

延平区情简介.延平区人民政府.2022-10-02

建阳区行政区划.建阳区人民政府.2022-10-02

邵武市行政区划.邵武市人民政府.2022-10-02

武夷山市区划人口.武夷山市人民政府.2022-10-02

建瓯市2021年统计用区划详情.国家统计局.2022-10-02

顺昌县2021年统计用区划详情.国家统计局.2022-10-02

浦城县行政区划.浦城县人民政府.2022-10-02

光泽县2021年统计用区划详情.国家统计局.2022-10-02

光泽县概况 - 光泽概况.光泽县人民政府.2022-10-02

松溪县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0-02

政和县行政区划.政和县人民政府.2022-10-02

地理位置 - 区位环境.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1-11

南平市自然地理 - 区位环境.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2

2022年南平统计摘要 - 年度数据.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1

南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2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国家政务服务平台.2022-11-11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06〕19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中国政府网.2022-11-13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_中国概况_中国政府网.中国政府网.2022-11-1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1-19

南平市风土民俗.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3

2023年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平市人民政府.2024-07-01

2023年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平市人民政府网站.2024-05-14

福建省创建无“红包”医院名单汇总.福建省卫健委.2022-11-11

深化友城交流合作,助推南平绿色发展.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5

武夷四宝:东笋南茶西鱼北米 - 特色产品.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18

南平市邵武市和平村.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10-05

峡阳镇简介 - 峡阳镇.延平区人民政府.2022-10-05

南平市特色产品.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5

峡阳桂花糕 - 特色产品.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18

和平豆腐 - 特色产品.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18

南平特产:建瓯锥栗 - 特色产品.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18

南平市历史名人 .南平市人民政府.2022-10-05

福建三地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东南网福建频道.2022-11-19

南平市统计普查中心被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 党建政务.南平市统计局.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