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百合属

百合属

百合属(Lilium L.)百合科(Liliaceae)下的一属,全球已发现有至少120个品种,其中55种在中国。属下分为4个组,园艺品种划分为9个种系。百合属植物自然分布广,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洲、北美洲和欧洲,亚洲东海岸、北美西海岸和地中海地区百合资源较为丰富;中国南北均有分布,以西南和华中地区最多。百合属植物种类多,大多喜欢冷凉、湿润、半荫的环境,适生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百合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鳞茎,卵形或近球形;地上茎直立,圆柱形;叶通常散生,较少轮生,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矩圆状倒披针形、椭圆形或条形;花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花常有鲜艳色彩,有时有香气,花被片6,2轮;蒴果矩圆形,室背开裂,种子扁平,周围有翅。

百合属植物花姿百态、芳香怡人、花色丰富,是世界上十大切花之一,也是盆栽、园林绿化和点缀庭院的名贵花卉。百合属植物的鳞茎、花瓣可食用,作为中药材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2021年8月7日最新公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中部分百合属植物为中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国际IUCN中也收录了7个种。

百合花的花语是“纯净、圣洁”,是节日、婚丧仪式不可缺少的花卉材料。百合花在西方是圣洁的草花;“圣母百合”在欧洲被认为是圣母玛利亚的表象;在中国百合花被誉为“云裳仙子”,含有“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百合虽然为人们称颂和喜爱,但是对于动物可能具有毒性,被猫食用可能会危及生命。

属名来源

Lilium源自希腊语“Leirion”,是古希腊植物学家提奥夫拉斯图斯对圣母百合(L. candidum)的命名,Leirion又源于埃及古语“hleri”,意为“花”。1753年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Linnaeus)采用Lilium作为这一类植物的属名。

起源与演化

青海-西藏高原喜马拉雅和横断山脉之间被认为是百合科植物的起源中心。百合属的现代谱系1720万年前开始分化。大约1260万年前一个分支从东亚传播到北美洲,形成花朵侧向开放的北美百合类群,另一个分支在1200万年前经过东亚扩散到欧洲南部和高加索地区,形成了以金苹果百合(Lilium carniolicum)为代表的欧洲百合群。传播到北美洲的分支大约990万年前发生第二次分化,形成了一支花头直立的北美百合类群,大约790万年前再次分化为北美洲东部和西部两大百合种群,而西部种群在620万年前继续分化,东部种群在110万年前继续分化。传播到欧洲的分支在440万年前形成了橙花百合(L. bulbiferum)和欧洲百合(L. martagon)

分类

百合属植物园艺品种众多,1982年,国际百合学会在1963年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百合委员会提出的百合系统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亲本的产地、亲缘关系、花色、花姿等特征,将百合园艺品种划分为9个种系:亚洲百合种系(Asiatic Hybrids)、星叶百合种系(Margon Hybrids)、白花百合种系(Candidum Hybrids)、美洲百合种系(American Hybrids)、麝香百合种系(Longiflorum Hybrids)、喇叭形百合种系(Trumpet Hybrids)、东方百合种系(Oriental Hybrids)、其他类型(Miscellaneous Hybrids)和原种。

属下划分

1949年Comber根据百合属植物的15个表型特征将其分为7个组,并被广泛接受;后人基于Comber的分类结果进行修正,当前国际上将百合属植物分为7个组:轮叶组(Martagon)、根茎组(Pseudolirium)、百合组(Lilium)、具叶柄组(Archelirion)、卷瓣组(Sinomartagon)、喇叭组(Leucolirion)和斑瓣百合组(Oxypetalum)。1980年汪发缵等将中国百合属植物分为4个组:百合组、钟花组、卷瓣组、轮叶组,中国学者普遍接受此分类体系。

百合组(Sect. Lilium)

百合组叶散生;花朵喇叭形或钟形,横生于花梗上,花被片先端略向外翻,雄蕊上部向上弯曲。百合组植物具有观赏性,如著名的王百合(Lilium regale)、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布朗百合(Lilium brownii)等。

钟花组(Sect. Lophophorum)

钟花组叶散生,极少轮生;花朵呈钟形,花被片较百合组短,花被片不弯或稍弯,花朵向上、倾斜或下垂,雄蕊向中心靠拢。花向上开的种适用于做百合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中国钟花组百合遗传资源丰富,如渥丹(Lilium concolor)、毛百合(Lilium pensylvanicum)、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紫花百合(Lilium souliei)等。

卷瓣组(Sect. Sinomartagon)

卷瓣组叶散生;花朵下垂,花不为喇叭形或钟形,花被片向外反卷或不反卷,雄蕊上部向外张开。中国有19种,适宜作庭院露地栽培,如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药百合(Lilium speciosum)、湖北百合(Lilium henryi Baker)、川百合(Lilium davidii)等。

轮叶组(Sect. Martagon)

轮叶组叶片轮生或近轮生,花朵向上或向下垂,花被片反卷或不反卷。中国有3种,青岛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欧洲百合(Lilium martagon L.)、东北百合(Lilium distichum)。

相关历史

中国可能是亚洲百合记载最早的国家,百合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了其药理价值。唐代就已经有百合属植物在中国庭院栽植的记录,盛唐710-765年莫高窟130窟的壁画上出现了卷丹(L.lancifolium)的身影,同时期,日本用于宗教目的而编织的旗帜中绘制了日本百合(L.japonicum)。中国宋代罗愿在《尔雅翼》中解释了百合名称的由来“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故名百合,言百片合成也”。

百合在美洲的栽培历史似乎早于亚洲。美洲考古学家根据克里特(Cretan)时期插有百合的花瓶和壁画推测,百合属植物栽培历史距今约3800 年;而百合属植物在植物学上的最初记载在1世纪,由希腊植物学家Dioscorides记述;作为园艺植物的最初记载是在1629年;20世纪以来,百合属植物品种改良工作不断发展,花型更丰富、香味更宜人、花期更长、抗性更强的百合新种质不断涌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卵形或近球形;鳞片多数,肉质,卵形或披针形,无节或有节,白色,少有黄色。

茎、叶

茎圆柱形,具小乳头状突起或无,有的带紫色条纹。叶通常散生,较少轮生,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矩圆状倒披针形、椭圆形或条形,无柄或具短柄,全缘或边缘有小乳头状突起。

花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少有近伞形或伞房状排列;苞片叶状,较小;花常有鲜艳色彩,有时有香气;花被片6,2轮,离生,常多少靠合而成喇叭形或钟形,较少强烈反卷,通常披针形或匙形,基部有蜜腺,蜜腺两边有突起或无;雄蕊6,花丝钻形,有毛或无毛,花药椭圆形,背着,丁字状;子房圆柱形,花柱一般较细长;柱头膨大,3裂。

果实及种子

蒴果矩圆形,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周围有翅。

分布

分布范围

全球百合属植物野生资源约有100-175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洲(约70种)、北美洲(约24种)、欧洲(约10-22种),亚洲东海岸、北美西海岸和地中海地区百合资源较为丰富。中国是百合属资源自然分布的中心,其中36个原种和15个变种为中国特有。中国百合属植物集中分布在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和东北地区

生境

百合属植物的生长环境较为多样,不同种对光照、土壤、水份的需求不同。大多数百合属植物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坡地、山地草甸、林缘、岩石裂缝、森林边坡、灌木丛、草丛和山谷中,少数喜欢周年雨水充沛的湿生环境,例如大花百合(L. concolor)生长于长白山区泥炭沼泽湿地,豹斑百合(L. pardalinum)和日本百合等生长于北美洲和日本的溪流和沼泽中。百合属植物在海拔高的地区也有分布,例如岷江百合分布于760-2200m的山谷石缝中。

生长习性

百合属植物大多喜欢冷凉、湿润气候,耐寒,生育和开花的适温为15-20℃,5℃以下或30℃以上生育近乎停止,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一般是全日照的光照条件,光照时长对花芽分化有重要影响。喜欢腐殖质丰富、多孔隙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多数喜欢微酸性土壤,有些中能耐适度碱性土壤,适宜pH为5.5-7.5,忌土壤高盐分。百合属植物开花后进入休眠,经过夏季一段时间高温可打破休眠,再经过低温春化诱导,于适宜的温度下可形成花芽,打破休眠及低温春化的温度、时间因品种而异,打破休眠一般需20-30℃温度3-4周。

适应性

百合属植物地下部分具有两种根系,生于鳞茎盘下的为“基根”(或称下根),具有吸收养分供茎叶生长及开花、稳定地上部分的作用,寿命2至数年;生于土壤内地上茎节出的根称为“茎根”(或称上根),也有吸收养分的作用,分布于土壤表面,主要供给新鳞茎的养分吸收,寿命为1年,每年秋季随植株地上部枯萎而死亡。

繁殖

百合属植物会散发浓郁香味,吸引蜂类传粉。例如,细叶百合(L. pumilum)花冠和花药鲜红的颜色能反射蜂类可见的紫光,会吸引昆虫降落到花上,传粉昆虫主要为蝶类和蜂类。除此之外,杨利平等初步观察分析了百合属10种植物的自花传粉和种间传粉,发现东北百合(L. distichum)、有斑涯丹(L. concolor var. pulchellum))、王百合、毛百合自花不孕,川百合条形百合(L. callosum)同株异花传粉的亲和性好于同花传粉的亲和性,同为钟花组的毛百合和有斑渥丹正、反交均不座果,常规条件下种间授粉的亲和性与形态上的亲缘关系并不一致。

保护

类群现状

中国百合属植物资源丰富,不同地域、不同种的野生百合所包含的基因库在育种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百合属有些植物的分布范围极小,例如,秀丽百合(L. amabile Palibin)在中国仅在丹东市周边市县有发现;青岛百合(L. tsingtauense Gilg)仅在中国山东崂山、招虎山等聚居地内呈斑块状小面积分布,需要人们进行保护。

致危因素

中国部分地区的野生百合属植物,因当地人、游客的过度挖取、采摘,野猪、野鸡等动物的啃食,甚至部分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进行盗挖,导致数量减少,甚至基本绝迹。

保护级别

2021年8月7日最新公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中部分百合属植物为中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秀丽百合、绿花百合(L. fargesii Franch.)、乳头百合(L. papilliferum Franch.)、天山百合(L. tianschanicum)、青岛百合。国际IUCN中也收录了7个百合属植物,极度濒危(CR)的有L. polyphyllum、L. ukeyuri;其他为L. pomponium、L. chalcedonicum、L. rhodopeum、L. jankae、L. ciliatum。

保护措施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中已将部分百合属植物为中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生物技术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于2008对中国5个片区的百合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做了收集与田间保存。相关学者建立百合属植物种质基因库,对于百合属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对野生百合属植物就地保护,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都为百合属植物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保证。

栽培

育苗方式

百合属植物繁殖方法较多,有分球、分珠芽、鳞片扦插及播种等。以分球法最为常用,鳞片插亦较普遍,而分珠芽和播种则仅用于少数种类

分球法

百合属植物母球在生长过程中由茎轴旁不断形成新的小球,并逐渐扩大与母球自然分裂,将这些小球与母球分裂可另作为繁殖材料行栽植。每个母球经一年栽培后可分生数个小球,具体因种和品种各异。也可花后将茎切成小段,每段带3-4片叶,平铺湿沙中,露出叶片,经1月左右便自叶腋处发生小鳞茎,小鳞茎经1-3年培养,便可作为种球栽培。

鳞片扦插法

取成熟的大鳞茎,阴晒数日后,将肥大健壮之鳞片剥下,斜插于粗沙、蛭石珍珠岩中,鳞片内侧面朝上,顶端微露土面,冬季移入温室,保持室温 20℃,鳞片基部伤口处便可产生子球并生根,经3年培养便可长成种球。一般一母球可剥取20-30片鳞片,可育成50-60个子球。

栽培管理

百合属植物常规栽培一般是秋季,翌年春夏开花,如为了使百合在冬季开花需要进行促成栽培。

上盆

盆栽百合应选用茎秆较矮、适合于盆栽或可以促成栽培的种类或品种,盆栽植株茎高30-40cm较合适。选择发育充实、均匀、无病的鳞茎,上盆时间根据用花期和品种而定。盆土宜用肥沃、疏松无病的混合基质,球根在盆土中下面应有1cm厚的土层。如果每盆中有多个种球,球根的顶部应朝盆外面。

管理

种植后应浇透水放置阴凉处,前期温度不宜过高,以12-13℃为宜,以促进发根。“霜降”前将盆移进日光温室,温度升到14-16℃,最高不宜超过25℃。温室湿度以80-85%为宜,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生长期保持土盆湿润,每1-2周施一次薄液肥。显蕾后每天延长光照4-6小时可以提高花的质量并提早开花。

病虫害管理

百合属植物病害较多,主要包括鳞茎腐烂病、百合疫病、立枯病、叶枯病、斑叶病等;多因过度潮湿的环境由真菌、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对土壤消毒、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地老虎、灯蛾、芝麻赤蛱蝶等均能危害茎叶,可使用触杀剂、胃毒剂杀除。

用途

园艺观赏

百合属植物花型奇特、花色丰富(还有中间色、复色)、花姿优美、花期较长,有的还具有香味,可以用作切花、盆花、园林配景。大片纯植或丛植疏林下、草坪边、亭台畔,或做建筑基础栽植;亦可做花坛、花镜及岩石园材料或盆栽观赏;多数品种则更适合做切花,例如王百合(Lilium regale)、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均为名贵切花。

食用营养

百合属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鳞茎可鲜食、干制、烘焙煲汤、提制淀粉、制作饮料和酒或用于日化品生产,花瓣也可食用。中国有食用百合的传统,山丹(Lilium pumilum)、卷丹(Lilium lancifolium)和野百合(Lilium brownii)也在日本朝鲜越南作为食品大面积栽培。

医学药用

百合属植物的鳞茎和花可以作为中药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百合属中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的干燥肉质鳞叶,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危害

百合属植物对于动物可能具有毒性,例如麝香百合卷丹和某些百合的花及叶被猫食用后,1-6小时会发生中毒,呕吐、厌食、多尿、等渗和脱水等病症,12-72小时出现肾衰竭,3-7天内死亡。狗对百合并不敏感,在食用大量百合后会由于胃肠不适产生呕吐、腹泻便血的症状。

物种文化

百合花的花语是“纯净、圣洁”。西方人认为百合花是一种没有邪念,至为圣洁的草花;“圣母百合”在欧洲一直代表少女的纯洁,因此被认为是圣母玛利亚的表象;基督教的仪式上人们常互送百合来表达良好的祝愿。在中国百合花被誉为“云裳仙子”,含有“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日本人曾将百合花作为贡品献给天皇氏

百合”的名称自古为中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广为熟悉和应用,不仅作为节日、婚丧仪式不可缺少的花卉材料,且许多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美术工艺品等无不取材于百合属植物,为人们称颂和喜爱。“百合”一词也指女性之间的爱慕,起源于日本同性恋杂志《蔷薇族》编辑创造的“百合族”一词。

代表物种

毛百合

毛百合(食虫类:Lilium pensylvanicum Ker Gawl.)别名兴安百合。鳞茎较小,约3cm,白色;鳞片抱合较松。茎高60-80cm,绿色稍带褐点,上部有白毛。叶轮生,披针形。花单生或2-6朵顶生,直立向上呈杯状,花被片分离,黄红色,从中央到底部有淡紫色小斑点。花期5-6月。

川百合

川百合(学名:Lilium davidii Duchartre ex Elwes)别名大卫百合。鳞茎卵扁形,较小,约4cm,白色。茎高60-180cm,略被紫褐色粗毛。叶多而密集,线性。花2-20朵,下垂,砖红色至橘红色,带黑点,花被片翻卷。花期7-8月。

麝香百合

麝香百合(学名:Lilium longiflorum Thunb.)别名铁炮百合、龙牙百合。鳞茎球形或扁球形,黄白色,抱合紧密。茎高45-100cm,绿色,平滑无斑点。叶多数,散生,狭披针形。花单生或2-3多生于短花梗上,平伸或稍下垂,花瓣蜡白色,基部带绿晕,具浓香。花期5-6月。

类群对比

百合科中,百合属与贝母属(Fritillaria L.)关系最近,两属约在1950万年前由共同祖先分化。

相关研究

育种

百合育种发展较快,以荷兰和美国为中心,每年育出数以千计的百合品种,几乎垄断了国际百合种球市场;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倍性育种、细胞工程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抗逆性育种方面,荷兰的贡献较大,研究发现朝鲜百合与麝香百合对引起百合鳞茎腐烂的主要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有较强的抗性,并利用毛百合作亲本,可以将抗性传递给子代,建立了在克隆水平和幼苗水平上筛选抗病性的方法。

次生代谢物

Johnson等对5个市售的杂交百合品种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表征进行了研究,确定的挥发物有单萜烃、单醇和醛、苯丙类、苯类、脂肪酸衍生、含氮和氨基酸衍生化合物,并且比起生殖器官,花被组织释放了绝大多数挥发性分子,为了解百合属植物挥发物的多样性、量化花挥发物的数量、解决基因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Wu等对百合属2种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进行深入探索和比较,共鉴定出331种成分,其中苯丙类衍生物和甾体皂苷含量最高,为深入区分百合属植物成分类型和特征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可用于评价和提高百合属植物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其他

中国陕西西安植物园赵雪艳博士等对百合属5种植物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基因功能注释,证明了5种植物在百合属内亲缘关系较近,鉴别了花发育相关基因,发现了抗性以及参与代谢相关的正向选择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百合花的发育和调控以及百合属植物进化提供依据。

获奖品种

百合属中的20个品种或栽培品种获得了皇家园艺学会的花园优异奖:African Queen Group (VI-/a) (H6)、‘Anastasia’ (VIIIb-c/b-d) (H6)、‘Bandiëra’ (VIIa/b-d) (H6)、‘Brusago’ (VIIIa-b/b) (H6)、‘Casa Blanca’ (VIIb/b-c) (H6)、‘Conca d’Or’ (VIIIb/b) (H6)、‘Fata Morgana’ (Ia/b) (H6)、‘Friso’ (VIIIb/b) (H6)、‘Fusion’ (IVb-c/b-c) (H6)、‘Garden Party’ (VIIb/b) (H6)、Golden Splendor Group (VIb-c/a) (H6)等。

参考资料

百合属.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5

..2023-06-25

百合属.多识植物百科.2023-06-25

百合概述.微信公众平台.2025-04-25

..2023-06-25

..2023-06-25

..2023-06-2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6-26

Lilium.IUCN.2023-09-07

10种百合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中国知网.2023-09-07

..2023-06-25

濒危植物青岛百合种子的形态特征与萌发特性.中国知网.2023-09-07

..2023-07-06

贝母属.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7-06

观赏百合资源与育种研究进展.中国知网.2023-09-07

Lilium floral fragrance: A biochemical and genetic resource for aroma and flavor.science direct.2023-09-07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comparis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wo Lilium species through offline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multimode acquisition of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science direct.2023-09-07

百合属5种植物的比较转录组分析.中国知网.2023-09-07

Award-of-Garden-Merit-Plants.AGM Plants.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