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图腾

图腾

图腾主要指的是原始社会族群的一种信仰和习俗的体系。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阿尔冈金部落语的音译,在英文中它被固定为“totem”。第一个把“totem”一词介绍给西方学术界的人是英国人约翰·郎格(John Lang),他在1791年出版的《印第安旅行记》中首次提出了“图腾”的概念。图腾的起源有自然敬畏和氏族标记,以及名目论和标志论、个体主义理论、庸俗经济理论、联合理论和历史唯物论者论等说法。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创造出极富特色的图腾文化。图腾的形式通常为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动物图腾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形式。

图腾文化是人类早期的混沌未分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中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是相互交织的。图腾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包含宗教、法律、社会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图腾为传统神话、文化的溯源求本、古时人们生活状态等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民族图腾在现代服饰、标志设计、建筑等公共艺术创作中常见使用,这不仅为古老的民族图腾注入新的艺术形式,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定义

图腾主要指的是原始社会族群的一种信仰和习俗的体系。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图腾观念的主要含义是“亲属”和“标记”。一般认为,图腾崇拜大致包含有如下几种成分:相信群体起源于图腾或与图腾结合的祖先;群体具有共同的图腾名称;图腾群体成员相信自己与困腾之间存在血缘亲属关系,因而崇敬图腾,完全或部分地禁止伤害图腾物;相信困腾群体成员能够化身为图腾或图腾化身为人;同一图腾群体成员之间禁止通婚;图腾群体成员要共同举行与图腾有关的重要仪式(繁殖仪式、成年礼、图腾宴等)。

图腾含义随着图腾文化的演变而演变的。原始人曾先后产生多种“图腾”含义:图腾是祖先,是保护神。他们最初把图腾认作血缘亲属,把自己装扮成图腾模样。随着人类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原始人不再认为图腾能生人。但图腾祖先观念在原始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于是产生保护神观念。图腾定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图腾”定义为: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亲属的象征,或是保护神的象征。象征物可以是动物或植物。这一定义需要说明:图腾有多种类型,把图腾定义为“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图腾的含义差异很大,定义中对象征物的说明是“或是亲属,或是保护神等”。图腾的实体是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

起源

名称由来

“图腾”一词,源自北美印第安人阿尔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的音译。在英文中,最初有Totam、Dodaim、Totem等多种不同拼写形式,而最终被定型为Totem(含义为“他的亲族”)。首先将Totem一词引入西方学术界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译员兼商人约翰·郎格。他曾在北美生活多年,并痴迷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1791年,他出版《印第安旅行记》一书,首次提出“图腾”的概念。将“图腾”一词引进中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原地区学术界的通用译名。

图腾一词在印第安语“totem”中,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志”。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totem”的第二个意思是“标志”。就是说它还要起到某种标志作用。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族群的标志和象征,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以及将一个群体和另一个区分开的功能。由一个图腾,人们可以推理出一个族群的神话、历史记录、文化习俗。图腾表达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血缘关系;图腾是一个族群共同的祖先,被认为这个族群的所有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图腾是一个族群的保护神,即便随着思维的发展,不再认为图腾可以生人,但图腾祖先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图腾成为一个部族的保护神。

图腾起源

敬畏

远古时期,自然条件的险恶,生产力的低下,使原始人在自然面前呈现出一种屈服状态。凶禽食肉目的残暴,自然灾害的疯狂也常使原始人处于一种束手无策的境地,面对它们带来的威胁而深感无能为力。这时期,原始人在力量大大超过了自己的自然界万物面前,很自然地产生对自然界万物的崇拜。图腾崇拜产生于人们对于某种动物行为和植物作用的神秘感和依赖感。出于万物有灵的观念,于是这种物就被奉为灵物。祖先死后,灵魂不死,先人的灵和物的灵附合在一起,人们甚至认为自己氏族的祖先就是由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无生物转化而来,因此,原始人以为自己的氏族同该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缘关系,于是,本氏族对某物尊敬,甘作它的后代,把它的形象刻画在氏族的旗帜上,刻画在祭祀时的器物上,甚至刻画在山岩、墙壁上,乃至刻画在自己的身体上,当作本氏族的徽号和姓氏,这种旗帜或器物或山岩或身体上的形象,就是本氏族所崇敬的图腾。应该说,一个氏族的图腾对该氏族的一切成员来说都是神圣的,人们崇拜图腾,因为他们认为本氏族的图腾对氏族成员都有一种保护作用,人们尊敬自己的图腾,图腾就会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反之就会带来灾难。因此,人们会常对之怀有一种敬畏心理加以膜拜。

标记

图腾崇拜的起源还可以从一个氏族的“标记”上找到原因。在“感天而生”的母系社会中,不难看出,同姓的人或者说同一氏族的人都是某一个女祖先的后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从血族婚中逐渐认识到近亲婚配生子的危害和教训。《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为了保证后代的正常繁衍,中国的祖先规定,同姓不得相娶,一氏族的男女必须到另一氏族中寻找配偶,这就要求一氏族必须有区别于另一氏族的“徽号”(图腾)。同时,这种母系氏族组织不仅是同一个血缘共同体,也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氏族的财产归全氏族共同所有,人们共同劳动、生活,团结友爱,亲密无间。共同的血缘纽带把同一氏族的成员都结成了一个统一整体,他们都相信同一氏族的人是最亲密的,本氏族的人血统与外氏族是不同的,因为各自来源于不同的祖先。这种强烈的血族观念,必然要求每一个氏族都有一个标明本氏族的一切成员区别于其他氏族成员的特殊标志。而最能标明这种区别的,也就是各氏族的不同祖先──即一个氏族的人之所以区别于另一氏族的人的根本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氏族标志的图腾也就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了。大量事实说明,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图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当时人们的社交、婚姻、宗教等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图腾。总之,图腾既是整个氏族的标志,也是每个氏族成员自身的标志,图腾实际上成了每个氏族成员在对内对外事务中的“身份证”。正所谓氏族制度产生了图腾崇拜,而图腾崇拜反过来又巩固了氏族制度。

名目论和标志论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图腾崇拜是祖先崇拜的第一个阶段。他断言,图腾崇拜的发生源于给人起动物绰号的原始习俗和后人错误地解释这些外号。他指出,原始人语言的简单、贫乏和不稳定,词汇的局限性和多义性,没有表示一般和绝对概念的词尾、词缀变格和变位,不能区分比喻和事实之间的差别。根据他的意见,野蛮人的祖先绰号为老虎的,其后代便天真地相信自己的祖先是真正的老虎,这样,他们也就认为自己出自老虎,是老虎的后代。据斯宾塞的意见,崇拜半人半兽生物也是由于错误地解释祖先绰号而来,因为传说把具有动物名号的始祖父描绘成有一个具有另一种动物名号或人名的妻子,这样,原始人认为其子女似乎便有了始祖父与始祖母的共同的特点。

学者J·卢伯克提出的关于图腾崇拜起源的名目论完全独立于斯宾塞的理论,他的理论甚至可能比斯宾塞提得早一些。他在《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崇拜动物可能源于首先以某种特殊动物名称称呼个人,而后是称呼全家人的习俗。例如,以熊为名称的家庭首先会以好奇心看待这种动物,然后是尊敬,最后是以某种类似虔敬的态度对待它。

社会-心理理论

图腾崇拜起源的化身理论,是1884年考察印度尼西亚马来人诸部落的G·A·威尔金提出的。他认为,在印度尼西亚各部落中,化身信仰导致产生人与动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或人来源于动物的观念。据他的意见,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附入某种动物体内继续生存。死者灵魂附体的动物便因此成为死者亲属的神圣动物,并作为祖先受到崇敬。

英国民族学家詹姆斯弗雷泽关于图腾崇拜起源的第一个理论是他在著述他的巨等《金枝》的过程中创立的,也是他总结这一时期许多学者研究原始部落的万物有灵观念的结果。这一假设实际上是威尔金理论的变体。弗雷泽注意到世界各部落中普遍存在的“体外灵魂观念,即人的灵魂有时可以出现在体外和附入到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中。据弗雷泽的意见,这种观念的残迹可以在俄罗斯关于长生不老的卡谢伊的传说中找到,传说称卡谢伊的灵魂附在鸭蛋上,而鸭蛋的灵魂又附在鸭身上等等。

早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就指出动物崇拜的三种形式:直接崇拜动物,间接崇拜作为神灵偶像的动物,最后是崇拜作为这一部落祖先的图腾。他断言,当时占有优势的动物比人更凶猛、更狡猾,所以原始人都直接崇拜动物。野蛮人认为人死后灵魂继续存在,并保留生前善或恶的特性,这些都是动物赋子的。据他的意见,动物被原始人看作是该地区死者灵魂的储藏处,例如,非洲中部的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附入生活在墓地附近的猿猴身上。神、祖先的灵魂也可以附入动物体内。崇拜化身为动物形体的神-祖先是崇拜祖先和崇拜动物之间的中间环节。

生物-性理论

在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看来,图腾崇拜发生的根源应该在性本能中找寻,性本能对母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尤其是对宗教的发展似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图腾制度来源于奥狄浦斯情结。希普则认为,图腾崇拜是妇女关注性行为的后果造成的;而里斯利却认为,图腾制度是外婚制中的一部分,并认为,按动物命名的外婚制群体名称和相信群体起源于某种动物的信仰,是由于原始人"模仿”动物造成的。

个体主义理论

个体主义理论是A·弗莱彻、F·博厄斯、希尔-陶特、霍斯和马克-杜格尔等人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根据是,认为个人图腾“精灵-保护者”(弗莱彻)或家庭崇拜物和象征(希尔-陶特)是图腾崇拜的初生形态。

美国民族学家法兰兹·鲍亚士认为,图腾崇拜产生于不大的外婚制群体,它与欧洲人的姓和按母系计算亲属的群体相同,这是与事实相矛盾的。首先,他认为母权制的产生是由于妇女在锄耕农业占优势的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那很明显,母权制和图腾崇拜只能产生于存在锄耕农业的地区。

据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的意见,图腾崇拜的异源性表明,图腾崇拜的共同特点是各种现象巧合的结果,也就是说,图腾崇拜在没有相互依赖的不同地区,在条件相同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些条件之一是存在氏族,因为氏族是与图腾崇拜不可分离的。但是,由于戈登威泽否认历史发展规律,所以他断言,相同条件的这种巧合一般不是必然的,因为氏族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各个部落的图腾崇拜和氏族绝不可能是同时产生的。

庸俗经济理论

图腾崇拜具有宗教和社会的两个方面。其宗教方面表现在群体成员与作为群体名称的物象存在特殊的关系;而社会方面则表现在禁止群体内部通婚,每一个人都只能与不同的图腾群体成员联姻。根据英国生物学家B·斯宾塞的意见,由于图腾群体较早实行外婚制,因此,图腾崇拜是原生的,而外婚制是次生的。B·斯宾塞和弗雷泽都认为,通过巫术行为而达到繁殖被认为是群体图腾的动物、植物等物象的图腾繁殖仪式,是图腾崇拜的主要仪式。

联合理论

学者罗伯逊-史密斯、杰文斯和迪尔凯姆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认为,图腾崇拜是最早的宗教形态,它先于人类神而存在。他们都从图腾崇拜观念的集体主义性质出发研究图腾崇拜。他们都赞同杰文斯的观点,即图腾崇拜发生的原因是人把自己的社会组织转嫁到周围世界的有生物和无生物之中。

历史唯物论者论

历史唯物论者论认为,图腾崇拜是世界所有部落和民族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一种宗教形态。他们全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出发,把宗教确定为是在日常生活中统治人们的外部力量的虚幻反映,并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关系中寻找图腾崇拜的根据。

图腾分布

塔斯马尼亚

塔斯马尼亚人对图腾崇拜特别有意义,因为,就社会组织而言,这些部落与所知的世界上的所有部落相比,无疑是较为原始的。

大洋洲

大洋洲存在图腾崇拜或图腾崇拜残余的有如下这些群岛:托雷斯海峡群岛、英属新几内亚群岛、阿鲁群岛、多布群岛、马特韦亚群岛、克鲁埃群岛、安德拉群岛、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群岛、班克斯群岛、所罗门群岛、卢济阿群岛、特罗布利安群岛、瓦努阿图群岛斐济、卡罗林群岛、桑塔-克鲁斯群岛、萨摩亚群岛、罗图马群岛、加歪群岛、塔伊特群岛、努尔赖赖群岛、汤加群岛、马伊群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古卢群岛、加里曼丹岛岛的达雅克人、马兹维苏鲁群岛和韦塔尔群岛应该承认,大洋洲大多数部落都相当普遍地存在各种图腾崇拜形式,而这些部落的图腾崇拜资料多半已被考察家们所记录。澳大利亚的所有部落都发现有图腾崇拜。赫尔曼·梅尔维尔和巴塞斯特群岛上的澳大利亚蒂瓦部落中也发现有图腾崇拜残余。

大洋洲的各地居民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交往,不少部落很大程度上混杂而居;他们所经受的欧洲殖民化的影响程度也互有差别。而且各个岛屿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几乎是这一个岛与那一个岛都不相同。所有这一切都引起了大洋洲人的职业、经济形式的异乎寻常的多样化,出现了原始社会关系的众多的变体,由此也促进了宗教信仰的不平衡的发展。

南美洲

南美洲许多部落都存在图腾崇拜和图腾崇拜残余。主要部落有:委内瑞拉的萨利瓦人诸部落和皮亚罗亚人诸部落,哥伦比亚的阿拉瓦科人,瓜希拉人和瓦尼马人,巴西西部的博罗罗印第安人和儒里印第安人,秘鲁的土著居民,英属圭亚那和的阿拉瓦科人,荷属击亚那的森林黑人,以及巴塔哥尼亚的森林黑人。

图腾崇拜或图腾崇拜残余几乎存在于南美洲的所有部落和部族中。第一,它提供了人类群体与图腾动物完全混同为一的典型例子(在博罗罗人中)。第二,南美洲的图腾崇拜特点是,在大多数部落中都保留了图腾崇拜的两种主要成分:一是存在以动物、植物和自然力命名的胞族和氏族;二是认为与这些物象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并相信人能化身为图腾。当以图腾命名的氏族名称消失时,而化身信仰仍被保留,相反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而当化身信仰消失时,巫师能够化身的信仰却依然存在(如图库纳·瓜尤佩人)。

这一地区的图腾崇拜可以发现,随着早期阶级社会的产生,氏族图腾也过渡到神(如印加人)。这些神都是以人和动物,或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当作为人的形体出现时,便把神说成是在过去具有能够化身为动物的奇异力量,这就是说当神具有后一种形体时,才完成了自己的功能。这表明,类人神化身的观念源于图腾观念。印加人的观念可以帮助理解古代东方、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各国的类似现象。

北美洲

北美洲是典型的图腾崇拜地区。学术界使用的专用名词“图腾”一语,就是源自奥杰布瓦或奇佩瓦人使用阿尔衮琴部落语言。在北美洲,图腾崇拜分布很广,东部和落基山脉中的所有部落,西北部沿海岸一带、美国南部边境、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部、奥里根州西北部、加利福尼亚州巴拿马共和国的所有印第安部落中(包括爱斯基摩人),都存在图崇拜。

非洲

非洲许多部落和部族都存在图腾崇拜或图腾崇拜残余。南非的祖鲁人、贝专纳人、科萨人、霍屯督人、布须曼人;非洲西南部的赫雷罗人;法兰西苏丹的曼丁戈人、谢纳人;安哥拉南部的奥瓦孔比人;罗德西亚的巴孔达人、阿温巴人或温巴人等等。黄金海岸的特维、埃维和阿散蒂部族,塞加拉部落和尼日利亚的许多部落,尤其是豪萨、比尼、方古部落;克列斯托沃伊河流域的富加拉部落;苏丹东部和刚果的许多部落和部族,如巴莱萨人、乌波托人、蒙格利马人、博班吉人、阿卢尔人、阿巴布亚人、巴刚果人、马迪人、阿赞德人、巴索科人、巴里人等等,以及尼罗河的一些部落。塞尔加尔各民族、英属东非的姆韦鲁人、埃尔格约人和恩布人;塔噶尼喀的瓦戈戈人和巴特索人;乌干达的巴萨贝人、班贝人、巴卡马人、班布亚人、巴千达人、巴孔贾人、巴昆达人、巴索加人、南迪人、萨贝人和巴金加人;操班图语言的其他许多部落和部族,以及阿比西尼亚和马加达斯加都存在图腾崇拜或图腾崇拜残余。

在非洲,具有父权制一夫一妻制家庭的部落和民族中,发现有家庭图腾,而且,在最发达的部族和民族中,只有贵族家庭才有家庭图腾。这证实了关于家庭图腾产生较晚的观点是正确的。非洲保留了性图腾崇拜,并且只存在于较高发展水平的部落和部族中,甚至只在酋长家族中存在(巴欣达部落)。这证明关于性别图腾崇拜是最古老的图腾崇拜形式。在马绍纳部落中,在1901年发现有氏族图腾崇拜,但过了二十五年之后,只存在部落图腾崇拜。这一事实表明,氏族图腾崇拜先于部落图腾崇拜,这是令人信服的。图腾名称和群体起源于图腾的信仰主要保留在社会组织比较原始的部落中,而在父权制氏族中,尤其是在阶级社会,不一定都保留图腾化身信仰,也不存在比较稳定的图腾崇拜的各种形式。

中亚和哈萨克斯坦

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的所有民族中都存在图腾崇拜残余。

西伯利亚

除了雅库特人和阿尔泰人之外,西伯利亚各民族都存在图腾崇拜。

中国图腾历史

中国的图腾纹样始于八卦,据史学家所言可能是伏羲时的八个部族的代表符号。在上古时代,文化和图腾是同时并肩进行充实底蕴的。新石器时代图腾崇拜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后期,与祖先崇拜分不开。在各式各样的图腾神话中,人类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某种动物。比如《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朝人的祖先,是母亲吞了玄鸟的蛋后诞下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商人以玄鸟为图腾。

中国自古就有图腾和纹样,通过图腾与纹样的进化来表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承。在远古时期,就有大汶口遗址,当时烧制的陶器就有多样图腾,颜色较少,主要是红、黑、白三种。图腾也比较大而简单,就是以几何图形为主。图腾纹样在当时主要是区别和本族不同的族样,不仅仅是作用于装饰,还代表不同文化与地区的习俗。早在夏商时代,中国就开始了生产和使用青铜纹样。大多经历了家族文化的深层次的发展,表现在精神、哲学和信仰的视觉化演绎。具体通过图案的表现,有最基本的原始文化底蕴,别具特色和差异化的符号特征,是群体理念的形象体验,并非简单的视觉表现手段和手法。在夏朝是简单的图腾纹样,主要用于生产生活的陶器与生活工具。在夏朝较大的部落本身文化就有原始的文化始源,在商朝的时候由于酒文化的发展,所以导致青铜器具的发展,随着酒文化的发展,青铜器开始进入发展的时代,最为著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鼎身四周都有图腾——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这些青铜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体现权势和等级的礼器,它表现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一个部落有自己特有表现手段和与其他的艺术门类不同的艺术语言,如古代的几个大的部落图腾,各个的表现和呈现都有所不同。不同不仅仅表现在图腾纹样的样式,也表现在图腾纹样自身的文化发展与内涵。总之,在图腾文化的表现方面,以简单大方为主。周代的时候,由于周文王分封天下给诸侯,姬发姬发要限制兵权颁发虎符,出现了虎纹工程图,虎符的设计感来源于虎的样子,样式简单霸气、造型简单、效果强烈、颜色简单。到了封建王朝秦朝时,由于要做出有特点的图腾纹样来代表皇权,须以传说中的灵物来做图腾,突出皇权不可侵犯。中国图腾的历史久远是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带来的。已知的中国图腾文化大多是在阶级社会、甚至是在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延续下来的。迄今所知的中国图腾文化主要是残余形式,而不是繁荣发达时期的图腾文化。

古代各民族的图腾崇拜

巴比伦人

在巴比伦人中,可以看到的图腾崇拜残余首先是动物或以半人半兽形象描绘的神:马尔都克神被描绘成是狮身鹰头的鲁像或半蛇-半猛禽形象;涅尔加勒神以狮身、人首、长着鸟翅膀和牡牛角的凶恶的动物形象出现;埃亚神则作为鱼形象或半人-半鱼的形象出现;阿达德神长着两只角,蒂阿马特女神是龙形象,阿舒尔神有鸟翅膀和鸟尾巴,伊什塔尔神为狗形或鸽子形等等。这些劲物都被供奉在大神殿里,被认为是神圣的动物:狗供奉于伊什塔神殿,驴供奉于宁吉尔苏神殿,马供奉于沙马沙神殿等等。

腓尼基人

在古腓尼基,传说对比布拉-阿多尼斯神的祭祀与他在狩猎时为野猪所伤致死的那个野猪有关。因而,他的神圣妻子阿斯塔尔塔以猪作为祭品。有人肯定地说,这样做是女神对猪的报复,把这种祭祀解释为是以神的血和肉作为圣餐是正确的,因为阿多尼斯本人原来是一条神圣的野猪。同时,腓尼基人还祭祀作为野兽形象的巴尔神。牡牛是蒂拉城的最高神的象征。此外,他们还普遍崇拜一些树和山岩。

古叙利亚人

叙利亚的阿达德神在一个阿拉亚人的志铭上被描绘成头戴王冠,并长着一对角。牡牛是阿达德神的象征。大马士革城的第一执政官、英雄被描绘成是白唇鹿形象。叙利亚阿特尔加蒂斯女神庙的池塘里养有神圣的鱼,在举行盛大仪式时,可以捕食这些鱼,但只限于祭司。女神雕像上戴鸽子帽,在叙利亚,鸽子和鱼与猪一样神圣。所有这一切都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古犹太人

古犹太人的图腾崇拜残余首先表现在以动物命名的许多氏族名称上(“卡列布”--狗,沙凡--家免,“拖拉”--蠕虫等等)。古犹太人和古以色列人崇拜犊牛无疑也是图腾崇拜残余。据圣经上说,应犹太人的请求,金色的牛犊生下了莫伊谢亚-阿龙兄弟,这样,它消除了西奈人的忧愁,并获得了圣经旧约雅赫维史册。以色列王国从犹太人中分离出来之后,建造了韦菲拉和达纳教堂,教堂内供奉着牛犊形状的神。古犹太人崇拜牛犊也可在考古发现中找到证据,在扎约尔达尼亚发现有青铜牛犊雕像。犹太人中流行的祭祀蛇的习俗也是图腾崇拜残余。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存在图腾崇拜是毋庸置疑的。如在哈拉尼安人中,像尊敬兄长一样尊敬狗、乌鸦和蚂蚁;西奈的阿拉伯人认为家免是人的兄弟,在他们看来,倘若吃了家免的肉,便既看不见父亲,也看不见母亲;另有一个阿拉伯部落如发现死去的瞪羚,必须像亲属一样把它埋葬,并要服丧七天。

古伊朗人

从古伊朗人的一些传说中可以看到图腾崇拜遗迹。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基尔是由保护他免遭禽兽之害的狗抚养的。诚然,希罗多德认为这个传说的形成是由于基尔的父母所致,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宣传。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个传说,是因为基尔是由名为基诺(意为狗)或名为斯帕科(也是“狗”之意)的奴婢抚养的。但是,在希罗多德时代,原本的古老的观念显然已经消失,于是,他力求找到这个传说的合理的解释。在古伊朗中,普遍存在狗崇拜习俗,因为狗是专门用来供奉阿胡拉马兹达神的神圣动物。如果谁杀害或打伤了狗,将受到最残酷的惩罚。

古印度人

关于古印度人的图腾崇拜,掌握的资料还是比较可靠的,首先必须指出,包括韦驮教、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印皮教,颇大程度上是以转世信仰为基础的,而且其转世信仰不仅是一个人的灵魂能够转化到另一个人身上,而且还能转入各种动物和植物之中。而人转化为动物或其他各种自然客体的信仰,终究是最古老的图腾崇拜信仰的模糊回忆。

古希腊人

古希腊诸神均有其表象--宙斯神的表象为鹰,雅典娜是蛇和猫头鹰阿尔忒弥斯是扁角鹿,阿佛洛狄忒是鸽子,阿波罗为狼和海豚,波寒冬是马,等等。所有这些,都属于图腾表象崇敬动物形象的神或半人半兽形象的神也是图腾崇拜的残余:人们所尊崇的赫拉神是母牛形象,菲加利亚的阿耳忒弥斯雕像是马首,或是传说中所说的半人半兽形象(如半人半马)。

古罗马人

古罗马普遍尊崇狼的习俗可以看作是图腾崇拜的残余:当萨姆尼特人寻找新大陆时,狼曾是他们的带路人;罗马传说中的创始人罗穆洛和瑞穆斯李生兄弟均由狼扶养长大。萨姆尼特人自称为“hirpi"或“hirpini”,即意为“狼”。牧神节和专门供奉浮努斯的牧神洞,以及路珀耳枯斯的祭司团成员均与狼有关罗马的姓氏porcii(porcus--小猪)、Fabii(faba--豆类、菜豆)也可以解释为是图腾崇拜残余。也许猪和豆类是罗马这些姓氏的神话传说中的祖先。

古日耳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

古日耳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也存在图腾崇拜残余。首先可以从族体名称中看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部落名称,如“Nirgingas”一名意为“牡马人”。高卢的部落名称“塔夫里斯基"意为“公牛”,“布拉伊诺维基”意为“大鸟鸦”“阿布罗涅”意为“野猪”。高卢人中还有不准食蛋、鸡、鹅的禁忌,看来也是源于图腾观念。

形式分类

动物类图腾

动物类图腾是最常见的民族图腾之一,在很多出土的软陶泥上都有动物纹图腾,常见的有鱼纹、鸟纹、铅山壁虎纹、蛙纹、猪纹、羊纹等。兽历也属于一种常见的图腾日历,有学者考证起源于远古西羌的图腾崇拜,比如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就是用十二生肖(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鼠、牛)轮回记日,一个属相周为十二日,轮回三次为一个月,轮回三十次为一年。即每一年十个月,每个月三十六天,共三百六十天。

龙图腾

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故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直至今日,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蛇图腾

蛇图腾崇拜在中国原始社会中也同样存在。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发现有蛙、鸟的图像;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还有蛇的图像;从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也看到有人头、鸟兽的图像,这些图像有些可能就是当时的氏族图腾。人们对于自身的繁衍充满着极大的神秘感和不解,给蛇赋予女色的象征意义。人们也观察到了蛇其外形与男性的生殖器相似,从而生成“蛇——性”文化,以蛇为性的象征是带有世界性的原始观念。“蛇图腾崇拜”便成了在生殖崇拜和性文化的融合下形成一种原始崇拜,将其视为神灵与龟合为“四灵”之一的“玄武”。

植物类图腾

最早的植物图腾是出于人类对植物的敬畏,有的植物高大挺拔,枝叶繁茂,有的植物耐旱耐寒,长寿不枯,有的植物冬枯春荣,周而复始,极易诱发人们向往人能死而复活,凡此种种,植物便能引起人们的崇敬。如黎族把葫芦瓜作为图腾崇拜,几乎所有黎族地区都有关于“葫芦瓜”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期,黎族的先民在某一时期遇到了洪水暴发,人类几乎要灭绝,只幸存一男一女和一些动植物藏在葫芦瓜里。后来,他俩结婚了,繁衍了人类。在这个传说中,葫芦瓜不仅保住了黎族祖先的生命,繁衍了人类,也给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便利,因此,葫芦瓜便成了黎族图腾崇拜的对象,它还是后代船形屋的雏型。

葫芦瓜图腾

几乎所有黎族地区都有《葫芦瓜》传说。传说远古时候,黎族的先民在某一时期遇到了洪水暴发,天下的人几乎灭绝,只幸存一男一女俩和一些动植物藏在葫芦瓜里。后来,他俩结婚了,繁衍了人类。葫芦瓜不仅保住了黎族祖先的生命,繁衍了人类,也给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便利,因此,葫芦瓜便成了黎族图腾崇拜的对象,它还是后代船形屋的雏型。

竹图腾

田独、鹿回头、尖峰、中沙等地的“符”姓的黎族,有竹崇拜的习俗,把竹子作为他们的姓氏,也就是氏族的符号。“符”姓,黎语叫做“色顺”,即“竹的孩子”或“竹子丛下”的意思。当初,凡是“色顺”同姓氏族都集中居住在一起。杀牛宰猪祭祀祖先。因为“色顺”是他们的氏族名称,是崇拜的原始祖先。

变形复合类图腾

人类最初的宗教是顺其自然发生的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古人认为,这些东西都是由神灵操纵的,因而崇拜天体、天文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风、雨、雷、电等。比如,成都市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蜀国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在此地出土的“太阳星君鸟”是一件镂空的圆环形金箔,金饰中心图案像是一个喷射出12道光芒的太阳的变形,散逸层有4只飞鸟环绕。这个图案融合了天体崇拜和动物崇拜。其反映的“崇鸟崇日”的宗教意义和神话色彩,也是三星堆文化中崇拜太阳、鸟这一习俗的继承和发展。

天图腾

黎族地区不少地方春旱夏涝,人们靠天吃饭。为了收获,黎族的先民拜天求雨。他们认为,云、雾、雷、风、雨等天体现象都有一种不灭的“灵性”。其中,比较普遍而且认为最可怕的是雷公鬼、太阳鬼、风鬼等。人头痛发烧生病时,认为是因为触犯了雷公鬼和太阳鬼;患疟疾病,是因为触犯了风鬼;庄稼遭受虫害、风灾是雷公鬼作祟;打雷闪电要闭目,否则留下痕迹的话那就大病将至了。雷公鬼(天神)威力强大无比。因此,黎族人对天十分敬畏和崇拜。

天珠图腾

天珠是一种含玉质及玛瑙和晶体矿成份的沉积岩,有极强的磁波,有天然形成的规则图案,以眼球形为主,辅以三角形、四边形等,据称可辟邪。琢磨后的成品凸显眼珠状纹饰,是价格无法估量的佛教圣物。最早发现于西藏自治区尼泊尔等被当地人尊为“天降之石”,后来在外蒙也有所发现。

文化内涵

文化实质

图腾文化是人类早期的混沌未分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是相互交织的。图腾文化也是社会文化。包含宗教、法律、社会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后来发展为自成一体的文化现象。

宗教信仰

J.E.麦克伦南认为图腾具有原始宗教的性质。E.杜尔干认为图腾崇拜是宗教的原始形式。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

文化现象

詹姆斯弗雷泽:“就宗教信仰来说,人们对图腾有一种尊敬和保护关系:就社会观点,它划分出了与其他部族之间的应有关系。”林惠祥和杨塑也持这一观点。

组织制度或文化制度

W.里弗斯认为,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岑家梧以为,氏族制之前尚有一个图腾制度。

意识形态

格里戈里·谢苗诺夫认为,早期的图腾文化只是在后来才滋生了法术仪式,与宗教有了联系。

氏族标志

图腾是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图腾名称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名称;图腾是群体的祖先,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图腾是群体的保护神。图腾在确认氏族成员血缘关系上具有重要意义,是维系、联结氏族成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纽带。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宗教文化

宗教艺术起源于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祖先常常以自然力的形式出现,或被认为是自然力的创造者。图腾是原始人类区别于其他部落的根本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宗教起源。无论鸟崇拜、虎崇拜还是龙崇拜,都会演绎出许多中国神话巫术、祭祀、舞蹈、雕塑等等,英国学者罗伯逊曾指出:“古代的宗教实是由巫术、图腾制度、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合理化的但又互相矛盾的神话所构成的一种不调和的混合物。”万物有灵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处于神灵的控制下,将自然事物的自然力量本身直接看成具有意志的对象而加以崇拜。同时由于原始先民们求生能力的薄弱,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自然崇拜,并由此产生了宗教和宗教艺术。宗教在宣扬自身教义的时候,通过绘画雕塑等审美主体将宗教教义镶嵌其中,在这个语义结构下,宗教艺术使人对神性的宗教意识顶礼膜拜。宗教艺术自身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思想体系,引领着人类靠近美好的精神彼岸。因此,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等等,都表现出先民对自然和神灵的图腾崇拜,在宗教艺术里蕴涵着深刻的宗教内容。

民族文化

作为民族的崇拜物和民族标志,图腾常常会对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心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虽然时至今日,大多数民族已放弃了原始的图腾信仰,但是作为图腾或本民族标志的动物形象却依然受到人们的承认和喜爱。图腾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同时也在现代社会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图腾是原始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原始信仰,图腾逐渐演化为一种原始的意识形态,它深入到原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人类文化创造极其深远,它是原始文化的基础,构成现代人文化的原型。

美学

图腾是视觉的一种文化审美,与文化触觉紧密相连,具有独特的审美视觉性。现实中的器物与图腾崇拜既是一种类宗教性的生活习俗,也是一种器物审美实践。人类之所以具有与动物不同的审美活动,就在于人把自然界作为对象化的审美客体与实践工具。正是在器物的创制与审美活动中,人类完成了“人化自然界”这种对自然界能动的、积极的改造。随着器物制作工艺与技术的提升,人类的审美对象和方式可能会发生转变。不过,就审美活动发生的内在逻辑而言,人们正是借由器物及其图腾崇拜“自觉”地将自身同一于自然界,以展现万物合乎规律美的内在逻辑,并由此获得改造自身生存状态的精神动力。

影响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民族图腾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原地区图腾神话的研究、文化的溯源求本、古时人们生活的状态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把民族图腾与公共艺术创作联系起来,为古老的民族图腾注入新的艺术形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

为现代公共艺术的创作提供素材

从古老的文明中汲取灵感是艺术家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好的公共艺术不仅仅要做到在视觉上给人美感和冲击力,更重要的是应该反映一个城市、一个时代所倡导的精神文化内涵。民族图腾融合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情感,在原始时代是维系部落的纽带,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等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在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原始时代对图腾的狂热信仰,但这根植于人类记忆深处的祖先记忆通过公共艺术得以表现,必将产生共鸣,给大众带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艺术家运用民族图腾作为创作要素,为公共艺术赋予新的活力。

民族图腾在公共艺术应用中的局限性

民族图腾作为公共艺术的创作要素让公共艺术更具有文化感染力,然而,这需要艺术家有敏锐的艺术觉察力才能推陈出新,杜绝将民族图腾直接照搬到公共艺术作品上,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形态与文化意识,从民族图腾中汲取灵感,创造符合新时代的公共艺术。

应用

图腾图案在服饰中的应用

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缓慢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最初,人们的衣饰并不是以美为目的的,主要是为了御寒、防晒、遮羞,诸如树皮、树叶、野兽皮毛之类的材料经过简单的缀合便可披挂在身上。而随着氏族、部落规模的扩大和与外族利益纷争的出现,人们为了寻求庇佑,往往按照图腾动物的形象来装扮自己,在他们看来,这样就能得到图腾的保护。因此衣饰的最初形象就是头戴作为图腾的动植物或图徽。云南沧源地区的岩石画中所绘人物有的头插几根或几束鸟类的羽毛,有的头佩羊、鹿等动物的犄角,或用动物的长牙制成头饰,或身后拖着长长的尾巴。中国西南边疆的傈僳族妇女着及地长裙,无论款式如何多变,不变的是背后总缀上一条尾巴为饰。直到今天,人们仍能从儿童衣饰中的虎头鞋帽、猪头鞋、蝴蝶结等款式中,感受到远古图腾的遗风。

图腾文化对中原地区的服饰影响深远,中国被称为衣冠王国。在中国民族服饰中有许多精神内涵极强,带有原始宗教意义上的祈福纳祥,避灾驱邪等象征符号意味的图腾纹样。例如布依族的很多中国神话体现了他们与鱼有血缘关系的原始观念,在他们的服饰蜡染中常见有菱形、三角形等抽象图案,这种图案是由鱼形象的写实逐渐转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带有明显的图腾崇拜的意味。而且这些图案在今天仍然是流行的经典元素。

现代的许多服装设计不仅延续了古代图腾物中形象和意象的手法,甚至以图腾本身为元素,赋予其新的意义,使服饰更加形象化,更具有强烈的文化底蕴。虽然随着时代的推移,纹饰和图案也在生活中不断变化和改进,但其文化实质和象征性是不会动摇的,那是民族的标志。图腾纹样运用于现代服饰,除了起到美化装饰作用之外,服饰便成为了图腾的载体,把传统图腾所含有的艺术韵味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融入到生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并做到与时俱进,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

图腾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标志设计是创造企业形象最重要的手段,是打造企业品牌的关键,通过对许多品牌的标志设计观察和研究发现,中国风的设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际都很受设计师的青睐,它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不仅提升了现代设计的感染力,而且更突出了现代标志设计的民族性,使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那里可以看到民族文化之源。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太阳神鸟金饰,又称四鸟绕日,体现了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另外它整体造型极具动感,无论是外层的4只飞鸟,还是内层旋转的太阳,都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2005年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从以上的标志设计中可以感觉到古代图腾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的理念之中,一个平凡而又简单的标志便被赋予了灵魂即刻生动起来,让人们在感觉现代时尚的同时,又能发挥无限的想象,体会古老的精神信仰带给惊艳和感动。

图腾文化在建筑艺术中运用

除了服饰、装饰艺术让人惊奇之外,在建筑木雕艺术表现中也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北京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区皇极门外,壁长29.4m,高3.5m,厚0.45m,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烧造。若就龙的姿态而言,可分为两类,跃身上腾者为升龙,俯身探海者为降龙。据统计共635条龙,金碧辉煌,建造极为壮观。在天安门前矗立的华表是日、月、云、龙、狮图腾的珠联璧合,实际上就是图腾柱,是一个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的象征之一,更是华族大融合的历史和现代见证。

这些被赋予艺术气息的图腾已经成为建筑装饰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从这里依稀可见图騰象征也是人们宗教意识的图腾观念向居室装饰性图案美学观念的转化过程。

图腾雕塑艺术

图腾雕塑艺术是以图腾物为表现对象的造型艺术,图腾雕塑艺术除一般常见的雕塑形式外还应该包括一些古老的面具,图腾雕塑艺术与图腾柱有一定的关系,都是为了作永久的图腾记号。图腾雕塑艺术在壮族聚居地有大量作品存留,在出土的古壮人铜鼓上,有着大量蹲蛙的塑像北流市型、灵山型的铜鼓鼓面上,几乎都铸有蛙的塑像,这是壮族崇拜蛙图腾的产物。在古壮人聚居的地方还有过竹王庙、蛇王庙、蛙神庙和雷王庙,庙里供的竹王、蛇王、蛙王与雷王的塑像,都与图腾有着一定的联系。可见,图腾崇拜对雕塑艺术的影响是明显的。

太阳历文化园位于云南省楚雄市偏北部,是以彝族十月太阳历古历法为主要标志建立的。彝族古代以十生肖来记日,与汉族十二生肖不同,彝族的十生肖以虎开头,兽历中的生肖其实代表了民族以动物为代表的图腾崇拜。比如彝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的房顶瓦檐都有避山虎,形式各不相同,有用石头雕的,泥土烧的,木头刻的,新房建好要迁入时,人们要选一个良辰吉日,请毕摩跳神念经,祈求避山虎庇佑屋檐下的人幸福安康。围绕太阳历文化广场的十生肖按太阳历从虎开始,沿正东方开始逆时针方向顺园坛排列。彝族十月太阳历中每两个月为一季,一年分五季;广场用楼梯将园坛围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两个生肖占据。广场正中的十根柱子上雕刻了动物类图腾和表现人类舞蹈和表情的纹样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是一个将民族图腾、民族文化与公共雕塑艺术结合起来的一个的范例。

图腾图画艺术

原始的图画与原始人的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中,有不少直接来自图腾崇拜,出于祭祀的需要,描绘的对象多是动物和图腾崇拜物。此外就是人物形象,有的是半人半兽的图像,这些图画多绘画在洞穴的石壁或露天的石崖上。在当代社会中,图腾作为图画艺术的运用方式有所改变,人们很少再像原始时期一样将图腾直接绘制在石壁、石崖之上,而是找到了一些更加快捷和传播范围更广的方式。如“太阳神鸟”金饰,出自三千年前的古蜀国先民之手,沉淀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具有唯一性,经过多年的使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已有较高知名度,传播价值高。2012年,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与“成都市”中英文标准字组合在一起,被选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图案中独具包容性的环形与不断围绕圆心旋转的太阳,符合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开放包容、活力无限的城市特质。

参考资料

齐鲁文化长廊听我说 | 解说词03——鸟图腾崇拜.澎湃新闻.2024-06-22

龙图腾的变迁:起源于天象崇拜.中国新闻网.2024-06-11

民族所邸永君:十二生肖与图腾崇拜.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06-22

生肖与图腾.中国政府网.2024-06-11

图腾:原始部族的徽号或标志.中国甘肃网.2024-06-11

溯龙丨从图腾到文化,我们如何成为“龙的传人”.腾讯网.2024-06-11

中华蛇文化、蛇图腾的起源和发展.凤凰网文化.2024-06-22

黎族的宗教.海南省人民政府.2024-06-22

天珠图腾意义丰富 藏传天珠的寓意与保养.人民网.2024-06-22

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 系氏族徽号或标志(图).中国新闻网.2024-06-16

源远流长的动物图腾文化.新浪科技.2024-06-16

图腾·图像·仿像——论视觉文化的历史范型.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2024-06-16

图腾崇拜及其器物审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24-06-16